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多元化学习方式

时间:2022-06-04 04:35:14

谈谈小学语文多元化学习方式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最为关键、最为彻底、最为核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世界教育大变革态势下,必须建立和形成一种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讲解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化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关键词: 多元化 学习方式 积极性

学习方式主要指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形成与表现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认识倾向。它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态度、情感及其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及策略的总和。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制约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因素很多,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封闭、单一、机械、落后。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

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经常使用较为随和的谈话教学法,对学生温和平等,毫无架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易使师生间的心灵距离趋向于零。课堂上老师始终微笑着,以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目光望着学生,以充满激情的话语启迪学生心灵,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二)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敢于提出新奇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惑。其次,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善于提出一些既使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和发现问题的答案。再次,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和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难倒老师和同学的问题。只有“思”才能激发探究欲望。

三、多元化的新型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操作、尝试、观察、想象、交流、讨论、质疑等探索活动,让它们相互贯通地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应退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位置。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地看,自主地说,自主地做,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有关知识,感受创造的乐趣,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足以说明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是现代学习的重要方式。

1.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么他们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提高。

(1)小组长。

(2)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决议、讨论结果。因此,要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字迹清楚的学生担任。

(3)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结论,并演示研究成果,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3》时,要求学生认识13个生字。这一课的生字笔画都比较多,结构复杂,如“雾、霜、霞、蝶、碧、紫”等,于是我就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认字的好办法说给组员听,让小组里的学生更快更好地认识这些字。学生在组内积极讨论,想出了不少好办法。

2.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人云亦云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事先做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

3.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及时调整作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为灵活调整下个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三、加强动手实践,培养思维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空洞、抽象的讲解,不如学生一次成功实践效果好。实践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取,学习技能的培养,学习素质的提高,无不都是在实践中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有机整体。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就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文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青海教育,2002(Z2).

[2]大教育观下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的思考.教育探索,2006(09).

[3]夏常玉.谈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教研),2011(07).

上一篇:初中地理课堂高效性之探索 下一篇:对美术高考中速写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