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03 03:31:59 版权声明

数据通信技术

数据通信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据通信;原理;分类

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数据是预先约定好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字母或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数据通信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1通信系统传输手段

电缆通信: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市话和长途通信。调制方式:SSB/FDM。基于同轴的PCM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光纤将逐渐取代同轴。

微波中继通信:比较同轴,易架设、投资小、周期短。模拟电话微波通信主要采用SSB/FM/FDM调制,通信容量6000路/频道。数字微波采用BPSK、QPSK及QAM调制技术。采用64QAM、256QAM等多电平调制技术提高微波通信容量,可在40M频道内传送1920~7680路PCM数字电话。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长距离传输的特性进行的,具有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长及抗干扰性强的特点。目前用于本地、长途、干线传输,并逐渐发展用户光纤通信网。目前基于长波激光器和单模光纤,每路光纤通话路数超过万门,光纤本身的通信纤力非常巨大。几十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并有各种设备应用,接入设备、光电转换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网络设备等。光纤通信设备有光电转换单元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两部分组成。

卫星通信:通信距离远、传输容量大、覆盖面积大、不受地域限制及高可靠性。目前,成熟技术使用模拟调制、频分多路及频分多址。数字卫星通信采用数字调制、时分多路及时分多址。

移动通信: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调制技术、纠错编码和数字话音编码。

2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数据终端(DTE)有分组型终端(PT)和非分组型终端(NPT)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TeLetex)、用户分组装拆设备(PAD)、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PABX)、可视图文接入设备(VAP)、局域网(LAN)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组成,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DCE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MODEM),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

3数据通信的分类

3.1有线数据通信

数字数据网(DDN)。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DD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也可以说DDN是把数据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光迁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数字通信网络。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即用户环路的传输也应该是数字的,但实际上也有普通电缆和双绞线,但传输质量不如前。

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PSPDN)是以CCITTX.25建议为基础的,所以又称为X.25网。它是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度的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体,在网上传输。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通路,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具有动态路由选择功能和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但网络性能较差。

帧中继网。帧中继网络通常由帧中继存取设备、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公共帧中继服务网3部分组成。帧中继网是从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帧中继技术是把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组均包封在较大的帧中继帧内,加上寻址和控制信息后在网上传输。

3.2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移动数据通信,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线数据通信依赖于有线传输,因此只适合于固定终端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移动数据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来传送数据的,因而有可能实现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通信。狭义地说,移动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它通过与有线数据网互联,把有线数据网路的应用扩展到移动和便携用户。

4网络及其协议

4.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通过网络各用户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如文档、程序、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等。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网际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四种。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际网;广域网一般指连接一个国家内各个地区的网络。广域网一般分布距离在100-1000公里之间;城域网又称为都市网,它的覆盖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方圆不超过10-100公里;局域网的地理分布则相对较小,如一栋建筑物,或一个单位、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大房间等。

局域网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计算机网络,一个单位可使用多个局域网,如财务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财务帐目,劳动人事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人事档案、各种人才信息等等。

4.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对话所使用的语言,网络协议很多,有面向字符的协议、面向比特的协议,还有面向字节计数的协议,但最常用的是TCP/IP协议。它适用于由许多LAN组成的大型网络和不需要路由选择的小型网络。TCP/IP协议的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并且非常容易管理。

TCP/IP

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网络协议,是有关协议的集合,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Control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TCP协议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传送数据,IP协议用于在程序与主机之间传送数据。由于TCP/IP具有跨平台性,现已成为Internet的标准连接协议。网络协议分为如下四层: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和发送物理帧;网络层: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层:负责起点到终端的通信;应用层:提供诸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应用程序要把数据以TCP/IP协议方式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数据需经过上述四层通信软件的处理才能在物理网络中传输。

目前的IP协议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的,如202.0.96.133就表示连接到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在整个因特网上IP地址是唯一的。

5结语

数据通信技术范文第2篇

电缆通信: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市话和长途通信。调制方式:SSB/FDM。基于同轴的PCM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光纤将逐渐取代同轴。

微波中继通信:比较同轴,易架设、投资小、周期短。模拟电话微波通信主要采用SSB/FM/FDM调制,通信容量6000路/频道。数字微波采用BPSK、QPSK及QAM调制技术。采用64QAM、256QAM等多电平调制技术提高微波通信容量,可在40M频道内传送1920~7680路PCM数字电话。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长距离传输的特性进行的,具有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长及抗干扰性强的特点。目前用于本地、长途、干线传输,并逐渐发展用户光纤通信网。目前基于长波激光器和单模光纤,每路光纤通话路数超过万门,光纤本身的通信纤力非常巨大。几十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并有各种设备应用,接入设备、光电转换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网络设备等。光纤通信设备有光电转换单元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两部分组成。

卫星通信:通信距离远、传输容量大、覆盖面积大、不受地域限制及高可靠性。目前,成熟技术使用模拟调制、频分多路及频分多址。数字卫星通信采用数字调制、时分多路及时分多址。

移动通信: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调制技术、纠错编码和数字话音编码。

2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数据终端(DTE)有分组型终端(PT)和非分组型终端(NPT)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TeLetex)、用户分组装拆设备(PAD)、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PABX)、可视图文接入设备(VAP)、局域网(LAN)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组成,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DCE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MODEM),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

3数据通信的分类

3.1有线数据通信

数字数据网(DDN)。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DD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也可以说DDN是把数据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光迁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数字通信网络。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即用户环路的传输也应该是数字的,但实际上也有普通电缆和双绞线,但传输质量不如前。

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PSPDN)是以CCITTX.25建议为基础的,所以又称为X.25网。它是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度的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体,在网上传输。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通路,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具有动态路由选择功能和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但网络性能较差。

帧中继网。帧中继网络通常由帧中继存取设备、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公共帧中继服务网3部分组成。帧中继网是从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帧中继技术是把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组均包封在较大的帧中继帧内,加上寻址和控制信息后在网上传输。

3.2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移动数据通信,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线数据通信依赖于有线传输,因此只适合于固定终端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移动数据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来传送数据的,因而有可能实现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通信。狭义地说,移动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它通过与有线数据网互联,把有线数据网路的应用扩展到移动和便携用户。

4网络及其协议

4.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通过网络各用户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如文档、程序、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等。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网际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四种。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际网;广域网一般指连接一个国家内各个地区的网络。广域网一般分布距离在100-1000公里之间;城域网又称为都市网,它的覆盖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方圆不超过10-100公里;局域网的地理分布则相对较小,如一栋建筑物,或一个单位、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大房间等。

局域网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计算机网络,一个单位可使用多个局域网,如财务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财务帐目,劳动人事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人事档案、各种人才信息等等。

4.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对话所使用的语言,网络协议很多,有面向字符的协议、面向比特的协议,还有面向字节计数的协议,但最常用的是TCP/IP协议。它适用于由许多LAN组成的大型网络和不需要路由选择的小型网络。TCP/IP协议的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并且非常容易管理。

TCP/IP

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网络协议,是有关协议的集合,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Control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TCP协议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传送数据,IP协议用于在程序与主机之间传送数据。由于TCP/IP具有跨平台性,现已成为Internet的标准连接协议。网络协议分为如下四层: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和发送物理帧;网络层: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层:负责起点到终端的通信;应用层:提供诸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应用程序要把数据以TCP/IP协议方式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数据需经过上述四层通信软件的处理才能在物理网络中传输。

目前的IP协议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的,如202.0.96.133就表示连接到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在整个因特网上IP地址是唯一的。

5结语

数据通信技术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 计算 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 发展 ,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数据是预先约定好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字母或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数据通信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1通信系统传输手段

电缆通信: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市话和长途通信。调制方式:ssb/fdm。基于同轴的pcm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光纤将逐渐取代同轴。

微波中继通信:比较同轴,易架设、投资小、周期短。模拟电话微波通信主要采用ssb/fm/fdm调制,通信容量6000路/频道。数字微波采用bpsk、qpsk及qam调制技术。采用64qam、256qam等多电平调制技术提高微波通信容量,可在40m频道内传送1920~7680路pcm数字电话。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长距离传输的特性进行的,具有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长及抗干扰性强的特点。目前用于本地、长途、干线传输,并逐渐发展用户光纤通信网。目前基于长波激光器和单模光纤,每路光纤通话路数超过万门,光纤本身的通信纤力非常巨大。几十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并有各种设备应用,接入设备、光电转换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 网络 设备等。光纤通信设备有光电转换单元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两部分组成。

卫星通信:通信距离远、传输容量大、覆盖面积大、不受地域限制及高可靠性。目前,成熟技术使用模拟调制、频分多路及频分多址。数字卫星通信采用数字调制、时分多路及时分多址。

移动通信: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调制技术、纠错编码和数字话音编码。

2 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数据终端(dte)有分组型终端(pt)和非分组型终端(npt)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teletex)、用户分组装拆设备(pad)、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pabx)、可视图文接入设备(vap)、局域网(lan)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组成,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dce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modem),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

3 数据通信的分类

3.1 有线数据通信

数字数据网(ddn)。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dd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也可以说ddn是把数据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光迁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数字通信网络。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即用户环路的传输也应该是数字的,但实际上也有普通电缆和双绞线,但传输质量不如前。

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pspdn)是以ccittx.25建议为基础的,所以又称为x.25网。它是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度的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体,在网上传输。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通路,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具有动态路由选择功能和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但网络性能较差。

帧中继网。帧中继网络通常由帧中继存取设备、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公共帧中继服务网3部分组成。帧中继网是从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帧中继技术是把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组均包封在较大的帧中继帧内,加上寻址和控制信息后在网上传输。

3.2 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移动数据通信,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线数据通信依赖于有线传输,因此只适合于固定终端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移动数据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来传送数据的,因而有可能实现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通信。狭义地说,移动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它通过与有线数据网互联,把有线数据网路的应用扩展到移动和便携用户。

4 网络 及其协议

4.1 计算 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通过网络各用户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如文档、程序、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等。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网际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四种。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际网;广域网一般指连接一个国家内各个地区的网络。广域网一般分布距离在100-1000公里之间;城域网又称为都市网,它的覆盖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方圆不超过10-100公里;局域网的地理分布则相对较小,如一栋建筑物,或一个单位、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大房间等。

局域网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计算机网络,一个单位可使用多个局域网,如财务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财务帐目,劳动人事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人事档案、各种人才信息等等。

4.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对话所使用的语言,网络协议很多,有面向字符的协议、面向比特的协议,还有面向字节计数的协议,但最常用的是tcp/ip协议。它适用于由许多lan组成的大型网络和不需要路由选择的小型网络。tcp/ip协议的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并且非常容易管理。

tcp/ip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网络协议,是有关协议的集合,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tcp协议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传送数据,ip协议用于在程序与主机之间传送数据。由于tcp/ip具有跨平台性,现已成为internet的标准连接协议。网络协议分为如下四层: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和发送物理帧;网络层: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层:负责起点到终端的通信;应用层:提供诸如文件传输、 电子 邮件等应用程序要把数据以tcp/ip协议方式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数据需经过上述四层通信软件的处理才能在物理网络中传输。

目前的ip协议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的,如202.0.96.133就表示连接到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在整个因特网上ip地址是唯一的。

5 结语

数据通信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信道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809-02

数据通信是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通信信息。它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或者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数据通信系统的特点是:计算机之间以及任何计算机中间的通信;计算机之间通信过程需要有严格的通信协议和标准;数据通信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要求很高;通信中的通信量具有突发性;信源与信宿采用的设备多样在速率、编码、同步通信规程等方面有很大差别;传输效率较高。数据在通信过程中必须建立通信线路和通信双方的物理通道;建立数据链路和通信双方的同步联系;传送控制和数据信息;结束数据传输和物理通道。计算机之间以及任何计算机中间的通信必须要有传输信道。传输信道是有不同的传输媒体和相关设备组成。根据传输方式不同可分为有线数据通信和无线数据通信。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计算机与数据终端联系起来的,使得多地之间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共享。

1通信系统传输

1.1电缆通信

主要有双绞线通信,基于同轴的PCM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的技术。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布线容易、价格低廉。

1.2微波通信

分为模拟电话微波通信和数字微波通信。微波通信具有容量大、频带宽、质量好并可传至很远的距离,可以用于各种电信业务的传送,还具有良好的抗灾性能,对水灾、风灾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模拟微波系统每个收发信机最大可以工作于2700路通信,它采用的调制方式是SSB/FM/FDM。数字微波同时传送三万多路数字电话电路(2.4Gbit/s)。它采用的调制方式是BPSK、QPSK、QAM等。

1.3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已经在现代通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其通信容量大,通信传输距离长,抗干扰性能力强等特点,得以脱颖而出,是主要的传输工具。

1.4卫星通信

利用人造卫星做为中转站实现多点之间信息的传递,应用在一些高端领域。其特点是通信距离远,通信容量大,覆盖面积大,不受地域限制、不受大气层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1.5移动通信

涵盖多个通信频段,能够应用在陆、海、空移动通信中。它采用了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技术。数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有多址接入技术、信源编码技术、信道编码技术、数字调制技术、扩频技术、时域均衡技术、分集技术。

2数据通信的原理

数据终端(DTE)有分组型终端(PT)和非分组型终端(NPT)两大类。分组终端(PT)是具有X.25协议接口,能直接接入分组交换数据网的数据通信终端设备。它可通过一条物理线路与网络连接,并可建立多条虚电路,同时与网上的多个用户进行对话。非分组终端(NPT)需经过分组装拆设备,才能连到交换机端口。通过分组交换网络,分组终端之间,非分组终端之间,分组终端与非分组终端之间都能互相通信。数据终端(DTE)它包括计算机、终端、协议翻译器、多路分解器、打印设备等。数据通信设备(DCE)通常只有调制解调器和部分交换机COM接口。该设备与通信网络连接构成网络终端的用户网络接口。它提供了网络的一条物理连接,以及转发业务。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组成,数据通信设备(DCE)负责网络或传输介质上收发比特。DCE与DTE必须相互交换,通过交换电路完成对数据或控制信息交换。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请求,线路连接建立,通信结束后线路拆除过程。专线连接无需上述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

3数据通信的分类

3.1有线数据通信

3.1.1数字数据网(DDN)

数字数据网(DDN)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公共DDN网络,DDN可向用户提供速率在一定范围内可选的异步或同步传输、半固定连接的端到端数字信道。其异步传输速率为50bit/s至19.2Kbit/s,同步传输速率为600bit到64Kbit/s。半固定连接是指信道为非交换行,由网络管理人员在计算机用命令对数字交叉连接设备进行操作,并控制传输速率到达地点和路由转换。DDN可为公用数据交换网、各种专用网、无线寻呼系统、可视图文系统、高速数据传真、会议电视、ISDN以及计算机网络提供中继信道或用户的数据通信信道。DDN可为帧中继、虚拟专用网、LAN以及不同类型的网络提供网内连接。利用DDN实现集团用户计算机局域网的联网,采用数据终端单元(DTU)进入DDN,不仅提供传输速率为9.6Kbit/s以上,而且误码率很小,通信质量和可靠性都得到保证。由于DDN独立于公用电话交换网,所以DDN为集中操作维护中心提供传输通道,不论交换机处于什么状态,它都能将信息送到集中操作维护中心。

3.1.2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网是一种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的数据通信网,它所提供的网络功能相当于ISO/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功能。ITU的X.25建议就是针对分组交换网而制定的国际标准。因此,分组交换网有时也称为X.25网。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方便于不同类型终端间的相互通信,线路利用率高,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拟通路,网络可靠性高,信息传输时延小,经济性能好,信息传输质量以及线路利用率高。在分组交换中,由于采用了“虚电路”技术,使得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可同时提供多条信息通路,即实现了线路的统计时分复用,这是其它网络所无法做到的。

3.1.3帧中继网

帧中继是在分组交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交换技术,他比分组交换技术更加适合现代通信网的需要。帧中继就是减少节点处理时间技术,由于帧传送不会出现差错,帧的目的地址出现就立即转发该帧,其某些工作由用户端处理,大大减少帧时延。因此帧中继网吞吐量很大。

3.2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是通过电磁波传送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手段。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现移动状态下的数据通信。也就是计算机间或计算机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它的优点是:相比之下用无线数传模块建立,成本廉价;无线的方式可以迅速组建起通信链路,建设工程周期短;不受地理环境限制,适应性好;相比有线通信有更好的扩展性;出现故障时则能快速找出原因,更容易实现设备维护。

4网络及其协议

4.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等有线或无线通道将多台计算机联系起来,实现相互通信,进行信息交换。每个用户通过网络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按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网际网。局域网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属于一个学校、工厂、机关或一个系统组建的小范围网。城域网又称都市网。城域网它的覆盖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广域网属于如一个国家或洲际网络。

局域网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计算机网络,一个系统能运用多个局域网络,如一个系统财务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财务账目,学校使用局域网来进行网络化教学,工厂使用局域网进行产品种类和数量的统计,交通系统使用局域网进行信号灯的控制,人事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人员状况、档案信息以及人才的流动等。

4.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分为用户数据报协议、小文件传输协议、时间协议、虚拟终端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简单邮件传送协议、路由信息协议、点对点协议、IPv6 Internet协议、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开放最短路优先协议、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高层数据链路协议、文件传输协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边界网关协议、网络管理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最常用的是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即TCP/IP协议,TCP/IP协议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并且管理简单容易。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在整个因特网上IP地址是唯一的,IP协议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的。如198.168.30.254就表示连接到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

5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Internet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通信技术得以普及和广泛的使用,数据通信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更新,仍然固守的话会被这个时代淘汰,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和掌握数据通信技术。目前,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中数据通信网络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语音、视频、数据、图像等各种数据通信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通信领域数据通信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仕亮.谈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J].特钢技术,2006.

数据通信技术范文第5篇

1数据通信的工作原理

数据终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分组型终端,另一类是非分组型终端。分组型终端包括各种专用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数字传真机、用户分组装拆设备、智能用户电报终端、专用电话交换机、用户分组交换机、局域网、可视图文接入设备等;非分组型终端也是主要包括各种专用终端,只不过是以下几种,如个人计算机终端、用户电报终端、可视图终端等。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共同组成了数据电路,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通常情况下,DCE就是调制解调器,其发挥着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作用;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它的作用就是信号和电平相互转换的作用。传输信号的种类较多,有模拟传输信号、数字传输信号、有线信道、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交换网线路等。

2数据通信技术方式

数据通信技术方式主要有电路方式、DDN、X.25分组交换网、FR、ATM技术、ISDN。(1)电路方式。电路方式是数据通信技术方式中较为简单的一个方式,它能够很简单的实现一点到另一点的信息传递。电路方式就是当用户要求将数据发送出去时,交换机就在主叫用户终端和被叫用户终端之间接续一条屋里的数据传输通路,它是基于电话网电路交换的原理,这种传输通路是双向的。(2)DDN。DDN就是数字数据网。它可以进行数据通信。一般而言,向用户提供专用的数字数据传输信道就采用DDN,或者向用户提供接入公用交换网的接入信道都可以采用DDN,这种方式不包括交换功能。数字数据网就是数据传输业务,其主要是利用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电路提供的。数字数据网可提供点对点、点对多点透明传输的数据专线出租电路,它主要是采用数字传输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通信网,可以为用户传输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数字数据网基本组成单位就是节点,它是以光纤为中继干线网络。通过光纤连接各节点,进而构成网状的拓扑结构,通过数据终端单元,用户的终端设备采用就近原则,与最近的节点相连。数字数据网比较适合在长时间有大量数据传送的场合应用。(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交换方式,其形式主要就是存储转发。其进行存储转发需要传送的信息主要是以分组为单位来进行,接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标识都需要每个分组信息进行加载,虚电路的建立是传送数据分组之前所必须做的事情,然后按次序传送。对于X.25分组交换技术而言,为了实现由交换式连接建立数据通信链路的飞跃,主要根据数据通信的特点采用了统计复用技术。分组交换技术覆盖了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得下三层协议在分子交换中,信息从源点到终点得每一步都要进行大量的处理,建立帧头和帧尾,并检查数据信息是否有错误。(4)FR。帧中继(FrameRelay)的发展是基于分组交换技术进行的。FR的另一个称呼就是快速分组交换技术,此技术用简化的方法在数据链路层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5)ATM技术。ATM异步传输模式被ITU-T定义为未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传递模式,其是一种快速分组技术。ATM方式采用分组交换中的虚电路的形式,同时在呼叫过程中向网络提出传输所希望使用的资源,网络根据当前的状态决定是否接收这个呼叫。ATM是支持B-ISDN服务的一种交换技术,也是新一代的交换和复用技术,其实际是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发展的产物。ATM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既具有电路交换简单处理的优点,又具有分组交换支持变比特率业务的优点,也就是说,此技术既支持实时业务和数据透明传输,由能对链路上传输的业务进行统计复用。下一代通信网的交换和复用首选的技术就是ATM异步传输模式。

3数据通信的应用

数据通信的应用主要分为有线数据通信的应用和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1)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首先,分组交换网的应用。一些增值数据业务主要是利用分组交换网的通信平台来实现,如电子信箱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传真存储转发业务、可视图文业务等。其次,帧中继技术的应用。对关于网数据访问和高速数据传输而言比较适合帧中继技术。帧中继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范围限制,其主要在局域网互联和高速主机环境下作为宽带网的数据入口比较适用。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宽带ATM交换的发展。(2)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首先,移动数据通信在业务上的应用。因此,一般将移动数据通信的应用分为基本数据业务和专用数据业务。基本数据业务就是在一些基础性的应用,如电子邮件、局域网接入、传真等等;专用业务的应用就是在一些比较专业性上的应用,如移动通信、GPS汽车卫星地位、计算机辅助调度、远程数据接入、舰队管理等。其次,移动数据通信在工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移动数据通信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可分为固定式应用、移动式应用和个人应用三种类型。

4结语

通信网络向着综合业务数字网发展,数据通信在军队中的应用促进了军队的发展,其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因此,对通信数据还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能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基.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J].机械管理开发,2005(3).

[2] 周斌.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J].信息系统工程,2011(1).

[3] 朱江山,李鸿杰,刘冰.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

数据通信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据通信 结构分析 发展探讨

近年来, 数据通信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逐渐扩大,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新时期的历史生产管理形式已经逐渐向着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预测,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1、数据通信的构成环节及其交换形式的分析

为了促进数据通信工程的稳定发展,我们首先要进行其构成原理的分析,促进其数据终端的有效分类,实现对其非分组型终端及其分组型终端的有效应用,确保整体运作环节的优化,确保工程的综合效益的提升。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分组型终端系统的健全,实现对其计算机环节、相关用户分组交换机、用户分组装拆设备环节的有效应用,确保其各个环节的终端设备的有效应用。为了满足数据通信工程的综合效益的提升,我们也要进行非分组型终端系统的应用,确保其个人计算机终端环节及其其他专用终端环节的优化,促进其数据通信模式的深化,确保其电路交换环节及其相关信息传输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相关信息的共享。

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也要进行其报文交换环节的优化,确保相关交换机的存储器的有效应用,确保其相关电路环节的优化,确保其交换机环节及其终端环节的有效应用,确保其方式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电路的利用效率及其中继线利用效率的提升,确保其分组交换环节及其相关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网内传输系统的健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进行其报文交换形式的应用环节分析,确保其对相关数据通信模式的深化应用,确保其分组交换环节等的发展。

该模式自身的优点是非常多的,具备一系列的电路交换的优势,及其报文交换模式的优势,满足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它适用于对话式的计算机通信,如数据库检索、图文信息存取、电子邮件传递和计算机间通信等各方面,传输质量高、成本较低,并可在不同速 率终端间通信。其缺点是不适宜于实时性要求高、信息量很大的业务使用。

2、数据通信分类环节的分析

为了满足数据通信工程的发展需要,我们要进行其相关种类的分析,促进其有线数据通信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相关光纤及其数字微波的有效应用,确保其相关数字数据传输网络的健全,确保其DDN 系统的健全,通过对其光纤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及其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的有效应用,确保其数字通信网络的健全,我们也要进行其分组交换网系统的健全。又称为X.25 网,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度的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合群体,在网上传输。帧中继网是从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帧中继技术是把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组均包封在较大的帧中继帧内,加上寻址和控制信息后在网上传输。

数据通信工程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对其统计复用技术环节的优化,这一模式实现了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确保其相关信息流的共享,确保其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其虚电路技术的有效应用,满足用户的数据信息工作的稳定发展,促进其相关环节的带宽的有效分配,促进其分组动态分配性的提升,实现对一系列的突发性业务的质量效率的提升,确保其交换功能的提升,满足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帧中继通常的帧长度比分组交换长,达到1024-4096 字节/ 帧,因而其吞吐量非常高,其所提供的速率为2048Mbit/s。帧中继没有采用存储_ 转发功能,因而具有与快速分组交换相同的一些优点。其时延小于15ms。无线数据通信也称移动数据通信,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线数据通信依赖于有线传输,因此只适合于固定终端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3、数据通信网络及其相关环节的分析

3.1 数据通信工程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对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优化。

通过对其光缆环节、及其计算机环节等的应用,确保其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健全,确保其网络资源的有效共享,实现对打印机、相关程序的有效共享,通过对其局域网的应用,确保其工作环节的优化。如财务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财务帐目,劳动人事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人事档案、各种人才信息,公安刑侦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犯罪信息系统、交警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机动车辆、驾驶员信息等等。

网络协议的定义并不复杂,它是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对话的语言模式,它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其网络协议数量也是比较的,比如其面向比特的协议等但最常用的是TCP/IP协议。它适用于由许多LAN 组成的大型网络和不需要路由选择的小型网络。TCP/IP 协议的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并且非常容易管理。

3.2 我们也要进行数字数据电路应用范围的分析,其包括一系列的各种专用网、公用数据交换网及其可视图文系统等,这一系列的环节。

这一系列模式的应用,满足了其数据信道环节的运行的需要,满足了其相关网络系统的健全,满足了实际数据通信工作的发展需要。利用DDN 实现大用户局域网联网;如我区各专业银行、教育、科研以及自治区公安厅与城市公安局的局域网互联等。提供租用线,让大用户自己组建专用数字数据传输网;使用DDN 作为集中操作维护的传输手段。

为了满足数据信息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要进行其分组交换网络的有效应用,确保其相关电路业务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相关通信平台的有效应用,确保其相关增值数据业务的稳定运行。确保其电子信箱系统的健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分组交换网平台上用户把需发送的信息以规定的格式送入电子信箱的存储空间,由电子信箱系统处理和传输后,送到接收用户的电子信箱并通知收信人。电子数据交换是计算机、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又被称为“无纸贸易”。

4、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

数据通信技术在我国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应用范围也将逐渐扩大。现阶段,数据通信已成为当今通信发展的一种主导性力量,实现数字化、综合化以及宽带化、智能化的连接,各种大量信息源的信息高速公路将是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随着数据、图像、话音等各种类型的数据通信在各个层次以及各个领域中的综合性利用, 将会是数据通信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展望未来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多的因素将会使数据业务保持持续的高需求以及高增长。比如,传统的电信业务向IP 网的转移方面会实现快速的发展,在其中最为明显的将是IP 电话,近些年来,IP 电话的使用率在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软交换等技术的发展, 会进一步加快这种转移的速度;随着宽带接入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应用,在家中上班、电子商务以及远程医疗、教学等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此外,随着下一代网络的出现以及发展将会带动更多的需求, 目前依然处于初始阶段的机对机的应用也将会逐渐趋向成熟。

以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还得看人们的根本需求"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必将更适宜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人们的要求,使用更方便,安全性更高"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任何事物都不能阻碍其发展的步伐"当然,作为网络通信技术面临很大的挑战, 需要我们大家不懈的努力,以实现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冯景瑜,卢光跃,包志强.认知无线电安全研究综述[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02)

[2]王春艳,贾莉.刍议数据通信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0):77

数据通信技术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数据是预先约定好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字母或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数据通信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1通信系统传输手段

电缆通信: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市话和长途通信。调制方式:SSB/FDM。基于同轴的PCM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光纤将逐渐取代同轴。

微波中继通信:比较同轴,易架设、投资小、周期短。模拟电话微波通信主要采用SSB/FM/FDM调制,通信容量6000路/频道。数字微波采用BPSK、QPSK及QAM调制技术。采用64QAM、256QAM等多电平调制技术提高微波通信容量,可在40M频道内传送1920~7680路PCM数字电话。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长距离传输的特性进行的,具有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长及抗干扰性强的特点。目前用于本地、长途、干线传输,并逐渐发展用户光纤通信网。目前基于长波激光器和单模光纤,每路光纤通话路数超过万门,光纤本身的通信纤力非常巨大。几十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并有各种设备应用,接入设备、光电转换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网络设备等。光纤通信设备有光电转换单元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两部分组成。

卫星通信:通信距离远、传输容量大、覆盖面积大、不受地域限制及高可靠性。目前,成熟技术使用模拟调制、频分多路及频分多址。数字卫星通信采用数字调制、时分多路及时分多址。

移动通信: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调制技术、纠错编码和数字话音编码。

2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数据终端(DTE)有分组型终端(PT)和非分组型终端(NPT)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TeLetex)、用户分组装拆设备(PAD)、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PABX)、可视图文接入设备(VAP)、局域网(LAN)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组成,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DCE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MODEM),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

3数据通信的分类

3.1有线数据通信

数字数据网(DDN)。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DD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也可以说DDN是把数据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光迁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数字通信网络。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即用户环路的传输也应该是数字的,但实际上也有普通电缆和双绞线,但传输质量不如前。

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PSPDN)是以CCITTX.25建议为基础的,所以又称为X.25网。它是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度的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体,在网上传输。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通路,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具有动态路由选择功能和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但网络性能较差。

帧中继网。帧中继网络通常由帧中继存取设备、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公共帧中继服务网3部分组成。帧中继网是从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帧中继技术是把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组均包封在较大的帧中继帧内,加上寻址和控制信息后在网上传输。

3.2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移动数据通信,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线数据通信依赖于有线传输,因此只适合于固定终端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移动数据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来传送数据的,因而有可能实现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通信。狭义地说,移动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它通过与有线数据网互联,把有线数据网路的应用扩展到移动和便携用户。4网络及其协议

4.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通过网络各用户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如文档、程序、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等。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网际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四种。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际网;广域网一般指连接一个国家内各个地区的网络。广域网一般分布距离在100-1000公里之间;城域网又称为都市网,它的覆盖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方圆不超过10-100公里;局域网的地理分布则相对较小,如一栋建筑物,或一个单位、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大房间等。

局域网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计算机网络,一个单位可使用多个局域网,如财务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财务帐目,劳动人事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人事档案、各种人才信息等等。

4.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对话所使用的语言,网络协议很多,有面向字符的协议、面向比特的协议,还有面向字节计数的协议,但最常用的是TCP/IP协议。它适用于由许多LAN组成的大型网络和不需要路由选择的小型网络。TCP/IP协议的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并且非常容易管理。

TCP/IP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网络协议,是有关协议的集合,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Control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TCP协议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传送数据,IP协议用于在程序与主机之间传送数据。由于TCP/IP具有跨平台性,现已成为Internet的标准连接协议。网络协议分为如下四层: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和发送物理帧;网络层: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层:负责起点到终端的通信;应用层:提供诸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应用程序要把数据以TCP/IP协议方式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数据需经过上述四层通信软件的处理才能在物理网络中传输。

目前的IP协议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的,如202.0.96.133就表示连接到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在整个因特网上IP地址是唯一的。

5结语

数据通信技术范文第8篇

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除进行充分备课外,应对学生情况有实质性了解。本科生一般具有基础知识扎实,逻辑思维能力强,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中适当减少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多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上适当为学生介绍计算机数据通信理论的来源及发展过程,讲解一些底层理论,是学生对计算机数据通信产生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学科的知识,提高其学习热情[2]。

2分析学科特点

计算机通信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故计算机通信技术课程具有以上两门学科的特点。

2.1概念类知识点多

作为工科课程,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概念较多且基础要点丰富,这就需要在讲解中将相关概念进行串连,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另外计算机通信技术需要结合网络设备及相关软件的使用方能发挥其作用,故在教学中应针对网络设备和软件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技巧[3]。

2.2技术更新快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快,很多学校的教学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即将淘汰的技术,“学完就扔”已经成为很多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通病[4]。这需要在教学中以基础类知识和最新技术为主要知识点,在保证学生能够了解学科基础知识的情况下,以最新技术为终极教学目标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后有用武之地。

3计算机通信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学生抽象分析能力较差、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与实践结合能力较差及知识利用率低。

3.1抽象分析能力差

由于在学习前对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接触较少,且生活中很难遇到与此相类似的问题,故部分学生很难将抽象的概念理解透彻。比如说网络协议的类型以及网络层次之间的关系,网络协议是数据交换的规则,网络协议是将不同计算机间传递的数据按照规定的语法进行翻译,从而使不同计算机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传输[6];

3.2理论知识掌握不牢

部分学生对概念及相关专业术语不理解,这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实践中不能准确的使用相关的知识。比如说部分学生易搞混Mac地址和IP地址的概念,表述中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事实上IP地址是网络中标记计算机的唯一地址,而Mac地址则是网卡的编号,若不能正确区分则会导致程序编写错误,功能无法实现。

3.3与实践结合能力较差

计算机通信技术是一门实践重于理论的课程,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则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部分学生甚至连布线及局域网设置都不了解,更不能准确阐述上网的原理,这也是教学中的严重失误。

4数据通信技术的教学探索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根本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习效果为根本目的,对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注重教材选择

好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能保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并且在知识点的解释上能够做到准确详实、滴水不漏。选择合适的教材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而质量较差的读物则会导致概念晦涩难懂,不利于学生学习。

4.2合理安排学时

目前专业课程设置为计算机通信技术设置较少的学时(一般为32~48学时),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详细透彻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名义,缩减学生学时,同时本科四年课程设置相对不够合理,本可以在3年学完的课程分摊到4年完成,大量的课余时间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但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故应提高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学时,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4.3注重实验教学

计算机通信技术是一门重视实践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目前的课程设置更偏重于理论的学习,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理论高手,但动起手来就都不行了。通过设置任务型实验,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还能使学生为自己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通信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同时还应重视起实用性。课程的设置需要广大师生的不断实践与摸索,同时不断的交流与探讨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教学模式的摸索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态度,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保证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最终服务于社会。

数据通信技术范文第9篇

斐讯通信致力于提供ALL IP数据通信网络的解决方案,业务涵盖企业级和SOHO级两大IP数据通信领域,产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安全和管理等。斐讯通信具备面向未来转型发展的先发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All IP通信网络解决方案和服务。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并在美国硅谷拥有研发机构――Freecomm实验室,将国际最新技术与国内应用紧密结合。目前,斐讯通信已在北京、重庆、成都、昆明、南京、济南、杭州、武汉、长沙、太原等地建立分支机构。

作为国内新兴的数据通信产品供应商,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自2008年11月成立以来,凭借优良的产品、良好的营销和服务渠道,锐意进取,取得了飞速发展。斐讯通信位于总部上海的研发中心、生产品控物流中心一期投入使用,将斐讯美国硅谷分支机构 Freecomm 实验室的最新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引入国内。

2009年,是斐讯品牌在数据通信领域迅速崛起、崭露头角的一年。2009年2月,斐讯通信在北京召开会,FreeSwitch 8000系列高性能多业务交换机正式对外。2009年3月,斐讯FreeRouter路由器问世。2009年5月,斐讯推出SOHO级网络解决方案。2009年6月,FreeFirewall防火墙和FreeView网管产品推出。

与此同时,斐讯通信覆盖全国的综合营销网络也在迅速扩张中,以中国上海总部为核心,辐射北京、重庆、成都、昆明、南京、济南、杭州、武汉、长沙、太原、呼和浩特等十余个城市。在服务领域,斐讯通信的深耕同样值得关注。依托强大、完善的服务体系,斐讯为客户提供了在线网络支持、24小时客服热线、重点客户“产品管家”等多渠道的技术支持服务,推出了1小时候快速响应、8小时备机到位等机制,保证及时、快捷地为全国各地的客户提供最佳服务。

最具成长性企业奖

数据通信技术范文第10篇

所谓网络编码,其实就是将编码和路由的信息进行相互交换的技术。网络编码的工作原理为:网络通信系统在运行中接收到的若干个数据被网络结点进行重新编码组合,并将重组后的数据编码通过中间结点传送到多个目的结点处,目的结点再利用编码系数对这些数据编码作解码处理,以还原原始数据,由此达到数据通信目的。这种数据通信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数据通信方式,其极大的提高了网络的通信容量,并时原本属于物理层的编码和原本属于网络层的路由相互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这就打破了原有数据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方式的格局,为网络通信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利用网络编码技术进行数据信息传送能够极大的提高信息传送效率。这不但是因为网络编码可以使网络数据单次传送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还在于网络编码可以减少分组的传送次数,这样就极大的改善了网络数据的传送性能,包括增大网络吞吐量,提高带宽利用率,均衡网络负载等方面。尤其是在无线通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网络编码技术还能够增大无线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和能量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正逐渐成为未来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二、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研究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研究网络编码的相关技术,并且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主要可以体现在网络协议结构、数据传送模型、路由协议、数据传送性能保证机制等几个方面:

2.1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协议结构研究

目前,网络编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层方面,尤其是网络编码与路由协议的结合,一些研究也开始探讨网络编码在协议结构中其它协议层中的研究,如网络编码与MAC层协议的结合及与传送层TCP协议的结合等。由于网络编码的内在特性与传统的网络数据传送模式不同,将网络编码引入到现有的网络数据传送协议中,将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网络编码与现有各种普遍应用的网络协议的兼容性、网络编码对现有网络协议层次结构的影响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为后续数据传送中网络编码的研究提供一个总体结构框架,使网络编码能够与现有网络协议紧密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网络数据传送性能,同时,也为网络编码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2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送模型研究

构造算法是网络编码成功应用的基础,一个可行的网络编码的码构造算法应保证网络各目的结点成功地解码编码数据,且算法的复杂度较小,易于在现实网络中部署应用。目前,网络编码的码构造算法主要有线性网络编码代数网络编码以及随机网络编码等。在各种编码机制设计中,应用较多的为线性网络编码,其核心思想是允许网络中间结点对接收到的来自不同输入链路的信息流在有限域内进行线性组合(有限域指编码系数选择的范围,通常指伽罗华域),然后再将组合的数据转发出去。线性网络编码中典型的码构造算法包括指数时间算法、多项式算法和分布式的随机网络编码算法等。由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方案具有独立于网络拓扑结构的特性和较高的灵活性,且线性编码运算相对简单,因此,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送机制,在编码构造过程中均采用随机线性网络编码构造方案。

2.3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研究

在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送技术研究中,具有网络编码技术应用的路由协议的优化设计对提高网络数据传送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大,是网络数据传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设计是网络编码实现及应用的基础,将网络编码与路由协议统一到一个较高层次的描述是网络编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将为新的网络系统及网络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且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研究将为网络编码理论提供应用的基础。目前,结合网络编码与路由协议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独立路由协议的网络编码的研究和编码感知的路由协议的研究,区别在于路由协议产生的路径是否存在主动编码机会,即路由协议是否可创造更多的编码机会及更有效地利用编码机会。

2.4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送性能保证机制研究

在实际网络环境中,数据传送的突发性及网络拓扑结构的易变性造成网络数据传送的不稳定性,如引起随机的分组丢失和不确定性的数据传送时延等,这使得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送技术研究应依据实际网络状态,分析探讨提供数据传送性能保证的编码策略方案,特别是降低网络编码中数据传送时延及提供数据传送可靠性保证的策略方案,因此,在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送过程中,提供具有一定QoS保证的网络数据编码传送机制是网络编码技术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已经有学者研究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采用多速率编码机制来,利用不同链路和不同传输速率的数据来执行相关决策机制,从而避免编码对数据的传输速率产生影响,从而解决时延控制问题。当然,具体的解决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三、结束语

总之,网络编码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了数据通信技术的改革,为未来的网络数据通信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现如今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仍然是一些初级成果,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编码的技术体系还将更加完善,从而极大的提高数据通信技术,尤其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并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便利,促进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数据通信技术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数据通信;原理;分类

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数据是预先约定好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字母或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数据通信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一、通信系统传输手段

电缆通信: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市话和长途通信。调制方式:SSB/FDM。基于同轴的PCM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光纤将逐渐取代同轴。

微波中继通信:比较同轴,易架设、投资小、周期短。模拟电话微波通信主要采用SSB/FM/FDM调制,通信容量6000路/频道。数字微波采用BPSK、QPSK及QAM调制技术。采用64QAM、256QAM等多电平调制技术提高微波通信容量,可在40M频道内传送1920~7680路PCM数字电话。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长距离传输的特性进行的,具有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长及抗干扰性强的特点。目前用于本地、长途、干线传输,并逐渐发展用户光纤通信网。目前基于长波激光器和单模光纤,每路光纤通话路数超过万门,光纤本身的通信纤力非常巨大。几十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并有各种设备应用,接入设备、光电转换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网络设备等。光纤通信设备有光电转换单元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两部分组成。

二、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数据终端(DTE)有分组型终端(PT)和非分组型终端(NPT)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TeLetex)、用户分组装拆设备(PAD)、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PABX)、可视图文接入设备(VAP)、局域网(LAN)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组成,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DCE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MODEM),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

三、数据通信的分类

数字数据网(DDN)。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DD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也可以说DDN是把数据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光迁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数字通信网络。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即用户环路的传输也应该是数字的,但实际上也有普通电缆和双绞线,但传输质量不如前。

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PSPDN)是以CCITTX.25建议为基础的,所以又称为X.25网。它是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度的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体,在网上传输。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通路,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具有动态路由选择功能和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但网络性能较差。

帧中继网。帧中继网络通常由帧中继存取设备、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公共帧中继服务网3部分组成。帧中继网是从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帧中继技术是把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组均包封在较大的帧中继帧内,加上寻址和控制信息后在网上传输。

四、网络及其协议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通过网络各用户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如文档、程序、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等。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网际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四种。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际网;广域网一般指连接一个国家内各个地区的网络。广域网一般分布距离在100-1000公里之间;城域网又称为都市网,它的覆盖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方圆不超过10-100公里;局域网的地理分布则相对较小,如一栋建筑物,或一个单位、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大房间等。

数据通信技术范文第12篇

网络编码实际上是将路由和编码的信息进行相互交换的方式。传统路由主要是实现信息的存储和转发,网络编码则能够接收到几个不同的数据组,然后将其融合编码信息,增大传输信息的数量,从而能大大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结束了传统中认为独立比特不可压缩的理论。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有限域中的运算,将接收到的几个不同的数据组,在网络不同的结点中进行重新编码组合,然后将编码过的数据以多播的形式转发给各个目的结点,并由目的结点对其解码还原,得到原始数据,这样就实现了通信。网络编码的主要优势是提高了网络通信的系统性能,提高通信效率,这是因为网络编码增大了每次传输的数据量,减少了传输数据的次数,从而能够很好地提高网络通信的性能,不仅增加了网络数据的吞吐量,也提高了宽带的利用效率,还能平衡各网络目的结点之间的负载能力。在当前人们越来越依赖无线通信技术的的背景下,网络编码对提高网络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研究

网络编码在网络数据通信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其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都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一些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都展开了对网络编码的研究,并且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2.1网络协议结构

当前网络编码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部分还是在网络层方面,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有机结合,是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结构研究的重要方面。有一部分研究已经深入到网络编码如何有效结合协议结构中其他协议层,例如网络编码与MAC层协议或者与传送层TCP协议等等的结合问题。因为网络编码的特性与传统网络数据通信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为了不更改已普遍应用的传统网络协议,将网络编码与其融合将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例如,它们之间的兼容性、网络编码对网络协议结构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后来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研究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协议结构提供了框架性借鉴,使得网络编码能够与传统的网络协议有机融合,提高网络通信性能。

2.2数据传送模型

网络编码具有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将数据智能化处理,这主要是通过对编码策略的设计来实现,而码构造算法是编码策略设计的基础。码构造算法主要是针对网络中间结点的编码方式,它需要保证目的结点能够有效识别出传递的编码信息并进行正确解码。所以码构造算法包含了编码和解码两个内容,并且要求其算法复杂程度低,易于实施应用。码构造算法主要有三种:代数型、线性型、随机型。线性网络编码能将中间结点接受的各路信息进行线性组合,这种编码运算较简单,所以得到了普遍应用。

2.3路由协议

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数据的传递效率和性能,它是能够将网络编码应用到实际中的重要基础,而且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进行更高层次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可以为以后开发新的网络提供借鉴和指导。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独立路由协议和编码感知的路由协议,它们主要的不同点是路由协议产生的过程中能否主动编码,也就是说路由协议是否能够提高编码的利用效率。

2.4数据传输性能保障机制

实际应用中,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数据传输的突然性和网络拓扑结构不稳定都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出现不稳定的状况,例如造成数据丢失或者传输延迟等。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输技术的开发应该结合实际的网络环境,研究出能确保数据正确传输的保障机制和编码策略,尤其需要尽可能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和保证数据可靠传输。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中,利用QoS保证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已研究出来几个解决方案,比如建立数据延迟时间的模型,从模型中找出延迟的解决方案;利用多速率编码器来分析各路中传输速率不同的数据,从而减小数据在编码器中的传输时间。

3结语

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是一种新的突破和改革,它是未来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目前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只是一些初步成果,相信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深入研究,网络编码技术遇到的问题将会不断解决,其体系将会不断改善。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将会给网络数据传输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方便。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上一篇:输电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税法设计范文

免责声明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