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部控制评价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04 12:50:26

浅谈内部控制评价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生产经营环境。如何将风险降低到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内,是每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推动了内部审计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审计的转型。内部控制评价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审计 运用

为确保各业务流程依照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及时发现失控点,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以达到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主要有:保障企业经营决策的合理化和效率化,规范经营行为,防范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的发生,促使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完整,防止舞弊的发生,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1、检查内控制度的合理、合法性

企业所设立内控制度首先应是合法的,不能凌驾于国家的法律、法规之上。同时企业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以及行业规则的影响,不能违背与行业规定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另外内控制度的设立也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有所调整,与单位生产经营特点相吻合。内控制度是否合理、合法,是内部控制评价的一项关键内容。

2、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把脉,以评价其健全性

企业内控制度有时受当时客观环境的限制或制定者自身素质的影响,无法满足目前的需要。一些内部控制的关键点缺乏必要的监管,形成监督的盲点。因此对内控制度评价,离不开对其健全性的评价,如同医生给病人诊治,通过企业内控制度的评价增加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3、有章必循,评价内控制度的遵循程度

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有时会由于执行人主观或客观的原因的影响,造成未被执行或未被完全执行。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应查明被审计的各项控制措施,是否被完全并认真遵守制度规定。并根据测试部位可信赖程度的分析,评价被测试系统内部控制的受控程度,并找出控制薄弱点和失控点,加以完善。

4、重视内控制度执行效果,以评价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内控制度是顺应现代管理的需要而诞生的,其目的是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实现经济化、效率化。评价内控制度是否真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有利于企业预期经济目标的实现,也是内控制度评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通过评价可了解内部控制系统功能如何,是否发挥作用,效果如何等问题。

三、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具体形式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层面,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时应坚持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重要部门、重要岗位、重要业务流程、重要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具体操作形式如下。

1、收集信息,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基础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在企业内部收集有关的经营管理制度、规章和办法,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首先对其合规、合法性进行检查,然后运用记述法等审计方法,通过有关部门和人员作沟通调查,找出关键控制点,通过调查表对业务流程进行描述,编制调查表。在审计工作中,以调查表为基础资料,采用检查证据、实地观察等方法,通过跟踪业务流程,了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2、寻找各业务领域的关键控制点

(1)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该业务领域的控制目标保证其安全完整,防止舞弊的发生,其关键控制点包括:是否建立了合理有效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了资金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制度,经办人员是否在授权的范围内开展工作;是否实现了不相容职责完全分开,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机制;对具体的执行业务情况的检查。如检查是否有对各种票据、货币资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制度,并每次盘点是否形成书面盘点记录,如形成差异是否及时分析原因,及时处理等。

(2)采购、付款与存货管理。该环节的控制目标是保证供应商能按照企业的生产进度和合同要求,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尽量减少库存,优化库存周转。同时防止舞弊的产生。应突出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一是职责分配和分工手否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否合理。主要是检查:单位是否建立了采购、付款、存货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是否明确,经办人员是否在授权的范围内开展工作;是否在采购、检验、收发、付款的过程中是否实施了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和制约。采购人员是否定期轮换等。二是请购与审批程序是否清晰。主要是检查:单位是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采购计划,采购计划与实际发生偏差时是否分析原因。请购批准人是否按照职责和权限对请购申请进行审批。三是采购、验收和存货管理管理流程及相关控制措施是否明确。主要检查:采购业务是否按照公司规定的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进行操作,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并在合格的供应商中寻找合作伙伴。采购物资的验收入库程序及相关手续是否齐备。存货出库审批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形成了定期盘点制度,并对盘盈、盘亏及时查找原因,落实责任,进行处理。存货的报废与毁损相关手续是否齐备、是否建立了存货退换货管理制度及质量问题追究制度等等。四是付款的方式、程序、审批权限是否明确。主要检查:各单位是否是按照合同约定支付预付款,是否定期对预付款进行追踪,是否对预付账款的占用期限以及形成坏账的风险进行分析。单位是否加强了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管理,应付票据是否建立登记簿,对应付账款是否定期核对,如有不符,是否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等等。

(3)生产成本费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费用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它决定企业生存能力的大小。生产成本费用控制的关键点包括:一是成本费用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否建立。主要检查:是否建立预算和分析制度。预算是否分解到具体部门,是否实现了预算管理的过程管理,对成本费用发生偏差的原因是否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二是成本费用核算是否准确。主要检查:是否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费用核算办法前后期是否一致,成本费用的原始单据的的填制、审批、传递、汇集方法和程序是否建立,是否定期对生产产品的物料、工时及费用消耗定额进行修订等。三是成本费用管理环节不相容职位是否相互分离。如成本预算编制人员与具体成本费用执行人,考核人员与具体成本费用执行者等。

(4)收款与销售。在销售与收款环节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职责分工和授权是否明确,不相容职位是否相互分离。如客户信用调查评估和销售合同的审批签订;销售合同的审批签订与办理发货;销售货款的收款和相关会计核算;销售退回的货品验收、处理和相关核算、销售收款、发货、对账工作等等。二是销售与发货流程是否科学严谨。主要检查:是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销售计划,并按照销售计划实施对销售行为的控制;销售合同的签订是否建立了严格的审批制度,合同是否在在授权范围内办理,授权以外的业务是否经过特殊审批;是否对赊销业务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是否建立货物发运的审批制度;发货程序与审批程序要素是否齐备,手续齐全等等。三是销售收入的确认以及收款工作是否流程清晰。主要检查:商品发出后,是否有专人负责收款工作。发货单是否连续编号,作废的销售发票和发货单是否已注销并妥善保管。企业是否建立了催账制度,定期分析账龄并向债务人寄发对账单、审查发生的差异。销售折扣、销售折让是否明确了审批权限;销售坏账、销售退回是否按照审批程序进行处理,是否明确了形成原因,并落实责任。

(5)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要解决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以及成本与效益原则。其关键控制点应包括:一是固定资产的增加及减少要手续齐备,审批程序科学合理。在这一环节重点抓住审批环节,特别注意要兼顾成本与效益原则。主要检查:固定资产的增加及减少是否合理,是否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审批程序的设置是否合理。固定资产的增加的价格是否合理,入库是否存在合理的质检及验收程序。固定资产的折旧分摊是否合理。固定资产的减少及报废的处置价格及残值收入是否合理。二是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要责任明确。主要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建立了相应责任制,落实责任人。是否形成了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6)全面预算控制。完整的全面预算以销售前景为科学预算的前提下,涵盖经营预算、财务预算、投资预算等。其控制点包括:一是预算编制的内部控制,在这一环节关键应解决预算的可行性和量化的问题。重点关注预算目标是否与企业总体目标相一致,是否符合市场发展前景。预算目标是否分解、具体量化,并且落实到具体预算执行者。二是预算执行与调整的内部控制,这一环节是预算控制的核心环节重点围绕预算目标的实现。从预算责任人是否严格按照预算目标进行控制,预算的调整是否建立了审批程序并严格执行,预算调整的依据是否充分等。三是预算考评环节的内部控制,这一环节的主要考察预算执行的效果。重点关注是否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的预算差异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纠偏补漏,制定相应的措施。是否制定相应的兑现奖惩制度,并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同样存在不相容职位的分离,预算的执行者不能参与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考核等过程。

3、提出改进措施,适时跟进,确保必要措施得以实施

内部审计机构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控制度缺陷,应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上报企业管理层。要求被评价单位落实责任人,整改到位。同时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各单位的整改情况作进一步的监督和追踪。

通过内控制度评价强化了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了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有效促进企业各项业务健康快速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内控制度评价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它应随着管理要求的提高,应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范经华:实施内部控制 强化风险管理[J].中国内部审计,2009(2).

[2]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S].2003.

[3] 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国窖1573市场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