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学习不能缺少游戏

时间:2022-06-03 06:57:21

语文研究性学习不能缺少游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104-01

游戏不完全是娱乐,也不全等于语文研究性学习。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两点。游戏的内涵要大于娱乐,大于语文研究性学习。游戏也不一定意味着不正经、不严肃,也有正经、严肃的游戏。

语文研究性学习它是学生为了自身的发展而自觉自愿接受的,不论是在课题研究的任何阶段,学生都是心甘情愿地、以积极的态度、一板一眼地进行活动的。它不需要外在的压力,不需要老师的强迫。更不用说这样的研究和学习是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虽然语文研究性学习不象学科课程的教学那样,每一节课都在固定的教室里进行,有时为了调查研究、搜集资料,需要走出教室,深入社会,但还是有一个固定的场合,或教室,或办公室,或老师、学生家里,没有一个固定的场合,学生无法集中进行切磋、商讨,老师也无法对他们进行集中指导、集中评价。所以,语文研究性学习,不论怎样分散进行,但在固定的场合集中是毕不可少的。即便是个人的探究活动,也不可能离开具体的空间,具体的地点。语文研究性学习是紧张的,也是活泼的,又是愉快的。任何一项课题的研究与学习,虽说都是学生自发进行的,但对他们而言,都是一项既定的任务,而且,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以,其紧张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不可能一个课题的探究与学习象马拉松赛跑一样进行。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具体的任务,而且,每一项任务的完成与否,都将影响到整个课题的研究进程、研究质量。学生面对自己选定的任务,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条件,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条件比较差的边远地区,有时为了查一则资料,解决一个难题,或拜访一位人物,需要耗费许多的精力和时间,其紧张的程度可想而知。

当然,紧张之外,也不乏活泼,不乏愉快。研究性的学习,虽然有既定的任务,但毕竟不象学科课程的学习那样那么紧张,那么严肃,研究、学习、商讨的过程,还是其乐融融的。再说,经过一番曲折,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一则珍贵的资料,费了一番精力,写出了一篇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后,那分激动,那分愉快,哪个参与者没有过?如果我们眼界再放开一点,看看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特别是看看那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对研究性学习的游戏特征就不会有任何疑问了。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我们都知道,它大多来自于生活,但不是生活的照搬。它有别于日常生活,最多只不过是生活的模仿。比如常见的学生自己编辑、表演课本剧,它只是一种学习,一种对真实生活的模仿,还不是真正的剧本编写,还不是真正的戏剧表演。

席勒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克服了人的片面和异化的最高的人性状态,是自由与解放的真实体现。他有一句明言:“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所以,游戏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活动。作为游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也是学习者全身心的投入,深度参与的活动。在学习的任何一个环节上,学生始终都是真正的主体。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凭着自己的兴趣,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确定课题,自己指定计划,自己收集资料,又自己分析研究资料,自己撰写研究报告。而且,在参与的程度上,与语文课堂教学也有不同。由于是真正的自己全方位的做主,学生在身心方面投入的精力就比课堂教学多得多。以人教版初中第3册课本第一课《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的学习为例。以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尽管学生在课堂上也很活跃,也很投入,与老师的配合和很不错。但学生的投入总不是那么到位,总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现在有人用研究性的方法上这篇课文,学生投入的程度就大不相同了。

研究性学习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也正是游戏的特征。在游戏过程中 ,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是抱着‘好玩’的心理参加的,他们参加的目的,主要就在‘玩’本身,虽说他们也在乎结果如何,但与‘玩’本身相比,结果是微不足道的。当然,需要指出的是 ,那种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游戏”,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已经变了味。如用麻将赌博。真正的游戏是以愉悦身心为目的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也是这样。每一个参与者之所以参与,他们所看重的,并不是研究的结果有多大的价值,能够有什么新的重大的发现,或创立什么新的理论。他们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研究的过程本身。具体说来,研究过程中能在多大程度上愉悦身心,增长哪些知识,丰富哪方面阅历,形成哪些能力,积累哪些经验。这些,才是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所真正看重的。因为,他们的所谓研究,并不是象科学家那样进行的科学研究,科学家的研究是在没有答案的领域进行的。而他们所进行的研究,是在前人已有答案的地方开始的。就是说,在他们研究之前,就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是对已有答案的问题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除了理性的原因外,更多的具有愉悦身心,即‘好玩’的功能。用科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兴趣使然。

“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魏书生老师的这句名言,对语文研究性学习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的,很多事情,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就可能设想出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往,在我们的教学,常常用一种思维,从一个角度思索,结果,只会用一种不变的方法。比如课文的教学,好象只有老师讲、学生听这么一种方式,除此之外,别无它法。其实,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处理教材,传授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性学习就是其中十分有效的一种。有些课文,完全可以采用研究性的方法进行学习。象高中语文第5册第5课《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一文,是一篇比较难教的文章,难在专业性强,难在涉及资料多。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必造成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如果换个思路,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教授,及早分组,及早让学生去查阅资料,上课时结合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由学生完成一些环节,学习的效果就要比课堂传授好得多。教材中,此类课文很多,只要我们做这方面的有心人,一定会有更大发现。

即便是研究性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方式也不止一种,而是无限多。比如是采用常规的方式,还是竞赛的方式,抑或是辩论的方式?是个人探究,还是小组合作?从游戏的意义上来说,就要多关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才能取得最大效益。

上一篇:抓文章的中心主旨,有效阅读现代文 下一篇: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训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