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应注重实效

时间:2022-06-06 01:14:30

“高效课堂”应注重实效

在教学改革浪潮高涨的今天,“高效课堂”是最为响亮的一个口号。不论课堂采用何种形式,都是为了达成高效目标。于是,课堂容量大,课堂节奏紧,同学们活跃,就成了课堂设计者的追求。因此,目不暇接的闪动的课件与大量的材料充满课堂。这些是否真的能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呢?这确实是教育者应该细细思量的问题。

仔细品读欣赏2013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的18节优质课后,进一步感受到,所谓的高效即实效。也就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动起来;是否通过美文的鉴赏,知识的训练达到能力提高的目的。也就是不单单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而是在懂得的基础上认识有新的增长,并掌握某种方法或技能。其实,这也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我们设计课堂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怎样将这目标细化并具体地落实到每一节课上,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听了优质课《阿房宫赋》后,有豁然开朗之感。

一、目标设计应少而具体

目标少而具体,不能说明我们的课堂容量就小。因为一节课也只有45分钟的时间,我们不可能把很多东西谈得很透彻,我们能集中精力在一个方面或一个角度让学生能有实质性的增长就不错了。所以,一节课我们要围绕单元目标,针对课文的特点,找好切入点后,再制定课时目标。如《阿房宫赋》处于人教版选修“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这一单元。从单元目标看,艺术形象与散文的语言是本单元的主要目标。就这一课来说,题材为“赋”,赋在古代文学中是一种很重要的题材,学生应细细赏析它的语言。这正好和单元目标吻合,因为只有达到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赏析与语言的玩味才能达到对“赋”这种题材的深入认识。在这个契合点上,我们就可以这样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一)仔细阅读《阿房宫赋》,赏析铺陈特点;(二)析议论语,明了写作意图。这两个目标其实是一个目标的两个层次,第一个目标让我们既赏析到赋的语言特点,又看到阿房宫的形象。第二个目标既点明赋中铺陈的目的是明志,也点明文章主旨。可谓一箭双雕,意味深远。

二、问题设置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课堂上,问题只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的一种形式。所以什么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问题能激发思考,并在思考时有方向。怎样设计问题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可知,学生的心理机能发展水平有两种: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实际的发展水平;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正是有待发展的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心智机能,也是最能敏感地接受教育影响的。所以,问题只有处于这个区间时,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很快的解决问题。才不会出现启而不发,推而不动的尴尬场景。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动起来。课堂上自然就有活跃的清新空气了。优质课《阿房宫赋》中的问题设置较好。如:在出示了《阿房宫赋》前三段中用铺陈手法的语句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品读赏析,说说这座宫殿,这些宫女,这些珍宝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这个问题好在:1.给了学生相应的语句,让学生阅读分析有重点;2.问题简明,有明确的指向。这样的问题,只要老师略微引导,学生就能解决。学生还能从中得到学习的快乐与满足。

三、课堂结构应严谨有致、环环相扣

课堂结构“严谨”是指课堂思路清晰缜密,不节外生枝。“有致”是指教学内容疏落相间,学生有思维的时间与空间。“环环相扣”是指教学的各个环节互相扣合,也就是前一个环节要做后一个环节的基础,后一个环节应是前一个环节的延伸。以便于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巩固和掌握。

如优质课《阿房宫赋》里的几个环节:1.介绍赋的特点;2.直接出示《阿房宫赋》前三段中用了铺陈手法的语句;3.让学生品读赏析,说说这座宫殿,这些宫女,这些珍宝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4.自主赏析,第四段是围绕哪两个对立面铺陈的?它有什么作用?5.思考并讨论:本文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除?请说明观点,并阐述理由。6.练习:请同学们选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以它为对象,采用铺陈的手法写几句话。这六个环节都不离一个“赋”字。第一环节,介绍赋的内容、形式与结构,因为学生不了解赋,需要老师直接介绍。第二个环节,直接出示课文中用“赋”的手法的句子,很好。因为,第一个环节只是介绍了赋,学生未必能根据其特点辨认出相关的句子。这两个环节显然很“密”,正是它们的“密”才为下面三个环节的“疏”腾出了时间,才为学生仔细的品读、思考与讨论打下了基础。第三个环节是在分析事物形象的同时,分析其写法。第四个环节是前一环节的延伸,虽铺陈有所变式,但进一步印证了赋的特点。第五个环节是卒章明志,既是赋的特点,也是本文的主旨。让学生知道,铺陈不是目的,目的是明志。铺陈只是为了把事物表达得更鲜明,以便积蓄情感,卒章明志而已。在赏析、思考与讨论之后,学生应有一定的认识与感触,立即让他们模仿写一写,这样的几个环节紧紧扣合,步步深入,最终到学以致用,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会生活,进而改变生活。教育者应注重用一定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要注重实实在在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方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探究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管理 下一篇:人文素养――语文教学研究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