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6-06 03:48:20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对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1.学生的经验相对缺乏.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轻视了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造成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互相脱节的现象.实际上,部分教师眼中对应用题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并非缺少正确的思维方式,而是欠缺足够生活阅历,导致其在解题的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题中所涉及的情景良好的结合起来,因此难以提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遇到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时,不能准确的找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使其无法将题目的内容和数学知识准确的联系起来.如果此类情况长期无法得到改善,就会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最终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2.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单纯的注重对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单方面依靠教师的讲解来学习数学知识.而应用题的出题方式十分灵活,解题思路复杂多变,即便存在教师的讲解,如果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学生也难以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时候,产生了“听起来明白,做起来困难”的情况.此外,老式的教材在内容的上缺少实践性较强的环节,所学知识难以和当前的实际生活相关联,丧失了应用题教学的初衷.而此时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并适当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策略,就会令学生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兴趣,最终影响对数学的学习.

3.学生未能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由于应用题的出题方式较为灵活,单纯依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只能使学生理解已经解决的题目,而面对新的题目时依旧会无从下手.正是这种现象,使应用题的教学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因此,要想应用题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就应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最终达到提高应用题成绩的效果.

二、初中应用题教学策略

1.有效审题策略.应用题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文字叙述长,涉及的名词、概念多,信息量大,相关制约因素多.所以,能否审清各种数量关系是解应用题的关键环节,抓住主要因素,抛弃次要因素,突出精要、突破审题环节,善于捕捉重要信息,排除无效信息,寻求有效信息,并找准其联结点.在应用题审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五种语言”,即“前提语、已知语、未知语、关系语(关系命题)、列语(核心命题)”.尽量掌握建模对象的五种语言信息,弄清它们各自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给“应用题梳辫子”是突破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手段.

2.多途径转化策略.应用题结构的特征就是条件和问题以及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的相关逻辑联系与合理的数量关系,在认真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活动,用心探寻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的有效转化途径.鼓励学生通过创设不同的方法、途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杂乱问题条理化、抽象问题形象化,通过搭建“思维平台”提供给学生有序分析数量关系的最大思维空间,促进“头脑风暴”和“知识发现”,使学生从更广阔的层面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以及实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3.高效“建模”策略.应用题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参与到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之中,只有理解了所学知识的本质,学生才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所学知识才能被赋予建构意义而纳入到个体的经验中.因此,在应用题的学习中应让学生充分感知、感悟.在应用题中紧紧抓住具有统帅全局意义的总量关系,是突破应用题建模的关键.事实上应用题创设的各种各样的应用环境中,大多数方程其本质都离不开两种基本类型及其组合,即“总量和差型”和“总量乘积型”.所以应用题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包含应用题全部含义的总量,进行“几何分析法———执果索因”式的层层分解,这样就能清晰而高效地弄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快速建模.由此可见,只要抓住了应用题的基本模型特征,不管题目怎么变,都能成功转化为熟悉的实际原型,从而实现高效“建模”策略.

4.积极化归策略.应用题种类繁多,设置各种应用情景的新型应用题更是类型广泛且界限模糊.如果在实际问题的分析、建模过程中,不突出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学生必将迷失在应用题的大海之中.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只注意其表象的不同,而忽略了建立数学模型上的共同之处,要善于从不同情境问题中得到相同的数学模型,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如“行程问题”与“工程问题”,“商品销售中的利润问题”“存款中的利率问题”与“增长率问题”,虽表达方式不同,但其本质基本相同,数量关系、解答方法基本一样.通过这样的归类训练,学生便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做有心人,经常习惯性地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加强方法的积累和归纳,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将问题情境放到“更高层次共通问题”架构下作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和分析,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的深度、广度与高度,并将探究“成果”有效地迁移到相关的问题情境中去,发挥它所具有的更大价值.应用题教学中实施这种积极化归的策略,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驾驭应用题的本领,逐渐实现从应用题“难教—苦学”到“易教—乐学”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浅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钢锯条在物理教学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