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阅读让语文课堂更富活力

时间:2022-06-06 05:34:23

个性阅读让语文课堂更富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我们的课堂更富活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教师却教得过死,牵得过多,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和学习的潜能,使学生失去了自己“觅食”的能力。如何改变现状,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入于书而出于书,学于书而又不拘泥于书,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飞扬,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师生关系融洽,课堂上师生互动。

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使其思维流畅,语言丰富。因此师生互动阅读无疑能充分激活、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主动介入到当前的知识探究活动中,去感悟、去吸取、去创造。这样,创设一个平等真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坦陈内心,畅所欲言。

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在“教室读书”部分,我采取了师生分角色朗读,我扮演寿镜吾先生,摇头晃脑的读课文,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一下和学生亲近了很多,学生也读得很起劲。在课文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发言积极,有很多独特的见解,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想到的能有如此好的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呵护学生的个性。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施民主教学,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为,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我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有位语文老师在教《木兰诗》一课时,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古代女子都是缠足的,三寸金莲,走路都很困难。木兰怎么还能够参军打仗?”老师闻说便敷衍了事地说:“噢,那可是书上写的,可能是木兰没有缠足吧。”但这位男生却追根问底:“木兰可是个很听话,很孝顺的孩子啊!怎么会不听父母的话,而不缠足呢?”老师这时可不耐烦了,说:“我们只要学懂这篇课文,至于木兰有没有缠足我们就不必去讨论了。”这位男生说:“可是,老师,这样不就违背事实,不真实了吗?……”这位老师听了,沉不住气了,他以训斥的口吻对学生说:“学习这篇课文,你只要理解木兰的性格特点就可以了,别的问题不是这篇课文要写的。你用不着去多想。坐下!”就这样,一句“用不着去多想”重挫了学生的个性,一声“坐下”伤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一顿训斥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探索的火花。

后来我在教《木兰诗》时,学生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没有马上答复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裹脚兴起于哪个朝代?木兰生于哪朝?要学生根据历史知识来解答。接下来学生进行了热火朝天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争论,连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也参与到讨论中来了。

后来学生讨论的结果是: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又有些学者说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可能裹足在北宋之前有但是主要还是自愿为主,之后就开始流行到后来的强制执行。

而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传说德一个巾帼英雄,但是具体考证花木兰出生在哪个年代有是众说纷纭了。如果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在隋唐,五代之前,五代之后才是北宋。

学生认识到,原来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还有密切的联系,真是丰富多彩。

这节课他们还提出了一些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学得热火朝天,兴趣盎然。

由此看来,一名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也可以压抑孩子们探索的童心。

三、不期待答案,给予学生真诚的激励。

曾经有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来我国考察。一位特级教师给他们上了一节课,教学设计严谨有度,学生对答精彩纷逞、气氛活跃。我们认为这堂课上得极为成功,可是美国专家却说:既然学生都知道了,那还有什么必要教他们呢?

其实,真正沉下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来一个深思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课堂常常只是优生的活动天地。而大部分学生成了听众或看客,存在与否无关紧要。

但我们内心深处又意识到: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和鼓励。鼓励好比春天的阳光,禾苗感到的不仅仅是温暖,还有愉快的成长。一个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时时企盼的就是对个体阅读价值的肯定。在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地向上成长,轻易否定,犹如含苞待放的花蕾突遭严霜摧残,它再也无力绽放,自此会打蔫凋谢。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他们就是在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地向上成长。吝于表扬,对学生的阅读结论吹毛求疵,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自信。

我们教师要大方,不要吝啬于赞扬学生,要发自内心,不要用一些“很好”、“不错”、“还可以”、“有进步”来随意打发他们,要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看得出来,你读得很仔细,你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你的看法很有道理,给了老师不小的启发,你真棒!”、“回答真精彩!”、“你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真了不起!”、“你说得很有道理”……与对优等生的激励相比,当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有了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学困生的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赞赏性评价就显得意义重大,它可以激起他们的主体参与性,让差生也能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当然,学生创造性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错误。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教师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学会容忍学生错误,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究能力尤为重要。

与其一枝独秀,还不如百花齐放,我相信,有了老师的肯定与赞扬,学生就会大胆发言,我们的课堂就会赋予生机与活力。

四、鼓励学生合理想象,给阅读插上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给阅读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之时,就是学生创造力的放飞之际。

阅读教学要实现个性化,不仅是让学生读懂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视角转换中读出有创意的感悟。

在教完《皇帝的新装》后,要学生发挥想象,游行之后会发生什么事。于是,学生大胆设想,争先恐后回答:

学生1:他回皇宫后,会继续善待两个骗子,因为他不想承认他什么也没穿就游行的这个事实。

学生2:他回皇宫后,会捉了两个骗子斩首示众,因为骗子犯了欺君之罪,让自己出丑。

学生3: 他回皇宫后,会继续善待两个骗子,因为他们让自己醒悟了,不能只想着每天穿衣打扮,应管理军队,治理国家。

学生4:他回皇宫后,会找到那个说真话的小孩,培养他成材,以后重用。

……

之后,学生还要求表演故事情节,我看学生要求这么强烈,就要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的想象力真是太出乎意料了,表演的很成功。

通过这些活动,他们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富有艺术的魅力。

总之,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新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本人今后还要继续这方面的实践研究。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地、耐心地去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苗苗,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兴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个性阅读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富活力

上一篇:强化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益探索 下一篇:高塔组立时必要的安全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