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医药经济拉开新一轮帷幕

时间:2022-06-03 03:10:03

2005中国医药经济拉开新一轮帷幕

嘉宾:

周亚伟(世中联新型给药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大世佳研究中心副主任)

车明凤(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办公室中药保护一处处长)

李磊(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主任)

主持人:

林垠

本栏目以医药同仁关注的经济热点为幕后故事,以有传奇色彩的医药企业、企业家、老板个人及业内形形的经济现象为话题与嘉宾对话。由平凡的人与事来剖析医药经济的实质现象,讲述业界精英们在经济活动中的鲜活事件。

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对话与交流,走近嘉宾的内心世界,让每位嘉宾将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读者共享!

正值新年伊始(农历正月初三),本刊记者就中国医药经济新一轮发展趋势与嘉宾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访谈)。根据我国入世的承诺,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对外资实行几乎是全方位开放,外商可以在我国从事药品采购、仓储、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这对药品经销商来说,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转眼之间,中国加入WTO已经过去两年多时间,回首我国医药行业,似乎是那么平静,但是实际上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05年中国医药又轮回到了“零”的开始。中国医药经济的全球化具有一种兴奋和乐观!中国医药企业如航母面前的小舢板,经济实力的确非常有限,但2005年中国医药企业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将会越演越烈。新药研发正值阳光灿烂季节,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保健品等研发大战将给医药产业带来可喜的变化,市场成熟品种改型剂将不断升温,并会给生产企业带来更多实惠!5GP给医药行业写满了风险,在漂亮的厂房(车间)、店堂里硬件投入超前软件投入软肋,绝大多数企业都面临“品种”、“人才”、“资金”匮乏,企业债务日益拮据等,这些将会给整个行业留下反思,探索新的出路……西天的真经何时功德圆满。

目前,我国正是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国策转型期。医药行业也不例外,“科学发展观”将成为2005年的主旋律。

林垠:2005年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兑现后,中国医药可以堂堂正正参与全球化经济的竞争。中国医药竞争是否乐观?市场经济走势如何呢?

周亚伟:中国加入WTO已经两年多时间了,回首这两年多来给中国医药带来的影响,似乎是那么的平静,但是,实际上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在世界排名前25位的制药跨国公司已有20家进入了中国,正整装待发。国内传统连锁药店的扩沿也加快了,连国内的物流中心的建立连锁也十分激烈。辉瑞、葛兰素史克、默沙东等名声显赫的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在天然药物研发领域里展开合作。2005年国内医药企业日子喜忧参半,谈不上乐观。

车明凤:参与经济全球化更需要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必须高度重视提高企业避免和防范风险、危机的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但提高竞争力需要政府来营造适宜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政策环境。个人也好,企业也好,全都如同生物一样,没有适宜的生存环境就不可能发展壮大,如果环境过于恶劣,甚至生存都会产生危机。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不但是企业,更重要的是政府要认清形势,不但要解决现实的企业生存问题,更要着眼于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要知己知彼,要了解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社会环境和资源状况,要弄清对手和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走扬长避短走适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的中医药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是世界上最系统最完整的,是国际传统医药中最璀璨的明珠。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积淀,中医药在中华文化中已深入人心,在中华民族中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基础。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就是这种人文基础的典型体现。2003年SARS期间,广东省中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佳绩,使中医药这颗明珠再放异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中医药著作达数百种、收载名方多达十几万种。我们有一万多种中药材,每种药材还有不同药性的炮制品即饮片。对于中医来说没有开不出方子的病征,因为中药饮片对于中医处方来说,就如同汉字之于诗词,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这是无人能比的巨大优势。

但遗憾的是,对如何保护和开发中医药这座巨大的钻石宝藏,我国尚未制定出一个宏观的可行的长远规划。我们的中药处方被国外研发机构无偿使用的现象日趋严重,相当多的人把保护中医药的希望寄托在国际通行的专利制度上。然而,专利制度是为鼓励创新设立的,仅适用于创新技术领域,是一项保护强者的制度。目前我国的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普遍偏低,在传统中药的基础上开发国际水平,创新天然药物的实力也难以与日本等国匹敌。

我国加入WTO以后,有些人认为保护中药只有专利一条道可以走了。为此,我仔细研读了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协议”),读过之后才发现,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性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可预见性原则和透明度原则、公平贸易原则、互惠互利原则、公平解决争端原则、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原则),而且有不少人只是听说过但没读过TRIPS协议。实际上无论TWO的其他文件还是TRIPS协议都不禁止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具体政策,但这些政策措施不得违背WTO基本原则,这就如同宪法与普通法的关系一样。

美国政府为鼓励制药企业研发高风险、高成本、低回报的药品,也设立了与专利状况无关的保护药品市场独占权的行政法规。可享受市场独占权的药品为新化学体、补充的新药申请和通用名药;孤儿药可获得7年市场独占权,儿童用药可获得6个月的市场独占权。

在保护中医药知识的问题上我们并非只能束手待毙,之所以无计可施,我感觉是因为调查研究工作没有做到位。实际上我国早在1992年就加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该公约第8条(J)款即可作为保护传统医药知识的国际法依据。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的还有《巴西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暂行条例》,以及泰国的《传统泰药知识法》。

《传统泰药知识法》将泰药的传统处方分为三类,按照分类区别管理。一类是广为人知的普通处方,在国内任何人都可自由使用。一类为私人处方,这类处方经注册后,他人若要使用必须获得所有权人的许可,这种处方独占权在权利人生前和死后50年内有效,其保护力度与著作权等同。一类是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的国家处方,也就是有重要利益或特殊医药价值的处方。泰国公共健康部有权宣布某一传统泰药为国家处方,宣布后该处方的所有权为国家所有。凡将国家处方用于商业目的的生产或研发,都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对严重的侵权行为可给予刑事制裁。

1999年9月,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专利法常设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哥伦比亚代表团提出了一项议案,建议在《专利法条约草案》中增加一条新规定,其内容为:①一切工业产权保护均应为保护国家的生物和遗传资源提供保证。因此,对有关内容授予专利或进行注册时必须确保这些内容系合法获得。②如果要求给予保护的商品或服务利用了成员国的遗传资源或是利用其遗传资源产品制造或开发的,则每份文件中均应写明准予使用该遗传资源的合同的注册号,并应提交该合同的副本。这项提议获得了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但是在保护的理念和方式等问题上各国有很大的分歧。为此WIPO于2000年12月正式成立了”关于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艺术政府间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专门研究《生物多样性公约》与TRIPS协议和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2001年4月召开第一次全体大会,至今召开了7次大会,并起草了《关于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合同性协定的知识产权条款实施原则》。

2001年11月,WTO多哈部长级会议通过的《部长宣言》已要求TRIPS理事会审视TRIPS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关系,研究TRIPS协议与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化保护的关系。欧共体及其成员受理事会委托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于2002年9月向TRIPS理事会提交了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可以认为WTO也支持《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也在积极寻求在遵循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和利益分享原则”的前提下实施TRIPS协议的方法。

我国是传统知识大国,更是传统医药强国,但是,我们在如何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上的建树却不多,究其原因我觉得,这很可能是多头管理的结果。由于各部门仅考虑自身职责和利益,在缺乏统一指挥的情况下,这种状况是必然结果。最近有关部门正在开展《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广大中药研发、生产企业正拭目以待,希望新的条例能承载起促进中药事业健康发展的重任。但能否如愿,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尤其是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惟有高瞻远瞩才能不负众望。

李磊:外国资本的进入,使我国无忧无虑过日子的药店,感到竞争越来越激烈。本来就只有市场20%份额的零售药业(医院药品销售占80%),利润微薄,导致部分零售药店被迫倒闭。以广东为例,2004年200多家药店“关门大吉”。目前香港资本在内地抢摊药品零售业,据悉,香港药业的主要负责人表示,在今后2-3年内将在内地连锁药店扩到1000家以上。其中计划在贵州省内增加300家,东北地区200家,湖北省300家,华东地区300家。香港资金除外,其他外资公司也在悄悄进行药店布阵。欧洲制药行业联盟代表团主席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副总裁雷彬先生也曾表示,他们将与中国有实力的零售企业合作,进军中国药品零售市场。

林垠:5GP给医药行业写满了风险,部分(GMP、GSP、GAP、GLP、GCP)漂亮的厂房(车间)、药店等硬件投入超前,软件投入无实力支撑,呈现出后劲不足,部分企业债务绕身。耗资近2000亿元人民币的GMP认证导致目前过剩的生产力能否给整个医药行业留下更多的反思……

李磊 :2004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以GMP、GAP、GSP为主要内容的的规范质量认证,24种抗生素整体降价,多方争执后招标采购新政策出台,医保目录更新,药品包装材料政策调整等各种政策的相继谢幕或开场,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历时数年斥资1000余亿元进行全面的GMP认证和24种抗生素整体降价等政策的强制进行实施,对医药产业的发展究竟是喜是忧,评论还为时过早。但通过GMP认证后40%的医药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造成1000多个亿的生产能力过剩;抗生素整体降价后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利润达降50%~91%;医药上市公司首次出现整体利润下滑,同比下降4.15%,2004年上半年4850家统计性规模企业同比利润下降21.5%;长沙、北京几个大城市老百姓在公布新医保的目录后竞在市场上买不到他们所需要的药品,这一系列的问题无疑都在考验和挑战我们的医药产业政策和企业承受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医药产业已进入“低价格、低档次、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低迷时代,各研究机构及各级管理部门静下心来真正地审慎产业发展政策,理清产业发展思路,透析产业生存现状,预测产业发展趋势,研究企业摆脱生存阴影策略,引导企业发展创新,搭建各方沟通平台,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构筑“企、研、销、投”合作交流渠道是一种职责和历史赋予的使命。

无论大、中、小企业,在当前的产业发展背景下,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对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对企业向何处去,能走多远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走一步,看一步”、如“先搞GMP认证,后谋发展”的战略决策已让许多企业“生不如死”,这是我们常提出“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路就一定是死路”。

二、尽管GMP认证许多制药企业陷入了固定资产投入过大的困境,不能自拔,但现实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来带动企业的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搞“短、平、快、老、普”等产品是走不了多远,市场太残酷,可是现如今许多企业已没有太多的资金来投入新品开发,事实上2006年相当一部分医药企业将为没有投入新品而投入固定资产而悔恨不已,不得不含恨退出医药产业。这是我们常说的“品种决定发展,产品带动企业”。

三、许多企业资金也不缺乏,品种也有一定储备,但由于对医药产业的发展定位模糊,总认为是一个劳动密集的生产型行业,一些年产值一、二个亿的生产企业,人才结构极不合理,仅2、3个大学生,而整体素质和发展观念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拼设备、拼价格”已不是今天的竞争手段,靠中专、高中生去跑市场,已让市场去接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二类新药是不可想象,“学术推广、知识营销”已不是概念,而是智慧加专业的诠释。然而大多数企业特别是西南、东北、西北地区的部分企业人才相当匮乏,加之危机意识、观念不到位,将会葬送一批过了认证也有品种的企业。

周亚伟:2005年医药行业的金融危机初显端倪,并令各方投资者(银行资金、民间资金、股民资金等)都很失望。GMP、GSP、GAP等的认证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加之近几年股市低落,如上市公司三九医药2004年度亏损已超过3个亿,其债务额为30多个亿。随着企业债务危机一天天显示,2005年带给企业的恐惧和不安日益加剧!但整个医药行业逐步呈现成熟、科学、合理的好势头。

林垠:我国新药研发企业重复的局面何时结束?中国医药企业低水平仿制药品的路子何时结束?科技含量高的新药研发出路何在?

周亚伟:我国所谓新药研发企业目前有近2000家。2005年随着国家“科技发展观”的实施,鱼目混珠的研发企业将逐步减少。目前我国真正从事新药研发,具规模和能力的研发机构十分有限,其药品研究水准、规范化程度等参差不齐,各自为政,常常是低水平重复研究。据上海统计,目前从事研发的研究所、公司、学校、医疗机构及合同研发组织(CRO)等已不下400多家。2005年研发机构也是整合时代,部分研发机构在整合竞争中被迫倒闭。国外企业目前专利到期的,2005年世界领先100种药品中有50多种,目前众多的研发企业在传载品种,尤如“电脑的组装”并且专利意识淡漠。

目前,我国能够进行高技术开发研究的企业不多,对高技术开发研究的认识也不足,过分信赖仿制,缺乏二次开发能力。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企业生产的化学药品97%为仿制药品。

2005上半年将是仿制药的高峰:①为GMP企业仿制;②为GMP的生产能力而仿制,但随着新药审评政策的陆续出台,监管力度的加强,仿制药品将呈逐步降温的趋势。中国医药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但在目前最有实力的16家国际大型企业均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面对如此竞争的格局,中国医药唯一的出路就是研制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药品。2005年第二个高峰就是品种改剂型的不断升温:①在市场较成熟的传统处方类,无质的变化,但从工艺上改,如颗粒剂、胶囊剂等;②创新而改,一般为二类新药,但它的研发成本高、时间长,一般为5-8年时间。临床前药理、毒理试验,临床前的安全性评价等需要较高的资金支持。

2005年各级政府政策帮助到位,经过企业自发的资本运营,组织起一个可综合利用的社会资源。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研究机构有自己的优势,真正实现技术创新,未来的新药研发阳光灿烂……

李磊:仿制药品节约了大量的研制新品种的资金,走了“多快好省”的仿制路,使得目前整个医药市场不正当竞争特别突出,导致药品销售市场的“价格大战”。加上企业宁愿花巨大的资金进行产品推销,却不愿投入资金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提高。例如,在中药企业中专利申请的企业很少,2002年申请专利的比例为0.6%,低于各技术领域2.4%的平均值。

林垠:2005年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国外资本的不断进入,目前,国外医药前20家抢摊设点,这将激发国内医药企业迈向“全球化”的势头,医药行业各路神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005年国内医药行业重组、整合、先做大再做强的大片将会不断上演。医药行业新一轮机遇与风险并存?

周亚伟:风向这回真的变了。2004年12月中国联想集团成功的收购了IBM.PC。这次收购除了媒体的大面积报道外,还在于这是中国资本在国外上演的并购大片。中国医药行业在外资进入的压力下,中资并购、重组接二连三,2004年并购重组平均每周超过一次,总并购数量为43起。2004年又频频出击,2月,国药集团经过激烈争夺,最终从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手中接过了其持有43.33%股权,成为一致药业(000028)的大股东,结束了包括上药、丽珠、东盛等6家药企对一致药业的拼抢。9月。国药集团旗下的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以7.5亿元的现金出资成为云药集团的新股东,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国资委各持有新组建的云药集团50%的股权,在与复兴、华源以及华润对云药的争夺中胜出。同样作为中央大型国有企业的华源集团,在并购哈药集团、云药集团的计划落败之后,并没有动摇华源集团成就国内医药航母的决心。11月,华源集团终于将北药集团用11.33亿元揽入怀中。目前,华源旗下的上药集团以山东鲁抗集团的重组谈判,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除此之外,华北制药携手帝斯曼、中信集团控股哈药集团、华润集团收购东阿阿胶等一系列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案例也惹人注目。可以预测:2005年还将会有更多投资公司(非医药资本),中型上市公司等的资本进入医药行业。2005年为国内外资金投入的并购、重组时代。其并购、重组模式让过去的先栽树、后摘果实的投资模式置换为直接购买果园的投资模式。

李磊:虽然医药行业重组并购热热闹闹,但与跨国资本举动相比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在未来的几年内,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仍将是主旋律。药品生产企业3731家通过GMP认证,7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连锁1400多家、县及县以上零售企业5800多家通过GSP认证。如此博大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路在何方?首先是国内医药行业整合走向跨国并购;其次是区域企业并购和组建集团走向国门进行跨国并购重组;第三是国内区域医药行业跨区域并购重组整合为大集团。但同时,对现在国内大多企业的并购的担心多于乐观,整合之后的问题是需要研究,三九的教训太深刻了,我们一些并购案例风险是极为巨大,甚而让人看不懂。目前众多的国内医药行业与国际前20名集团说话没有底气,没有资本实力。因此,2005年中国医药仍然处于劣势,而更多的医药企业将会在新一轮并购风中被国外资本收归旗下。黑龙江天工药业集团公司已改为美国OT药业集团公司,其公司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该公司已获准有几十项专利产品。

专家们预测:2005年医疗卫生行业的深化改革仍是唱重头“戏”,医院的产权改革是城市医疗的核心内容,真正从体制上解决“医药分业”的问题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上一篇:国际天然药物应用现状分析 下一篇:中华特技名医李宝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