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在复习教学中的有效策略选择

时间:2022-06-02 01:04:22

【前言】数学教师在复习教学中的有效策略选择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每年的中考试题中都有一些因学生在数学习题的“海洋”里数月沉浮而换来的几个令他们“欢欣鼓舞”的“熟题”,这种“熟题”似曾相识却难以全对。就是因为它们已被专家做了“手脚”,要么被“嫁接”,要么被“整容”。然而这些符合中考要求的题目仍然“来源于课本,而不...

数学教师在复习教学中的有效策略选择

复习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深化和提高学生对“三基”的认识,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倘若在复习教学中合理采用“逐层推进,螺旋展开”策略,就能有效地克服“知识梳理+例题选讲+归纳小结”这一常规套路所带来的许多不足,从而达到“以动制静,发展自我”的功效。那么教师在数学复习教学中应采取哪些举略?本人就自己的工作体会与同仁交流:

一、激发热情,搭建平台

无论平时的教学情况如何,每个学生最终都要迎接以能力考查为指导思想的中考、高考,它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促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围绕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思想的中心,又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平时的复习中常会出现“讲得多,参与少;记忆多,创新少;一致多,个性少;作业多,消化少”的情况,不少教师们总有“大面积撒网,尽可能捕鱼”的思想,于是学生便沉没在数学习题的大海里。

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考试复习的主体也是学生。由于复习时学生对有关内容有所了解,因此往往容易产生“视觉沙漠化”效应,好学生对常规复习并不十分重视,后进生对常规复习也多漫不经心,多是“一提就会,一做就错”。要改变这种空走过场、耗时无功的情况,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深入挖掘习题潜在的功能,精心选题,对某些习题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剖析,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解析研究。尽可能打破常规,给学生以全新的面孔,避免出现“疲劳”性的“沙漠化”效应,把学生从“视觉疲劳、心理疲劳以及思想疲劳”中解脱出来,从知识内在联系出发,在“变”的魅力下,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学习、思维平台。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和发现试题的规律,不但能诱发学生的解题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其作为“主人翁”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数学复习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逐层推进,螺旋展开

每年的中考试题中都有一些因学生在数学习题的“海洋”里数月沉浮而换来的几个令他们“欢欣鼓舞”的“熟题”,这种“熟题”似曾相识却难以全对。就是因为它们已被专家做了“手脚”,要么被“嫁接”,要么被“整容”。然而这些符合中考要求的题目仍然“来源于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所以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该将数学课内的知识点有效地组合起来,从最简单的命题入手,不断变换问题的条件、结论和情景,层层推进,揭示问题的本质,从不断的变化中寻找数学的规律性,通过构建有价值的变式探索研究,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使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思维、知识的层层推进、螺旋展开,对数学问题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讨论和思考,能帮助学生打通知识关节,找到解题方法,同时,又可拓宽其解题思路,提高其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对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联想能力大有益处。

三、灵活多变,体现智慧

既然升学试题是被专家动过“手术”的“熟题”,那么我们一线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尝试,以便培养学生过硬的辨别技术,以应对未来的挑选和考验。不妨尝试下列工作:

1.变形式

变更命题的表达形式,如将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互换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找新法

通过引导学生寻求不同解题途径,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的解题方法各异,这样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换图形

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引导学生把课中的练习题多层次变换,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促使学生甄别能力进一步提高。

4.改结论

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这样的训练可以克服学生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通过结论的添加、延伸,使学生具有自我拓展的意识和习惯。

四、把握尺度,注意细节

1.重母题,善拓展

问题是推进式复习的载体,因此选好原题尤为重要。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习题都适合使用,原题的选择应取材于最普通、最常见的习题,学生都能接受,不宜过难,要符合大纲要求;所选的原题要注意知识横向联系,具有延伸性;原题的解法不宜技巧过高,应注重讲究通性、通法,即能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拓展要在原例题的基础上进行,要自然流畅,不能“拉郎配”,要有利于学生通过拓展题目的解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有梯度,层层推进,螺旋展开,不可搞“一步到位”,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问题的解决,降低复习的效率;拓展题目的数量要有“度”,拓展过多,不但会增加无效劳动,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解题产生厌烦情绪。恰当合理的拓展,比如让学生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有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最佳动机”,激发灵感,升华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重题组,找规律

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是比较强的,复习中尽量设计有关联的组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比较、总结、归纳,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良性跨越和能力的顺利迁移,强化学生对某类问题有关信息的感悟以及吸收,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就能有所借鉴,开启思维通道。

3.重多解,思转换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学生能解题,而是让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寻找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能力。未来的社会是未知的,学生进入社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未知的,每个人所拥有的条件不同,不可能要求他们都用一个方法对待全部生活。只有让他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才可以体现教育的成功。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可使学生逐渐形成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习惯,始终处于一种“追求从另一角度思考”的动的状态。通过这些解法的探讨,汇聚了大量信息,从而拓宽了思维的领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纠错,填“陷阱”

数学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陷阱”的能力,而且需要使学生具有填平“陷阱”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在同一个地方两次摔倒。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位观察、辨析,不仅使学生学会发现“陷阱”,而且也使学生通过教师坚持不懈的纠错训练,不断接受有关信息的正向性、持续性刺激,具备掉进“陷阱”后从“陷阱”中挣扎出来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逐步养成用批判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问题的习惯。

5.重课本,选信息

数学课本是众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载体,其中用大量篇幅展示有关概念、定理、定义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范例。但许多学生一般只重视老师的总结,不在意课本的内容,充其量是浏览,根本谈不上阅读,不会阅读就不会解读题干,不会准确提取有关信息,从而影响分析能力的提高。这正是近几年来学生在中考中遇到大量阅读题目,看似熟悉的生活问题,却无法得到有效信息或正确方法而被迫下马的原因所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课本的阅读,使学生从中读出方法,读出规律,读出技巧,读出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此基础上灵活多变。要基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立足教材又能跳出教材,使用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如何使中学数学复习教学效益最大化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如何认识,目的都是一致的。无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观念以及题目、解法等方面的变法,最终都应该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前提,否则就失去了变革的意义。因此数学复习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变换,还应是教师授课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策略的转变,即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出数学复习效益增值的优越性。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油田六中)

上一篇:运用心理辅导理念做好班级工作 下一篇:浅议初中科学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