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时间:2022-09-25 10:19:06

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是现在中学生物课堂中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但传统的生物教学遵循的原则已经不能满足探究式教学的需要,因此中学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关注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 中学生物 探究式教学 原则 注意问题

在中学生物课堂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思维活跃、积极创新的人才,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生物教学一直遵循的原则已不能满足目前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中学生物要开展探究式教学必须遵循新的原则。此外,探究式教学模式虽然是一种理论成熟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受观念、地域、教学条件的限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表现为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教师为本,这是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探究式教学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学从过去的教师单纯灌输书本内容变为师生的课堂双向互动,学生由“被动接受死知识”变为“主动获取活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对象与方法,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敢于展示自己的观点和个性,保证探究活动真正高效有意义的开展,而不是形似神不似,探究活动完成后鼓励学生之间合作交流讨论,完善知识内容。例如在《鸟》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不同类型的鸟,写一篇关于鸟的短文,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如此通过学生对不同鸟的观察,总结鸟的特性,达到教学目的。

2.民主性原则。

贯彻生物课堂的民主性原则,首先要解决过去生物教学中教师就是权威的专制问题。要打破以灌输课本知识为主的沉闷的常规教学,营造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轻松开放的教学氛围,打破把老师、教材当成真理,学生只能无条件服从的常规。放下教师的架子,换位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教育方法,支配课堂时间与空间;积极征求采纳学生的建议,不以卷面成绩狭隘地评价学生,客观公平全方位地评价学生。

3.求异性原则。

求异性原则是指生物课堂教学不再注重书本上纯文字内容的死记硬背,更注重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总结不同知识经验。因此,中学生物课堂上一个内容的探究教学活动结束后,对其教学效果评价应该遵循求异性原则。在学生掌握了书本内容之后,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内容完全不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此改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大纲为命题依据和教学目的的质量评价模式,同时求异性原则还体现在教育测评的形式、内容、评分等方面,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在《鸟》一章教学后,教师要求总结鸟能飞与哪些生理特性有关,但有学生提出鸵鸟、企鹅不能飞是与其生活环境相关的新思路,同样达到教学的目的,值得赞许。

二、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切勿盲目追求创新。

探究式教学法只是教学方式的一种,是传统教学法的改革和创新。生物教学应该根据生物教学大纲和知识结构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不能生搬硬套。同时生物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不顾知识的结构和特点,盲目地追求方法的标新立异,从而割裂知识的整体性,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准备充分,掌控全局。

探究式教学法既然是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那么对于学生,对于老师就是一种挑战,尤其是教师不能仓促上阵,打无准备之仗。要在每节课前确定创设探究情境、学生学习的方式、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并准备好课程需要的材料、教具。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提供机会,大胆放手让学生设计和操作。但教师要掌控全局,不能完全退出教学过程,让学生自由发散地学习。因为学生的思维方法不一定是完善的,过于发散会使教学现场混失控,教学思路混乱,反而达不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3.评价标准需全面。

在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有全面、系统的标准,不能简单地评判对与错、好与坏。对学生提出的错误的结论不能简单地否定就将问题带过,将疑问继续留给学生,如有学生提出鸡、鸭不能飞是因为它们是家禽不是鸟这个观点。这虽是一个错误观点,但不应该在课堂上立即否定,应该让学生再继续观察、收集资料,自己判断正误,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少丹,崔鸿.中小学自然学科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2]付钟.浅谈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4).

[3]李雪强.建构主义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3).

上一篇:关于液压系统分析教学模式的思考 下一篇:初中地理课堂高效性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