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报业拐点?

时间:2022-09-17 07:39:38

2005报业拐点?

受宏观调控、新兴媒体快速成长、报业收入规模已经较大等因素影响,报刊广告的平均增幅开始回落:2004年中国内地报刊广告市场总额虽比2003年增长18.77%,但增速低于2002年的37%和2003年的23%。这一趋势不仅将提高报业的集中度,也促使各大报业集团开源节流、加强创新,而股份制渠道的开启,将为报业带来更多社会资本,有助于提升各大报业集团的经营水平与新闻产品质量,从而带动其收入继续增长。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按刊例价格对国内1000余份报刊的统计,全国报纸广告收入增长已经放缓:2004年,中国内地报刊广告市场总额为672.84亿元,比2003年增长18.77%,增速低于2002年的37%和2003年的23%。今年1-5月,全国报刊广告总额增长速度更加明显递减(图1),报纸广告投放居全国前10位的城市,广告同比增长亦明显低于2004年的水平,其中,广州、青岛、深圳均出现了负增长(表1)。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门户网站、户外媒体、楼宇视频等新兴媒体的广告收入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在经历近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报纸的广告收入已无可逆转地开始流失,“2005年也许就是一个拐点。”资深媒体分析人士认为。

报业高成长时代终结

从报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中,可以看到报纸广告增长速度的放缓。目前,国内的纸质媒体中,有4家上市公司,包括1999年借壳的“博瑞传播”(600880)、2000年借壳的“赛迪传媒”(000504)、2001年在香港上市的“财讯传媒”(0525.HK)、2004年12月登陆香港的“北青传媒”(1000.HK)。其中,2003年广告收入以7.9亿元列全国三甲的“北青传媒”,更能代表国内大型报业集团的生存现状。

“北青传媒”的主要收入来自《北京青年报》的广告收入。根据“北青传媒”年报,2004年北青报营业额为11.01亿元,较上年微升2.9%,扣除销售成本,毛利下跌13.3%,至3.42亿元。依靠所得税的豁免优惠,其税后利润方达到2.055亿元,同比上升32,6%;净利润1.94亿元,增长26.8%(表2)。2004年,北青报的广告收入为8.141亿元,微升3.4%。4月25日年报发当日“北青传媒”股价收报17.95港元,较招股价跌去1港元。

今年,北青报的广告收入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按照刊例价格计算的广告监测数据,其广告额今年1-5月下滑了71%(表3)。8月12日,北青传媒盈利预警公告称,由于宏观调控影响,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房地产广告收入下降,其中期业绩将受重大不利影响。公告当日,其股价一度跌至最低点13.5港元。2004年,北青来自房地产的广告收益为3.76亿元,占46%,较2003年减少了约13.1%。

从A股上市公司看,以报业为主的“赛迪传媒”(000504)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下滑47.1%,“博瑞传播”(600880)净利润虽有30.8%的增长,但其收入构成中来自《成都商报》的广告收入仅占到40%左右。根据中信证券研究员张兵对传媒业9家主要A股上市公司今年一季报的分析,传媒业的平均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下降明显(表4)。

由于报纸具有双重出售的特点,即针对受众和广告主进行发行与广告的两次售卖而盈利,广告收入关系报纸收入的命脉。眼下很快到了下半年的报纸发行期,不只普通发行员,一些报社老总也头痛明年的发行与广告会否继续放缓乃至下跌。

调控中的报业阵痛

据广发证券测算,1991-2003年,广告增长与GDP增长间的相关系数为0.8857(图2)。事实上,中国报纸的高成长肇始于1980年代,跃进于1990年代。1993年前后,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大幅增长,报纸也开始了狂飙突进的扩张,多数报纸在这一时期从4版、8版扩为24乃至36版,开启了厚报时代。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报纸的收入增长开始高位盘整,1997-2001年,报纸广告收入年增长率降至15.6%。2001年,中国GDP增速在小幅回调至7.3%后继续高速增长,带动了报业的收入激增,报纸广告2002年、2003年也分别增长了37%和23%。

去年以来报纸广告收入增幅出现下降,媒体分析人士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宏观调控的影响。

根据监测,2004年,报纸广告的投放大户来自房地产、医疗服务机构、机动车、通讯、药品等行业,其中,房地产商是报纸最大的广告源。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多数房地产商放缓了开发、开盘的节奏,地产广告投放也相应减少。根据慧聪的研究,今年1-5月,北京、广州等城市的地产广告投放额均为负增长(表5)。而在其他城市,虽然1-5月房地产广告额整体看仍有所增长,但今年5月以后的广告投放已大幅减少,在上海,5月当地报纸刊登的地产广告甚至不及4月份的一半(图3)。

汽车业2004年出现了供大于需的不均衡状态,不少厂商盈利大减,德国大众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从一年前的盈利1.06亿欧元转为亏损1700万欧元。慧聪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城市报纸的汽车广告都有所下降(表6)。

报业的其他广告支柱行业也存在不同情况:随着国家加强对医疗保健广告的整治,来自这一领域的广告额大大减少;通信业方面,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由于新用户、新业务的成长放缓,广告投放显著减少,而一年前风光无限的国产手机企业市场份额下滑、利润缩水,广告投放大幅缩减;IT、电信等行业的广告主对新兴媒体有明显的偏好。这些无不威胁到了报纸广告的优势地位。如今,家电与分类广告成为报纸广告增长的支柱行业。据慧聪监测,家电广告占比已从今年1月的5.49%升至7月的6.28%,分类广告则由12.2%升至15.66%,超过7月占比15.35%的房地产,成为支撑报纸广告的最大收入源。

大城市报纸广告率先失守

对于一些报业集团而言,在2004年越过收入顶峰之后,今年的收入可能不只面临增速递减的问题,而是掉头下滑的新格局。其中,珠三角城市的报纸广告跌势尤其显著。

2004年,广州、深圳、成都三个城市的报刊广告刊登额增长率已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深圳报刊广告的刊登额与2003年相比更呈负增长(图4)。今年,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主流综合性日报广告的递减趋势更见普遍。

广告收入连续11年居全国单张报纸之首的广州日报,2003年广告收入为16.75亿元,同比上升11.25%;2004年为17.17亿元,同比上升2.5%,增长率大大下降,而今年1-5月,根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按照刊例价格计算的广告监测数据,其广告额甚至有4.73%的负增长。

对于穗深两大城市的广告大幅下滑,多数接受采访的媒

体业人士及分析人士将原因归结为珠三角经济增长乏力。今年1-5月,广东省GDP同比增长12.3%,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增幅回落18.3个百分点。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数字,今年一季度,广东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等6项经济指标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与广告相关度较高的工业增加值方面,今年3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70.10亿元,同比增长14.2%;累计完成1883.30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同比回落7.2个百分点。一季度广东省工业总量虽居全国务省市之首,但增速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低于江苏、山东两省8.9和13.4个百分点。

导致工业产值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速回落,其中,新产品产值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一季度增速为-14.8%,同比回落27.9个百分点。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手持机、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9.2%、-3.3%和26.7%。当地企业盈亏因此恶化,一季度广东全省实现利润总额283.90亿元,同比增长5.7%,增幅同比回落40.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73.75亿元,增长21.6%,增幅同比提高19.8个百分点(图5)。这些无疑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投向。

此外,具体到行业本身而言,三足鼎立的广州,经过《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三家报业集团的长年竞争,报刊市场已趋饱和;而深圳市场一家独大导致的创新不足,也对本地报纸广告的增长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导致这些城市广告大幅下滑的诱因中,房地产广告的减少仍是一个主要因素。令人不解的是,广州、深圳一般被认为房地产泡沫较小,而深圳的地产广告下降幅度却最为明显。今年1-5月,广州房地产广告投放同比下降了12.82%,深圳降幅更达39.44%。与此同时,一些二线城市的地产广告却有大幅飙升(表5)。

地产分析人士半求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珠三角城市楼盘供量减少,房子好卖,地产商减少了广告投放,如今年深圳计划供应土地1269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开发用地仅占供量的6%,前5个月,深圳房价同比已有9%的涨幅,地产的推广成本也因此有所下降。”半求估计,深圳的地产推广费用仅占投资总额的3%以下,上海则占4%左右;另一方面,随着地产商的营销手法日趋成熟,以及新兴媒体在大都市的发展更快、更强劲,报纸所占地产广告的份额也有所下滑。至于二线城市地产广告的高增长,原因在于近两年各大地产企业纷纷将这些城市作为扩张的目标,令其地产市场处于从市民化市场向资本型市场的转变中,广告作为各路资本强大攻势的一部分,也随之加强。

在上海,由于调控的影响更明显地体现在4月以后,从目前的数据看,当地报纸所受影响并不大。大城市的报纸率先体验行业冷暖,与当地产业对于宏观经济动向更为敏感有关。处于经济传导后端的二、三线城市,报纸广告的增速放缓则可能在稍晚些时候体现出来。

数字时代的报纸生存

由于其他新兴媒体的成长带来的媒体广告市场结构调整,也是报业广告收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

“虽然中国的广告市场处于上升轨道,但线上推广(Above-the-line)的广告市场份额萎缩,线下推广(Below-the-line,指直销、公关、活动促销等不依靠大众传媒进行的推广方式)及新兴媒体所占广告市场份额2004年会从37%升至40%以上。”摩根大通与新加坡传媒咨询公司R3进行的广告开支调查中,过半受访者表示将增加户外媒体、新兴媒体方面的投入,其中,汽车与IT业的广告投放更会大大增加(图6-7)。这意味着,报纸将继续失去原有领地。

行业内的结构性风险,是全球报业共同面临的尴尬。IPG下属的媒体服务子公司Universal McCann的数据显示,1994年,全美报纸广告支出占总广告支出的22.4%,2004年这一比例已降至17.7%。这场报纸的全球性衰退令鲁珀特・默多克也束手无策,他承认,对于旗下的175家报纸该如何适应互联网犯有“不求上进”的错误。

“在习惯使用便捷的网络工具发掘更多信息时,我们不能不考虑到,这一习惯正在颠覆我们的饭碗。”一位报社记者坦言。

办报热冷却,创新能力加强

新兴媒体取代传统媒体固然无可置疑,但就3-5年的维度来看,这一趋势还不明显。虽然数据显示传媒业利润下滑,“但短期内不会影响资本对这一行业的关注。”中信证券的研究员张兵认为,媒体行业近年一直维持30%的复合增长率,因此,即使增速下降,仍较很多行业为高,对于资本有足够的吸引力。

有业内人士也认为,目前国内报纸的广告规模相比国外其他大报还比较小,因而仍有上行空间。同时,随着下半年经济前景向好,报业广告收入下降的状态可能有所好转。美林证券7月发表的报告也预计,虽然“北青传媒”上半年广告收入下跌3%,但下半年可逐步复苏,估计全年净广告收入可达8.68亿元,增长7%,未来两年更可获11%、10%的增长。

事实上,众多境外资本仍看好中国报业市场。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中国报业还有4-5年的好光景。不过,由于报业是大投入大产出,创办一家综合性日报投资往往上亿元,而培育期一般需要3-5年,与一年前新报纷纷亮相的喧嚣相比,行业内外的投资者对创办新报已是谨慎以待,一些跨地区办报的报业集团也纷纷收缩战线,广告下滑导致的资金窘境亦令一些媒体在生死线边缘挣扎。随着广告甲 收入的整体下滑,报业的集中度将大大提高,大中城市可能保持2-3家大报争艳的格局,一些小型报纸则难免关门的命运。

报纸过高的广告定价也是广告主选择其他类型媒体的原因之一,一位地产商就向记者抱怨,内地报纸动辄20万元一版,而在香港报纸投放广告,不过8万港元一版。

由于收入减少,以前占据优势的主流大报也越来越注重开源节流,在减版的同时加强了创新,并依托自身优势开展跨媒体经营:在各大城市,都有报纸与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合推手机报;以往只作为报纸内容翻版的网站,越来越为各报业集团所倚重,并以此为基础拓展本地服务市场;各集团越来越重视拓展会展市场,乐于组织更多有针对性的主题论坛与活动,强调进行客户导向和专业服务的战略调整。

与此同时,一些报业集团还涉足了更广泛的投资领域:北青传媒、文新集团、解放报业集团进入了影视领域:杭州日报参股杭州数字电视产业园;天津日报集团下属的“每日新”传媒公司参与创建报业发行管理软件公司;重庆日报集团介入游戏产业;河南日报集团涉足体育产业;海南、湖南日报集团涉足酒店度假领域;此外,银行、证券业,房地产、医药、保险、石油、化工等行业也有集团涉及。多元化投资固然可以为报业集团带来更多的利润增长点,但其中的风险也值得警惕。

在报业利润渐薄的态势中,越来越多的报业集团表露出对资本运作的非常兴趣。上市融资早被包括广州日报在内的众多报业集团列入了计划。而随着4月18日国内首家整体实行股份制的新闻机构――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揭牌,社会资本进入报业的渠道也更为通畅。将于今年9月成立的中科招商文化产业基金也将媒体列为投资重点。无论上市,还是改制,资本的介入有望为国内报业集团的市场化运作带来新的动力,从而提升其经营水平与新闻产品质量,带动其收入继续提升。

上一篇:开发商可在经济适用房中淘金 下一篇:品味与品质的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