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VS就业”和四个女孩的故事

时间:2022-06-02 02:12:56

“创业VS就业”和四个女孩的故事

这是四个女孩子的故事,她们家境不同、生活不同、甚至素未谋面,在她们中间,有打工的快乐、有创业的满足、有无限的迷茫,生命轨迹的迥异,也使得她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截然不同,她们只是四个或者可爱或者美丽的女孩,但她们的经历,也许可以给女孩子们一些启迪。

陈:23岁的千万“负婆”

2007年夏天,“陈”是个重磅炸弹!“陈”轰动了中国房地产圈,甚至在整个中国也引起巨大的波澜。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一个叫“陈”的少女在22岁时从大学二年级休学,并以15年3800万的价格承包下广州大学城内某5000多平方米的毛坯物业。

失败的生日礼物

当时,陈认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广州大学城内“难以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我们经过调查,大学城学生每月的休闲、娱乐消费大约在900万元,但很多消费都流失到大学城外”。基于此,陈萌生了“打造中国第一个校园文化会所”的想法,并随即果断出手,以“15年”、“3800万”炮制了去年最热门的新闻。

陈把这个文化会所起名叫“新觉青年公馆”,按照设想,她将把整个物业的三楼建设成为大学生兼职和创业园区,而二楼将成一个小众圈子聚集地,有茶馆、酒吧、清吧和咖啡厅。“青年公馆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文化精神需求,同时也提供餐饮、酒吧的服务。”

在被媒体广泛关注后,陈高调宣布,“新觉青年公馆”将于2007年12月16日整体开业,因为那一天是她22岁的生日,她想给自己送上一份厚重而有纪念意义的生日礼物。遗憾的是,这份备受关注的生日礼物并未兑现,时至今日,“新觉青年公馆”仍未整体开张。“我当时想在我生日那天就能整体开张,现在想起来真是幼稚,根本没我想的那么简单。”

理想遭遇严冬

虽然有相对明确的定位,但理想和现实毕竟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按照陈的想法,她要打造的青年公馆将形成一个整体概念。所以,她要求所有承租青年公馆的商家必须符合她设计好的经营项目和装修布局,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她坚决不租。“我认为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不是浪漫主义,而是为了从市场角度考虑。现在同类商业项目的竞争太激烈了,一定要形成差异化竞争。也许我是对的,但是如果我等不到有人租的那一天的话,会死得很惨。”

果然,“很惨”的遭遇很快就降临。如今,整个二楼除了一个咖啡厅外,再无其它商户入住,许多人都不愿在这里投资建茶馆和酒吧。“一些人属于暴发户的观念,类似于进一个鸡蛋五角,然后卖出去一块,赚五角这种观念,只是一种做贸易的观念。你给他讲品牌增值,做好会员数据库,他都不感兴趣。”陈说。

学生的身份对陈的生意也存在着很大影响。“他们会说我年轻,你可以理解为他们是夸我年轻,还有我显得年轻。应该说年龄也有一点影响,关键是看年龄上有一些代沟,有时50多岁、40多岁的人过来,他根本不明白后现代的酒吧是什么样子,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冷冰冰的酒吧会有生意。” 这些代沟也让陈“很惨”的境遇一直在延续。

亏损的出路

从休学创业到如今已经过去大半年了,陈的青年公馆仍未全面开业,与此同时,她遇到的困难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免租期去年10月份就到期了,现在一个月光付租金就要10万多元,这些费用还不包括人工。从去年11月到今年二月份,我投入的租金已达40余万元,亏损近20万元。目前,二月份的租金我现在还拖着呢。”

好在整个三楼基本开业运营了,但仅有一个咖啡厅的二楼仍旧是陈头疼的地方,整个二楼的建筑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因这一项每个月就要亏损几万元。现在没有其他办法,房东已经给了很多优惠了,本来按照合同缓交几天都要给违约金的。有时实在周转不过来,我们打个申请函拖几天,他们也没计较,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当然,陈还给自己想了最后一条路,把已进驻公司的租约转给房东,自己退出整个项目。

陈语录:

“他们会说我年轻”

“现在房租这一项每个月就要亏损几万元”

“我把今天和明天都过了,就怕死在明天晚上”

张敏:打工也快乐

“我叫张敏”

我接过她递过来的名片――张敏!虽然在采访的过程中习惯了随机应对,但我仍旧有些感觉窘迫,因为我叫不出被采访者的名字。

“我叫张敏,是‘YI’,火光的意思,我小时本来叫张敏,为了和别人不一样就加了一个字,这下可好,电脑里都没有,哈哈。”她笑得很开怀,以至于我能轻松看见她有两颗明显的“瓜子牙”。

张敏是那种很乐观的人,“哈哈”几乎成了她的口头禅,每句话的尾音都以这两个发音结束。也许正是这种乐观影响着她生命的轨迹,上大学、读研、参加工作,似乎没有一丁点不顺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水到渠成,不知不觉就这么走了下来。

“工作是快乐的”

“我如今一人兼多职,说白了就是干活,不过很充实,哈哈。”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读了四年的地理信息系统,张敏又接着在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读完了研究生,毕业之后,她就来到了西蒙矿产。这是西部矿业旗下的一家子公司,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勘察,张敏在这家公司担任数据中心的总工助理。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辅佐老员工做做公司整个勘查的技术支持,哈哈。”张敏如此描绘关于“总工助理”这一职务,看得出来,她对这所谓的职务看得并不是很重。

“本人一直比较容易满足,自我感觉良好。这是自己的感觉,也许不够客观。不过到目前为止,我的工作一直比较顺利,不能说很受领导重用,但起码还是得到了认可,领导对于我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比较尊重,哈哈。”一连串的“哈哈”,串起来的感觉只有一个――开心!

这种开心源自对生活现状的满足,当然,也是对付出之后回报的认可。所以她说,“假如重新选择,我依然会选择就业,因为一年的就业确实给了我沉甸甸的收获。”

“35岁之后再创业”

“年轻时以技术立足,积攒经验,具有权威性后发展管理能力。如果有一天各方面条件成熟,会考虑将来自己做老板,前提一定是自己有知本、有资本。”这是张敏对自己的人生定位。在她看来刚出校门的学生在各方面都很不成熟,此时的生涩最需要的就是更多的磨练与成长,只有拥有了足够的知本与资本,自主创业的打算才能真正付诸实施。

有人说创业越早越好,张敏对此并不反对,她说创业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条件成熟。她说大学毕业的时候,他们班只有一个女生独自创业了――回山西老家开了个服装店。“从资本上讲,这就是创业,不是说创业非得想个新点子啥的……”面对我的置疑,她很是有些急切地辩解,“也许我将来也会选择开个服装店,如果引进了科学新颖的经营理念,我觉得同样会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说到这里,张敏心底的创业欲望似乎被激发了开来,“每次看《赢在中国》,我也热血沸腾,我也能感觉到心头遏止不住的涌动,10年之后我就35岁了,我会在矿业咨询评估行业进行尝试,哈哈。”

矿产普查与勘探是张敏研究生时学习的专业,矿业咨询评估是她现在从事的职业,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学业,再用10年的时间积淀经验,张敏在给自己的未来夯实一个用知识、经验、资本共同编织起来的坚实基石,也许这样的创业,才更有成功的希望。

张敏语录:

“35岁以后会考虑创业”

“从资本上讲,开服装店也是创业”

“每次看《赢在中国》,我也热血沸腾”

李婧:“我会在30岁创业”

在筹备本期专题时,朋友向我推荐了李婧,并向我简单介绍了她的情况。

我很感兴趣,甚至有些迫不及待要拜会的冲动,因为,这个参加工作仅仅一年的年轻女孩刚炒了国内某顶级科研机构的鱿鱼!于是,我跟素未谋面的李婧约好了采访的时间。

“我也是人才”

在亚运村一家麦当劳里,我仔细端详坐在对面的李婧――很温柔的一个女孩,看不出有什么“牛”劲,那份安静倒是有点神似外号“奶茶”的刘若英。

“我喜欢刘若英”,李婧这样回答我的赞美,“她有知识,文字优美,钢琴弹得也很好,我觉得她是个才女,其实我也是人才。”面对我的惊讶,她像邻家女孩一般巧笑着解释,“你知‘婧’是什么意思吗――有才能的女子,况且我的档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难道不是人才?”

其实用不着曲解,李婧本身也是个才女,她所涉足的地理信息系统领域本身就是知识含量颇高的领域。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她已经成为本行业里货真价实的人才,这从她辞职后一个星期里忙碌的生活节奏完全可以看的出来――出席行业论坛、帮朋友带项目、约见有意向的几个公司……她说直到因为接受采访,她才有了点能停歇的时间。

“科研不适合我”

从辞职到接受采访,此时的李婧正好离职了一个星期,和我一样,很多人都对李婧主动辞职表示了不解,毕竟那所部级院所的名头非一般的响亮。

李婧坦言,在最初参加工作的时候,单位的头衔曾经给自己、给家人带来无数羡慕的目光,也正是基于此,李婧并没有在离职后的第一时间告诉父母,她不愿意父母为自己担心。

“科研不适合我,而且鞋穿着是否舒服只有自己知道”,说这句话的时候,李婧的脚在桌子下前后踢踏了几下,于是我发现,她的光脚板上竟然挂着双粉色的拖鞋!不过这两句言简意赅的回答让我对这个女孩有了另一种感觉――外表文静,内心狂野。

“公司是创业的跳板”

虽然离职仅仅一个星期,但已经有行业内的多个知名企业明确表达了“招安”李婧的愿望。李婧说她正在进行对比选择,她希望自己选择的公司要“具备规模、管理规范、团队协作融洽”。在她看来,自己先前的工作更多的是进行技术和学术研究,而公司是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平台,李婧不想把自己满脑子的构想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她更愿意将其付诸生产,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我会在30岁左右创业”,李婧在评价自己跳入企业时直言,“公司是创业的跳板,创业者必须是帅才,而我目前还是个‘人才’”,说到“人才”,她又满眼狡慧的笑意。

“看到那些20多岁的少女老板我也很羡慕,每个人的机会都不一样,比如经验,比如创造力,比如资金和项目来源,这都是需要考虑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创业的梦想,如果成功来得太容易,那么这样的成功不值得珍惜。”

结束采访时,我发现李婧手里拎着一本书――《杜拉拉升职记》,一本关于白领职场修炼的小说,看来,她已经做好了去公司锻炼的准备。

李婧语录:

“科研不适合我”

“我也是人才”

“如果成功来得太容易,那么这样的成功不值得炫耀”

洪玉:“有出息的好姑娘”

“有出息的好姑娘”是乡亲们对洪玉的称呼,但坐在笔者面前的洪玉,却看来极为稚嫩,26岁的她看起来更像是个刚毕业的学生,不过掩藏在一副金边眼镜后的双眸却充满了机灵和沉稳,她给人的印象是:性格活泼开朗,不怕困难,极富于挑战自我。

21岁的总经理

2003年,在苏州大学就读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洪玉即将毕业,她面临着两种抉择:一是凭着自己的学业与聪颖,在经济发达的苏南找份满意的工作;二是回到苏北老家。在作了一番艰难的权衡之后,洪玉毅然决定回到曾经养育她多年并且难以割舍的家乡――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永丰镇。

其实在毕业之前,洪玉就已经开始为将来谋划了。在对市场信息仔细捕捉鉴析后,洪玉决定以“塑料之乡”为依托,创办玩具、电子、食品工业需要的吸塑企业。2004年6月底,经过一番认真而紧张的筹划,“盐城高阳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作了,洪玉担任总经理。

创业是艰苦的

20多岁的年轻人白手起家办企业,许多人既羡慕又担忧。的确,洪玉碰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首先是厂房。新建,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洪玉不贪大,不摆阔,她找到镇供销社负责人,租用靠近集镇、且闲置多年的三间仓库作为生产车间,请来几名师傅,支起两块木块做工作台,购进部分原料,虽像小作坊,生产却一片红火。其次是资金。经测算,购买一台全自动高速吸塑成形机,少说也得30多万元。对于从学校刚刚毕业的洪玉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被洪玉的创业热情深深打动的父母,不仅搬出了全部“家当”,又多方筹借凑齐了费用。不久,一台国内最为先进的吸塑成形机安装调试完毕,并生产出各种抗静电吸塑盘等包装系列产品,再源源不断地运往韩、台资密集的苏州、上海、南京、安徽滁州等地,他们的产品不仅质量好,而且在价格和信誉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已在飞利浦、LG、福特汽车等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提供配套,深受用户的信赖与称赞。

发展是硬道理

2007年,根据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需要,洪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果断地作出了一项新的决定:出资40多万元,收购靠近镇内交通大动脉的原种子公司仓库;再投入两百多万元,进行装修改造,经过几个月的连续奋战,新的办公楼和两幢厂房、仓库拨地而起,原有的生产机械又增添了“新伙伴”。

如今,洪玉亲手创办的企业,经过四年多时间的磨砺和打拼,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实现滚动式的新跨越,资产积累不断增加,已拥有较为宽敞的生产厂房和国内最先进的吸塑生产线四条,固定资产总值达四百多万元,产值逐年递增,2007年两地销售收入达3200多万元,企业连续三年被永丰镇评为“财税贡献奖”。洪玉也先后被评为亭湖区“巾帼十佳创业带头人”、“十佳大学生创业之星”、市“百佳巾帼创业标兵”、市青年科技创业致富典型、2008年度江苏省青年创业典型,还光荣地当选为共青团十六大代表。

洪玉语录:

“创业要尽早”

“我愿意为自己打工”

“只有自己当家了,才能知道柴米贵”

上一篇:百米长卷《奥林匹克颂》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展江:用批评启蒙“启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