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新疆班幼儿文学教学中的中介文化探究

时间:2022-06-05 01:44:31

幼师新疆班幼儿文学教学中的中介文化探究

教育援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新疆在各方面都很落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新形势下的对口援疆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九章提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认真组织落实内地省市对民族地区教育支援工作。充分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种形式,吸引更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接受教育。”各省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安徽省对口支援新疆皮山县,许多学校接受了对口援疆的“新疆班”的教育任务,合肥幼专根据《安徽省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综合规划(2011―2015)》安排,为新疆皮山县培养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双语精通、幼教基础扎实的幼教人才。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它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在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共同的喜好、习俗和禁忌。民族风俗习惯广泛地渗透到该民族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其他民族相区别。汉族、维族由于文化差异性,幼儿文学中也有许多汉族文化因素,这就使得维族学生学习幼儿文学时必然存在着中介文化现象。

一、幼儿文学中维族、汉族关于节日的中介文化

新疆民族风俗习惯虽然纷繁多样,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疆与汉族交往的日益频繁,多元化、交融性极为明显,新疆各民族与汉族风俗习惯的相互借鉴、交融、整合在不断进行中,我也注意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汉族的民族风俗习惯,同时及时引导学生热爱汉族文化。例如学习《端阳》“端午花,红又红,摘朵鲜花送金龙;端阳端,粽子棕,拿个粽子塞龙洞;龙戴鲜花吃粽子,吃饱粽子回龙洞,请你不要伤害屈原老公公。”我们给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又如《新年来到》“新年来到,人人欢笑,姑娘要花儿,小子要炮,老太太要块大年糕,老头儿要顶新毡帽。”介绍汉族的春节习俗,同时也让维族学生介绍维族的一些节日,如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法蒂玛忌日、巴拉提节、盖德尔夜、阿舒拉日、都瓦节都是伊斯兰教方面的节日,跳火节则是萨满教节日,像肉孜节、庆丰收、喝水节等等则与农耕有关。全族最重要的是肉孜节、古尔邦节,肉孜节、古尔邦节是开斋与宰牲。肉孜节相当于汉族春节,但是又有不一样的习俗。两个不同的民族,节日文化必然不同,就会产生中介文化现象。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维族学生克服节日“文化休克”现象,实现文化的正迁移,了解汉族的节日风俗习惯并热爱汉族文化。

二、幼儿文学中维族、汉族关于花的中介文化

维吾尔族关于花的崇拜表现在饮食、服饰、民居、建筑、人名等各个方面,特别喜欢用花取名字,比如:“热依汗古丽”(紫苏花)、“阿勒通古丽”(金花)、“阿依古丽”(月亮花)等等,在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当中,花是青春、爱情、吉祥、幸福、胜利等的象征。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花表现了维吾尔族人对社会、人生、宇宙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幼儿文学中对于花的儿歌、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幼儿文学中儿歌、故事中关于花的有些内容却有着汉族、维族文化差异。例如:儿歌《十二月花》“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中装,三月桃花红千里,四月蔷薇靠矮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花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香,九月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案上供,十二月腊梅雪里香。”又如《郁金香》“红酒杯,黄酒杯,郁金香是彩色杯。小蝴蝶,小蜜蜂,朝着酒杯飞飞飞。又喝酒,又喝水,蝴蝶、蜜蜂全喝醉。”学生对蔷薇、栀花、芙蓉、郁金香都不清楚是什么样子的花,对于许多花的内涵,维族、汉族又有差异性。教师要比较分析,引导维族学生跨越有关花的中介文化,从而正确理解该首儿歌,并对汉族的相关花的内涵有正确的理解

三、幼儿文学中维族、汉族关于动物的中介文化

汉语维语中均有大量动物词语,由于汉族、维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模式,各自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思维方式、审美观念、、语音系统等方面也都不一样,因此汉族、维族动物词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们都知道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比较忌讳猪,所以像《小猪努尼》这样的幼儿诗歌最好不要让她们学习,免得引起她们的反感。又如儿歌《螳螂》“小螳螂,学木匠,两把锯子一个样。去给娃娃盖新房,盖的房子没开窗。蜜蜂一见哈哈笑,螳螂气得肚子胀。”还有儿歌《小蚱蜢》,维族学生不清楚螳螂、蚱蜢是什么样子的动物。

再如《乌鸦说瞎话》,“小乌鸦,穿黑褂,闭着眼睛说瞎话。说小猪,馋嘴巴,偷了小鸡一只虾。说小羊,爱打架,咬了小驴短尾巴。说小狗,爱传话,挑拨猫鼠分了家。小乌鸦,说瞎话,谁都不愿去理它。”在汉语中乌鸦具有贬义。乌鸦在上古时代并不具有贬义,在《淮南子》、《山海经》等神话中乌鸦具有神圣的色彩,但是后来乌鸦在汉族许多寓言中都具有贬义,例如:《乌鸦兄弟》、《乌鸦为什么老是“哇哇”地叫》、《群乌学艺》、《乌鸦与蜀鸡》等寓言故事中乌鸦就成了黑色的顽固派,包括一些汉族古诗文、谚语中乌鸦也是带有贬义。而在维族的寓言故事、谚语中乌鸦也是具有丑陋、蠢笨贬义,如《山鸡与乌鸦》、《乌鸦与狐狸》。在教授关于动物的儿歌、故事时,我们既要注意维族、汉族的文化相类似的地方,以引导他们利用维族文化进行文化的正迁移,帮助理解汉族儿歌、故事及其相关文化;也要注意维族、汉族文化的差异,注意维族的禁忌,以免引起民族矛盾。

四、幼儿文学中维族、汉族关于摇篮曲、游戏歌的中介文化

比如我在教授新疆班学生学习摇篮曲、游戏歌时,请学生们唱他们新疆地区的摇篮曲和游戏歌。学生唱维吾尔族的摇篮曲时,非常兴奋,而且用维语唱,我听不懂,但是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待本族的摇篮曲充满着感情。许多幼儿文学作品大多富有游戏性和表演性,尤其在学习游戏歌时,他们非要上讲台表演,他们表演维吾尔族的游戏儿歌,不仅有动作,有的还伴舞蹈动作,这符合“新疆班”学生能歌善舞,天性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引导维吾尔族学生利用维族的摇篮曲、游戏儿歌来促进他们对汉族的摇篮曲、游戏儿歌的理解。

五、幼儿文学中维族、汉族关于民间故事的中介文化

学习故事时,我请他们讲新疆地区的故事,例如《阿凡提的故事》,我及时给予赞美,评价他们新疆地区的故事“太美妙动听了”,学生听了都很高兴。《阿凡提的故事》中阿凡提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他已经是维吾尔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理想的写照,是维吾尔族民族传统幽默性格的体现。阿凡提的故事深入维吾尔族人民的心灵。除了《阿凡提的故事》,维吾尔族还有许多幽默的民间故事,像《桑树阴影的故事》、《聪明的农夫》、《樵夫与哈熊》等都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贪婪、愚蠢,表现了人民的智慧。教师可以把维吾尔族的这些故事与汉族的《神笔马良》、《巧媳妇》、《金斧头的故事》等故事进行比较学习。又如维吾尔族民间故事《两个骗子》、《铜锅》讽刺了骗子最后害了自己,可以引导维族学生与汉族的《狼来了的故事》进行比较学习。

学生学习理解汉族民间故事时,就有可能借助于他们维吾尔族相类似的民间故事,这样就会存在文化中介语的现象。教师通过维族与汉族的民间故事文化比较分析,引导新疆班学生借助于他们维吾尔族的民间故事,进行文化的正迁移,帮助他们理解相关汉族民间故事。

六、幼儿文学中渗透民汉一家、维护祖国统一的文化融合

幼儿文学中有些作品包含各民族一家、维护祖国统一的文化融合理念,例如幼儿诗《眼睛》,诗中有“蓝眼睛、黑眼睛、黄眼睛”,“我们像一个大家庭,手拉手儿向前进……”我及时引导新疆班学生:这两句诗既是比喻全世界不同肤色的儿童像一家人一样心连心,也可以理解成新疆、汉族儿童像一家人一样心连心。维族学生自己也特别喜欢读《游湖人》“戴花帽的新疆人”、“我们说大家都是一家人”,我也及时引导“新疆班”学生:党和国家推出政策支援新疆,安徽省也大力支持新疆皮山县教育,同学们来到我们幼师学习,体现了各民族一家亲啊!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是幼儿文学教学,但是维族、汉族文化的碰撞无处不在,诸如价值观念、信念和信仰、风俗习惯等体现在幼儿文学中的各种文体中,教师要注意维族、汉族文化的差异,在教学中注意帮助维族学生克服“文化休克”现象,顺利实现文化的正迁移,从而更好地学习幼儿文学,学有所成后回新疆更好地为新疆幼教做贡献。

上一篇:我和儿子的绘本阅读经历 下一篇:幼儿教师家访工作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