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反思

时间:2022-06-04 10:24:11

高校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反思

摘 要:不少高校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认识略显片面,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的看法存在误区,需认真梳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反思我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 本科专业 建设 实践教学 误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42-02

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将原“土地规划与利用”与“土地管理”专业合并,更名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并划归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近年来,有关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研究逐步增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专业定位方面,有学者认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出现了文科化的倾向,部分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有偏差,偏离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该专业应该是一门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技术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学科性质。在人才培养目标、方案方面,学者认识较为统一,主要将其归为偏重于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偏重于管理型人才培养两大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学者们普遍提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特别是突出实践教学。不少学者强调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建议能够形成精干的教学团队,提升师资水平。此外,一些学者提出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推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建设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希望能对该专业建设有所裨益。

一、对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认识

(一)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设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有60多所,主要集中于农业类、理工类、地质类、经济类及综合性大学。各类院校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实践环节、实践内容各有异同。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但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其一,随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不断发展成熟,一大批优秀的博士、硕士毕业生走上教学岗位,正逐步改变该专业的建设格局。这些人才多数从本科起就接受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能够带动本专业向更均衡的方向发展。其二,各类高校也在不断调整,在人才引进、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力求全面发展,突出优势,弥补劣势。综合来看,笔者认为各类高校间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确实存在,但这种差异正逐步缩小,且不影响专业的发展,不需要被看作突出问题。

(二)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高等学校公共管理学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组、全国高等学校土地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和中国农业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了15本专业骨干课程系列教材。但是据学者对各高校开设课程的研究,这15本教材在各高校的课程开设率差异明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赞同多数学者的意见,建议形成统一的专业课程体系,由教育部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组定期指导,对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院校进行规范。因为从国家设置本科教育的理念来看,着重理论上的通识教育,而非应用上的专业教育和实际技能。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更应该贯彻“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宗旨,让学生广泛涉猎本专业的各类课程,从中找出兴趣点,为后期的硕士、博士教育奠定基础,也便于学生寻找就业方向。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对各高校目前设立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进行适当的调整,要求各方向均开设至少一门专业必修课,而专业选修课则视自身特色自行选择,这样既能够保证对各类知识的学习,也能够突出自身优势。

(三)实践教学认识上的误区

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实践教学环节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认可,实践教学使枯燥的知识与鲜活的实际土地利用相联系,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各类实践教学形式,如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教学、土地资源管理软件综合应用、土地调查综合实践、土地资源遥感应用等正逐步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方面,笔者认为一些误区需要警惕。

误区一,实践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做横向课题。这样的实践教学看似很受学生欢迎,与就业市场对接较为紧密,但细细分析起来存在很多弊端。一是扭曲了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认识。不少学生干脆放弃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一门心思找实践机会,甚至直接逃课打工赚钱。不利于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有悖于本科教学的宗旨。二是过多参与横向课题,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没有帮助。很多学者认为,横向课题的完成过程并未用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最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并未激发学生对土地问题的深入思考,造成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客观实际,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误区二,实践教学就应该侧重技术应用。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遥感、计算机制图、软件开发等手段大量被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高校的实践教学越来越倾向于技术应用。而笔者则认为,实践教学除了有技术应用,还应该突出土地管理、土地政策方面的社会调查以及管理程序、方法的实践。因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应该是管理领域的人才,应该具备管理者的素质,从与现实的联系来看,我国各级各类的土地管理部门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与土地相关的管理事务,其复杂程度并不亚于某类土地应用技术。

误区三,对毕业设计环节重视不足。从现实情况来看,除个别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历史较长的高校外,多数学校对毕业设计环节不够重视。一是毕业设计选题随意。高校毕业设计选题多采用教师给定范围或学生自拟题目这两种方式,毕业设计的题目趋同性很强。二是学生毕业设计粗糙。本科生临近毕业最关心的是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事情,往往将毕业设计放在最后考虑,选择突击完成的居多,质量普遍不高。

(四)师资队伍存在结构性的短缺

高校争相上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背后是师资队伍短缺,结构不合理。与部分学者的看法不同,笔者认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短缺不是绝对数量的短缺,而是一种结构性的短缺。其一,公共管理学科下,不少非土地科学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开始转行,进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挤占了部分师资岗位。其二,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中,过分强调科研业绩,忽略人才的专业成长背景。其三,由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涉及范围较广,不少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挤占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师资岗位。

二、推动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本科教育是解决从“不会”到“会”的问题。因此,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建设应突出“厚基础、宽口径”的理念,最大限度让学生了解本专业,以便从中选出学习的兴奋点。针对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强化主干课程

专业课要根据本专业人员在业务上的特殊要求设置,应当体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点,设置多方向,增加信息量。其中,特别需要强化主干课程设置,将尚未开出的主干课程补充完整,有条件的情况下辅之以选修课程。

2.尽快形成一套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的开设主要受制于各高校的师资力量以及专业的发展定位,存在差异性在所难免。但从学科的发展来看,还是需要形成一套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保证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也便于监督专业的建设。至于各类高校的差异性,则由核心专业课程之外的选修类课程体现。

(二)规范实践教学环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许多重要的专业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教学环节对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规范实践教学环节,避免走入误区。

首先要正确认识实践教学,把它看作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不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工具。其次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全面性,尤其要补充社会调查类、公共部门管理类的实践教学环节,必要的情况下应当借助管理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最后应特别强化毕业设计环节,改变当前应付了事的局面,具体做法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设定。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师资选拔方面应充分考虑各方面要素,特别是专业成长背景;在师资培养方面应逐步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术梯队和以课程负责人为首的教学梯队,为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合作创造条件,全面提升师资水平;在激励机制方面通过课时奖励、教学能手评比等措施鼓励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同时应逐步改变仅靠科研业绩进行职称评定的做法,将教学业绩融入考评机制。

三、结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科学。由于其建设历史较短,在专业目标设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践环节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本研究表明,当前各高校在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此种差异会随着专业建设的深入逐步缩小;课程体系建设应突出主干课程的设置,形成统一的核心课程体系,各院校不要因片面地强调特色,忽视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身的内在需求;要警惕教学实践环节的误区,实现实践教学的合理布局;同时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新举,于开琴,王瑷玲.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现状与对策[J].教学实践研究,2011(2).

[2]赵凯,夏显力.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 2009(12).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教学中的研...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