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的设置与批改有效性探索

时间:2022-06-03 10:21:37

初中数学作业的设置与批改有效性探索

摘 要: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置与批改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业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再现、加工和应用的过程,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也是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的改革上,作业设置与批改的创新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的设置与批改必须有新的理念和创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靠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初中;作业;数学;学生

设置作业与批改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渠道,打破传统作业设置一刀切、作业批改简单化的传统模式,提高作业设置与批改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为此笔者做了以下尝试与探索。

一、作业设置有效性探索

笔者依据教学经验来看,初中生的数学作业完成情况很不理想,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高质量完成作业,其他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学习成绩较好的一部分学生,也要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很多学生对于较为简单的作业不愿做,对于较难的作业不愿动脑做,对作业兴趣不高,抱怨作业量大,负担重。因此,老师必须改变传统作业设置模式,对作业设置有效性进行探索。

为了提高作业设置的有效性,对所设置的作业进行分时、分层、分内容设置,主要包括有效预习性作业设置、有效强化性作业设置、有效层次性作业设置、有效拓展性作业设置和有效开放性作业设置五种类别。有效预习性作业设置就是要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预习,了解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梳理出将要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想着方法解决,有针对性地面对难点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深度。有效层次性作业设置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智力水平等因素存在差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业,让人人都有成就感,人人都有不断学习和超越自己的信心。学习层次相对低的学生要以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学习内容为主,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不仅要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还要提出更深层次的作业要求,不断拓展他们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述作业设置方式既满足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改变传统作业设置模式的有益探索。

二、作业批改的有效性探索

学生作业多、负担重,老师也存在批改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传统的对错方式批改,仅仅对学生作业进行最简单基本的评价,无法激起学生对作业的深度认知,也不能真正实现通过作业批改与学生交流的目的,作业批改的有效性低,因此必须对作业批改方式进行改变,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以下几种作业批改和交流方式可以采用。

1.随堂自主批改作业

对于基本知识点,简单的作业,学生在课堂完成后,收集后分组重新分发给各位同学,老师集中讲解答案,学生互助批改。老师在讲解答案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拿到的其他学生作业进行对照批改,并指出错误的原因与应注意的地方,集中每位学生的注意力,批改完成后各批改小组针对成员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互相交流,并对学生错误的类型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存在的典型错误进行集中纠正。让每个学生都全心地投入作业批改中,既能减少老师的批改负担,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交流展示式批改作业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学生成员分组可以按照不同层次进行组合分组,保证每组成员学习层次不同,学生轮流担任小组组长,每组成员批改其他成员的作业。作业批改完成后,有小组组成组织进行作业交流,纠正成员中的作业错误,由成员中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作业批改交流完成后,由小组长总结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质量、错误类型、存在的问题等,由老师统一解决较为典型的问题。对于使用不同解题方法完成的作业、进步较大的作业、具有超前学习的作业进行重点讲评和展示,每个批改小组评出完成质量最好的作业进行全班展示,让全班同学看到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与水平,看到自己的差距,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

作业的设置与批改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老师抓住学习中出现的主要矛盾,面向全体学生,创新作业设置与批改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将教学模式逐渐向老师引导、学生自学、多解反思、不断提高的模式上来。

参考文献:

[1]焦汝珍.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思考.学周刊,2012(01).

[2]郭建民.关于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09).

[3]陈琴.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福建中学数学,2013(03).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西光中学)

上一篇:浅谈“做中学”在技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春季生合作探究型学习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