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在课堂 功夫在课外

时间:2022-06-04 07:18:11

成功在课堂 功夫在课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035-02

学期伊始,校长找笔者谈话,要笔者带一名师范学院的实习生,这着实让笔者受宠若惊。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但与那些“千锤百炼”的教学能手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精心的备课、激情洋溢的授课,自主、灵动的课堂……实习生听完课后,兴奋地跑到讲台前,涨红了脸说:“黄老师,你的课上得太好了,太有激情了!你是怎样让你的学生喜欢上你的语文课的?”听到这话,笔者不禁嫣然一笑。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语文课,这是所有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事吧!一直以来,笔者不停地探索这个问题,追逐着这个梦想。回顾十余年的教学路程,总结为八个字:成功在课堂功夫课外

一、 认真研究文本,精心备课

张若田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上好语文课,功夫就在一个“读”字上。教师深入研读文本,要静下心来读文,沉下心来思考,从文章主题、结构、语言几方面理解透彻,这样才算深入研读了文本。

以《老师领进门》一课为例,初读这篇课文,就对这篇课文的篇排感到不解:为什么要大篇幅的介绍已学过的古诗《一去二三里》所编的故事,后面的“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等句子,三年级的学生能理解吗?带着这样的思考,结合教参又读了第二遍,第三遍……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读让笔者有了新的领悟。一首普通的古诗经过田老师这样巧妙的编排,不仅把区区二十字的小诗编成了精彩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更通过那如诗如画的语言让学生领悟到: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对文学产生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落实到课堂中,笔者让学生细细品味这段文字,感受语言文字的美,领悟田老师语文教学的魅力,果不其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及时认真地撰写课后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一般来讲,教师比较重视教学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教学,往往忽略了“课后反思”这一环节。课后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诊断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教师及时根据教与学的情况,对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全面地分析、总结、判别优劣,随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查漏补缺,改进教学。

几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写课后反思,坚持“在思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每一节课下来,都会静心沉思,摸索教学的规律;教法上的创新;知识点上的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心得,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下次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不妨模仿名师,提高教学水平

很多人都片面地认为,名师的课非常成熟,高深莫测;而一说起模仿名师,有人就会援引“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例子,把模仿贬得一无是处。无形中,很多教师就会认为名师很遥远,名师不好学,甚至有可能因为“东施效颦”的傻相被取笑。但笔者却不这样认为,因为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

某次听过我区名师工作室夏绮云老师指导的一节古诗教学《登幽州台歌》后,感慨良深。该教师教学时引用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帮学生理解作者陈子昂的怀才不遇、深沉的失意、悲愤和孤独外,并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中的“独”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独”进行对比,体会不同诗句中作者不同的感受,从而感受诗歌的魅力。在校级研讨展示课上,笔者就巧妙的将此方法借鉴过来,上了一节古诗教学《乐游原》,与《登鹳雀楼》、《鹿柴》进行对比,并提问同样是写夕阳,三首诗描写的分别是怎样的景象,作者又是怎样的心境?学生细细地品读三首古诗的同时,在脑海里浮现出三幅不同夕阳下的美景,品味出李商隐对夕阳的无限怀念;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看滔滔江水的磅礴气势;王维的幽寂……学生情趣盎然,连笔者自己也激动不已,课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在模仿名师或其他优秀教师的同时,不要一味仿效,跟着别人的思想走,而是学习借鉴名师的成功做法,生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自己的好课观、优课观。

上一篇: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地方院校古代汉语课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