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需要的数学教学

时间:2022-06-05 07:56:27

基于学生需要的数学教学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三中学数学教师

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

学生不喜欢泛泛的讨论,也不喜欢喋喋不休的琐碎话。他们喜欢教师的简单、诚恳、真实、平和。那充满感情和力量、跳跃着思想火花、闪动着智慧的话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而被学生接受。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杨杉老师容易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小巧柔弱。时间久了,却发现她内心其实充满了坚毅和力量。让我不断地想走近她,感知她,了解她,欣赏她。

杨老师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人。走进她的数学课堂,带给你的是清新大气的教学风格,是不拘泥于形式的授课思路,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快乐学堂。不同的授课内容,总会呈现出不同的设计思路,总能让人耳目一新。

杨老师是一个心存温暖的人。走进她所带的班,会感受到家的温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她和学生精心布置的,处处散发着温暖,充盈着幸福。班里的学生,都以成为她的学生而觉得自豪。

杨老师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年级组的工作是琐碎和繁杂的,但她毫无怨言、默默担起,事事以组内工作为重,为年轻教师排除困惑,为年长教师分担忧愁,为毕业班的整体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想要了解杨杉老师,很容易,因为她的脸上永远洋溢着自信亲和的笑容,让人没有距离感;想要真正地了解杨杉老师,我还需要时间,因为她总能不断地给我惊喜,给我力量!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三中学教学校长 杜秉娥)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九中学数学教师

孩子们,老师希望你们――能飞的,飞得高一些;能跑的,跑得快一些;如果你飞不高也跑不快,那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走得更远些。

把我们的手牵在一起,用青春的手来写奇迹;把我们的心系在一起,用年轻的心来续传奇。

杨家有女初长成,燕儿起飞至港城;沽水滋润显灵气,九中教坛任驰骋。2006年毕业后就来到大港九中任教的杨家燕,用她的亲切笑脸、扎实工作、善良性格赢得了学生和同伴的信任和喜爱。

她性格很和蔼,乐于助人。笑脸,洋溢爱意的笑脸是她的标志。见到她,你就见到了笑脸。问候,充满关心的问候是她的专利,见到她,你总能听到她真诚的问候。学生遇到问题,不论何时都愿意求助于她;同事有烦恼,无论她在何地都会传去她最真心的祝福。

她做事要求完美。不论是在处室工作,还是在年级教课,早来晚走是常事,带回家去干工作更是习惯。同伴们都知道:燕子干活,仔细、清楚、美观,让人放心!家长都了解:杨老师对学生,疼爱、要求、上进,让人服气。从开始的听一节、上一节,到现在的研究一节、上一节;从关注自己讲得是否明白,到现在关注学生学得是否明白,不仅是她专业成长的发展历程,更是她为了每一个学生进步、发展的实证。

她做人很真诚。因为心灵手巧,她能帮助教师们创造性地解决许多具体的问题;因为精通电脑,她能用多彩的形式促进各项活动效果的提升。她的课,老师们都爱听,因为她的课件制作总是与众不同;她的班会课,学生们最爱上,因为凝聚着她真爱的环节总会让人动心、动容。

集“善、美、诚”于一体的杨家雏燕,在大港九中实施“责任教育”的沃土里承担着、践行着、成长着,祝愿她在前进的路上得到更多人的关心、帮助,飞得更高、更远!(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九中学校长 刘志奇)

一、我们在学――专业引领

1.理论的引领:因学生需要而教;做数学是倒过来的。

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开展,不必先讲知识再让学生解题,而是可以反过来,让学生先“做”,再总结、整理形成知识,这样的呈现顺序很可能与教科书呈现的顺序不同,用林群院士的研究话说就是:“做数学的过程本来就可能是倒过来的”。

2.实践的示范:张老师的三个问题。

那么,这种“因学生需要而教”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子的呢?北京市骨干教师张晓华老师的示范课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在“相似形的概念”一课中,她先让学生画和屏幕上给出的正方形形状相同的图形,然后问:“你有顾虑吗?”再让学生画长方形,问:“你有疑问吗?”继而让学生画平行四边形,问:“你有要求吗?”这三个问题唤醒了学生对“形状相同”也就是相似的概念的认识。这堂示范课让我们豁然开朗,似乎明白了“因学生需要而教”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二、我们在思――实践中的研究

分析我们的课堂,在满足学生需要方面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呢?2012年11月25日,我(杨家燕)在大港六中做了一节《相似三角形》的研究课,这节课首先通过学生常见的几组图形很快就得到了“形状相同的图形就是相似形”的概念,然后,期望学生借助这一定义画图,探索相似多边形的简单性质。

课上得很顺利,但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都不兴奋。经过课下的研讨,我认识到这主要是由于课上学生没有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既然这样,学生就没有学习需求了;另一方面,从数学上看,“形状相同”是一个还没有得到准确界定的概念,学生基于日常经验的理解和准确的数学概念还是有差距的,本课的目的应该定位于让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简单的图形,理解在数学中“形状相同”的含义,而非以此模糊的概念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三、我们在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有了这种理论认识,我们尝试在自己的教学班进行了再次实践,设计思路就是推动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画图活动中完成由“相似形”日常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下面我们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各自的课堂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片断1:画矩形(杨家燕)

在矩形作图时,学生们有的很快画完,有的迟迟不动笔,还有的画完后却眉头紧锁,似乎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满意,我先让学生将自己画的矩形在小组间比较一下,看看“像不像”,大家发现画的虽然都是矩形,但却“有胖有瘦”参差不齐。我问大家:“这样的图形能满足老师‘形状相同’的要求么?”有些学生很快就能答出“不能”,而还有另一部分学生没有说话。交流时,我问画得最快的学生:“你对形状相同是怎样理解的?”他说:“您画了一个矩形,我也画了一个矩形,这就是形状相同!”看来许多学生心中“形状相同”的概念和科学的数学概念之间还是有差距的,通过对学生画的图形的讨论,大家达到共识:对于矩形来说,形状相同的含义是两个矩形的长与宽的比值相同。

片断1:画矩形(杨杉)

在我的课上,同样出现了和杨家燕老师类似的情况。有趣的是,当我问道:“为什么几位同学不画图?”一个男生神情严肃地对我说:“老师,我觉得应该画不出来,我觉得缺少条件!”他的话引起了课堂的骚动,有人大声辩解说:能画呀!长方形不就是条件吗?课代表坚定地说:不行,缺少边的条件。课堂瞬间安静下来,一部分同学开始点头表示认同。通过这个过程,大家终于认识到:都是矩形在数学上也不能说是形状相同。

片断2:画平行四边形(杨家燕)

到画平行四边形时,学生都开始主动地要边的条件,画了一会儿后,一个女生小声问:“老师,∠B等于多少度?”显然他们意识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相同”还与角有关。

片断2:画等腰三角形(杨杉)

我让学生画等腰三角形。画图的过程中,学生比起先前顺利了很多,他们开始从自己能接受的角度找我要不同的条件。一个学生要了一条腰和底的比值,并向我解释说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是相等的,要一条腰和底,其实就等于要了三条边;还有学生找我要了一个角,但对于哪个角却不进行限定,因为等腰三角形的特性决定了角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就业结构性型矛盾下的民族高校学生内职业生涯... 下一篇:浅谈艺术设计教育职业化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