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之窘

时间:2022-06-05 11:18:25

出口退税之窘

如果多年之后对中国的出口问题再次反思,出口退税注定会成为一个典型案例。

作为政府鼓励出口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财政措施,出口退税政策的意义在于,运用财政手段奖励出口生产,增强出口竞争能力。1994年,中国正式出台出口退税政策。1999年,为了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出口,中国大幅度提高了出口退税率,将平均出口退税率由6%提高到15%,后来一度上升到17%。

毫无疑问,出口退税政策对促进我国出口增长、提高外汇储备、增加就业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政策本身也带来了一些相当严重的问题。

1985年我国出口退税只有17.95亿元,1995年增加到549.84亿元,2002年增加到1259亿元,近两年则在2000亿元左右,几乎达到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一成。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的收入增量主要用于出口退税。

由于退税规模不断扩大,中央政府财政安排的出口退税资金不能满足需要,不得已采用退税指标控制,以致对企业欠退税的数字与日俱增。到2003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欠出口企业退税2000多亿元。这既造成财政管理上的混乱,也对政府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好在由于近两年中央财政收入以异乎寻常的高速度增长,因而尚有能力清欠。2004年,国内共办理出口退税42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2003年累计欠退税2004亿元,办理当年出口货物退税等费用2196亿元。但是,倘若中央财政收入增幅回落,还能否应付日益扩大的退税需求,实属未知。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从去年开始,出口退税由原来中央全额负担,改为超基数部分地方须分担25%。一方面,这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极大财政压力。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2004年出口约为99亿美元,出口产生应退税额为50亿元。当年新账部分共退税约37.5亿元,其中实退税约34亿元,免抵调库约13.5亿元;超基数约13.32亿元。在尚未包括2004年度结转2005年度退税应退未退税12.5亿元的情况下,地方财政负担约3.33亿元,占当年预算收入(按2003年口径统计)的7.66%,占全市可支配新增财力的47.64%。2005年出口总额预计增长10%,退税额将达55亿元,地方财政负担将达7.71亿元,超过全市预计可支配的新增财力。也就是说,出口的增长固然可以给地方政府带来新增财力,但是整个新增财政收入都不足以填补出口退税的窟窿。这一极端现象,清晰地暴露了出口退税政策的问题所在:出口究竟是为了什么?

出口退税政策同时也诱发了大量骗税犯罪。高额的退税率远远超过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骗取退税比做任何生意都更能赚钱。对于一些不良商人,出口退税制度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出口骗税案件层出不穷。有人形容,出口骗税行为“目前很普遍”。

中国已经开始着手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自2004年始,出口退税率整体降低约4个百分点。在2005年初,继而取消17种产品的退税,4月1日又取消了钢坯等产品的出口退税。有迹象表明,对于一般资源性产品的退税可能会进一步取消。

上一篇:万亿东流去 下一篇:出口向左,进口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