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审题 规范答题

时间:2022-06-03 12:14:44

精准审题 规范答题

摘要:古人常形容一个人的才学,总是夸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科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跨学科的科学,而高中地理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是衡量高中地理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决定一个人考试成绩的因素,竞技状态占30%,知识水平占70%,其中,影响竞技状态的因素主要包括考试心理和考试技巧。因此,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出最佳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能够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26

目前,高中地理考试涉及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综合题。下面,笔者结合具体实践简要谈一下作答这两种题型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从形式上看多组合题,也就是共用一图或一个材料有几个小题的居多。因此需要做到“心眼合一”,也要做到题后反思。具体解题思路要做到“三审”:

1. 审材料。选择题的材料包括文字、图像和表格

首先,要明察慎审,理解题中图表信息所表达的地理现象或原理。其次,通过精筛细选,选对解题有效的关键信息。再次,通过巧思妙算,大胆取舍。遇到计算时,可采用约数、估算等方式,以提高解题效率。

2. 审题干。一找关键词。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等。二找限定词。挖掘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如“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等。若题干要求“据图中信息”则对那些表述准确但无法从图中获得的选项可以直接排除。

3. 审选项。一要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2)表述绝对化。如“大陆东岸一定有暖流经过”。(3)前后矛盾。如“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 (4)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 “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二要分析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尤其是有的选项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对于组合题,第一题的解答往往最为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待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二、综合题解题技巧

1. 仔细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认真审题,找出“关键词”和“限制语”,把握设问的中心,理解命题者的出题意图,明确答题的总体方向,切忌答非所问。

(1)严密审视问题的设问,把握设问的性质及形式,弄清答题的详略以及语言的组织。 比如常见的设问有:

①“阐述”性的:表现为“分析+叙述”,也就是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一般可表述为:因为……所以(导致)……

②“评价”性的:表现为有利:1、2、3……;不利:1、2、3……

③“分析”性的:表现为“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要求有因有果,语言格式为: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因为……所以(导致)

④“描述”性的:表现为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⑤“简述”性的:表现为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⑥“说出”性的:表现为相当于“罗列”要素。

⑦“比较”性的:表现为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语言格式:因为A……,所以A比B……。或者A……;B……。

⑧“概括”性的:表现为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2)把握设问的中心,掌握答题的总体方向

①“原因、成因”类的常包括自然和人为方面;②“条件”类的常包括有利和不利;③“影响”类的常包括正面和负面;④“区位”类的常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⑤“效益”类的常包括经济、社会、环境;⑥“措施”类的常包括生物、工程、技术;⑦“重大工程意义”类的常包括经济、政治、民族、国防。

(3)把握题目设问的主要对象――涉及主要的地理事物对象和内容,确定问题的主要指向

例如:气候特征一般指气候类型、气温、降水;气候影响因素一般指纬度、下垫面(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气温一般指最高(低)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降水一般指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

2. 认真解读,获取有效信息

解答综合题往往就在于对材料信息的分析之中,所以要重视对图像、表格、文字材料的分析,结合大脑储备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加工。

(1)对于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因为这些都会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

(2)对于各种地理数据统计图表,要首先熟悉图表的结构特征,了解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还要研究该地理要素变化的趋势。比如地理坐标图,要弄清楚横坐标表示的是什么;到底有一个还是两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有时还必须注意坐标的刻度是否一致。

(3)在地图上,给出的经度、纬度、山脉走向、山脉的高度、河流、行政区界线、铁路线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能够建立起相应的空间概念,进而与区域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地理图表的试题,要结合文字叙述分析阅读地理图表,准确获取有效解题信息。

3. 回归教材,理清解题思路

(1)明确题目要求和对材料信息解读后,要回归课本,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要想想这是书上哪部分知识,这部分知识书上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等。

(2)展开联想和迁移,想想曾经做过的或遇见过的同类题型和相似题型,很多题之间共同之处非常多,要能够迁移过来用,还有就是利用常见答题模式来思考和解答,明确答题范围和要点,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思考问题答案,调用地理知识构建答题思路。常见的答题模式很多来源于教师平常的讲解,也要在平时讲题中要求学生自己做题后学会归纳总结答题模式。

4. 规范答题,合理组织答案

(1)依据分值确定答题的详略以及答题的要点数,一般情况分值较大时应详答,分值较小时可略答,而且一般是2分一个答题要点,根据分数可确定答题要点的多少。

(2)要求答题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逻辑性强,卷面整洁。

(3)正确运用地理术语、书面语表达,尽量不写错别字,特别是关键字不能出错。

(4)放开思维,从全局出发,尽量多答,使答题要点更加完整合理。

总之,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出最佳的解题方法,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是一条捷径,需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精准审题、规范答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高中 223600)

上一篇: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实验平台应用研究 下一篇:动物寄生虫病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