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06-06 06:48:43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正日益广泛地应用在世界的各个领域,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时代对少年儿童的迫切要求。目前,上至大城市,下至农村的各处小学,几乎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因此如何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了摆在各位计算机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这个问题提出了几点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飞速发展的,每年教学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化,这对任课教师来说是很头痛的事,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早已掌握了书本上基本内容,操作比较熟练,上课根本不爱听,喜欢的是上网聊天、玩游戏;而另一部分学生,却连鼠标都不会使用,总的来说,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程度,两级分化严重。所以,怎样组织教学,上好信息技术课,探索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已是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那么要如何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小探索,以供参考。

一、吃透教材理念导向,保证有效教学的顺利开展

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笔者认为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应该做到,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各阶段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针对教学实际,我们在使用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有选择性,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乐于接受、喜欢接受。其次,要熟悉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识在各单元、各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学工作开展起来教师才能胸有成竹,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我喜欢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然后再展开教学,或者是选出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重点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尝试,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之,我们在使用教材的时候一定要灵活多样,切合学生的实际有选择、有目地使用教材,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二、从游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金山打字通》“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学生就会想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在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我还举行了一次“青蛙过河”的比赛,看看哪只“青蛙”跳得最快,能最早跳过那条河。我把全班同学分为8组,每组选拔出一个代表进行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同学都保持了高度的热情,人人都想参与,人人都想得第一,于是,学生便有了动力积极地去进行指法的练习。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而在学习“剪切和粘贴”操作时,我让全体学生都到月球“旅行”了一趟,并进行合影留念。学生一下子就被月球给吸引住了,马上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教他们如何在一张图片中剪切下自己的照片,再把自己的图象粘贴到我事先为他们准备好的月球的图片,这样一幅“与月球合影留念”的照片就完成了。学生看着自己制作出来的照片,由最初的惊讶、惊喜,到骄傲、自豪。他们深深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的神奇,更激发了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三、针对差异,因材施教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信息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不注意学生信息技能的差异,将不利于学生信息技能的个性化发展,甚至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各自的认识水平上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更应给予他们耐心和关爱,当他们取得了一点小进步,教师就应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比如在教学“制作表格”这一课的内容时,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幻方的制作方法:插入表格、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修改单元格中的错误数据、调整表格等,最终让学生都能制作幻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让基础差、速度慢的学生完成三阶幻方,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完成四阶或五阶幻方,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六阶幻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尽量缩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最终使学生的信息技能都能得到提高。同时,这也有利于教师课堂时间的合理组织。

四、及时、恰当的评价,为课堂增色添彩

及时、恰当的评价是为课堂增色添彩的必不可少一环,在学习中,可以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进行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侧重在学生的接受程度、反应情况和参与意识等的检测与记录,要针对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讲、学、练,让评价得到落实。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作品演示评比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量化每一项评价指标。

信息技术课堂的操作性很强,教师对于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及时给予反馈、评价可给他们的操作进行指导,如“你真棒” “你的想法太有创意了”等这些语言的使用能给学生一种肯定和希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更加明显,也相应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评价要有针对性、多样性,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位学生身上的点点闪光之处。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地评价呢?笔者认为在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上要做到:

1.从基础知识、技能上去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技能,是否完成了课堂中所安排的任务,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2.协作能力的评价:小组内任务的分工合作是否合理,任务的总体完成情况如何,各小组成员是否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彼此间的相互协作是否可以促进组内成员的共同提高,每个成员的知识有无都达到了巩固,是否锻炼了操作技能等。

3.创新能力的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构思是否新颖,作品设计是否美观,是否综合利用了所学知识技能。也就是教师要提倡、鼓励学生作品要有自己的风格、个性,不能一味模仿他人。

以上是笔者对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浅显看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不断完善、创新,只有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应这门新兴的课程。

上一篇: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下一篇: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