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时间:2022-06-03 05:46:59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摘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造高效课堂。而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自身,还可以源于其他相关学科。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达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学习兴趣

新课标下的教育理念不在是问学生“你懂了吗?”,而是问学生“你学会了吗?”因此如何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是每一个老师所面临的课题。教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创设问题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的投入,积极的思考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自身,还可以源于其他相关学科。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达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的目的,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数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很多学生反映数学的单调和枯燥,实际上,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近几年教学中,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我进行了不少的实践和探索,但总感觉不是特别完美。在这次培训中,我把我的想法与做法和专家进行了交流,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指导。现将他们整理出来和大家交流:

1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倡导:数学课堂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只有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感兴趣。例如:在《中心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魔术游戏:取若干张非中心对称的扑克牌和一张是中心对称的扑克牌,按牌面的多数指向整好,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任意抽出一张扑克,把这张牌旋转180度后再插入,再请这位同学洗几下,展开扑克牌,马上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反复两次后提问:①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老师手中的扑克牌有什么特点?②你能说明为什么老师要把抽出的这张牌旋转180度吗?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扑克”和“游戏”是很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可以让生活增添许多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习的数学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这样学生就学的轻松愉快,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2对已经学习过的问题进行延伸来创设问题情境

解决问题和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等有关。作为教师,如果能贴切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并适当的发展他,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深化这种结构,使学生学习如何学习、并且大胆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七年级下册三角形部分有这样一道题:在ABC中,顶角∠A=50°,又CT平分∠ECB,BT平分∠FBC,CT,BT相交于T,求∠BTC的度数。这是一道基本题考察了学生角平分线、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如果仅仅让学生解决这道问题,教学就有些平淡了,如果在解决了这道问题之后,再向深处挖掘,进一步深化学生认知结构,将是非常有益的。我进一步提出了如下的问题:若∠A=X°,你能用含X的式子表示∠BTC吗?这看上去是一小步,仅仅是把50度换成了X度,数字换成了字母,实际上却是一大步,它巩固了前面的关系式,建立了∠BTC与∠A之间的联系。当问题解决了,我再紧追一问:当X等于多少时,∠BTC=50° ?这就成了一个方程问题。这就充分利用了前面的问题情境。不仅巩固知识,也发展了知识,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都是有利的。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就需要我们老师精选习题,要题尽其用,通过习题最大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把握能力。

3利用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中,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让学生较多的接触,适当的总结,是有利于学生提高的。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例如:题一:线段AB的中点为C,线段AC的中点为D,若线段BD的长度为5厘米,那么线段AB的长度是多少?题二:已知∠AOB的角平分线为OC,∠AOC的角平分线为OD,若∠BOD的度数为50度,那么∠AOB的度数是多少?这两道题目的考察角度不同、但方法完全一样,对于七年级的同学学习几何问题是很好的。利用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要找出问题相似的地方,或“形似”(条件或结论一样),或“神似”(方法或解题的思路一样)。“形似”我们称之为一题多变、而“神似”我们称之多题一解。

4通过其他学科创设问题情境来进行数学教学

《标准》要求“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因此,应该重视通过其他学科创设问题情境来进行数学教学。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利用生物学知识来创设问题情境:展现细胞的分裂的过程,1个分裂成2个,再逐渐分裂成4个8个16个……,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幂的概念。当然,这些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

5利用简单的数学实验及多媒体动态演示来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数学实验的方法及多媒体动态演示来创设问题的情境,这在七年级的空间几何里是很平常的事情,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然后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最后总结得到数学结论。如探求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采用了先让学生把正方体沿棱展开、观察,并动手(小组内)画出其展开图,再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从而得到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两圆的位置关系时亦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寻找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再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实践证明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再加上图形并茂的多媒体展示,这样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乘方时,可以先讲述这样一则故事:在古印度有一个宰相治理国家有功,在他退休时国王为表彰他,要满足他一个要求。宰相提出的要求是,国王在棋盘格上放稻谷,第一个格上放一粒,第二个格上放2粒,第三个格放4粒,第四格上放8粒,然后是16粒,32粒,64粒等,一直到64格,它只要棋盘上的稻谷。国王笑他傻,就要这一点稻谷。后来发现把全国的稻谷给他都不够。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即怀疑,又不知如何入手,那么在学习乘方时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

数学的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终目的,而创设问题情境只是一个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也决不仅这几种,教师为学生创设他们喜欢的情境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一节课究竟该怎样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最有效?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只有因时因地创设与本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沈显岩,张金芳,2006年7月

[2]《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3]《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夏小刚,2007年8月

上一篇:谈语文课的课前预习 下一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