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建设应遵循的理念

时间:2022-06-04 09:16:50

低碳城市建设应遵循的理念

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是当前困扰我国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随着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低碳城市理念的提出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途径。

一、低碳城市的内涵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目前,低碳城市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共同追求。低碳城市要求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逐步优化社会的产业结构,建立起循环利用和节能高效的城市经济体系,最终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第4期)

低碳城市具有“高效性、地区性、稳定性、零碳性”四个特点(孙钰、李泽涛、姚晓东:“城市发展新机遇的选择——低碳城市模式探析”,《生态经济》,2011年第5期)。低碳城市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新能源利用。主要指绿色能源的利用。绿色能源是一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电、水电和生物能源等新能源。目前绿色能源的比重在全球的能源结构中约占15%-20%,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2.清洁生产。就是将资源开采、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和废物处理纳入到生产的全过程,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

3.绿色规划。重点是绿色产业规划和绿色交通规划。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改造高碳产业,及时淘汰耗能高和污染严重的设备、工艺和企业;降低整个城市交通的碳排放量和环境成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

4.绿色建筑。以最小的资源消耗,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和高效的生活空间和工作空间。

5.绿色消费。引导市民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对高耗能产品的使用。

二、低碳城市建设应注意的几个理念问题

2007年,我国上海市和河北保定市开始实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2008年,我国正式启动了“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从建筑节能和能源产业发展角度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薛冰、鹿晨昱、耿涌:“中国低碳城市试点计划评述与发展展望”,《经济地理》,2012年第1期)2004年《大邱宣言》中提出的“中国太阳城”战略推动了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胡嫣然:“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城市——以德州‘太阳城’为例”,《生产力研究》,2012年第3期)

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处在起步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在领导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清醒地认识到:

1.低碳城市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气候变暖对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世界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我国的低碳经济建设面临着国内国际的双重压力,必须采取措施对全球的低碳经济建设做出积极回应。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却越来越大,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任重而道远。

2.低碳城市不能掩盖过去城市发展的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城市建设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如1990年提出建设“山水城市”、1992年建设“园林城市”、1999年建设“卫生城市”、2000年建设“宜居城市”、2001年建设“绿色城市”,到2003年建设“生态城市”,再到现在建设“低碳城市”,城市的发展目标与经济建设的目标相一致。但从总体来看,城市建设的发展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市民的生存状态、环境发展及经济建设予以了充分关注。低碳城市是在过去城市建设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建设资源友好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与过去的城市建设目标相比,低碳城市建设由于考核的指标更具体、与市民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指导作用更强。但是应该认识到,低碳并非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也不能将城市发展过程中一切进步因素包括在内。低碳只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有益尝试,虽然也涉及了社会观念、市民的生活消费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但并非概括了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

3.低碳城市建设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目前,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名不副实的现象,不少企业将低碳城市作为招商引资的手段,没有将低碳城市建设落到实处。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长期的建设实践才能实现。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应该认识到低碳城市建设并非单纯的新能源开发,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清洁技术的应用,也不能将其简单理解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建立。低碳城市建设包括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新能源及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社会消费结构的转型以及交通体系的优化等,需要经济、工程、管理、规划、交通和园林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对城市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4.低碳城市建设要根据城市情况,因地制宜。从国际经验来看,英国、法国、美国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降低市民的居住能耗、改善交通状况和减少生活排碳量。而韩国、日本的低碳城市将更多的工业生产环节纳入到城市建设中。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国家政治结构和城市功能方面的差异。(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责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6期)就国内而言,由于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定位存在着不同,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也会有很大不同。上海、贵阳和南昌等城市的实践可以归为低碳示范发展的模式,而保定、德州等城市的实践可算作低碳支撑的产业模式。低碳城市建设应根据自身优势选择适合城市特点的发展策略。如日照充足的城市可以选择“太阳能之城”的发展策略。

5.低碳城市建设中要减少碳排放量。低碳城市最重要的是降低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减少化石能源在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开发新的绿色能源和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作用。(王国倩、庄贵阳:“低碳经济的认识差异与低碳城市建设模式”,《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2期)在低碳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制定碳排放标准,对城市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总量进行控制,根据城市碳排放总量增加碳汇和加强城市的绿化建设等措施,降低碳排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再者,要对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细分,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碳排放总量。从碳排放的空间维度来看,要避免碳排放的外溢和转移,而应将低碳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真正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上一篇: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关键在于转型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