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学习的阅读教学

时间:2022-09-19 07:15:34

基于学生学习的阅读教学

王维的《山居秋暝》,入选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李颀的《送魏万之京》、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一起构成“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专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巅峰,王维为其中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清新淡雅,禅境空灵,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傍晚雨后的山村风景。诗人选取四个最富有特征的片段,不加藻饰,意境空明澄澈,抒发了与此相协、安于自然的情怀。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曾分别学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使至塞上》,对王维及其作品有初步了解。经过高中一年半的学习,已经积累了更多诗歌欣赏的方法,并有了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揣摩语言,领会诗歌意境,体悟作者情感。

2. 列举相关作品,尝试架构主题分析,体味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3. 从“声律风骨兼备”的角度观照,学会拓展延伸到其他作家作品分析。

【教学流程】

学习活动一:初感

齐读,评价。推选一名学生读,评价指导。再读。

学习活动二:共鸣

学习小组分别讨论交流,从小组各成员的阅读“初感”中选择确定一个关键词,整理完善在“共鸣”一栏中。小组派代表板书关键词,并向大家具体说明选择的原因。

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的陈述相机而动,长善救失。

学习活动三:精读

思考问题:

1. 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如何理解“空山”之“空”?

2.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它与前三联的内容是如何联系的?

自由讨论,分别回答,启发学生互相补充纠正。

(补充背景:王维,字摩诘。经科举,一生为官,但仕途坎坷。后无意仕进,礼佛参禅,先后在终南山和蓝田辋川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悠游生活,“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通过进一步诵读,明确诗歌写出了初秋雨后、山间夜色中的安宁静美,在空明澄澈的自然图景中,点染出了与之协调的人物形象。“空山”的“空”字,不是指空寂荒凉,而是表现雨后秋山有如世外桃源一般的深幽静谧。这与王维喜爱自然幽静宁谧的审美观有关,也与他礼佛参禅、追求山林隐居有关。

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作的主旨。“王孙自可留”,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赏心娱目悠闲岁月了。这里王维化用典故,取其反意,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从而表示了归隐的决心。前三联写景状物,描绘了山水之美和其中生命状态的自在。风景就是心事(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联是心中情自然生发,由衷赞叹,并借诗言志,表达内心的志愿。

学习活动四:体悟

1.诗中景情

指导诵读,读出其中情味。

(补充叶嘉莹语: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一种兴发感动的生命,这生命是生生不已的,像长江、黄河一样不停息地传下来,一直感动我们千百年以后的人……学习古典诗词,不仅是要学习一种学问,重要的是要使青年人的心灵复活起恚让他们以生动活泼的心灵,来欣赏、体会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些伟大、美好的意义。)

2. 其诗风骨

共同回忆《鹿柴》,介绍《鸟鸣涧》,体味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补充评论:摩诘以淳古澹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真一片水墨不着色画。――《震泽长语》

摩诘五言,意趣幽玄,妙在文字之外。摩诘胸中滓秽净尽,而境与趣合,故其诗妙至此耳。 ――《诗源辩体》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

太白五言绝句,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 ――胡应麟)

3. 初试声律

对应诗句诵读,体会诗歌的句式、用韵、对仗、平仄……

(补充平仄基本式:平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

学习活动五:延展

盛唐诗坛,呼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俊逸”的李白,唯愿“致君尧舜上,但使风俗淳”的“沉郁顿挫”的杜甫……

学习活动六:作业

课外阅读,整理评价王维及其山水诗。

参考书目:①《王维年谱》,张清华?学林出版社。②《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叶嘉莹?中华书局。

【课堂聚焦】

(聚焦一)

(第二组交流,共八组)

生:我们组选择赏析的是第二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在《记承天寺夜游》里也有写到,“积水空明”,是一种澄澈的意境,“清泉石上流”则是说泉水是灵动的,充满活力。

师:你同样用了第一组的词“灵动”,但是说法有不同,第二联并不都是静景,后半句是动态的。

生:是的,所以是灵动而澄澈。

师:好的,其他组有补充吗?

(聚焦二)

师:大家读出来的词,“空灵”出现了两次,另外还有六个词,这总共七个词有同学已经在书上记录好了。刚才大家在读诗的时候,注意抓住了其中的意象,我们再一起尝试复述一下。

生:空山、新雨、明月、松、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

师:大家看到的这些意象,既有自然景象,也有人。而且刚才交流时各组还注意了一些手法,说得最多的是动静结合。第二联,前静后动。第三联,都是动景。有眼睛看到的,有耳朵听到的,所以除动静之外,大家还关注到了其他。

生:感官。

师:对。好的诗歌让人身临其境,刚才这名同学,就说感觉到诗人正坐在那里,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他说“空山新雨后”,空气清新。

上一篇:王安忆笔下的男性形象分析 下一篇:只拣儿童“趣”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