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之我见

时间:2022-06-06 12:14:40

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之我见

摘 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区域游戏是幼儿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自由创造的活动,对幼儿、教师、课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通过观察、介入、语言引导、环境影响的方法可以让幼儿的活动更加生动。

关键词:幼儿园;区角活动;介入指导

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而区域游戏则为幼儿拉开了主动成长、自由探索、大胆创造的序幕。在区域游戏进行时,幼儿、教师、课程都发生着积极的互动。如何让幼儿发展,如何让区角有价值,如何提高教师指导的水平,成为如今教育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特别是教师如何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进行有效的介入和指导。

一、观察在前,指导在后

蒙台梭利说:“生命本身在运动,为了研究它、探索它的秘密,指导他的活动,就必须观察它,不带先入之见地去了解它。”因此,观察是了解幼儿的窗口,通过观察,教师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幼儿活动的一般情况,从而促使教师更有效地调整指导策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活动。

二、及时介入指导,支持幼儿的活动

1.平行式介入

平行式介入法是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如,在小班表演区活动中,教师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又是刚入园不久,对表演区活动还不是很适应,同时也缺少简单的动作元素的支持,于是在表演区活动开始时和幼儿一起穿上草裙,带上头饰,跟着音乐欢快地跳舞。幼儿在教师的带动下也跟着模仿,欢快地进行活动。可见,通过教师暗示引导的方法是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的。

2.交叉式介入

交叉式介入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者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如,在小班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的游戏少了医生,幼儿就主动邀请教师扮演医生,于是教师开始和幼儿做一些关于看病的互动。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在与幼儿游戏过程中能够让幼儿潜移默化地获得经验的提升。

3.垂直介入法

垂直介入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以教师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如,小班幼儿在刚接触区角活动时常常忘记插卡进入区域内活动,而一些规则意识较好的幼儿就会跑到教师跟前打小报告,教师通常进行直接干预,让没有插卡进入活动去的幼儿重新插卡进行活动。因此,教师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果断地介入游戏。

4.语言指导法

语言指导法是指教师根据幼儿游戏的情况进行“提问”“提示”“鼓励与赞扬”,从而让幼儿的活动更加顺利、圆满地进行。如,在美工区《画画我喜爱的动物》这个活动中,教师用欣赏的语气鼓励幼儿,等到活动结束做评价的时候,教师还特意把他们两个人的画拿出来给所有的小朋友欣赏,让他们也知道写生这种画法,也知道做事情要动脑筋,要勇于创新。

区域游戏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在实践中不断被挖掘出来。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实施有效的指导一直是我们不断努力追求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立足幼儿、回归课程,让我们的区域游戏开展得更加生动、有效。

参考文献:

[1]黄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江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J].江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唐淑,王雯.学前教育思想史[J].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浅谈优化中年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体验 下一篇:表扬与鼓励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