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创新刍议

时间:2022-06-02 11:24:51

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创新刍议

摘要:大数据环境要求审计机关必须具备开展大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党委政府完善治理提出建议,但目前审计机关工作存在与大数据环境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建设、审计人员能力素质和审计机关力量动员能力等方面,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创新政府审计的措施:积极创新政府审计的工作思路、审计监督的手段和方式,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审计力量动员机制,提高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监督有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 政府审计 创新

大数据是IT行业中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的又一大颠覆性技术革命,它深刻影响着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在以大数据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机关作为国家治理政治权力系统中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当好国家利益捍卫者、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和反腐败利剑的神圣使命,必须具备开展大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向党委政府提出完善体制制度机制的建议,充分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决策、执行、监督系统的良性互动,促进国家良治。大数据分析是审计机关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有相应的人才、技术、机制等方面条件作保障,创新是政府审计适应大数据环境要求的重要途径。笔者浅谈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创新政府审计的措施。

一、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人员能力素质与大数据环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部分领导干部推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专业人才队伍中熟练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站在体制制度机制高度思考问题的人才相对较少,有些地方审计机关部分审计人员未能从审计观念和审计方式的转变上充分认识计算机审计的本质,把计算机审计仅仅当成以信息化手段取代传统手工手段的一种查账方式;审计管理人才队伍中精通内部管理、善于推动审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人才相对较少等。

(二)审计监督手段和方式与大数据环境要求不相适应

近年来,审计机关大力实施金审工程,不断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电子审计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审计监督提供了技术保障,但审计监督手段和方式还存在一些与大数据环境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例如,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采集数据和跟踪审计方式尚未普遍开展,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设计完整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审计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审计机关数据中心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等。

(三)与大数据环境要求相适应的审计力量动员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机关开展大数据分析往往需要“大兵团”、“多兵种”作战,需要全国、全省审计机关一盘棋,实现审计指挥扁平化,因此上级审计机关必须具备较强的审计力量动员能力,目前我国审计法虽然规定审计机关实行审计业务由上级领导的体制,但由于相应的制度机制尚不够完善,同时也由于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审计任务繁重与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给审计机关在开展大型审计项目数据分析时的审计力量动员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推进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创新的措施

(一)积极创新审计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审、人才兴审之路

审计机关要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实现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监督全覆盖目标,靠人海战术是行不通的,必须积极创新审计工作思路。要积极适应大数据环境要求转变思想观念,走科技强审之路,从审计观念和审计方式转变上认识计算机审计工作,充分依托计算机技术推进审计方法、方式和手段创新,提高审计监督有效性;要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将人才作为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走人才兴审之路,不断提高审计机关人才使用效益,使广大审计人员在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

(二)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实战能力

大数据环境对审计机关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审计机关既要有善于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领导人才,更要有一大批查核问题能手、计算机应用强手、分析研究高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因此必须统筹推进审计领导、审计专业、审计管理和审计理论研究等四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准入控制、发现评价、选拔任用、考核激励和评选表彰等工作机制,不断加快审计机关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能适应大数据环境要求、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高层次、复合型审计人才,全面提升审计人员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实战能力,为推进大数据环境下的政府审计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三)积极创新审计监督手段和方式,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方向谋划审计,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与大数据环境要求相适应的数据式审计模式,通过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和资金活动全过程数据的审计,准确把握反映经济活动、业务活动过程或结果的大数据背后隐藏的突出问题,提高数据分析工作的成效。在开展大数据分析中,要加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严格按照电子数据的有关标准对数据进行采集、转换、清理和验证,着力解决数据缺失、异常、重复以及模式、语义、冗余冲突等方面问题,保证所获取的电子数据质量;要根据审计目的对所获取的基础数据进行“再加工”,将存在于多个数据源的电子数据进行集成,并组织、存储到审计数据库中,为高效地开展大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四)积极创新审计力量动员机制,不断提高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监督有效性

要根据大数据环境的要求,在保持现有审计机关管理体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双重领导体制的优越性,切实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业务的领导,建立健全审计机关业务工作考核办法,重点考核下级审计机关在完成上级审计机关交办任务、计算机审计、审计成果开发等方面业绩,同时建立考核结果通报机制,由上级审计机关将年度审计业务工作考核结果向地方党委政府通报,提高上级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动员能力,提高大数据环境下审计监督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法制司.审计法修订释义读本[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审计署审计干部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国家审计准则释义[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上一篇:新时期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问题及提升途径分... 下一篇:浅析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