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信贷范文

时间:2023-11-30 02:07:18

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篇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已经越来越深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将基于项目自身经济强度的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模式引入到政策性银行出口信贷实践中去,构建起基于项目融资理论的政策性银行出口信贷运作模式,突破大型“走出去”项目的融资瓶颈,把政策性银行对国家外经贸的支持和推动作用落到实处,以解决当前我国出口信贷在支持大型境外投资项目中受传统贸易融资模式限制而存在的固有缺陷,最终达到提高我国政策性银行出口信贷对“走出去”项目支持力度的目的。

一、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含义

出口信贷是一个特定的融资范畴,是对货物出口和境外投资提供信贷资金融通的总称;项目融资是一种特定的融资模式,是对有限追索的具有类似信用保证结构的项目资金运作模式的总称。出口信贷中引入项目融资模式即是要通过项目融资这种特定的资金运作模式来对出口信贷项目进行操作,这一概念是相对于通过传统贸易融资模式对出口信贷项目进行操作而提出来的。项目融资模式下运作的出口信贷项目,贷款人将根据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而采取不同程度的追索权,是有限追索的融资模式,贷款人提供授信的主要信用支撑点是项目的现金流量和项目资产,贷款人将与借款人以及其它利益关系人一起在精心设计的信用保证结构框架下,在特定的期间和范围内,分担项目所具有的各类风险;在有限追索限定的范围内,项目一旦因风险发生而最终失败,贷款人将仅以项目资产受偿,其追索权不涉及项目以外的任何资产。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更适用于那些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收益相对稳定、受市场变化影响较小的出口信贷项目,最典型的就是境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类的出口信贷项目,非常适用于通过项目融资模式来进行运作。

二、出口信贷项目融资可行性分析与项目投资结构设计

(一)出口信贷项目融资可行性分析

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项目的基本资格进行审核、对项目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分析、对项目风险的分析等三方面内容。

1.出口信贷项目基本资格审核。贷款银行受理出口信贷项目后,首先要对项目的政策性准入标准进行审核,确定该项目是否具备取得出口信贷的基本资格。审核借款人资格,根据项目的实际特点,确定是否适于采取项目融资模式安排融资。一般来说,对于一些境外出口信贷项目:如境外承包工程;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带动国内设备、技术、产品等出口的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境外投资建厂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提高国内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和出口竞争能力的境外研发中心、产品销售中心和服务中心项目;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境外企业收购、并购或参股项目等,这些项目往往金额大、期限长,除项目自身经济强度支撑外,借款人难以解决有效担保,因而比较适合通过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安排。

2.出口信贷项目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对于具备申请出口信贷基本资格的项目,贷款银行要对项目投资者所作的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独立论证,对于专业性强、比较复杂的出口信贷项目可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参与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指通过对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要素,包括技术、管理、劳动力、市场、原材料、能源、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宏观经济环境等的分析,据以对项目做出综合性的技术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获得项目净现值(NPV)、投资收益率(ROI或ROE)和内部收益率(1RR)等具体反映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需要说明的是,贷款银行在这里所进行的可行性分析是建立在投资者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的,其重点在于对投资者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检验,从而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进行判断与校正。

如果申贷项目所作的可行性研究存在某些重大遗漏,贷款银行应当要求借款人对可行性研究进行补充修正;对于借款人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数据和参数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学性,贷款银行应当进行认定,特别是对于资源储量、原料供应、市场预测、定价模型、成本分析、贴现率等关键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进行深入分析与判断,因为一旦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完全不可用,以此为依据实施的项目和提供的融资将不可避免失败的结果。通过对借款人可行性研究的补充与修正而得到的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是贷款人进行贷款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3.出口信贷项目风险分析。可行性分析是项目投资者从资本获利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分析项目出现好的可能性和程度,即在各项环境条件、参数等处于理想状态的假定基础上对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内含报酬率和投资回收期等指标所进行的分析预测;而风险分析则是贷款银行从贷款安全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分析项目出现坏的结果的可能性和坏的程度,进而对项目未来的偿债能力做出判断。因此,贷款银行在对出口信贷项目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还必须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对有关的风险因素做出评价,判定项目的经济强度和各种风险要素对项目经济强度的影响程度。出口信贷项目的风险分析是决定贷款银行是否为一个项目提供融资的关键决策因素,并且为贷款银行通过投资结构、融资结构和信用保证结构的设计规避项目风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二)出口信贷项目投资结构设计

1.项目投资结构设计的基本因素。贷款银行应当在一个出口信贷项目的运作初期就与项目主办投资者进行深入接触,并参与到项目投资结构的设计中去,以为项目的成功运作以及后续的项目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采用的投资结构有四种基本的法律形式:公司型合资结构、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结构、非公司型合资结构、信托基金结构。在对项目投资结构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基本因素:项目资产的拥有形式、项目产品的分配形式、项目管理的决策方式与程序、债务责任、项目现金流量的控制和税务结构等。此外,会计准则对于报表合并的规定、对投资可转让性的需要、对项目资金的考虑等也是设计项目投资结构所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2.项目投资结构设计。贷款银行与投资人就出口信贷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后,应当与投资人共同研究设计与投资特点及融资要求相适应的项目投资结构。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采用的投资结构有四种基本的法律形式:公司型合资结构、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结构、非公司型合资结构、信托基金结构。贷款银行在介入一个拟申请出口信贷的境外投资项目后,为确保项目运营以及项目融资能够顺利执行,需要与项目投资者(借款申请人)及有关各方就项目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项目投资者从投资角度出发的需要以及贷款银行从融资角度出发的要求进行综合平衡,并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对项目投资结构进行设计。这一步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关系到项目今后能否成功运转,而且是项目融资信用保证结构的重要基础,是融资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BOT模式设计

(一)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及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选择。对于不同的出口信贷项目,由于贷款银行的不同、投资者的不同和项目自身特点的不同,其项目融资的具体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投资者直接安排融资的模式、投资者通过项目公司安排融资的模式、以“设施使用协议”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以“杠杆租赁”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以“生产支付”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以“黄金贷款”为基础的融资模式、BOT项目融资模式等。其中:投资者直接安排融资的模式、投资者通过项目公司安排融资的模式、BOT项目融资模式是最基本的项目融资模式,对于出口信贷实务操作比较适用,并且其它几种项目融资模式都是在这几种模式的基础上衍生的。

2.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如何实现有限追索。实现融资对项目投资者的有限追索,是投资者寻求项目融资模式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贷款银行根据专业判断所愿意承担的风险限度。贷款银行看待风险的态度、项目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项目所处行业的风险系数、投资规模、经济强度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对项目的追索形式和程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项目融资方案设计过程中,贷款银行与项目投资者之间将根据各自对风险的判断和承担能力,围绕追索的形式和追索的程度进行反复的权衡与谈判。(2)如何分担项目风险。在项目各有关当事人之间分担风险是投资者寻求项目融资模式的另一个着眼点,其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在投资者、贷款银行以及其它与项目利益有关的第三方之间划分风险。例如:项目投资者一般需要承担全部的项目建设期和试生产期风险,但是在项目建成投产以后,投资者可能只需要以购买项目绝大部分产品的方式承担项目的市场风险;而贷款银行则有可能需要承担项目的部分经营风险。因此,如何分担项目风险与如何实现有限追索其实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的核心都是贷款银行与投资者对风险划分的权衡与博弈。除上述因素外,项目投资者在设计融资方案时还十分关注对项目税务亏损的利用和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的实现等内容。

(二)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BOT模式设计

BOT是Build(建设)、Operate(经营)和Transfer(转让)三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这种融资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为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种特许权协议(ConcessionAgreement),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由本国公司或者外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来申请出口信贷,承担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转让给相应的政府机构。

1.BOT模式的组成人员。(1)项目的最终所有者(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是项目所在国政府、政府机构或政府指定的公司。在BOT融资期间,项目发起人在法律上不拥有项目,也不经营项目,而是通过给予项目某些特许经营权(例如承购项目产品以保证项目的最低收益)和给予项目一定数额的从属性贷款或贷款担保作为项目建设、开发和融资安排的支持。在融资期间结束后,项目的发起人通常无偿地获得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2)项目的直接投资者和经营者(项目经营者)。项目经营者是BOT融资模式的主体,通常是一个由项目经营公司、工程公司、设备供应公司以及其它投资者共同组成的一个项目公司。项目经营者从项目所在国政府获得建设和经营项目的特许权,负责组织项目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提供项目开发所必需的股本资金和技术,并申请出口信贷,承担项目风险,并从项目投资和经营中获得利润。(3)项目的贷款银行。BOT模式中的贷款银行可以是商业银行,也可以是政府出口信用机构、世界银行或地区性开发银行,或是上述金融机构组成的贷款银团。

2.以BOT模式建设项目并申请出口信贷的主要思路:(1)特许权协议是BOT模式的一个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批准项目公司建设开发和经营项目,并给予使用土地,获得原材料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二是政府按照固定价格购买项目产品或者政府担保项目可以获得最低收入;三是在特许权协议中止时,政府可以根据协议商定的价格购买(或无偿收回)整个项目。项目公司以特许权协议作为基础向政府出口信用机构申请出口信贷,政府出口信用机构可以将特许权协议的权益作为贷款抵押,并设计专门机构控制项目的现金流量。在一些情况下,政府出口信用机构还可要求项目所在国政府为贷款提供担保。(2)在项目建设阶段,工程承包公司以承包合同的形式(如“交钥匙”合同)建造项目,可以起到类似于完工担保的作用,有利于控制融资风险。(3)进入经营阶段后,经营公司根据经营协议负责项目公司投资建造的公用设施的运行、保养和维修,支付出口信贷本息并为投资财团获得投资利润。(4)项目公司保证在BOT模式结束时将一个运转良好的项目移交给项目所在国政府或其它所属机构。

3.BOT模式的主要特点:(1)从项目发起人(即项目所在国政府)的角度,BOT融资模式是一种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结构。项目的资金、经营管理以及各种风险均由项目公司承担。项目发起人承担的只是类似“无论提货与否均需付款”或“提货与付款”性质的经济责任,和一定数额的贷款或贷款担保责任。(2)项目直接投资者和经营者在BOT模式中所取得的出口信贷既可以是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也可以是传统的公司融资。但是多数情况下,由于BOT模式的项目涉及巨额资金,又有政府的特许权协议作为支持,因此投资者会希望将出口信贷安排成为有限追索的形式。

四、结论

出口信贷篇2

第一条  为规范我行出口卖方信贷项下票据质押贷款业务,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控制贷款风险,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的票据质押贷款是指借款人在向我行申请出口卖方信贷时,以其收到的有效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本票、银行保函等票据正本作为出质的权利凭证所取得的贷款。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出口卖方信贷人民币和外汇贷款。

第二章  贷款对象和条件

第四条  借款人除应具备《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卖方信贷试行办法》中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与我行保持有良好的借贷关系,资信好,经济实力强;

(二)对外履约信誉良好,制单质量高,能按合同规定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出口任务;

(三)同意在我行指定的行开立共管账户或托管账户,并办理出口项目项下的结算业务。

第五条  据以申请贷款的票据:(一)必须是经我行认可的资信良好的境外银行开立或经境内银行转开的票据;(二)或是经保险部门承保的、可作为对外债权凭证的票据。

第六条  在贷款金额和期限超过信用证的金额和期限的前提下,我行不接受分批开立的信用证作权利凭证。

第三章  贷款用途、期限和金额

第七条  通过票据质押所取得的贷款只能用于出口项目项下的资金需求,不得挪作他用。

第八条  贷款期限计算从第一笔贷款发放之日起,至票据项下款项收妥之日止,最长不得超过票据有效期届满后的30天。

第九条  贷款金额不得超过出口成本总额减去定金和企业自筹资金之和。人民币贷款最高不得超过票据金额等值人民币的85%,外汇贷款金额最高不得超过进口用汇总额。

第四章  贷款程序

第十条  贷款申请。

申请人除提交申请出口卖方信贷必备的材料外,还应另行提交:

(一)境外银行开立的不可撤消的有效信用证正本;

(二)或银行保函;

(三)或交单后申请人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本票。

第十一条  贷款调查。

(一)信贷部门按照《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卖方信贷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贷款申请进行调查;

(二)与行国际贸易结算部门一起对票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条款的可操作性进行严格审查;

(三)对远期票据质押贷款,凡国别风险大、银行实力弱的,应要求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保险权益转让我行。

第十二条  贷款审批和发放。

票据质押贷款的审批和发放按《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卖方信贷试行办法》和《中国进出口银行项目评审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借款人在与我行签订质押协议后方能签订借款合同。

第五章  贷款管理

第十四条  票据质押贷款的管理按《中国进出口银行卖方信贷贷后管理试行办法》及本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  借款人应在我行指定的行开立托管账户或共管账户,票据质押贷款项下的人民币和外汇结算业务,均应在上述账户中办理。

第十六条  作为权利凭证的信用证正本,交行保管;银行保函、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本票,交我行保管。

第十七条  在收汇后,可不受贷款本金是否到期的限制,行应配合我行主动从结汇的金额中扣收或结入借款人在行开立的共管账户,共管账户内任何资金的使用都须经我行的批准。

第十八条  票据质押贷款的展期、逾期按《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卖方信贷贷款展期和贷款逾期管理试行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借款人挪用票据质押贷款的,按借款合同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信贷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出口信贷篇3

本文针对商业化出口信贷所面临的核心问题――风险控制,从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强化责任和法律保障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建立出口信贷的商业化风险控制机制,支持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并对中资银行加强风险控制所涉及的机构、人员、制度、合作关系等提出了积极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出口 信贷 商业化 风险 机制

一、背景

自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力度不断加大,国际市场地位显著提升,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大型高科技设备出口比重持续增大。2010年1-9月,我国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额达到5563亿美元,约是2001年的6倍;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9%,比2001年提升15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大型设备出口的不断增长,出口企业对银行出口信贷需求十分迫切,而传统的依靠国家信用支持的出口信贷无论从额度上还是效率上都无法满足出口企业的融资需求。提升无信保支持的商业化出口信贷水平,成为进一步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推动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本文从银行风险控制角度,分析如何在无国家信用保险支持的情况下,提供商业化的出口信贷,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出口企业。

二、建立出口信贷商业化风险控制机制的意义

(一)无国家信用保险支持的商业化出口信贷,有利于调动广泛的商业力量,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目前,商业银行一般均要求出口企业获得国家信保支持,作为其提供出口信贷的前提条件,在无国家信用保险支持的情况下较少提供贷款。

大型设备具有一次性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境外进口方多要求出口企业引入长期融资用以购买其设备,为此,大型设备出口企业普遍具有出口信贷需求。鉴于国家资源有限,出口信保支持受制于国别风险限额,且需满足国产化比例、最低预付款等全球伯尼尔协议的相关要求,国家信用资源难以完全满足出口企业的融资需求。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统计,2009年,获得国家出口信保支持的出口信贷总额113.2亿美元,仅占当年我国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额的约5%。因此,加强商业银行独立风险判断,提供商业化的出口信贷支持,才能充分调动商业银行的广泛资源,对国家信用支持形成配合和补充,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风险控制问题是商业化出口信贷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加强风险防范是提升商业化融资水平的重要内容。

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比国家出口信保机构更弱。信保机构通过收取的保费覆盖出险项目的损失,根据损失的发生率精确计算保费额度,因此项目损失是出口信保机构的正常情况。而商业银行本金和利息均需按时足额回收,不能用利息覆盖本金损失,否则需按照不良资产处理,项目若出现坏账或损失均需严肃追究责任。商业银行的运行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客观上要求风险控制措施更强。

出口信贷与国内贷款不同,银行面临境外复杂的政治、经济、法律、市场环境和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往往在当地没有广泛的分支机构,不利于对借款人自身及周围环境的风险进行监控,出现风险时也难以及时有效化解。因此,控制风险是商业化出口信贷的关键问题。

三、如何建立出口信贷的商业化风险控制机制

(一)建立商业化的风险评估体系。

商业银行的贷前风险评估是风险控制机制的基础,是设计融资结构和担保结构的基本依据。在贷前应做好境外项目的尽职调查,充分掌握项目所面临的各项风险,从源头上防范贷款风险。商业化的风险评估体系,是基于项目自身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而不是依靠国家信保支持。只有建立了商业化评估体系,依靠项目自身还款,才能做大商业化出口信贷。

首先,应争取出口企业配合,建立境外借款人的信用记录。由于出口企业往往与境外买方有长期广泛的合作,因此应借助出口企业与境外买方合作的信用记录,了解境外买方的信誉度和付款意愿,了解境外买方的付款动态,对出现风险变动的境外买方不予发放贷款或采取其它风险防范措施。

第二,落实第一还款来源,进行还款能力的审慎测算。第一还款来源是项目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境外项目融资,项目自身的预期收入对债务偿还意义重大。评估第一还款来源是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商业银行应要求借款人提供未来发展的商务计划,预测未来的经营指标和偿债指标。通过第三方市场调研、搜集权威咨询机构的数据,了解市场平均水平,并将市场水平与借款人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借款人商务计划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测算未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确保第一还款来源充足。

第三,应充分了解境外国别情况、借款人情况和市场情况,发现风险点,有针对性的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应对境外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外汇储备、外资贷款政策、劳工、税务、会计政策、目标市场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项目所面临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进行审慎评估,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对一家非洲某国的垄断电信企业贷款和对一家美国的中小电信企业贷款,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可能完全不同。非洲垄断电信企业盈利情况良好,但可能国家外汇来源紧缺,这时应与当地政府充分沟通,保证企业换汇需求。而美国中小电信企业则主要面临市场风险,这时应考虑设计较强的担保结构防范风险。

(二)建立商业化的动态风险监控体系。

出口信贷银行距离借款人、项目所在国较远,获取相关信息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应加强对借款人、当地市场的监测,建立动态的风险监控体系,对贷款风险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措施。

首先,建立对借款人经营收入的监控体系。借款人经营收入是项目的第一还款来源,若借款人转移或挪用经营资金,将对项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加强对借款人经营现金流的监控,是保证项目还款来源的首要措施。出口信贷银行可与当地账户行合作,与借款人、账户行签署三方账户监管协议,建立收入、费用瀑布式分配模型,要求借款人将其销售收入统一归集至特定账户,按账户监管协议的规定的优先顺序进行还本付息和费用分配,借款人从账户中支取任何款项均需满足账户监管协议规定的优先顺序。

第二,建立偿债准备机制,提前预知风险。商业银行要求必须严格按时本息回收,而境外借款人在当地购汇、换汇、付汇的流程往往较长。为提前锁定当期还款、保证本息不逾期,商业银行可要求借款人在其所在国境外开设偿债准备金专户,要求借款人在账户内保持未来1至2期的还款额。若借款人出现还款困难,无法存入偿债准备金,商业银行可在还本付息前提前采取措施。

第三,设定财务约束条件监控借款人经营状况。财务约束条件是借款人在贷款期内必须满足的财务指标,例如,设定借款人的最低净资产、限制借款人负债总额、规定借款人负债总额不得超过其经营现金流的若干倍数等等。借款人违反财务指标可能是出现贷款风险的前兆,商业银行可要求增强担保结构等风险防范措施。

(三)强化外方在出口信贷中的责任。

在出口信贷中,商业银行应竭力维护国家利益,,强化境外借款人、担保人的责任,积极争取境外的担保资源,寻求境外银行担保、境外股东担保、境外借款人资产抵押等。

首先,应强化借款人的第一还款义务。对借款人的现时和未来的全部资产进行抵押、对借款人兼并重组进行限制、对借款人不良交易进行禁止,强化借款人的经营义务和还款义务。

第二,应强化股东在经营、还款中的责任。股东是境外项目中的出资人和管理人,负责为借款人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持,对项目的成败起关键性作用。股东通过运营项目所获得的高额投资回报远高于银行的利息收益,因此,股东应承担更大的风险,负有更大的责任。强化境外借款人的股东责任,主要包括股东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质押股东所持借款人股权、股东注资在贷款前优先到位、股东补足项目超支资金等,通过这些措施将股东风险与银行风险联系起来,让股东与银行共担风险,强化股东的责任意识,督促其尽职尽责的履行股东的经营义务。

(四)加强对境外项目贷款的法律保障。

全球各国法律都普遍保护贷款银行的合法权益,但在适用法律、执行法律上又有所不同。境外项目贷款需最大限度的寻求全球法律、仲裁规则的保护,落实贷款债权的法律地位,实现贷款的安全回收。

首先,应确认境外借款人、担保人的主体资格和法律资质。由于境外注册的公司情况较复杂,因此贷款前应通过商业登记证、公司章程、运营牌照、与出口商的交易主体及交易记录等确认境外公司的主体资格及经营资格,具备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管理机制,并对借款人、担保人的股权结构、关联方进行调查,确认其股东背景及关联方交易情况。

第二,银行应聘请专业的境外律师对贷款协议、担保协议的适用法律问题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律师意见。贷款协议应适用中国法或国际通行的英国法、纽约法,采用中国、第三国法院判决或中国、第三国仲裁委员会仲裁等方式,利用全球的司法体系或仲裁体系加强对贷款的法律保障。必要时应对贷款协议进行公证,保证法律效力。

第三,对于贷款的相关抵押物,应委托专业律师在当地政府部门、第三方机构等进行登记,实现抵押债权的优先受偿。相关抵押物只有在登记后方可实现抵押权益,保护贷款银行的利益。

四、关于解决风险控制问题的几点建议

我国企业迫切需要银行在国家担保资源之外提供商业化出口信贷。为保护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同时支持出口企业,银行提供商业化出口信贷需在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强化责任和法律保障等方面加强风险控制,建立出口信贷的商业化风险控制机制,解决出口信贷所面临的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化出口信贷的融资水平,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鼓励条件成熟的金融机构在境外重点市场、战略市场建立分支机构。中资银行应努力提高国际化水平,在境外设置人员、机构网络,了解当地政策及市场,为拓展国际融资市场做好准备。

(二)加强人员培训和交流,提高出口信贷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中资银行应寻求与国际知名银行、律师事务所的人员交流,学习国际先进融资经验,在实践中予以运用。

(三)完善银行的商业化出口信贷内部审批制度。银行应从制度上为商业化出口信贷的审批提供便利,设定此类贷款的准入条件、内部审批流程、风险控制边界、经济资本占用等制度体系,对风险进行把关。

(四)建立银行与出口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出口企业是出口信贷的直接受益者之一,银行应与出口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取得出口企业在业务拓展和风险控制方面的配合,实现商业化出口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商务部综合司,2010,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秋季)[EB/OL].

[2]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09,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09年度报告 [EB/OL]. 省略/sinosure/gywm/xbkw/gsnb/images/20100623/20499.pdf

[3]樊剑鸣,2010,项目融资风险管理[J]. 现代企业教育,(6)

[4]才金卉,2008,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及对策[J]. 沈阳大学学报,(5)

出口信贷篇4

应借款方 年 月 日的借款申请,贷款方同意为其安排 银行(下称“出口地银行”)的买方信贷。为此,借、贷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签订合同,以资遵守。

借款方: 法定地址:

贷款方: 法定地址:

第一条 贷款用途和金额

1.1 本贷款用途是为出口商 与进口商 在 年 月 日签订的商务合同(合同编号: )融通资金,用于进口商为 项目,购买 设备。

1.2 贷款总金额为: ,其中:

(1)用于商务合同项下支付的金额为 (大写: ),为商务合同金额的 %

(2)用于付给 的本贷款保险费的金额为 (大写: )

(3)

第二条 提款条件

2.1 借款方根据商务合同的有关规定提款。

2.2 借款方满足了本合同第六条列明的各项陈述与保证。

2.3 借款方未发生本合同第七条列明的任何一种违约行为。

2.4

第三条 提款

3.1 借款方在收到商务合同支付条款规定的有关文件和单据,并按规定时间审核无误以后指示出口地银行将贷款直接支付给出口商。

3.2 提款期从 开始,至 截止,过期。

3.3 每次提款最小金额为 (大写: )

3.4 提款的日期、金额及有关事项在每次提款发生后,由贷款方编制《提款通知书》(格式见样本1)通知借款方。《提款通知书》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约束力。

3.5

第四条 利息和费用

4.1 借款方必须无条件地,没有任何扣除地按本合同规定向贷款方支付利息和下列条款的费用。

4.2 贷款按 利率计息。年利率为 %,一年按360天计算。

贷款金额的 %即 (大写: )按固定利率计息,年利率为 %,一年按360天计算。

还款期以前的利息每 个月计收一次。每期利息支付的日期、金额及其有关事项由贷款方在《提款通知书》中通知借款方。

还款期的利息每 个月计收一次。每期利息支付的日期、金额及有关事项由贷款方编制《还款通知书》(格式见样本2)通知借款方。《还款通知书》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约束力。

4.3 承诺费费率为 %.承诺费自 开始按未提贷款余额计算、支付,以后每 个月计付一次。

4.4 管理费费率为 %.管理费自 内按贷款总金额计算,一次付清。

4.5 本贷款保险费

4.6 每次支付利息和费用,借款方必须在支付日前的三个营业日将款项划入其开立在贷款方处的账户上。

4.7

第五条 还款

5.1 借款方必须无条件地按本合同规定偿还贷款,并且不受商务合同项下进、出口双方任何行为的影响。

5.2 本贷款还款期为 年,每 个月等额偿还一次,分 次还清。还款期从 开始,其开始日最迟不超过 .每次还款的日期、金额及有关事项由贷款方在《还款通知书》中通知借款方。

5.3 借款方必须在还款前 个月通知贷款方,并征得贷款方同意后可以不按《还款通知书》的规定提前归还贷款,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贷款方的一切经济损失。

5.4 每次还款,借款方必须在还款日前的三个营业日将款项划入其开立在贷款方处的账户上。

5.5

第六条 陈述与保证

6.1 借款方在贷款方处开立结算账户。借款方日常经营的资金通过该账户结算。贷款方可以主动从该账户划转资金用于偿还、支付本贷款项下到期的贷款、利息和各项费用。

借款方在贷款方处开立还款保证账户。借款方将下列资金存入该账户。在本贷款项下的所有债务和费用偿清以前,未经贷款方同意不得挪作他用。存入该账户的资金是:

1.

2.

3.

6.2 借款方定期向贷款方提供项目进度报告;按月向贷款方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收支表以及贷款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和资料,借款方向贷款方提供的一切文件和资料是真实的。

6.3 借款方未隐瞒向第三方作出的任何信用担保、财产抵押以及其他影响借款方还款能力的行为。

在本合同有效期间,未经贷款方同意,借款方不得为第三方承担任何债务或对借款方的资产设定任何抵押以及作出其他影响还款能力的行为。

6.4 借款方在财务、经营方面的重大决定、重大变化须及时通知贷款方。当这些重大决定影响贷款方权益时,须事先征得贷款方的同意。

6.5 借款方在组织章程、管理制度和人事等方面的重大决定或重大变化须及时通知贷款方,当这些决定或变化影响到贷款方权益时,事先征得贷款方的同意。

6.6

第七条 违约和处罚

7.1 下列任何事件发生,借款方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贷款方的一切经济损失,并且,贷款方有权提前收回贷款本息和处以下列注明的罚息以及采取其他一切处罚和补救措施,由此引起的贷款方的一切经济损失由借款方承担:

1.借款方未能按本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贷款方对被挪用的贷款在原定利率的基础上加收50%的罚息。

2.借款方未能按本合同规定偿还贷款,支付利息和费用。贷款方对逾期的本金、利息和费用加收 %的罚息。

3.借款方未能满足本合同第六条陈述与保证的各项规定。

4.借款方改组、解散、终止其业务经营,资产负债及损益状况发生贷款方认为的重大不利变化。

5.借款方提供的抵押物已经失去其抵押价值,贷款方认为其权益受到

损害。

6.担保人已经失去其担保能力或担保人提供的保函由于任何原因被取消,终止,以及更改后而产生相反效果,贷款方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

7.借款方与第三方发生贷款方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的诉讼行为。

8.借款方发生贷款方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的借款方不按其与第三方签订的借贷合同偿还第三方债务的行为。

9.

第八条 生效及其他

8.1 本合同经双方签署后生效,至本合同项下的全部债务、费用和借款方必须支付的一切赔偿、罚款被清偿后失效。

8.2 本合同有效期内,未经借贷双方同意,任何一方对本合同的修改无效。

8.3 本合同壹式肆份,借贷双方各执两份。

第九条 附则

借款人: 贷款人:

法人代表:(签名) 法人代表:(签名)

借款人:(公章) 贷款人:(公章)

出口信贷篇5

论文摘要 通过分析出口卖方信贷与资源换项目相结合的融资模式,结合实例说明该模式的运作方式,指出这种融资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在支持国内 企业 “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国际承包市场竞争中胜出,融资能力已成为关键因素。国际工程的融资模式有别于国内工程项目的融资模式,国际工程的融资模式主要是利用国际 金融 机构贷款、出口信贷(包括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卖方信贷、买方信贷和对外优惠贷款)等方式的融资模式,本文主要是探讨出口卖方信贷与资源换项目相结合的融资方式的可行性。

对于非洲建筑工程承包市场而言,单纯的出口卖方信贷或买方信贷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银行日益 发展 的信贷业务需求。而采用出口卖方信贷与资源换项目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是新形势下融资模式的一种新举措。下面,本文就结合一个具体项目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说明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从中提出相应的风险措施和建议,供业内人士 参考 。

一、项目情况简介

该项目位于非洲某国,是一市政工程项目,总里程预计100公里,总投资约4亿美元。资金来源:工程所在国政府出资占总投资15%的预付款,余下85%由承包商在国内融资解决。承包商与当地政府关系良好,工程分三期实施,承包人已完成第一期工程的勘察设计任务,并出版第一期设计施工图纸。目前正着手进行项目部场地的现场清理,平整等前期准备工作。国内融资主要是承包商向

最后一个担保是工程所在国政府向中信保提供的担保。担保的主要内容是:与财政税收、资源担保。工程所在国利用资源换项目,但一旦所提供的资源区域(开采后,扣除开采等成本后的收益)无法与工程款相抵时,工程所在国政府必须承诺追加额外矿区作为储备开采条件,如果最终追加的矿区资源还是不足于支付时,工程所在国政府必须承诺利用该国的作担保,利用财政税收收入予以补齐差额部分。

四、风险与措施

对承包商而言,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是 政治 和安全风险。众所周知,非洲国家大都是政局不稳, 经济 动荡的地区。承包商如何能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这需要承包商具有统领全局、高超的谈判技巧、以及利用各方关系和协调各方关系的能力,同时还要及时与各方交流与互动,特别是与中信保的沟通工作,保持信息畅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对于贷款人而言,主要是做好资金的统筹安排,监控承包人的资金运用,确保承包人专款专用,同时把自身掌握一些有关项目的风险信息传递给承包人,起到告之的义务,协助承包人规避风险。

对于中信保而言,主要确保矿产资源有效开采和变现工作,同时做好矿产资源的估值评估工作,确保对方提供的矿产资源价值与工程建设资金相当。加强与承包人的沟通协调工作,及时把有关探矿、采矿情况通报给承包人,以便承包人掌握准确信息,策划应付方案。

五 结语

出口信贷篇6

关键词:打包贷款;信用证;单据;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信用证打包贷款概述

打包贷款是指出口商以国外开来的信用证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资金用于货物的采购、加工和包装等,出口商在货物出运后,将信用证所要求的全套单据提交银行,以押汇款或最后收汇款项偿还打包贷款。

由于信用证项下的出口收汇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而且商业银行是以所抵押的信用证项下款项作为还款来源,所以这种贷款的期限比较短,资金周转快,申请手续灵活、简便。打包贷款对缓解出口商的资金压力,帮助企业按期按质按量地完成出口商品的生产和装运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银行对出口商提供贸易融资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信用证打包贷款中贷款银行的风险

打包贷款就其实质而言,仍属于信用贷款,仅是出口方银行给予出口商的资金融,与开证行无关。只有在出口商已履约,并将信用所要求的单据提交银行时,开证行才有付款的义务。如果出口商不能满足信用证的条款要求或根本能履约,则此时的信用证便一文不值,打包贷款偿还就得不到保证。另外,从信用证打包到最终收汇尚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的备货、出运、收汇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打包贷款收回。因此对贷款银行而言,其风险不可小视。这些风险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1.信用证是一项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出口商能否按时提供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证,是能否获得信用证付款的前提。

2.出口商执行外贸合同不严肃,处理信用证项下单证不认真,不符点单据担保交单。货物出运后,国外客户以不符点为由拒付,导致银行贷款风险。

3.出口商打包贷款挪作他用。待信用证项下货物或生产原料收购需要付款时再零星筹措,万一到时周转不灵,就会影响该笔业务的正常开展。或者出口商接到信用证后,由于行情变化,或时间紧迫等原因不准备履约,但还是利用信用证向银行申请打包贷款,将贷款资金挪作他用,使该笔信用证打包贷款还款失去来源。

4.申请人与受益人串通,开立假信用证。为了套取银行资金,国内外客户联手,签订假合同,开出假信用证。而实际上出口商根本不发货,也不履行信用证义务,使信用证自动失效。打包贷款短期资金往往被企业长期占用,和传统贷款一样,本息收回难度很大。

5.通过骗取国外信用证,套取国内银行贷款。在目前企业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有的企业为了解决自身的资金周转问题,频繁与国外客户联系,以各种优惠条件和手段获取国外订单,使国外客户开出信用证,实际上出口企业没有生产能力和组织供货能力。给这样的信用证打包贷款,风险很大。

6.打包贷款后,企业以种种手段逃避银行债务。在目前企业资信不佳,银企关系不理顺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在获得银行打包贷款后,逃避银行监管,不通过打包银行向国外银行寄单索汇,而擅自通过汇款、托收的方式与国外客户结算,使得信用证下的打包贷款脱离信用证结算方式“体外循环”,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及时回收。

7.信用证由他行作通知,贷款行作打包。对于他行通知的信用证,由贷款行来作打包贷款实际潜伏着很大风险。由于他行通知了信用证,以后信用证的修改、撤销的通知也要由他行来作。贷款行打包贷款后对于信用证的修改撤销情况,如果企业不配合,贷款行很难了解。如果国内外客户协商降低信用证金额、减少发货数量,或者以其它原因撤销信用证,贷款行都无法控制,抵押在贷款行的信用证也就无任何价值,打包贷款也就很难及时回收。

三、银行对信用证打包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信用证打包贷款存在的种种风险,发放贷款的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

1.严格审查信用证真实性。切实加强对银行在岗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并制订严格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由于内外勾结或岗位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使假信用证蒙混过关,对客户或银行资金造成损失。

2.严格审查信用证条款。申请打包借款的出口商必须是信用证的受益人。对于为信用证第二受益人的企业,从严控制其打包贷款。

3.打包放款的融资额度、期限。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信用证金额的80%。期限为:即期信用证项下打包放款期限不得超过信用证有效期后21天。对于出口商申请展期的,展期只限一次,最长不得超过180天。

4.不得办理可撤销信用证、转让信用证项下的打包放款。不得办理信用证已过最迟装船期、有效期的打包放款。不得办理限制由他行议付条款信用证项下的打包放款。

5.银行发放信用证打包贷款对出口商的要求:要求出口商即贷款申请人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并具有进出口经营权,持有海外银行开来的以出口商为受益人的有效信用证正本。实践中一般只对有长期业务往来关系、比较了解其经营情况和经营作风的企业发放打包贷款,并严格审核该出口商的财务、信誉等状况。

6.发放打包贷款的银行除以信用证为质押外,还可以要求出口商提供其他担保。

7.贷款发放后应与出口商保持联系,监督企业按贷款合同规定使用资金,保证专款专用。货物出运后,要催促企业尽早交单。寄单后要进行跟踪,保证按时收汇还贷。

出口信贷篇7

一、出口贴息问题的引出

由于出口补贴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国际贸易中的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因此在国际上通过协商建立了一些规则来规范这方面的操作,协调相关的争端。加入wto后,我国政府承诺要遵守其规则,因此必须对一些有违wto的政策进行调整,贴息问题在其中显得比较突出。出口贴息,一般体现在出口信贷方面,实际上这是目前国际通行的支持出口的一种方式,我国是通过成立进出口银行来完成这方面的职能,只是我国的出口信贷采用的信贷工具和侧重点跟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包括金融体系的机构、财政实力等,我们没有必要在此论证孰优孰劣,关键是必须作到既能加大对出口支持的力度,又不至于招致非议。

(一)国际上的有关规定

1.wto关于出口补贴的规定。wto是倡导自由贸易的,因此对出口补贴之类的做法采取的是一种排斥和反对的态度。根据wto《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的规定,一国政府仅仅可以对研究开发和对落后地区、环保等进行补贴,而在其他方面的补贴都是不允许或被禁止的。其中出口补贴是明文禁止的,属于“禁止使用的补贴”,即是任何成员方都不得使用或维持的补贴方式,否则如果被其他成员发现或有理由相信其正在实施或维持这种补贴,则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或救济方法;同时对出口补贴也进行了定义,即指在法律上或事实上仅向出口行为使用的补贴,并列举了出口补贴的12种形式,其中就包括了出口信贷的利率优惠,规定如果出口信贷利率低于其成本则构成了出口补贴。介于允许的补贴和被禁止的补贴之间的是可申诉的补贴,这种补贴虽可被成员国所采用,但其他成员国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或救济方法,因为这种补贴行为也会刺激受补贴方某种产业或产品的发展,而直接或间接阻碍其他成员产品的生产或出口,导致不公平竞争行为的产生。

因此政府在出口补贴问题上必须十分策略,否则会出现贸易摩擦。根据上述的规定,如果对某个行业整体,而不是在出口阶段上进行补贴是wto所允许的,同样对高新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进行补贴也是可以的,这就为采用贴息手段间接支持出口提供了可能。2.oecd关于出口信贷的有关规定。不仅wto对出口信贷有明确规定,经合组织oecd也为协调内部争端达成了关于出口信贷的“君子协定”。由于发达国家为支持本国出口,大量的使用出口信贷这一手段,竞相提供优惠的贷款,导致相关国家的财政难于承受负担,最后大家被迫坐在一起就有关的出口信贷条件进行了协调,达成了所谓的“君子协定”,其主要目的就是规范并约束各国在出口信贷方面的操作,它规定的出口信贷的主要条件包括:

a、贷款最长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

b、贷款最高比例:一般不高于85%,这样就要求现汇或预付款比例不低于15%;

c、风险加息率;

d、贷款最低利率:官方支持的出口信贷(包括直接贷款、再融资和利率支持)的最低利率必须以商业参考利率cirr为基础。

它之所以被称为“君子协定”,是因为它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全靠各成员方自觉遵守。应该说“君子协定”的诞生,规范了各国政府的出口信贷政策,使出口信贷有了统一的标准,并增加了透明度,抑制了各国政府为鼓励出口竟相提供优惠贷款的行为,为国际贸易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但由于发达国家的出口信贷主要是买方信贷,而直接贷款给本国企业较少,这方面多是由商业银行提供商业贷款,而出口信贷机构提供担保,采用贷款担保的方式,因此“君子协定”对出口卖方信贷没有做相应规定,不过却给出口卖方信贷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即可以通过设定一个参考的利率,来衡量出口补贴的程度。

(二)我国出口贴息政策的现状

目前我国出口贴息主要体现在出口信贷上,而这项业务由进出口银行作为官方出口信贷机构来承担,并以人民币出口卖方信贷为主,以接受国家财政的利差补贴为主要特征,较商业贷款有较大的利率优惠,因此其补贴特征比较明显,容易授人于柄。加入wto后,我国承诺要遵守其规则,并在有关的文件上对政策性银行,包括进出口银行的信贷业务做了相应的说明,即政策性银行贷款不接受国家的财政补贴,贷款基本上按商业贷款利率,而进出口银行的业务主要是以出口信贷担保为主,少部分采用直接贷款。目前对此种说法还没有见到任何权威的解释,但我们的出口信贷有较大的补贴成分以及业务方式有较浓的中国特色却是不争的事实,这说明我国以出口信贷为主的出口贴息政策在入世后面临着较大的调整压力。

二、出口贴息的产业政策依据

一国政府实行出口补贴政策,就是将国家的财政资金,即纳税人的钱补贴给出口企业,而最终受益的很可能仅仅是国外的消费者,这就涉及到了国家的福利损失问题,因此必须理清什么样的产品可以给予扶持,才能将有限的资金投放在最需要的地方。该问题的实质已突破了贸易政策范畴,更关系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过去我们常将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完全割裂开来,贸易政策独立于产业政策,很难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问题国内化、国内问题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国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更加密切相关,因此现在来讨论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迫切。

如果单纯地来谈论出口补贴问题,仅仅为了出口而给予补贴,那对出口的补贴很可能不仅不能真正起到刺激出口的目的,还会导致国家福利受到损失,其实质不过是把本国纳税人的钱捐给了进口国的消费者,而在后果上还可能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和贸易上的摩擦,福利经济学理论的追随者们很反对进行这样的补贴,更有学者认为,在一些条件下为维护国民的福利,对某些产业的产品出口不仅不应补贴,反而应加征出口税。

而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倡导“战略性贸易产业政策”的西方学者认为,政府实行补贴政策,应选择符合下列条件的产业,才能符合国家整体利益:

1.该产品出口所获得的额外收益必须超过补贴的总成本,出口增加带来的收益抵消了补贴成本后,才能增加国民的福利,达到补贴的目标。但不是每个产业都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企业要想进入出口补贴范围,必须越过一定的门槛,即由政府设立的进入壁垒,否则成了为出口而出口,造成一定的政策错位。

2.出口补贴不能对国内消费者造成大的不利影响。由于出口补贴只针对了部分的行业,受补贴行业的出口增加会导致该行业的利润率增加,促使生产要素向该行业的流动,并引起该行业劳动力要素价格的变化,引起社会财富的分配格局的改变。

3.出口补贴应使本国企业能增加产量,同时必须要造成国外竞争对手降低产量,使产品价格不至于降低太多,否则补贴的结果只是由国家承担了企业的一部分成本,促成企业降低出口价格,而这并不一定能达到增加市场份额的目标,带来额外的收益,反而可能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这不是出口补贴的目的。

当然,这些观点是建立在目前西方世界不完全竞争即寡头垄断的假设基础上的,但却很值得我们思考。尤其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二,单纯鼓励出口赚取外汇的时代已过去了,赔本的买卖企业不愿意做,政府也不会鼓励,支持出口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扶持国内的产业,提高竞争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创汇。选择出口补贴,首先考虑的应该是选择行业,对出口的支持不应完全体现在出口的阶段,否则极易授人于柄,引起贸易纠纷,必须采用灵活的策略,关注企业的技术研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这些不违反wto的规则,从长远来讲更具意义。

三、贴息方式探索 

由于我国的出口贴息政策,主要是体现在人民币出口卖方信贷上(对企业技术改造的贴息贷款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这是目前我国出口信贷机构使用的主要支持方式,因此要更好地使用这一信贷工具,就必须解决好利率问题。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但至少应该把商业贷款利率、国债利率和银行的筹资成本等几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信贷利率。 

(一)商业贷款利率 

跟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相比,出口信贷的贷款利率肯定有一定的优惠,否则无从体现政府对出口的支持,政策性银行的政策导向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但由于出口信贷利率确定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其他负面影响产生,商业银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出口信贷业务,更出现了不应有的信贷竞争。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出口信贷利率体系已变得十分迫切,尤其是加入wto,更使这个问题显得重要,我们还不得不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 

1.贷款利率放开的影响。加入wto,我国承诺要开放金融领域,贷款利率市场化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到了这一天,政策性贷款的优惠如何体现将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2.如果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了出口信贷担保业务,为出口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提供担保,那贷款利率上的优惠如何转化为担保费用的优惠将会产生新的问题。 

(二)进出口银行筹资成本 

根据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三条的规定,如果出口信贷利率低筹资成本则属于出口补贴,属被禁止范围。但进出口银行的资金成本是多少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因为单纯从成本来讲,它包括了筹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前者主要是发行金融债券利率及相应的发行成本,后者是日常经营活动的费用,由于进出口银行的资本金由国家财政全额拨付,并享受国家主权信用等级,因此它的筹资和营运成本可以很低,相应地它的贷款利率可以很优惠,应该说这为确立符合wto规则的贷款利率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三)跟国债利率挂钩问题 

根据“君子协定”,出口信贷的利率应参照相应货币的商业参考利率cirr,但目前我国人民币还没有确立自身的商业参考利率,这是问题的关键。人民币贷款利率由央行确立,但主要考虑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较弱和不良贷款率高的现实,而没有考虑到对出口支持的问题,这涉及到较深层次的问题,但随着加入wto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理由期待人民币cirr的诞生。目前国内有学者提出根据成本加成定价的原则,引入人民币商业参考利率,并与国债收益率挂钩,加成不同的基差,确定不同贷款期限的cirr。这实际上是参照了美元的cirr形成机制,应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因此,改革出口信贷利率机制,作到既符合国际惯例,不违反国际规则,又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加大对出口的支持力度,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尽可能降低出口信贷机构的资金成本 

因为wto规定,如果出口信贷的利率不低于其资金成本,则不构成禁止性的出口补贴,因此只要成本足够低,就可以使利率有足够的优惠空间,达到加大支持的力度目的,但这有赖于: 

1.扩大进出口银行的资本金。这是降低资金成本的有效手段,也不在wto关于出口补贴的定义范围内。在国际上很多国家的进出口银行的资本金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列入了国家的财政预算,国家每年给予一定的补充,甚至有的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捐赠,资本金的充足率很高。 

2.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降低营运费用,增加积累。 

3.在呆坏帐的核销方面,以及有关费用、利差的补贴方面有新的优惠措施。 

当然,这必须以国家的立法为保证,从法律的高度来确定国家财政对官方出口信贷机构的义务,确保官方出口信用机构与国家主权级信用等同,作到对内有法律依据,对外有相当的透明度。 

(二)引入人民币cirr体系 

按照“君子协定”,出口信贷利率应与国内一流的信用机构筹资成本挂钩、与出口信用机构的信用等级挂钩,以各自货币的基准利率为基础确定商业参考利率,再在此基础上加成一定的基差形成出口信贷利率。如果确定了cirr,就可以找到一个参照的标准,只要补贴后的出口信贷利率不低于oecd确定的商业参考利率,就可以为国际社会所接受。这就从更高的层次上决定了出口信贷利率的规则性和针对性,避免了随意性,增加了透明度。当然,这有赖于金融体制的改革。 

四、贴息与出口补贴程度问题 

wto关于出口补贴有一个规定,就是对一个出口产品进行补贴,其补贴的成分不得超过商品价格一定的比例,对这个比例目前国内说法不一,大概在1%-2%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呢?应该是所有采用的出口补贴方式加总不得超过2%。如果按这种理解,对一个出口产品的补贴,包括出口退税,包括可能的出口信用保险费率补贴,包括出口信贷的利率补贴等等,有的是明补,有的是暗补,如果加总起来,则极有可能突破2%的界限,因此我们必须综合各种因素全面考虑,采取策略的方式对出口进行支持,提高暗补的成分,尤其是对出口信贷的利率补贴更应如此。 

出口信贷篇8

项目融资这种新型的融资方式有别有传统的公司融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元化的筹资,因而体现在其融资渠道上,就是多种多样的。

一、商业银行贷款

商业银行贷款一直是国际项目融资的最大来源,传统上,项目融资和公司融资一样,都是在商业银行的市场上进行的。但是,近几年来,商业银行间的并购热潮和全球性银根收缩使得单一的商业银行贷款日益减少。大多数的大型项目融资,都是通过国际辛迪加组织提供的辛迪加银团贷款筹集到所需资金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银团贷款常由英国、美国、德国、瑞士、日本以及港资银行联合贷款。银团贷款对企业的贷款期限一般为7年左右,对政府机构贷款一般为12年左右。

银团贷款的利息按伦敦同业拆放利率计收,该利率最高时曾达18%,最低时为3.6%左右,目前为6.5%左右。借取银团贷款除支付利息外,作为借款人的项目公司还需支付:(1)附加利率,在1%左右;(2)管理费,1%左右;(3)费,费率一般在0.25%~0.5%之间;(4)杂费,指为贷款协议签订前银团发生的一切费用,其中主要是律师费;(5)承担费,一般承担费的费率为0.25%~0.5%。上述这些费用是借款者必须支付的,有时银团还向借款者收取安排费,或要求借款者将一定的贷款余额存入在有关银行的账户上,这叫抵偿结存。因此,银团贷款除利息外,主要的费用负担如折成年率,约为1.5%~2%。

银团贷款的偿还办法,根据具体情况由贷款双方协商决定,一般有3年的宽限期,宽限期内借款人只提取借款,不偿还贷款本金,宽限期后,一般借款人每半年偿还贷款一次。这种辛迪加银团贷款的优点:

1.有可能筹集到数额巨大的资金;银团贷款的金额根据其参与行的多少和实力,有时可以给一个巨型项目提供资金。

2.借款货币的选择余地大。借款人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现金流量的来源和货币种类,在辛迪加组织内,选择最适当的借款货币结构,便于防范货币风险,加强工程成本核算。

3.参与辛迪加银团的银行通常是国际上具有一定信誉和经验的银行,具有理解和参与复杂项目融资结构并承担其中的信用风险的能力。

4.借款提款方式和还款方式都较灵活,因为无须经当地政府批准,可根据议定的时间与工程建设的需要,随时提取资金。

5.贷款的使用方向没有任何限制,可用于向第三国购买机器设备、商品、原材料或劳务,项目单位也可在国际间招标购买工程设备,降低工程成本。

6.谈判手续相对简单,需要时间较短。而如果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其谈判时间有时需二三年,政府贷款需二年左右,出口信贷有时也需要一年左右的谈判时间。

当然,这种资金来源方式也有其不利的方面,表现为:

1.贷款的费用相对较高。它是按市场利率收取的,而且,除收利息外,还收取其他费用,从而提高了总的贷款成本;

2.难于精确计算工程成本,因为大多数银行贷款采用的是浮动利率,每半年调整利率一次;

3.除了较高的贷款利率外,还要支付一定比例的管理费、费、承担费和杂费等。

二、出口信贷机构贷款

出口信贷作为一种国际信贷方式,是西方国家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加强国际竞争力,以对本国的出口给予利息贴补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法,鼓励本国的银行对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它是各国争夺市场,扩大资本货物销售的一种有效手段。

出口信贷按照取得资金的对象一般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从国际范围看,买方信贷使用更为广泛,特别是把贷款发放给进口商所在地银行再转贷给进口商的买方信贷使用得更为广泛。出口信贷的贷款条件与原则,是由经济使用发展组织国家在《官方支持的出口信贷指导原则协议》中共同规定的。每一个成员国都应遵守,不能逾越出口信贷的利率一般按各自会员国5年期的政府债券的收益来计算,这种5年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就叫做商业参考利率。向借款人发放出口信贷时,在商业参考利率基础上附加1%。此外,借用出口信贷,借款者还须支付管理费(1%),承担费(0.25%~0.5%)和信贷保险费三种主要费用。可见,出口信贷的费用负担较银团贷款要少。

出口信贷的还款期限,按1999年4月公布的最新数据,对于富有国家即人均GDP为4,750美元以上的为5年,对发展中国家即人均GDP在4,750美元以下者10年。使用买方信贷进口商所买的商品运抵口岸后的6个月,就要开始偿还贷款。每半年偿还贷款一次,每次偿还贷款的金额均等;而使用银团贷款的宽限期与偿还办法借款人的银行团可以自由商定,从这一点讲出口信贷不如银团贷款灵活,回旋余地较大。此外,买方信贷不是全额信贷,即进口商购买的商品,出口所在地银行只能提供商品价款85%的出口信贷,商品价款的15%要由进口商以定金的形式,用现汇支付。从这一点看,买方信贷对项目单位而言,不如国际租赁,租赁是全额信贷,作为承租人的项目单位,可得到设备价款的全额融资。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口信贷对项目单位的有利之处:(1)在买方信贷协议签字后,在协议的有效期内利率固定,有利于成本核算,避免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2)商业参考利率水平,从总体上讲低于市场利率;(3)所得贷款可用于机械设备和技术购买(原材料一般产品是不可以的),这正好符合工程项目融资的要求;(4)出口国竞争剧烈,项目单位可选择一个对已最有利的出口信贷方案,所以,当项目牵涉到进口设备或出口产品时,项目公司也可以从政府专设金融机构获得出口信贷以满足投资需要。

但是,利用出口信贷为项目公司筹集资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利用买方信贷只能从提供买方信贷国家的厂商购买设备,设备的技术标准与质量不一定是国际第一流的(质量最好的出口商愿意卖现汇,而不提供贷款);(2)设备价款可能会高于从第三国购买或国际招标购买,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出口信贷利率低的优惠等。

三、政府贷款

政府贷款指一国政府利用财政或国库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性贷款,是工程项目筹资的一个优良品种。

政府贷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给予借款国的某一特定项目;二是该国在提供前述的买方信贷的同时,再提供部分政府贷款与买方信贷混合使用,这种贷款就叫混合信贷,一般都向外国提供政府贷款。政府贷款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含有一定的赠与成分,赠与成分一般都在25%,30%或35%以上。这种含有赠与的贷款叫“软贷款”。不含有赠与按市场利率发放的贷款是硬贷款。因此,政府贷款的利率都比较低,我国接受政府贷款的平均利率为3%。二是贷款期限长,如外国向我国提供政府贷款的期限平均在30年左右。如果我国利用买方信贷进口设备,提供买方信贷的国家再提供一部分政府贷款与买方信贷混合使用,可进一步降低我国的融资成本与设备机械的进口成本。

所以,政府贷款的最大优点是利息低甚至无息,具有援质。但是,作为一种项目融资渠道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一是贷款的政治性强,一旦政治气候变化,贷款常会中断;二是贷款的使用受到方向上的限制,如贷款或援助只限于从发放贷款与援助的国家购买商品或劳务,使得项目单位不能利用投标竞争或就地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

四、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贷款

利用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的贷款或担保,也是项目融资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这些多边金融机构包括: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中美开发银行等全球性和地区性银行。

这些多边金融机构中,尤其以世界银行提供的贷款最多。世界银行是专门向会员国发放能源、交通、公用事业、农村发展、环境保护等重点基础工程项目开发建设贷款。只有会员国确实不能以合理的条件从其他方面取得贷款时,世界银行才考虑发放贷款,参加贷款或提供保证。世界银行发放的与项目相结合的贷款,有极其严格的规范化程序,对借款人及营建的项目进行监督,每一环节借款人均应按规定的要求提供资料。世界银行的贷款发放程序即是非常典型的项目周期,包括项目的选定,项目的准备、项目评估、项目谈判、项目执行和项目总评价六个阶段。世界银行每年发放贷款约170亿~200亿美元,其中,20亿~30亿美元向动力电厂等项目发放,向油、气项目贷款约10亿美元。

世界银行贷款使用不同货币对外发放,对承担项目的承包商或供应商,一般用该承包商或供应商所属国的货币支付。如果有本地承包商供应本地物资,则用借款国货币支付;如本地供应商购买的是进口物资,即用该出口商所属国货币支付。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利率,略低于市场利率,并收取一定的附加利率,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与银团贷款取承担费相似,世界银行对已订立的借款契约,而未提取的部分,按年征收0.75%的手续费。

因此,世界银行贷款对项目单位而言一般有以下好处:(1)利率低于市场利率,并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定出较为有利的宽限期与偿还办法。(2)它们在提供贷款时,一般也采用国际招标方式,保证项目建设的技术最先进。(3)世界银行提供贷款的基础是扎实的,一般都必须有利于东道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工程都能按计划完成。(4)世界银行参加贷款有利于其他金融机构或投资者参加项目,在项目融资中,由于政治风险及商业风险都较大,所以,有的项目就采用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联合贷款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和风险。(5)世界银行与东道国政府往来接触,有助于加快进行对与项目有关的法律与管理准备工作。(6)世界银行还可提供项目的政治风险和货币风险的担保。

但是,这种贷款又有严格的限制条件:(1)当借款方不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时,它必须获得该国政府的担保;(2)该工程项目要经得起严格的环保评估,并且能够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3)该机构对工程项目发放的贷款,是直接给予工程项目中标的外国厂商,借款国在取得贷款式时,无法知道这一贷款对本国货币或项目的核算货币所带来的影响;(4)世界银行贷款手续繁杂,项目从设计到投资所需时间较长,有时需要3~5年。

五、机构投资者的资金

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一些人寿保险公司、退休养老金和慈善基金等。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这些机构投资者拥有巨额资金,可为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能源、运输、电讯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提供相当可观的资金。在美国,它们可提供较长期限的固定利率贷款,但是法律规定这种贷款可以提供给国外客户的为有限部分。在中国,正在进行的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已逐步建立起住房、养老、退休、失业、医疗及公积金等基金,将一笔数额庞大的资金,条件成熟时也可以用于项目融资。

六、资本市场

传统上,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是项目融资的主要资金供应者,尤其是商业银行。随着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资本市场也日益成为项目融资的重要来源。项目公司可以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为项目筹集中长期的资金。

七、租赁公司

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需要大批施工设备,项目发起方或承包商若自行购置,不但要占用很大的一笔资金,而且在购置之后,还要缴纳税款,用租赁的方式为项目提供所需设备,本身就是为项目解决了大量资金。

八、项目参与者资金

项目参与者包括:原材料供应商、项目产品购买者或服务设施使用者、工程承包商及项目经营者等,都可能为项目提供融资。

上一篇:买方信贷范文 下一篇:货币供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