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言在品悟中灵动

时间:2022-06-04 07:13:25

学生语言在品悟中灵动

摘 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生动精彩的语言所描绘出来的大千世界,人文景物一定会让学生读出思想,读出感受。让孩子的语言在品悟中灵动,如何品悟,便成了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语言;品悟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生动精彩的语言所描绘出来的大千世界、人文景物,一定会让我们读出思想,读出感受。而品悟,是指通过对文章语言的细心斟酌、辨析、体会来欣赏语言的精妙所在,并有所得。叶圣陶先生说:“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品悟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品悟语言,从而获得良好的语感,更好地发展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运用课件引导品悟,发展语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走进普通课堂。虽然说多媒体是把双刃剑,但只要运用得当,它形象直观的展示确实会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只可惜我们大多数的孩子没有身临其境,“不识庐山真面目”。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庐山的美,我特地选用了多媒体课件,想给学生一个直观而真切地认识。当千姿百态的云雾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一个个睁大了双眼,直盯着屏幕,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声惊呼:噢,太美了!精美的课件,迷人的云雾,给了学生感观上的刺激,也诱发了他们学习的激情。在品悟第二节时,他们妙语连珠,让我惊喜连连。

第二节以总分的写法,围绕“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中心句介绍了四种形态的庐山云雾,当欣赏到不同形态的云雾时,学生有感而发,怯生生的小女生高洵柔柔地说:“我看山头的云雾白白的,毛茸茸的,山头一定觉得很暖和。”胖胖的刘义冲手举得高高地大声说:“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就像是腰间围着一个呼啦圈,好像山想减肥了,在锻炼身体呢。”张恩铭看到第三种形态的云雾没等我喊他就站起来说:“老师,如果这幅图的上面没写‘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这句话,我真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旁边的山峰我还以为是海边的小岛呢”……

多么形象、生动而又富有灵性的语言啊!是啊,只有触动了孩子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够真正培养孩子的语感,才能够真正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二、运用比较进行品悟,发展语言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在语言品悟中的运用对学生形成语感、发展语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在学习《第八次》这篇文章时,文章中有一句话就是“布鲁斯王子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了信心。”如果把“几乎”去掉行不行?这时老师出示两个句子,让孩子们通过朗读来比较。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这样不行,因为“几乎失去”是还没有完全失去,还有一丝信心。而“失去信心”则表示布鲁斯一点信心也没有了;有的说,如果说“失去信心”是100%没有信心,那“几乎失去了信心”,最起码还得有5%或者说10%的信心,没有完全失去,所以后面他还要再战第八次。说得多形象啊,连百分比都出来了。这样一比较,孩子们更能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也为他们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

三、运用联想展开品悟,发展语言

联想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由一种事物而想象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已知的事物或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文中语言的品悟紧密相连,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变色龙》的外形一部分时,围绕变色龙的“怪”,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语言来细细品悟,可以想象一下,它长得和什么动物有些相似。有的学生说,变色龙两眼凸起,凶相毕露显得很怪,看着很吓人;有的学生说,它的背部也很怪,像乌龟的背;有一个学生突然高高地举起手来,站起来说:“老师,听大家刚才一说,再看着书上的图,我觉得这个变色龙确实很怪,就像一个动物合体,你看,它的头是椭圆形的,就像小鸟的头;眼是凸出的,就像是金鱼的眼睛;舌头‘刷’得可以伸出那么长,就像青蛙的舌头一样,背部像乌龟的背,尾巴尖细像蛇。”他还没说完呢,其他同学忍不住点头称赞,我也伸出大拇指连连夸奖他的联想力太丰富了。这样联想品悟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更能使学生思维闪耀出创造性的智慧火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体验品悟,发展语言

生动的语言文字反映了丰富的现实生活,它使生活更富有色彩,更富有内涵。体验是用从生活中得来的各种经验、情感感受语言的过程。运用生活体验来品悟语言,可以将文中语言转变为孩子们的真切感受,用孩子的真切感受来活化语言文字,让文中语言更加生活化,形象化。

比如,在学习《军神》一课的时候,要眼部做手术,可他坚决不用麻药,以至痛得汗如雨下,连床单都给抓破了。孩子们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痛彻心扉,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生活中自己有没有受伤的时候,当时是什么感觉?你会怎么做?有的孩子说:有一次,我削钢笔时把手削了一个小口子,当时,鲜血流了出来,我疼得哇哇大哭;有的说:生活中我们碰到一点疼痛都会大叫或大哭,和比起来,他被硬生生地割了72刀,而且没打麻药,要承受三个多小时的痛苦,这是多么坚强的意志啊。这样将语言与生活相连,孩子们才有真情实感,才能真正走进的内心,感受他坚强不屈的精神。所以,立足文本,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对语言有了感性的认识,才能生成课堂中的精彩。

语文学习是漫长的过程,语感的形成也非一日之功,语言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语言品悟,语感训练,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喜欢语文,快意表达,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定会越来越好,语言定会越来越灵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实验小学)

上一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下一篇:“度”中求“法”,深化摄影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