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也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时间:2022-06-03 05:32:39

数学课也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它离不开阅读。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高低取决于其阅读水平,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阅读质量。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从激发兴趣,以“疑”导读;科学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丰富数学阅读的形式,营造数学阅读的氛围三方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一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培养

阅读,是人们汲取、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阅读,既是培养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方法,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学会整理、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可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以“疑”导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讲:“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不易理解。老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读的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目的,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读书。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致于常常机械地朗读。例如:教学“厘米、分米”时,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阶段,编写小华的一天,小华早上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穿上15分米长的上衣,和9厘米长的裤子。又穿上20厘米长的鞋子,拿出5毫米长的牙膏,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拿着15分米长的牙刷在刷牙。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错误,能及时加深对“厘米、分米”的认识。另外,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也不失为激励学生主动去阅读的一种好方法。通过有层次地阅读问题让学生都能读有所感、读有所得,特别是对自信心差的学生给予多一些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科学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1.抓关键词词。抓关键词词法就是阅读题目的同时,标划重点字词并着重理解,以便尽快掌握阅读内容找出解题思路。比如有这样一道题:“有245名学生去郊游,一辆大客车限乘45人,再调5辆这样的车够吗?”结果,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阅读时没有留意到这个“再”字,只用45×5,得出的结论正好和正确答案相反。针对这一情况,我引导学生在读题时,自己把认为比较关键的词语找出来做标记,这样,学生读题格外认真,并逐渐在读中领悟了很多词语的意思。如:增加了、增加到、大约、同样的速度等。这样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读题所带来的错误。

2.比较法。比较法就是通过比较读使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掌握数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可以同中求异,也可以异中求同。例如:由长方形的周长转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学生通过长方形与正方形特点的比较,可得出与其用“(长+宽)×2”来求正方形的周长,不如直接用“边长×4”来表示正方形的周长。这种比较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多角度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分析法。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和操作步骤的表述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在阅读时要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地推敲、分析,帮助学生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内涵。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阅读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他们进行分析:(1)结论中的“同时”是什么含义?(2)为什么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如果同时乘以或除以不相同的数会怎样?(3)零为什么要除外?这样紧扣结论,细琢磨、深推敲,不仅解决了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也使学生领悟到蕴含其中的数学阅读方法。

三、丰富数学阅读的形式,营造数学阅读的氛围

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和指导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同时要丰富数学阅读的形式,营造数学阅读的氛围。如学生阅读完一本书后,可以组织座谈会让学生互相介绍学习收获,讨论疑难问题。再如可在班内出数学墙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图文并茂,刊登数学家小故事、趣味数学题、数学游戏、数学谜语、数学学习经验等。高年级学生还可以编辑数学手抄报,自己搜集、编写数学手抄报的内容,自己设计版面、自己抄写。又如可以举行数学文艺会,演出数学文艺节目,如演数学相声、快板、猜数学谜语、唱数学歌谣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数学阅读兴趣,促进他们持久地进行数学阅读。

参考文献:

1.韦生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0(30).

2.邵晓玲.应重视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江苏教育.2003(04).

3.唐文新.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1(08).

上一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下一篇:对高中语文课堂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