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预算在高校中的应用探究

时间:2022-06-03 04:28:18

作业预算在高校中的应用探究

一、作业及其概述

(一)作业预算的基本含义 作业预算是以企业发展战略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基于作业和成本动因分析,对企业未来期间作业和资源需求量的数量化表达。作业预算是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运用到预算过程中,是基于成本法的预算。在高校,作业预算是以高校的发展目标为基础,以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活动为预算对象,分析引起各项作业活动的主要因素,挖掘高校不利成本形成的根源,从根本上实施对高校预算成本的控制。

(二)作业预算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间接费用在成本结构中所占比重大的企业;产品品种繁多的企业;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企业;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企业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机构,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些性质使高校基本上具备了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条件:高校的培养对象呈现多元化,“产品”品种多,个体差异大;高校教育成本中大部分是间接成本,间接费用比例高;高校是一个知识密集的地方,计算机硬件基础较好,应用水平较高,信息处理技术先进;高校会计人员和其它管理人员相对素质较高。

(三)作业预算推行的成败因素 其一,制定发展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年度预算。预算是企业经营的蓝图,其将企业的目标用货币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将它呈现在各级管理者面前,指引所有人的行动。作业基础预算是基于企业战略,区别于传统预算管理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明确的发展目标是推行作业基础预算成败的关键因素。高校在制定目标时,要明确组织目标及取得目标的路径,了解自身的长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细化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年度预算。一项新制度要能顺利实施,必须依赖有能力的领导者负责推动,并且获得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作业基础预算是一项复杂、缜密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各个部门、各个层次,需要会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职员工的通力合作及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只有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到作业预算的编制工作中才能真正提高高校预算的精准度,推进高校预算的有效管理。

二、高校运行作业预算的步骤

作业基础预算程序与作业成本计算过程相反, 需要根据产品预计作业, 再根据作业估计资源,具体步骤如下:

(一)估计未来资源量 作业基础预算的目的在于预测未来期间组织发生作业对资源的需求量即确定作业成本,而资源需求最终是由未来作业需求量和企业经营期间的产出或劳务的数量决定的。高校预算不同于企业,企业的预算是以销售预测为基础,而高校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为主,编制的是收支平衡无结余预算,高校预算的起点为收入的预测。高校预算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学费收入、校办工厂收益及科研拨款等。财政拨款每年的变化不大,学费的预测则根据每年招生数与学费的额度确定学费收入。

(二)确定作业及作业中心 高校的“生产”过程不是流程式的纵向结构,而是一种职能式的平行结构,从高校的组织机构职能分析,可将与培养学生活动相关的作业中心简化为直接作业中心和间接作业中心。直接作业中心是指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各直接教学单位或部门,包括教学管理部门,作业主要有教学组织,教材编审,教学仪器维修,授课、实验、毕业设计、学科建设、课题研究等;学生管理部门,主要完成与学生工作相关的各项任务,作业主要有:军训、学生日常管理,毕业管理、组织活动等。间接作业中心是指间接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管理部门,包括教学辅助部门,作业主要有:计算机中心,图书馆开放,教学档案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完成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各项任务,作业主要有: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医疗管理、行政档案管理等;资源管理部门,作业主要有:有关部门水电暖、校园绿化维修、工程建设等。

(三)预测作业的资源需求量 由于作业基础预算的编制原理核心是对作业成本法下的费用分配原理的逆向应用,因此根据作业消耗资源的种类和成本动因率, 计算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各项资源数量和资源成本。高校在分配过程中,按照不同情况将作业消耗的资源分成三类:第一类,某一项资源耗费能直观地确定为某一特定产品所消耗,如高校发给特定学生的困难补助、助学金、奖学金等是直接与学生相关的资源耗费,此类成本可直接按学生人数和作业的耗费将资源分摊到每个学生;第二类,如果某项资源耗费可以从发生领域区分为各作业所耗,则可以直接预计各作业成本,再根据作业成本动因将预算资源分配到培养成本中去,如招生费、毕业设计费、生产实习费等;第三类,如果某项资源耗费从最初消耗上呈混合耗费形态,则需要选择合适的资源动因分解并分配到各作业中去。关键作业是影响作业基础预算价值导向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的资源应首先满足关键作业的需要。

(四)充分考虑作业能力 因为作业能力关系到现有机器设备能否满足未来的需要。在编制作业基础预算时, 同样存在静态预算和弹性预算。作业基础静态预算是只对未来一种作业量对应的作业成本进行估计。作业基础弹性预算是预测作业产出变化时相对应的作业成本。

三、预算运行的考评

预算考核体系是检验预算执行情况,实现预算目标的动力。预算执行过程中必须形成相应的考核机制, 以确保预算管理的真正落实。同时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应在考核结果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奖励或惩罚。

参考文献:

[1]崔荣芳、杨海平:《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学生培养成本计算模式研究》,《财会通讯》2009年第7期。(编辑 李寒)

上一篇:浅析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基于财务指标的湖北省机动车辆保险经营绩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