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静脉输液

时间:2022-09-20 08:02:19

浅谈小儿静脉输液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可以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维持热量,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本人通过多年的工作,本人通过多年的工作积累了一些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现将具体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基本方法;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205-02

1 基本方法

1.1 血管的选择:首先要分清动静脉,一般小儿头皮静脉外观呈浅蓝色,触之无搏动,管壁薄,易被压瘪,且不易滑动,血流呈向心方向。而头皮动脉外观呈正常肤色或浅红色,触之有动管壁厚,不易被压瘪,且易滑动,血流呈离心方向。小儿静脉输液血管的选择主要有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几条。一般首选头部正中的血管,因为容易固定,而且小孩睡觉时侧卧不会受影响。穿刺前要仔细刮去血管周围的头发和汗毛,充分暴露血管,以利进针和固定。小儿静脉穿刺时血管的选择可依年龄而定,2岁以下多选择头部静脉,因为头部静脉行程表浅,能够清楚看到,易于固定,方便照顾。2岁以上的小儿多选择手、足背静脉。因为此年龄段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开始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进针后掌握不准静脉深浅度会导致穿刺成功率不高。而随着此时的孩子四肢活动增加,手、足背静脉等变得粗长,此年龄段的小儿已开始听劝说,所以容易穿刺和固定。肥胖患儿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静脉显露。因此,应沿着头皮边缘耐心寻找静脉,仔细辨别毛细静脉的走行。必要时可用酒精棉签多擦几次头皮静脉,刺激血管充盈扩张。对新生儿早产儿的静脉穿刺,新生儿头部皮肤红润,有时根本看不清血管的走行,这时你可以用酒精棉签在患儿前额上轻轻擦几遍。即可看到血管的走行方向,酒精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这时头部浅静脉扩张冲血,这时随即穿刺。成功率很高。休克和重度脱水患儿,在体表较清楚的常为动脉,隐约的常为静脉。输液时若误入动脉,不仅推药有阻力,而且可见血管周围变苍白色,有的患儿可出现疼痛而尖叫,输液器打开后液体不滴。

1.2 穿刺方法:核对医嘱,按三查七对内容核对。用2.5%碘酒棉签消常规毒皮肤,待碘酒干燥后,系上止血带,用75%酒精棉签2支分次脱碘。对小儿静脉的穿刺要掌握好速度,一般不宜过快。另外小儿静脉较细,最好由血管上方直接进针,不宜从血管旁边进针。小儿具有皮肤娇嫩,穿刺时由于哭闹使整个头部及面部均发红,细小弯曲,管壁较薄的特点,头皮穿刺不用止血带,所以在进针前对与进针的角度和深度都要估计准确,可以用左食指固定并压迫前端,拇指绷紧血管后端,将目标血管固定不移动,这样可以使针头进入血管后快速回血且不易脱落,进针时动作要轻稳不易过猛。一般采用5°~10°角直刺,当针头刺入静脉时阻力减少并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可见。再将针头推进少许,以便于固定。给高热多汗或者腹泻患儿输液时,要考虑有血液浓缩,粘稠增高,血管内径小,进入血管后回血慢等特点,进针后只要有落空感或阻力消失,而没有回血的情况下,不忙于退出针头,可先轻捏针尾检查有无阻塞针头,或者调整角度稍等片刻再退回针头,或者反折针尾软管抽回血,如仍不回血又感觉针头是在血管内,可放开慢滴,观察有无肿胀,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血管的损伤。若无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如因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无回血者可推入极少量液体,局部无隆起,周围组织不变白,推之静脉无阻,即证实穿刺成功。

1.3 针头的固定技巧:小儿头皮的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穿刺容易成功,而失败在固定方面,所以固定的重要性和穿刺技术是可以相提并论的。穿刺成功仅完成了抢救与治疗的初步工作,关键在于固定与家长正确配合护理小儿。一般患儿输液都有恐惧、哭闹、汗多等特点,可导致输液贴不易粘固,或输液途中稍不注意就出现输液贴移动脱落,所以固定要有技巧,现将有效的操作固定方法加以叙述:①在进行小儿头部血管穿刺时,因小儿头部表面有一定弧度,在穿刺回血后要用左拇指固定针柄尾端的软管,使针梗与血管形成一条直线,针柄与皮肤形成一个夹角,这样,任凭患儿头部如何摆动都不易使针头脱出,但不能将针柄压在头皮上,那样会使针尖高起,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而影响液体流速,或针头穿破血管上壁,造成穿刺失败。②因为头部具有一定的弧度,如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一个无菌棉球垫在针柄下面。使针梗与头皮静脉形成一条直线,用干纱布将头上汗水擦干,用输液贴盖住针野及外露部分针梗并粘牢;此时左手仍不能放松,用第二条输液贴绕过针柄下面交叉固定,要求交叉的输液贴要粘紧针柄处,不能让针头后退。③松开左手,将针头软管顺势圈在头皮上,用第三条输液贴粘好,但要注意胶管不能压迫穿刺前方,一面影响液体流速。在用输液贴固定后再用一条稍微长一点的防水透气胶布压住输液贴,也可绕头加固一圈。这样可以减少途中脱落,提高头皮静脉输液的成功率。如选择手、足背静脉,深静脉等处穿刺,也需要用小纸板固定手、足、踝等关节处,并使之处于功能位。

2 输液注意事项

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按压3~5 min,切忌边压边揉,以防皮下瘀血。同时要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告知其家长可给孩子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嘱患儿在床上玩耍活动或大小便时手足保持平行、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针头。在穿刺中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有无发绀等全身情况(特别是危重患儿),切不可因集中精力寻找静脉而忽略了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有无输液反应,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出,固定胶布的松动,瓶内液体有无走空及各连接处有无漏夜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 提高护士素质,做好心理护理

当前的护理人员由于年轻化,对小儿输液往往会有怯场的现象,加上小儿静脉输液操作中,患儿及家属有一定的恐惧心理,甚至有的还会指责护士等,这就加大了小儿静脉输液失败的可能性。这就是对我们的操作技术及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主要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①增强在校教育,培养护生的医学理论知识,让护士有一种必须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以后才能适应本职工作。为心理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②强化在职护士培训,提高护士的心理护理技能这样可以让黑糊糊市心理和行为作为考核重要内容。③注意自我提高,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丰富理论知识,掌握新的模式要求,从而提高业务水平。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并把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就一定会使护士的心理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进而完成护理模式。所以我们的护士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要有沉着冷静,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情绪的能力,要有良好的言语及非语言表达能力,要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这样,一方面能增加患者家属对自己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为可以为自己减轻思想负担。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一个良好的输液环境。儿科静脉穿刺与成人相比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在输液过程中极易发生外渗,因此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感,提高应变能力,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工作忙而不乱,灵活敏捷,同时善于应变。尽力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4 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小儿静脉穿刺与成人相比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在输液过程中要求护士要有高度责任感、娴熟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的方法,做到合理使用血管,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同时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同时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树立整体护理观念,特别注意小儿的心理护理。能用护理程序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人才的成长及医院的全面建设。

作者单位:213012 新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一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下一篇:基于医学专家下社区的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