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之探究

时间:2022-06-04 07:36:47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之探究

摘要:“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是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小组共同合作、探究、释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练习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也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以及意识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078

扶绥县龙华中学是我县教育布局调整受益的新学校,学校成立近两年来,在上级的关心和县教育局的支持下,靠全体教师的精诚团结、合作、借鉴、探索、交流,初步摸索出了较适合我校实情的“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有效性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教育教学取得了斐然成绩。下面,笔者谈谈对“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在新课程下实施的一点体会。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是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小组共同合作、探究、释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顺应了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改过去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与学,让课堂发挥出最大效益。而我们利用“先学后教,学案导学”进行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如下:

一、情景导入

正所谓“数学源于生活”、“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对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导入情境,如图片、肢体语言、故事片段、奇闻异事等等,把每一个学生的眼光都吸引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展示目标

要求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应先了解学生对本节相关知识的原储备情况,根据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新课标、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等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引导、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三、自学导航

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浏览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层次性、有启发性和有针对性,应有部分问题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可以直接解决,让学生体会到从自学中所得到的收获,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问题设计还应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有挑战的空间,最好还附上激励性话语,为学生营造求知欲。那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尤其是七年级,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指导他们如何自学。如告诉学生学案问题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可以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得以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把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预习中碰到有疑问的问题要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从而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四、自学检测

鉴于数学科与其他科目的区别,自学检测通常以练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因此要求教师对练习题设计要紧扣本节教学内容和自学提出的问题,突出重点、把握难点。练习题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有时应做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练习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也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教师所设计的练习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共同探讨。此外,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还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哪些可以独立完成,哪些需要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应该备好学生的层次,进行适当的、必要的提示和辅导,使学生能有不同的需求和发展。

五、合作探究释疑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口述其解题思路,展示其解体过程,从而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应组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敢想、会想,敢说、会说,敢做、会做,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最终形成共识。而对于有些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记录、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突破学生尚存在疑团。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教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大胆表扬,鼓励学生发展个性,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能讥笑甚至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七、再练习巩固

这里的再练习巩固是在学生自学检测、合作探究释疑和教师精讲释疑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加以巩固的。因此,要求这里所设计的练习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认知发展有梯度设置。在练习设计时,应着重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初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七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八、九年级学生应把侧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要求学生必须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八、畅谈收获

这是借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而设置的,也是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是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及时梳理、复习回顾,它既能培养学生自查、归纳、反思等严谨的治学态度又能体现学生“学而时习之”,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争取节节有收获,课课有提高的进步喜悦,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能力。

最后,还要求教师要善于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能及时反馈我们刚才教学的信息,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优点,教材处理、问题释疑尚存在哪些不足,从反思中感悟,在实践中求真,及时修正,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扶绥县龙华中学 532100)

上一篇:以城域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探索 下一篇: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情境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