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平中毒抢救成功1例

时间:2022-09-28 01:05:50

心律平中毒抢救成功1例

摘要:心律平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主要作用于希-普系统,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延长APD、ERP,另外还有轻度β受体阻滞作用,口服吸收完全半衰期为2~10h[1]。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毒副作用,尤其导致的心律失常逐渐被人们认识,过量服用可致心率严重减慢并可能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我科成功地救治1例大剂量心律平导致中毒的患者,经及时抢救和后期ICU和内科的后续治疗完全康复出院。

关键词:重度;心律平中毒;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呼吸骤停; 超长心肺复苏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2014年12月08日21:10左右与朋友发生争吵后吞服心律平一瓶(具体药物剂量和数量不详),30min后在朋友陪同下自行来院急诊就诊,当时患者神志清楚,自述感头晕,无视物模糊,无眩晕感,无胸痛胸闷,无心慌心悸,无四肢乏力和抽搐,无腹痛,无恶心呕吐,立即带入抢救室,予以吸氧和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在进一步采集病史的同时,立即边心电图;查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ST-T改变,Q-T间期延长,心肌损伤性改变。在准备洗胃和各项诊疗的时候,于21时50分患者突发剧烈呕吐,为大量胃内容物,随即出现全身强直性痉挛、意识丧失,呼之不应,面色苍白,唇指紫绀,四肢湿冷,颈软无抵抗。心电监护示心律绝对不齐,约30~80次/min,血压86/34mmHg,很快心率继续降至20~30次/min,主要为室性心率,大动脉搏动未及,无自主呼吸。立即予以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外控辅助呼吸,予以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除颤仪除颤和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抢救治疗。经过110min抢救,于23时40分患者窦性心律恢复,但血压仍未测及,在使用多巴胺升压的条件下,心率:102次/min,血压:79/55mmHg,血氧98%,但患者仍处深昏迷, 神志不清,双侧瞳孔散大,直径约7mm,对光反射消失。考虑到患者口服药物较多,时间尚短,还有部分药物尚未吸收,故继续予以洗胃和导泻,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转收入本院ICU继续治疗。

患者在ICU予以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药物营养神经、促醒、抗炎、制酸、脱水等处理。并且予以行CRRT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于2014年12月10日11时20分患者神志转清。于10日18时撤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12月14日转内科继续治疗,给于营养心肌、营养脑神经、保护肝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及高压氧治疗后,于2015年1月3日痊愈出院,并且智力、记忆力均正常。

2 讨论

心律平自临床广泛应用以来,中毒报道较为少见,心律平中毒后3h症状最明显,中毒血药浓度约1000ng/ml,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肺组织,其药物浓度比心肌及肝脏组织内浓度高10倍,比骨骼肌及肾脏高20倍。现在无特异性治疗方案,目前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就本例重度心律平中毒患者的成功诊治,略谈体会如下。

2.1心律平的作用 机理心律平为I c类抗心律失常药,0.5~1g/L可降低收缩期的去极化而延长传导,使动作电位的有效不应期延长,抑制兴奋的形成和传导,还具有β阻断和微弱的钙拮抗作用,使其在抑制自律性和传导性方面的作用增强,具有较强的心肌抑制作用,使心室舒张末压升高, 心搏量减少,降低左室射血分数,作用强度与剂量相关。故患者心律平中毒后的临床表现:①心血管系统表现:可产生心动过缓,各类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尤其是窦房结或房室结功能障碍者;诱发和加重室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可加重或诱发心力衰竭,出现心源性休克等;②神经系统损害:可有头痛,头晕,眩晕,嗜睡,视物模糊,精神状态改变,失眠,抑郁,感觉异常,共济失调和抽搐等;③呼吸系统损害:呼吸抑制、呼吸骤停;④胃肠道:味觉异常是最常见不良反应,可引起口干或舌唇麻木,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便秘。在本案例中患者均有所表现。心电图表现的共同特征是各种房室传导混乱,QRS波群时限增宽,QT间期延长。已有资料提示,心律平中毒浓度的高低与QRS复合波的增宽密切相关[1],是中毒的指针,并随着心律平血浆浓度逐渐降至正常治疗剂量而缩小。

2.2根据心律平的作用机理和中毒后的临床表现,心律平中毒的急救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心血管系统的防治,心律平中毒后所致的各种心律失常,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尽早给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防治心律失常,必要时使用除颤,对于药物无效的严重中毒患者还可以考虑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另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加快输液速度,可以积极防治休克,同时缩短急救药物到达心脏的时问,对于患者的急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心肺复苏后初期,应加强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每5~10min监测并记录1次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根据血压波动调节升压药物的滴数。生命体征平稳后也要继续加强监测,发现心律再次失常的危险信号要及时处理。②呼吸系统的防治,心律平中毒会引起呼吸抑制、呼吸骤停,及早开放气道,气管插管,实行外控辅助呼吸,促进排痰,能维持有效的人工通气,加强呼吸功能支持,缓解和预防重要器官的缺氧,改善预后。③预防、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要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为早期有效防治脑水肿和脑细胞损害提供依据,抢救成功后早期应用激素和脱水剂,可有效地防治脑水肿,后期则可以药物营养脑神经以及高压氧治疗,来减少神经系统的损害。④笔者认为还有非常关键的是尽早彻底清除毒物对机体的继续影响,及时彻底清除胃肠道残余毒物,笔者认为可洗胃、导泻等方法,防止胃肠道毒物继续吸收;对于已吸收入血液中的药物可以尽早行CRRT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减低血液中已吸收毒物的浓度,减轻对机体的各个系统的继续损害。⑤同时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对于这种药物中毒特殊病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有信心和耐心,认识到超长复苏的必要性[2]。由学者指出,昏厥至开始复苏时间和心脏停博原因可作为是否实施超长CRP的重要判断指标,一般昏厥至开始复苏时间短于4min的非心源性心脏停博以及在低温、溺水、药物中毒等特殊心脏停博者可考虑超长CRP。本例患者进行了超长时间的(约110min)复苏,最终结果令人满意。针对不同原因的心跳呼吸骤停,如果能及时地判断,认识超长复苏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状态、疾病种类有取舍的进行超长心肺复苏,为今后更好的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积累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丁德云,等.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王立祥,程显声.应重视超长心肺复苏[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4):195-196.编辑/蔡睿琳

上一篇: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 下一篇:改进CAD技术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