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静脉穿刺术

时间:2022-06-06 12:31:46

浅谈小儿静脉穿刺术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6 - 28 - 02

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它在治疗、诊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小儿静脉穿刺,由于儿童年龄小,血管细,不配合。因此,更要求护士必须熟练地掌握这项技术操作,以快、稳、准地完成静脉穿刺。这样不仅能为危急重症患儿赢得抢救时间,也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达到了急救、诊断、治疗的目的。

1 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

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都不影响静脉回流,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较大的一支,此静脉直、较大、不滑动、易固定,但易外渗,逆行进针可克服外渗缺点,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具有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不外渗等优点,是头皮静脉输液的最佳部位,但此静脉较细小,技术难度大些,耳后静脉较粗,略弯曲,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要剃去头发,才便于穿刺固定,但由于小儿多动,不易护理。

2 穿刺方法

(1)直接方法:即针尖通过皮肤直接刺入静脉,针尖不在真皮内潜行,与皮肤成20~30°,在静脉上方直接刺入静脉。这种方法很少刺激真皮内的游离神经未梢,减轻了进针时的痛感。而且针尖刺入皮下后,直接压迫被穿刺静脉,使之不易滑动,穿刺成功率高,患儿家长也乐于接受。

(2)潜行刺入法:即在欲穿刺的静脉旁约0.5~1cm处,针尖与皮肤成10~20°,针尖刺入皮层后,在真皮内潜行一段距离后,再刺入静脉。这种方法增加了痛感,且易使静脉滑动。对于较细的血管适合。

3 血管的选择

(1)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和颞浅静脉,耳后静脉、颅骨缝隙间静脉都可用直接进针法。因为血管比粗,可以左手拇指和中指压迫血管两端,绷紧皮肤,右手持针,进针角度10~20°,对准血管方向,由浅入深,进针宜慢,空虚感较强,或是见回血后压平角度平行推入,注意此时推入角度也别太平.

(2)额前毛细血管,适合用潜行刺入法。因为这些小血管,像头发丝样的,只可隐约见到红色丝样的血管,选项用四号半头皮针,别看这些血管小,进针角度也不用太小,按我经验,进针角度也可大,10°左右,在欲穿刺的静脉旁0.5~1cm的地方进针,潜行一段距离后,在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平推针梗少许即可。

(3)不是很细也不是很深的但是比较清楚的血管,也适合潜行刺入法。进针前,尽量使血管充盈后,在拟进血管处的后0.3cm皮肤处进针。进针角度小5°左右,角度也别太小,太小了角度进针,会阻力大,而且进了针后不好挑血管。5°左右进针后再压平角度挑血管,见回血后平推针梗,注意别推破了血管即可。

4 操作者的心理

(1)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正常稳定、轻松的情绪,多与小儿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增加信任感。

(2)光线强弱:一般明亮、自然光线最佳,光线太暗,瞳孔散大,眼睛容易疲劳、眼花,看不清血管;光线太强,瞳孔缩小,眼睛容易刺痛,影响穿刺,晚上及阴暗天气可借助100~150w灯位于操作者前方,距穿刺部位40~50cm。

(3)小儿头部固定:在穿刺时,小儿头部固定正确与否决定穿刺成功率,固定时助手或家属双手抱住小儿颧骨、颊部及下颌部,双肘为支撑点,小儿双手位于助手双手下,固定住小儿头部,不要压住小儿躯体及四肢,以免增加抵抗力而不易固定。

5 穿刺失败的原因

(1)小儿头部固定不佳,家长宠爱孩子,固定头部不得力。(2)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3)手法错误,影响针尖进血管时的准确度。(4)特殊小儿。如肥胖、脱水、血管暴露不明显的小儿的头皮,穿刺技术难度大,易穿刺失败。

6 体 会

通过二十年的临床工作,使我认识到:要想做到一针见血,就要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但要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及沟通能力。而且更要胆大心细,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这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保证。

上一篇:十八项血常规检验单的分析 下一篇:新发现的传染病现状分析及应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