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实效的尝试

时间:2022-06-02 07:58:54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实效的尝试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初中历史教学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实效的路径,以期能够对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实效 路径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38-02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仅仅要了解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物,更要学会如何评价历史、探究历史。历史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中不仅仅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看透历史本质,学会以史为鉴和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历史教学的发展要求,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是当前时代所需,实效是指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要想使得历史教学的实施发挥实效,必须要根据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根据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改革路径。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时期的历史课程是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在讲授,在这个阶段中,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由于历史并不是中招考试的必考科目,所以常常受到忽视。但是实际上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很大的作用,历史不仅仅能够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评价某一事件或者人物,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一种正确看待事物的科学的批判精神。根据当前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状况,在此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忽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理念决定着一门学科是否能够真正取得实效。正确的理念能够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而错误落后的理念则不仅会阻碍教学的有效实施,反而会浪费教学资源。初中历史并不是中招考试的必考科目,在应试教育的深重影响下,部分学校就缩短历史教学的时间,转移到考试中重要的科目上,也就是说历史往往被认为是副科,是不需要重点学习的,这样就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同时,历史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历史学科中独有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学习,更别说,是能够理解历史,以史为鉴了。

(二)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应试教育下,初中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和学生被动的“听”为主要教学方式,只是一种单方向的知识输送,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学习历史也仅仅是为了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和一般的考试要求,严重忽视了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和用途:同时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由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不够重视,更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和影响历史教学的实效。

(三)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不利于学生理解

历史是一种过去式,但对于历史的学习不能仅仅是为了了解到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要学会以史为鉴,用历史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什么是应该批判的等等。当前部分学校对历史的教学仍然是历史中的人物、时间、情节、地点四要素的基本学习,忽视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历史真正的价值所在。同时,历史的学习讲究系统性和批判性,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不同立场上的观点会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完全以现代人的观点来评判历史事件和人物,要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对历史的讲解内容过于单一,对历史的看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自身也缺少反思和批判的态度,而造成只对着课本讲课本,根据历史讲历史的一种困境,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历史,更不利于学生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实效的尝试

(一)端正历史教学理念,以人为本

理念指导着行动,正确的理念对实践起着推动作用。端正历史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这就要求各高校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做到以人为本。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才是认知和实践的主体,将自己的角色转变为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的单方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师生之间关系转变为双向的互动关系。其次,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散思维等综合能力,这就要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和学习历史的兴趣点来开展历史教学任务。在历史的逻辑分析、批判性反思下开展探究性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清时代的特征和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等。

(二)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1.问题启发式教学

问题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方向的知识传授过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实践的主体,具体操作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先由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发言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教师资料的搜集和讲解来提出解决的方案或者较为普遍性的结论。问题启发式教学首先要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勇气积极地提问或者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其次,对于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都应该用鼓励的眼光来对待,同时作出不同程度的回答。简单的问题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提供解决方式和思路: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想法。通过问题提出和探究的方式进行历史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多媒体直观式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和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而在历史教学中尤为重要。历史是过去式,想让过去的事件重新展示出来,能够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必须运用多媒体的技术。首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提供更直观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历史事件时可结合相关图片资料的PPT展示、视频片段的放映等来使得历史更加直观和生动,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特点,比如时期群众极端的激情和对的个人崇拜的程度,通过影片的观看更让人感到震撼,让学生产生反思,会产生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宏大的场面等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其次,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使得历史事件不仅详细而且真实,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查找并得出个性化的结论,这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渠道。

3.情景融合式教学

情景融合式教学也就是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融入或建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人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认知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景融合式教学首先要用现实生活中的某件事或者一幅图片、一个学生熟知的历史小故事、一段搞笑的野史等作为开题引导,充分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进行相关主题的演示和视频的播放,同时配合着老师生动、针对性地讲解,增加主题的直观性和明确性:然后,通过设置历史情景,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适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提问和意见的表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进而实现历史教学的教学目的。

(三)两个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1.历史结合现实,学会以史为鉴

历史教学不能仅仅限制在历史的角度,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毕竟不同时代环境渲染下的思想观念是不同的。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就应该将历史结合当今现实,这样不仅易于理解,还能做到以史为鉴。首先,教师应该尝试用现代生活中的语言和词语来讲述历史,比如百家讲坛中的方式,让人更容易切身体会历史,并产生反思,以史为鉴;其次,可尝试在现实生活中融入历史。诸如可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开展主题活动,如九一二事变纪念日,可开展演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也可开展历史人物的学习活动,如对曹操、李鸿章等的评价等。

2.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历史探究方法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记住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更重要的是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如何研究历史、评价历史的方式,这就要理论结合实践,来试图使学生掌握历史探究方法,同时提升自我探究能力。首先,要走出教室。可通过与退伍老人交流、博物馆参观、历史遗址的观赏等方式来亲近历史,探究历史,形成自我观点:其次,以教材为基础来查访历史,通过阅读书籍、借助网络等方式来主动吸取知识探究历史,教师可提供更多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网站,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不仅使学生掌握历史探究方法,更使之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批判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娜,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文科教学探索,2012(5):45

[2]周苎.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J].教法研究,2013(19):131

上一篇:中学语文课中的文学教育 下一篇:为了山谷的那一片野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