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

时间:2022-06-03 02:18:12

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

【摘要】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历史,编入初中的语文课本古诗文,名篇佳作众多。它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它的自然美、色彩美、意境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报国之志,所以初中的古诗文是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渗透的绝好材料。

【关键词】美育渗透 认识美 理解美 陶冶美 感受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体、美和谐发展。”优秀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瑰丽的优秀素材,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载体。

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

一、看一看,认识美。

美是形象之中的,别林斯基曾说:“诗歌的本质就在这一点,给予无实体的概念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形象。”中华古诗词诵读课文入选的古诗虽篇幅短小,但诗人所描写的外物与内情融合在一起。我在教学中设计多种的教学手段,如挂图、电教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

如教《使至塞上》时,我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我利用挂图,让学生看到:它用“直”来写孤烟,写出了大漠辽阔孤烟直上的景象,用圆来写落日,使夕阳也显得格外鲜明,意境苍茫雄伟。苏轼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又如教《天净沙·秋思》时,利用挂图,用九个带有强烈感彩的修饰语“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让学生拿起画笔,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用九种景物画一幅图画,学生画出的结果是整个画面颇像一幅水墨画。我提出问题:“你们通过认真观察画面上的景色和画面上的内容能体味到的诗人感情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结果学生各抒己见,有学生认为用夕阳西下一句为背景,可以把前三句联结起来,强化了游子的愁情,还有学生认为最后一句点题,画龙点睛,突出了主人公难以言喻的沉重心情,寓情于景,创造出一个深远的意境来。通过讨论,学生能从画面上的景色体味到的诗人感情,并走进这情景交融、和谐的艺术境界里,通过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学生认识了美。

二、听一听,理解美。

在教学古典诗、词、曲时,我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先把学生带进作品的意境,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感悟作品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配二胡曲《阳关三叠》,让学生感受纯洁的友谊,增进同学间的团结友爱;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放旋律急骤的琵琶曲,感受诗中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感情;李白的《望天门山》则配上气势磅礴的钢琴曲《黄河》,在乐曲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学生的使命感的同时,学生在如痴如醉的艺术享受中,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教育,在倾听中认识美,进而理解了美。

三、读一读,陶冶美。

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古诗中陶冶美,不能局限于读音、释词、解句,古诗词诵读课本中的古诗都是精选的,既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既情调健康,又意境开阔,脍炙人口。反复诵读,读出美的音韵。

古诗文语言生动凝练,节奏富于变化,最适宜于诵读。“读”是古诗文审美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方法,应该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短而精,文章大都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上讲究启承转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常在文章的结构段落及句式等方面的安排上有所体现,我引导学生合理利用领读、分读、齐读等方式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出师表》一课,文中大多为对称短句,且长短句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其结构亦条理分明,学生很容易就掌握。在教学中,我让小组分读前五段,再由自己范读后四段,当我用恳切的语气,语重心长的口吻进行朗读时,教室里静寂无声,当朗读到末句“当今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声音低缓,表情沉重,而全体学生亦久久沉浸其中,无不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

诵读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四、品一品,感受美。

1、感受思想美

历史文化深沉丰富,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充分去挖掘并感受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是必要的,因为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阅读量小,文化素养低。当今正处在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的环境中,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品读古诗类,疏通大意之后,我要求学生品读诗中关键字词的具体含义;品读哲理性的诗句;品读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和领略作者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学生反复品读,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对作者博大的胸襟,远大的抱负,叱咤风云的气概佩服不已。它激发学生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像杜甫、陆游、文天祥、岳飞一样,做一个追求真善美人。学生在崇敬与感慨之中,培养了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了美的能力。

读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诗句,我们感受到他博大的胸襟;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我们感受到他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读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句,我们感受到他高贵的生命意识;读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我们感受到他不懈追求的精神……

品读文言文类,我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挖掘并感受作品中所宣扬的思想主张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习隐藏在其背后的生命意识、宽容意识、责任意识和超越意识等思想光华。

如:《论语十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学生借助工具书的背景介绍,再结合课文内容,不难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道德修养。

各种闪光的思想在古代许多文人身上沉淀凝练,并经不同的书面记载,传播开去。让人刻骨铭心,感念不忘。课堂上,我以展示思想为主的美育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态度,这既符合了语文教学“文”、“道”结合的基本要求,也达到了古诗文教学美育渗透的目的。

2、感受情感美

在浩瀚的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情感美犹如一朵朵浪花,留香千载。进行古诗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美。当然,这种美依靠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主动阅读。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忧国思家深情;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发出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些情感美,无不闪烁着动人光芒,品读前,我做好引导,帮助学生架起一座与作者沟通情感的桥梁,同喜同悲、共乐共怒,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洗礼和升华。

3、感受人物美

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授课时,我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如何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露自己的对人物的赞美,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座座美的丰碑。

《出师表》中的诸葛亮,他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赏罚,开发边疆,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他身正行直是树清廉自律的榜样,诸葛亮深知“公生明,廉生威”之道,鞠躬尽瘁,而且恳切要求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并再三强调:“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最后,恳切提醒皇上“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和品味诸葛亮这些至理名言,激励学生“以史为镜,以人为镜”,这样,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他的才干和智慧,办事公道,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而且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抓反腐败斗争是从上层官员自律开始,对于深刻领会同志关于治理腐败问题,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的教导,也是很有益处的。

学习《愚公移山》一文,学生对愚公的做法颇有异议,有的认为搬山不值得,有的提出可绕道走,有的认为打个隧道也可以……学生讨论告一段落后,我及时发问:“愚公真愚,实在太笨了,都九十岁了,还累什么呀!”这话引起学生更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提到:“学习上的困难也像一座大山,难道碰上就绕开吗?”在讨论中,学生们对愚公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无比敬佩。

古诗文中美的人物还是很多的,像屈原、周瑜、唐雎、陈胜、公输班等等,都可能给学生以美的榜样,美的感染。当学生在阅读中为那些历史人物深深感动、神采飞扬时,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

中华古诗文历史悠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载体,诗人如光灿群星,作品似浩瀚海洋,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在教学中,我相信,教师们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美育资源,将美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定能让语文课堂上洋溢着美的旋律,学生在美的长廊中,认识美、理解美、陶冶美、感受思想美、情感美、人物美,必能提高其欣赏美的能力,促进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激发爱国之情,萌生壮国之举。

让美育渗透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璀璨生辉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秦训刚晏渝生主编

2《美育论》杜卫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上一篇:上海市闸北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综合能力建设探... 下一篇:青年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继续教育工作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