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建议与思考

时间:2022-06-05 08:57:52

职业教育发展建议与思考

一、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近年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非常好的形势。但是我们应该全面地、科学地分析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找出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社会各阶层对职业教育仍存有偏见

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渊源的历史,但是从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扩大以后,特别是独立院校的诞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招生难、报到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普通高中、普通本科院校、独立院校仍然是学生和家长的第一选择。学生和家长都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加上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毕业以后多数在企业的生产一线从事装配、调试、维修等工作。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薪酬低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后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些现象都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职业教育产生了偏见。而且我国自古以来崇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可见,歧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是有历史渊源的。因此,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应到位,应加强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解决社会各阶层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偏见。

2.职业教育布局不合理,农村职业教育严重滞后

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教育,从这个角度分析,每个区域都应有职业教育,且各区域职业教育布局应合理,应有良好的覆盖面。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极不合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很不均衡,职业院校普遍集中在大中城市,落后省份的地区、县城、农村职业教育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三农”政策的落实。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国农村人才的匮乏已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大中专毕业的学生比例是非常小的。如何把职业教育搬到农村去,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布局上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3.职业院校管理体制存在不合理的因素

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由于历史的原因,其教育体系和管理体制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现象。职业教育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由于一直以来把中职教育作为终结教育来对待,造成了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断裂,二者缺乏必然联系。使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渠道不畅通,中职毕业报考高等职业教育的计划较少,影响了中职学生学习深造的机会。另外,职业教育过去多为行业办学,应该说与行业、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随着管理体制的变化,很多省区将职业院校划归教育部门主管,使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变得非常松散,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4.“双师型”团队有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职业院校的教师和普通院校比较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一方面要求我们的教师应达到相应的学历,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应有在企业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职业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普通本科院校,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大批的职业院校教师需提高整体素质,尤其是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是以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其显著特点是职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根据这一特征,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实训基地建设薄弱,实践教学课时数没有开足开好;二是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推行不到位。仍有很多专业缺乏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很多毕业生无上岗通行证;三是部分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不到位。一些职业院校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方法需进一步改革。

二、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职业教育走过了曲曲折折的发展历程,目前进入了最佳时期,全国职业教育的在校生创历史新高。但职业教育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利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契机,提高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适度控制招生规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走科学发展之路。

1.重视职业教育,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职业教育是一个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类型。要改变社会、家长、考生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国家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应根据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大投入,让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在宣传上,要进一步的突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让全社会都来支持和关心职业教育的发展;三是在学费的收取上,应调低或逐步推行减免学费,扩大资助学生的比例,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国家的资助政策,选择职业院校就读,积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2.调整职业教育的布局,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教育,它必须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本区域培养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地方政府应统一规划和管理本地区的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布局合理,均衡发展。职业院校应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要为“三农”发展服务,职业教育的重心应逐步由城市向农村转移,把培养目标设定在培养现代化农业技术、服务、管理人员方面,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注重内涵建设,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处理好职业教育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是科学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00万人的指标在2007年就已经完成,提前达到了国务院规划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2010年也圆满完成了目标。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不少职业院校一直在数量与质量上感到“头疼”。我们应辩证对待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从两者的起始看,没有数量便没有质量,但数量达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没有质量,数量再多也是空谈,因为那等于没有“做功”;从发展的结果来看,规模固然重要,但质量更为重要。我们应在科学发展中抓住质量这个“牛鼻子”,保证进入职业院校的“人”出来时都成为“才”。

4.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实践教学

现在,有不少职业院校仍然套用普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的最大特色成为部分职业院校的弱项。当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在动态中发展的,但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为主的职业特色必须保持。要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一是处理好课程设置。要科学地设置课程,使文化课和教育方式服务于实训和专业理论课;二是设置好课程内容。要根据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自主创业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三是处理好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的时间关系。职业院校乃至职业教育必须保证学生的实习与实训的时间,使职业教育的学生通过实训真正实现学得好、把握住、用得上。

上一篇: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思路 下一篇:学前教育艺术课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