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审美与创造

时间:2022-06-06 12:34:09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审美与创造

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不仅要认识字词,掌握语法,积累优美的句子,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能体会到文章中的美,并逐渐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给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要通过语文教学来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内涵,逐渐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

一、语文教学要从汉字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个和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有些语文教学中,完全是为了教而教,忘记了汉字中存在的美,把它仅仅当作考试的工具,忘记了它的社会属性。其实在教学中,在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同时能欣赏到祖国的语言文字带来的美妙,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的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是老祖宗们智慧的结晶,可以说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创意,一个故事,通过切合生活意境,加上人们对美好的想象和向往,勾勒出美好的画卷,形成优美的文字。它能唤起人们无限的联想,表达着丰富的意义,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能向人们展示出美的图画。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去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掌握汉字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汉字的美妙,才能把“教”变作“赏”,并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地。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潜移默化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并把它化作内在的东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鲁迅作品中,孔乙己向小伙计讲解“回”字的四种写法,虽然显得迂腐,但足以证明我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作为语文教师,难道还只是仅仅停留在教会学生怎样念和写吗?

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赞可夫说:“审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感情是人类特有的特质,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并非直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往往是隐含在文字之中,需要读者去揣摩体会。作为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和生活体验有限,很难体会出课文中所要表现的思想,也就很难欣赏到文中的妙处,体会不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就很难让学生来“爱”上语文课。语文教师就是起到了连接学生与作者的桥梁作用,通过自己的讲解,引导学生走近作者,和他们“近距离”的交流,揣摩文字所表达的意境,达到和作者情景交融、思想相通。

怎样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呢?在鼓励学生多读书的同时,在教学中更应引导学生怎样抓住关键的词语、特设的句子,来体会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句话“那雪下得正紧”独立成段。就一般人看了只是来描写雪景,为人物的出场安排了一个场景。然而鲁迅先生却对这句情有独钟,赞誉它有“神韵”。细细想来,确实如此:雪不大,茅屋怎能倒塌,屋不塌又怎能去山神庙,也就没有后来的听到实情,继而怒杀陆虞候,人物的命运将是另一番景象――林教头葬身火海。作为老师,只有对此深有体会的同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从内心感叹作者的良苦用心,任何文章都并非单的文字堆砌,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及主人公的情感所在。再如,《背影》中写令作者终生难忘的背影时,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这些词语也许有些学生只会看到“父亲”的笨拙。难道作者只是为了写父亲年迈的笨拙吗?显然不是。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引导――父亲不容易,小事还非要去做,为什么?作者正是在这里,用他沉重迟缓的笔墨,表现了父亲那一片无私爱子之心,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三、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学会创造

语文的学习目的是生活中的运用,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去阅读文学作品,还要让学生去创造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准确地用文字表达出来。教师的职责则是不但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还要能让学生把这情感恰当地流露出来,形成文字,形成作品。

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课内的学习,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性活动。如学习了《春》之后,带学生去郊游,去踏青,让学生拥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在学生有一些情感体验后,引导学生和朱自清对话,说说自己眼中的春,鼓励学生模仿和创新。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学会了“文学大家”的一些写作技巧,还会出现不同的见解,迸发出新的角度、新的立意、新的构思,产生创作的欲望。课堂上的表情朗读是他们最喜爱的,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

总之,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用语言文字来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准确地领会文学作品的社会属性、领略大自然美好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既有个性、创造性,又有健康、高尚人格的社会新生力量,能够积极地面对人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作为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阅读欣赏的同时,自己也要去观察、去领悟。打铁还要自身硬,只有自己丰富了,才能游刃有余地领引学生,带动学生,培养学生。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蒋李集镇一中)

上一篇:浅谈高中建设高水平游泳运动队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高一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