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考试制度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研究

时间:2022-06-03 04:32:41

改革考试制度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研究

摘要:为使中职学生具有竞争优势,就要改革考试制度,对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多元化、科学地评价中职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关键词:考试制度;职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01-02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近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增加专业资格考试或等级鉴定以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初中、高中的考试制度和方式。目前在"应试"教育仍然起作用的情况下,学习成绩较好一点的初中学生都选择上普通高中、升大学,剩下这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才无奈地进入了中等职业学校。所以在传统的考试制度下,中职学生某些课程不及格的人数甚至超过及格的人数,学生对考试越来越厌烦,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缺乏职业适应能力,缺乏竞争优势。

职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满足新的角色期望,使自己逐渐达到所从事职业的要求、顺利完成职业活动,并且能够利用环境、创造条件使自己达到较高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综合能力。因此想要对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就要改革考试制度,解决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的情况,多元化比较科学地评价中职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1研究对象与范围

我校以2010级护理专业三个班为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共156人,2009级护理专业4个班共191人为对照组,两组均为初中起点四年制中专学生,组间年龄、知识基础、自身素质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考试制度,实验组采用新型考试制度。

2实验步骤与方法

依据教育教学的研究资料,结合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行考试制度的弊端,课题组研究决定建立多元化的考试考核措施:调整考核内容,调整学科考评成绩的构成和百分比,改变单纯纸笔考试的方式等。具体实施如下:

2.1善考核内容,知识掌握与能力提高并重。

按照护理专业教学大纲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各学科课程标准,考试内容做到全面又重点难点突显,且兼顾高职考试和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同时,在考核中体现部分职业素养方面的内容,进而促进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主要有职业道德水平考核,包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爱护病人、对同事以诚相待、乐于奉献;基本能力考核,包括普通话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专业能力考核,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资料搜集与整理能力、判断分析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就业能力考核,包括求职应聘能力、自制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心理承受与调适能力、交往合作与协调能力等。

2.2调整学科考核成绩的构成。

学科理论考核成绩总分仍然采取百分制,具体的分值比例为:平时课堂学习情况考查占30分,期中考试占20分,期末考试占50分,学科期末总评成绩60分及以上为及格。

2.2.1平时课堂学习情况考查包括:出席情况满分为5分;课堂纪律满分15分;提问满分4分;笔记与作业满分3分;阶段测试3分,授课教师灵活掌握时间与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机考核。

2.2.2期中考试采取口试、笔试、开卷、闭卷、人机对话等方式均可。期末考试:考试科目课程,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以百分制出题判卷,按比例折算成50%;考查科目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灵活掌握期末考查形式。最后期末考试与平时课堂学习情况、期中考试成绩合成学科的总成绩。

2.2.3专业课程实践操作成绩单列。总分采取百分制,具体的分值比例为:出席情况满分为5分,课堂纪律满分15分,课堂实践技能学习效果10分,期末考试占70分,学科期末总评成绩80分及以上为及格。

2.3考核形式灵活多样。

2.3.1平时成绩考核采取奖励加分与扣分结合的方式。每个学生在开始进入各学科学习前,平时成绩均为满分,即30分,在学习过程中依据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和分值,对学生违反平时考核规定的项目进行扣分。只要学生不缺席、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做好课堂记录、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得到23分。课堂提问采取抽查与举手发言相结合的方式,抽查回答错误扣分,举手回答问题的错误者不扣分,正确者奖励加分。

2.3.2根据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的要求,考核形式多元化。加强学生的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与敬业精神考核,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制定考核量表,自评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及团组织评价综合的形式考核。专业课考核增加了开放性试题,病例和实例分析题在考核中占主导地位;组织学生分组参与社区实践、到医院见习,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或编演情景剧等考核学习效果。实践技能期末考试时教考分离,学生全员逐项过关,授课教师交叉考核、现场评分。举行系列实践技能大赛,在各种竞赛中的成绩作为相应学科考核的补充和延续,通过实践技能学习效果成绩而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单独考核,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畅想未来、案例分析、演讲比赛、应聘模拟等形式考核。

2.4期末考试命题与试卷评阅。

2.4.1期末考试命题题库制,期末考试课程的考试,根据专业、学科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内容,由学校统一组织人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命题,依照内容结构、难易结构双合理的原则建立考试题库。考试时教务处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试题基本知识题、综合分析题、应用提高题比例恰当,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护士执业考试与高职考试相结合。

2.4.2试卷评阅采取密封、流水作业评阅,教师评阅试卷严格执行评分标准,保证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结果

分别于2012年 1月、2013年1月对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进行随机抽样,由各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填写中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问卷,统计结果见下列各表:

采用t检验比较2009级和2010级中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各项目得分有无差异。由表2可知,在职业道德水平、专业能力、就业能力上,两个年级中职学生表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4.1考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敬业是每个从业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要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必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与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与考核。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如何引导他们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是摆在中职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因此,学校制定了思想道德考核标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量化考核,并作为学生每学期学业考核的一项独立内容。同时教师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考核的内容,即课堂讨论过程中结合病例和实例增加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律问题的探讨,明确哪些做法是对的,那些做法是错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护理道德、遵纪守法、敬业奉献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4.2考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在考核中提高了学习过程的分值构成比,对平时学习过程考核中的学习状态量化赋分,逐渐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试内容中增加大量的病例分析题,有效地培养了资料搜集与处理、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形成,为将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是职业能力最重要的方面,根据护理操作技能目标,确定考试内容、操作流程标准。对练习时每个学生的态度、操作准确性、熟练度都予以逐项赋分,督促学生勤学苦练。同时,通过举行实践技能大赛,将竞赛中的成绩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进一步调动学生实践技能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护理操作技能的提高。

4.3强化就业能力考核,提高了中职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4.3.1中职学生由于年龄、阅历和经验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趋于浅表化、简单化,从学校步入社会的"第一步"--面试、求职应聘时常常手足无措。所以,需要让学生在学校就要了解社会,知道就业的要求,给自己的职业适当定位,清楚该怎样面对自己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通过改革考试制度,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单独考核,以联系生活实际畅想未来、案例分析、演讲比赛、应聘模拟等这些联系实际生活和实践的考核方式,不但考核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分析和解决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明显提高了学生的面试技巧与求职应聘能力。

4.3.2中职学生自我认识水平低,自我评价与监控能力差,纪律观念弱,多消极的自我暗示,少成功的体验。对此,学校制定合理的思想品德、日常行为规范考核量表,同时加强赏识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考核,使学生感觉到考核目标只要我"翘翘脚"就能够达到,使学生的自制力在不断被肯定的过程中得到加强。

4.3.3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经常处理病人的急救、死亡或病人与家属不合理的纠缠等问题,因此,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是作为护士必备的条件之一。而部分中职毕业生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挫折。心理学研究显示:对挫折的预见可以降低挫折感,减弱受挫的消极体验,更理性地分析问题。在考核过程中,结合临床的病例和案例进行交流与辩论或编演情景剧,使学生明确护士的职责和价值,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学会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善于舒解各种压力,促进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心理承受与调适能力的形成,提高社会竞争力。

4.3.4具有良好的交往合作与协调能力是每一个从业者必备的素质。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在关心他人、团结协作或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明显不足。因此学校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社区实践、医院见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并以撰写调查报告、实践报告、论文或编演情景剧等方式考核实践成果。在实践与考核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4不足与思考

4.4.1学生基本能力提高不明显。由于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虽然加强了基本能力的考核,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所提高,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提高不明显,今后在教学中除改革文化基础课的考核方式外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反面要加强研究,促进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

4.4.2平时成绩考核加大教师的工作量,要加强教师的改革意识。由于课程设置的因素,部分教师一个学期授课的班级数较多,而且每班每周只有一次课,甚至两周一次课,而且课堂上提问和讨论的时间有限,这样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要付出更多的经历。为此,要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学习、讨论活动,使教师认识到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进教师的人才观、评价观的转变,保证考试制度改革的效果。

4.4.3主观因素影响考核结果。小组答辩、调查报告、实践报告、论文撰写、口试、演讲和辩论、师生评价等多种考核形式,可以充分考核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但考核结果受考核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需加强教研,统一考核标准,避免人情分,使考核结果尽可能公平合理。

考试制度改革是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考试制度改革要结合专业、学科与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考试方案,转变考试观念,科学的进行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是考试与现代中职教育的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唐文君.论能力本位教育观与职业教育考试改革[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3)

[2]张维津.变知识考试为能力考试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11).

[3]蒙俊健,陈永红.中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方案探讨 [J].职业,2012,9.

[4]闻友信.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与实验[M].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上一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下一篇:一片“丹”心向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