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路径

时间:2022-06-02 06:12:11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路径

[摘要]改造传统产业,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内要内容。重点扶植优势传统产业、扶强做大传统产业的新兴领域、建立以专业镇为载体的要素支撑和扩大绿色需求,是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的主要突破口。

[关键词]传统产业 绿色化改造 关键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5-0072-03

一、关于传统产业发展方向的路径思考

对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许多人认为传统产业“夕阳西下”、“无可救药”,应当被列入“腾笼换鸟”甚至“关停并转”的重点对象。但是应当认识到,我国尚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产业依然是工业的主体,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领域的传统产业,仍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几乎所有工业行业的增长率都高于国内生产总值10.3%的增长率,这表明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不可小觑。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现代产业体系大都建立在传统产业之上。优势传统产业通过制度、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改造后,也可以转型升级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

基于此,本文对广东在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发挥传统产业的潜在优势,绿色化改造传统产业进行研究,并提出改造的思路与路径。

二、广东传统产业分析

首先,传统产业作为广东产业主体的作用呈逐渐减弱态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劳动和资源密集为特征的广东传统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特别是80年代以来,“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粤家电”等美誉响彻全国,逐步形成了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带动了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年广东传统产业企业占总工业企业数的65.8%,企业从业人员占比58.1%,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3.9%,利税总额占比52.2%。但从整体变化趋势来看,传统产业在广东工业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呈逐渐减弱态势。2000~2010年,广东传统产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10年间增幅分别达到345%和446%。但是,传统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总体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1.7%下降到2010年的43.9%,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占总体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持续降低。

其次,传统产业是广东能源消耗的主体,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由于部分传统产业缺乏节能理念,管理和技术水平较低,成为广东工业领域主要的能源消耗主体,能源利用效率较低。2011年,产值能耗平均值排名较高的前10位中,传统产业占了7个(见表1)。因此,提高消耗占60%以上的传统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提高广东工业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传统产业污染排放严重,发展面临的环境压力大。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对广东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统计,2010年广东传统产业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占所有重点行业污染排放的比重达到75.6%,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占44.3%,二氧化硫排放占20.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更是占到了99.6%,传统产业污染排放十分严重。

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面临的主要障碍

1 惯性市场需求导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内生动力不足。目前我国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对产品的技术、质量、节能环保、社会责任等的关注相对较弱,“价廉”仍是决定居民消费选择的首要因素。因此,依靠高资源投入、低劳动力成本支撑的低技术含量产品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造成企业升级和转型的内生动力不足。

2 生产业发育不足阻滞了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导入。我国的生产业发展普遍迟缓,服务范围小,服务能力弱,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统计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我国生产业发展迅速,其增加值占GDP比重已接近30%,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接近50%的占比相比仍然较低。加之物流、电信、金融等生产业垄断性经营,政策性进入壁垒高,导致社会资源不能正常合理流动,其有限的服务资源也多提供给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国有大型企业和重点企业,而较少惠及对资金、人力、技术、信息等要素需求更为急迫的传统中小企业,从而严重制约了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的步伐。

3 “微利生存”模式难以承受绿色化改造的短期压力。现阶段,我国传统产业产品仍缺乏设计和研发优势,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获取利润仍主要依靠廉价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产品附加值较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传统产业发展环境日益严峻,普遍处于“微利生存”状态。由于绿色化改造的一次性投入较大,且成本收回周期较长,这给本就“盘小利微”企业的生存带来了巨大压力,使许多企业陷于“不改等死,一改就死”的两难境地。

4 “小而散”产业组织形态导致绿色化改造的政策成本高。我国大多数传统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种类繁多,绿色化改造中的难题迥异。这既给政府如何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带来了很大挑战,也使得同质化的政策难以有效落实。此外,由于管理对象复杂分散,管理难度大,跟踪、监督与评估成本较高。

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思路

1 重点扶持优势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一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以若干优势传统行业为主战场,选取关联性强、技术带动效应大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企业作为绿色化改造的重点扶持对象,发挥其示范效应,最终带动整体技术提升。二是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在传统生产领域的应用。按照“产业入圈、企业入园”的规划,引导产业集约和生产集聚,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生产的每个环节,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三是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的技术创新体系。

2 扶强做大传统产业的新兴领域。通过嫁接新兴产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条,放大产业结合的效用,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安全、绿色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并发挥新兴领域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逆向传导机制为传统产业注入活力,推动传统产业生产领域不断延伸,由劳动密集向劳动和技术密集转型,变夕阳产业为朝阳产业。

3 以专业镇为载体构建网络化的要素支撑体系。专业镇是传统产业的重要载体,专业镇传统产业的素质决定着我国产业的整体素质。应围绕专业镇传统产业集群来构建要素支撑服务体系,通过经济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全面带动传统产业升级。

4 以政府采购、绿色标识、绿色标准、绿色贸易补贴等方式扩大绿色需求。一是引导绿色消费行为。建立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加强对绿色产品上市流通销售的支持力度,完善绿色产品流通渠道。鼓励政府采购绿色产品,适当运用减税、绿色贸易补贴等手段降低绿色产品价格,增强绿色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大刺激绿色需求力度。对传统产业相关领域企业的生产经营给予鼓励和扶植;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从多方面帮助新兴产业开拓市场需求,尤其是来源于民间的市场自发需求。三是推进企业绿色、低碳标准的制定和应用。鼓励支持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制订、修订相关标准,注重提高企业核心技术、专利技术向国家或国际标准的转化速度和效率,掌控标准制订“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朱谷生,珠江上游地区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J],广西社会科学,2006(6)

[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课题组,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展望[J],中国工业经济,2011(3)

[3]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发展的格局-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时空演变[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刘世锦,增长速度下台阶与发展方式转变[J],经济学动态,2011(5)

[5][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上一篇:遗失的航海图篇 下一篇:谈婴戏题材在玉器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