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陕北民俗事象中的陕北民歌

时间:2022-06-04 09:17:36

摘要:民歌的存在包括民歌的发展、变化和同民歌相关的事物之中,这就涉及与民歌有密切关系的民俗,产生于陕北、流传于陕北,发展于陕北的陕北民歌,自然也会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记录陕北民间的人、情、物、事。可以这样说,陕北民歌发展、演变的历史是陕北社会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我们可从陕北民俗中来分析、研究陕北民歌,它形象而概括地描述了陕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陕北;民歌;民俗;社会生活

陕北民歌作为中国民间文学艺苑的奇葩,它强大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来自其反映了博大精深的陕北民俗文化,它是用陕北方言来记录和传唱的,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陕北民俗词语,这些民俗词语对增强陕北民歌的艺术力量起了重要作用,而婚丧嫁娶是民俗事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通过整理和解读这些反映陕北人民风俗文化中的民俗词语,挖掘民歌中富含的民俗文化矿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欣赏陕北民歌,了解独具特色的陕北文化;另一方面还可以深入地理解民俗文化与民歌关系。

1.婚俗中的陕北民歌

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陕北婚礼琐碎而又铺排,在举行仪式的过程中,往往少不了说和唱,于是便产生了婚俗歌,它真实而又详细的记录了陕北婚俗的全过程。男婚女嫁时,按照陕北的风俗,要经过十五六道仪程才能完成婚礼,计有:起轿、让路、避邪、落轿、撒帐、拜天地、抢帐、祭祖、送儿女、拜高堂、拜席口、闹房、回门等。

现择其要而言之:

落花轿。娶亲花轿到男方门口,鼓乐大作,鞭炮礼花不停,领事人喊:“落轿”。花轿停在院中,司仪高声唱《送喜歌》:喜贺新人进宅门/一时成亲娶到厅/转眼亲戚送女客/拦住车马等时辰/重分天地有三排/五谷草节两边排/九宫八卦现安排/新人新马入院来。

撒帐。新郎走到轿前,揭起轿帘,新娘由其姐夫抱到香案前,司仪取来一斗,内放五谷、红枣、核桃和干草节等,一面将斗内之物撒入院内,一面高歌:一撒谷二撒粮/新媳妇下花轿/两口子一辈子/和和美美过日子/养小子要好的/穿蓝衫戴顶子/养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

拜天地。在新房的院内铺一块席子,席子上铺两条新毯,在准备好的桌子上放一盛满米的斗,米斗上插根缠红布的尺子,一杆秤及红枣、铜钱、弓箭等。新郎新娘肩并肩站在桌前,在司仪的指挥下:一拜天、二拜地、三拜高堂、夫妻对拜。

2.丧俗中的陕北民歌

陕北的葬礼,大抵有十五六道程序,计有:压秧、拦门、写秧单、守灵、开吊、领牲、游食、送灵、起秧、发灵、招魂、下葬、谢土、撒扫等。尽管陕北人把老人去世称之为“白喜事”,但白事毕竟与红事不同,主人家的心情还是沉痛的,除了必要时,葬礼上唱的歌比婚礼上要少得多,且内容多有迷信色彩。例如《葬礼歌》:天地壬丙癸午入墓,一不找天上神/二不找地下鬼入墓/每日儿烧香在佛前/三载父母早升天。千千诸佛生欢喜/万万菩萨授香烟/香又烧来灯又点/灯火通明过金桥/金桥过了七百里/西方路上好休息/一无家/二无客/方三修大路往前行。

陕北的办丧事是一项程式繁多的习俗,整个过程处于哀痛之中,阴阳先生在埋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他们的安排人们才会安心,他们口中唱的民歌在内容上带有迷信色彩,但每句歌词表达的思想都是在为死去的亲人祈祷,对活着的人保佑。

3.席宴上的陕北民歌

酒曲是陕北民间喜庆饮宴以及平时喝酒时所唱的一种歌曲,在酒场上人们尽情地喝,尽情地乐。在陕北,为了让客人多喝酒,喝好酒,主人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划拳、摇骰子、揭单双、杠子打老虎、猜火柴棍等。这当中最文明,最能活跃气氛的劝酒手段,就是唱酒曲了。唱酒曲的程序,一般是当客人入席以后,主人先将第一杯酒泼于尘土,以祭天地,然后传壶递饮。酒过三巡,主人开始劝酒,每位嘉宾敬两杯酒,谓之“两相好”,敬酒三巡,谓之“桃园三结义”。然后相互敬酒,此时,主人先唱《敬酒歌》:弦子抱在怀/小小酒曲唱起来/油漆桌子安上来/湿布子擦来干布子揩/象牙筷子对对来散开/四个菜碟四下摆/事主有酒大壶里筛/银壶里添酒金壶里来/斟起冒起圪堆起/一个罢了一个再来。

唱毕,酒宴正式开始,有《请酒曲》、《劝酒曲》、《辞酒曲》、《对酒曲》和《散酒曲》。如《请酒曲》:太阳出来红又红/院子里的茶碗桌凳光又明/主家今天办喜事/打发我小子来请人。《劝酒曲》:烧酒呀出自杜康手/能治百病解呀解忧愁/轮到你喝就不要推/喝它半夜也喝不醉。《辞酒曲》:酒坏君子水坏路/神仙出不过酒的够/烧酒本是好东西/喝得多了伤身体。

酒曲一般为两人对唱,采取的是一问一答,一唱一和的形式。酒是陕北人不可缺少的饮品,老年人说酒是福禄的山泉,年轻人说酒是胆量的源泉,妇女们说酒能美容人的颜。陕北人无论婚白喜事,还是请客会友,无酒不成席,每逢节日请亲待客,三朋四友聚会,有席必有酒。

4.建筑住宅中的陕北民歌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项基本内容,而“住”又是这四项基本内容的重中之重,因为衣、食、行都具有临时性和变动性,唯有“住”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乃至一家人的安定与幸福。

上梁,是盖房过程中所举行的一道最隆重的仪式。上梁时,除要放鞭炮,贴对联以示庆贺外,还要高唱《上梁歌》:立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慧星/大师傅画线操作/二师傅精雕细刻/大梁上披红挂彩/一家人心情舒畅/亲戚朋友举杯庆贺/祝贺上梁吉祥。

合龙口,陕北窑洞宽敞明亮,最大特点是冬暖夏凉春秋温。合龙口,就是窑顶正中留下的缺口,只要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块合龙石往里面一放,整座新窑就算砌好了。与此同时,还要在合龙石旁悬挂一双红筷子、一管毛笔、一锭墨、一本皇历、一个装有五谷的红布袋,以及五色布条、五彩丝线,这一切都有道理的。简言之无非是祈求文星高照、家庭和睦、六畜兴旺、丰衣足食。合龙口时刻一到,鸣炮三声,唢呐吹奏,一人将红布袋中的五谷撒向四方,同时唱《合龙口歌》:香烟悠悠上天台/玉皇敕令降香来/今日正遇黄道日/我请鲁班合龙来/一合龙口再不开/金银财宝入库来/二合龙口大发展/事主辈辈做大官/三合龙口年年旺/千粮万石有牛羊/四合龙口福寿长/一代更比一代强/荣华富贵万万年。

5.祈雨中的陕北民歌

陕北地处高原,气候干燥,历来多旱,有十年九旱之说。陕北人自古就过着“靠天收”的光景,他们在洪涝旱灾面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只有用最原始的方法――祭祀神灵,以求得风调雨顺。陕北祈雨,祈雨前,公推一位长者担任会长,组织人力,制造神楼,准备锣鼓家什。待一切就绪,由选定的雨司主持,到庙里占卜问雨,选好吉日请神。龙王神位请回后,供于神楼之上。游行开始,敲锣打鼓的前面引路,抬神楼的由雨司紧紧地护守着,缓缓而行,紧跟的是抱神水瓶的,提香纸盒的以及群众数十人。这些人头上都戴着柳条圈,扎着黄条,手执柳条子,绾着裤腿赤着脚片子。不管是风沙袭人还是烈日炎炎,满山、满、满川里都是助威的群众,场面气势宏大,庄严虔诚。雨司领着祈雨队伍,边走边唱:龙王爷老下雨了/毛毛细雨早早地下/大河晒小了/小河晒干啦/南瓜葫芦晒皱啦/柴柴草草晒焦啦/庄稼苗苗晒死啦/龙王爷老家救万民/毛脑女子晒黑啦/光棍后生不娶啦/树梢着火了/锄头高挂啦/耕牛全部卧圈啦/龙王爷老家救万民。

每唱一段一声锣,众人齐喊“救万民”,谓之祈雨。忠厚老实的陕北人也知道这种办法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是由于自古“天命论”的唆使罢了。人们并非坦诚地崇拜神灵,只是他们无法抵御灾害,无法解释许多现象,而谋求的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z].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韩世琦.陕北民歌说略[M].延安民间文艺家协会,1986.

[3]辛雪峰.陕北民歌中的文化事象考察[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2).

[4]郗惠民.西北民族歌谣学[M].民族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谈黄世陵仿先秦玺印创作 下一篇:谈音乐表演者的培养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