浅谈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时间:2022-06-06 06:09:29

浅谈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课堂上,当教师的提问缺乏有效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了教学中,但本质上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反之,有效的提问、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让学生“动”起来,以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维持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并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有所启发,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教师也不必马上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出补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地加以纠正。课堂提问要做到有效,可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课堂提问要新颖、有选择性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提出;切入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大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提问要新颖,要有新意。比如引进平方根概念,可提问:“你能画一个面积是900cm2的正方形吗?”学生答:“只要作一个长是30cm的正方形。”教师又问:“你是怎样思考的?”学生答:“只要求出一个平方得900的数。”教师再问:“平方后得900的数只有30吗?”学生答:“还有-30”。这样平方根的概念就出来了。再如“直线是向两方延伸的”,学生知道未必掌握,会背未必理解。如果设问:“如图1,直线a 、直线b谁长?” 显得新颖别致,不仅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而且可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要层层递进、有启发性

对于教学上的难点或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该设法建立问题解决的“台阶”,帮助学生拾阶而上,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以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比如:“如图2,已知OA=OB,OC=OD,求证: ”教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证明出∠1=∠2,这是一个三次全等的问题。提问:“怎样才能证明∠A=∠B呢?”答:“由已知先证明出OAC≌OBD,就得到∠A=∠B了。”再问:“如果要证明AE=BE,还需要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你能证明吗?”答:“可以证明DAE≌CBE。”最后问:“题中缺少的结论是‘求证:∠1=∠2’,你能证明吗?”

三、课堂提问要因人施问、有方法性

设计提问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具有一定难度,这个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为此,教师要事先分析学生知识的缺差面和疑难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成功的喜悦,使其在各自己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和发展。例如“ 关于x的方程x2+2(m-2)x+m2+4=0的两个实数根为,且有x21-x1x2+x22=21,求m的值。”可先请较差的学生回答:“它是关于未知数x的几次方程?它的各项系数是多少?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与方程的系数有怎样的关系?”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提问中等学生“如何把x21-x1x2+x22化为两根的和或积的形式?”学生回答“x21 -x1 x2 + x22 = (x1 + x2 )2-3x1 x2 ”,再问:“根据已知条件,你能否建立一个关于m的方程而求出m呢?求出的m的值是否都符合要求呢?”回答:“m1=17满足题意,而m2=-1不符合题意,要舍去。”教师再问:“以后在遇到这样的问题应分几步来解?”这样,在解这道题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和满足。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推动课堂前进、激励学生向上的有效武器。以问题为驱动,既能减教师课堂上讲授的时间,更能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下面是我在《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一节教学时的片断:

【课堂片段采撷】师:一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是(生:y=kx+b,k、b为常数,k≠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生: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在画一次函数图象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生:“两点法”画),因为(生: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平面内,确定一条直线,就是要确定它的方向,与它的位置,而确定一个一次函数,就是要确定系数k与b,那么,系数k与b、直线的方向位置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生:(思考,小声讨论……)我们可以画几个图象来看它们之间的联系。师:要让画的图象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又能易于我们画图,又能让它能准确反应出系数与图象之间的联系,所以,在系数k、b的选择上我们要注意(生:尽量取一些绝对值小的整数,比如-2、-1、0、1、2,正数负数都取一些)。生:(自定义一次函数表达式,画图)师:请同学们互相比较一下,你们的图像一样吗?生:(互相探视后)“不一样”,“有些点象”…师:有什么不一样?(开始聚焦矛盾)生:(七嘴八舌)“走向不一样”,“经过的象限不一样”,“我们的图象在原点上方”,“我们的图象在原点的下方”…师:看来,是有些不一样。这些不一样,与k、b之间的怎样的联系呢?(热烈讨论后)生1(板书):当k>0时,图像从“左下”到“右上”;当k<0时,图象从“左上”到“右下”。生2(板书):当b>0时,图象与y轴交点在原点上方;当b<0时,图象与y轴交点在原点下方。生3(板书):当k>0,b>0时,图象过一、二、三象限。生4跑到黑板前补充到:当k>0,b<0时,图象过一、三、四象限;当k<0,b>0时,图象过一、二、四象限;当k<0,b<0时,图象过二、三、四象限。师:刚才咱们是研究图象的性质,那能否由图象性质得出相应函数的性质?生:…(学生茫然)师:“左下”到“右上”、“左上”到“右下”是什么意思?生(七嘴八舌):当k>0时,图象向上“爬”,当k<0时,图象向下“走”…师:当我们从左往右观察图象时,“向上爬”,“向下走”说明了x、y这两个变量之间怎样的一种变化关系?生(众多):当k>0时,x增大,y也增大, x减小y也减小;k<0时……师:这,就是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这个性质把函数的表达式、图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看图判断(生:k、b的符号),也可以根据表达式确定图象所经过的(生:象限),这,就是“数、形”结合。为什么有些同学画的图象经过原点了?生:b=0了。师:这样的一次函数是(生:正比例函数),说明(生: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当k(生:>0时……),这就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在数学的教学中,仅仅做到提问有效是不够的,在有效提问的同时,教师还必须做到“倾听”。真正有效的提问,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倾听。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启发思维,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没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课堂提问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做一名能问、会问、懂问的教师,做一名会等待、会倾听的教师,做一名“有效”的教师。

上一篇:凸显人文关怀 强化教学管理 下一篇:浅谈化学课堂导入情境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