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理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14:28:48

数据理论论文

数据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感器阵列;目标识别算法;综述

1.引言

在传感器对桥梁、仓库等进行监视和战场探测等应用中,目标识别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环境的干扰和设备自身的缺陷,各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往往包含着大量的不确定性,给快速识别目标类型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根据单个传感器提取信息完成的目标识别性能一般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而利用多个传感器信息融合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之一。[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能够增加测量的维数和置信度,改进系统的探测性能和生存能力,扩展空间和时间的覆盖范围,改进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达到系统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在传感器阵列目标识别的应用中,信息融合技术可以综合多个传感器的数据来确定目标的特征参数,能很好地解决干扰存在下的目标分类识别问题,是处理多传感器目标识别问题的关键技术。文提出了多种传感器目标识别的算法,本文对这些算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有关学者提出的新的目标识别算法,分析了现有目标识别算法中存在的问题。

2.目标识别的原理及过程

目标识别是根据不同传感器测得的目标特征形成一个N维的特征向量,其中每一维代表一个独立特征。若预先知道目标有m个类型,以及每类目标的特征,则可将实测特征向量与已知类别的特征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目标的类别。[2]目标识别的一般过程是:提取特征信息、建立识别样本、目标识别。

3.多传感器目标识别算法

信息融合是多传感器目标分类识别问题的关键。目前数据融合方法有上百种,常用的数据融合方法有:统计模式识别法、贝叶斯估计法、D-S证据推理法、模糊积分法以及神经网络方法。根据融合的特点,可分为位置融合、身份融合、辅助支持算法三大类。在实际应用中这三种算法集成在一起。位置融合算法主要采用统计算法,身份融合算法一般采用基于目标特征的无参或启发式算法。辅助支持算法主要包括基本的数值方法、数据校对、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库管理等。通常随机类方法可应用于各级融合算法中,而人工智能方法一般用于较高层次上,采用何种算法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实际需要。近年来,有些学者还针对多传感器目标识别问题提出了灰关联度、模糊决策等方法,并引入了区间数、信息熵等理论改进相关算法,这些方法在环境干扰严重、信息不确定性大的情况下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3.1 基于D-S证据理论的目标识别算法

D-S证据理论是适合于目标识别领域应用的一种不精确推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对不确定信息的描述采用“区间估计”,而不是点估计,在区分不知道与不精确以及精确反应证据收集方面显示着很大的灵活性。

但是,利用D-S证据理论时,基本概率赋值函数(BPAF)的获得是一个与应用密切相关的课题,它大大限制了证据理论实际应用。在目标识别信息融合系统的应用中,多由专家知识确定BPAF,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会影响到正确识别结论。

假设辐射源识别框架为,其中代表不同类型的辐射源。D-S证据理论用识别框架U表示所感兴趣的命题集,它定义识别框架U上的基本概率赋值函数,满足:

如果是在同一识别框架U上根据n个独立振动传感器的证据所获得的基本概率赋值函数,则可以利用式(1)的Dempster组合规则计算出这n个证据共同作用下的基本值函数:

用证据理论组合证据后如何进行决策,是与具体应用密切相关的问题。常用的决策方法有基于信任函数的决策、基于基本小风险的决策。

3.2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目标算法

灰色关联分析是通过灰色关联度来分析和确定系统诸因素间的影响程度或因素对系统主行为的贡献测度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数据列元素之间的相似程度来衡量数据列的接近程度。计参考数列为,其中为参考数列的第个特征,为参考数列的特征数列。

假设时刻有个比较数列:

反映了与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与越相似,即未知目标属于目标类型的可能性越大。

但传统的灰色关联算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例如,特征指标权重的选取是人为给定的,主观因素较大,过于经验化和绝对化;灰关联分析是针对数据精确数的情形,不能体现出传感器获得的信息是模糊、不确定的特点。这些都会影响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4.结论

目标识别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实现势态分析和威胁评估的前提,判决结果将直接影响整个融合系统的性能。系统中的多种不确定性,例如设备自身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以及密集的杂波干扰,是航迹关联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另外,主要研究雷达、ESM和红外之间的信息融合问题的异类传感器目标识别技术,由于其在军事领域的特殊应用,将是今后重要且意义重大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红亮,张美仙,丁海飞.D-S证据理论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2011(7):14-17.

[2]朱亚坤.基于传感器阵列的振动目标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D].武警工程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3]赵卫东.数据融合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4]陈超.数据融合中目标跟踪与识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5]李轶,靳新.D-S证据理论在信息融合中的研究与实现[J].科技资讯,2010,01.

[6]徐俊艳.D-S证据理论信息融合融合方法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25(3):84-87.

数据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加权D-S证据理论;共轭梯度下降;BP神经网络;柴油机;故障诊断

1.引言

柴油机是最常见的机械设备,作为汽车、船舶、飞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机械设备的性能,由此研究一些快速、有效、准确的柴油机故障诊断方法是十分必要的[1]。目前,在国内外大型机电故障诊断中,D-S证据理论与神经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在分析了传统的D-S证据理论和BP神经网络两种诊断方法的基础上,对这两种传统的方法分别进行改进,并且将改进后的算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D-S证据理论与共轭梯度下降BP神经网络结合的柴油机故障诊断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V12四缸柴油机的故障诊断中,通过实验与结论对比证明该方法中加权证据理论能有效地处理存在冲突证据时的融合问题,避免了传统BP神经网络存在的局限性,能够更快更准地对柴油机进行故障诊断[1-2]。

2.经典D-S证据理论基本概念与加权D-S证据理论算法

2.1 经典D-S证据理论概念

D-S证据理论是由Dempster于1967年首先提出,由他的学生Shafer于1976年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不精确推理理论,也称为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D-S证据理论),具有处理不确定信息的能力[3]。D-S证据理论实质就是:已知识别框架,判别一个先验未知对象属于中某个子集的程度。D-S理论中有三个重要的函数:基本概率分配函数,信任函数及似然函数。

设为识别框架,则函数且满足下列条件:,,则表示对命题A的基本可信度,称为A的基本概率赋值。如果与成立,称函数BEL是U上的信任函数,表示对A的总信任。且。称A为信任函数BEL的焦元,所有焦元的并集称为核。

令:,则称PL为似真度函数。似真函数PL满足:。称为焦元A的不确定度,称为焦元A的信度区间,表示对A持信任程度的上下限[4-6]。

2.2 加权D-S证据理论算法

经典D-S证据理论是假设多个证据源获得的信息的可靠性是相同的并且不存在证据冲突的情况下对多个证据源进行合成,当信息源证据发生冲突时,合成以后产生的结果与实际不符,不能客观地反映事实[4-6]。

为了体现各证据体对诊断结果具有不同的可靠性,加入证据权系数,形成加权证据理论。设证据权系数,,则称由,所计算得到的函数为U上的加权概率分配函数。称为A的加权概率分配。加权改进后信度函数BEL、似真度函数PL为:,。其组合法则为:。加权D-S证据理论引入加权因子后,降低了证据间冲突,使得矛盾因子小于1,但是存在一票否决及鲁棒性问题。具体算法步骤如图1所示:

3.共轭梯度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

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是19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近年来,传统的BP神经网络被广泛应用于柴油机的故障诊断工作中,但是采用传统的BP算法有时会出现收敛速度慢、陷入局部极值和难以确定隐含层节点的个数等问题,在本文中,旨在利用共轭梯度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对柴油机进行故障诊断,使得网络训练速度较快并且能够准确识别柴油机的故障状态[7]。

共轭梯度法是一种改进搜索方向的方法,迭代过程为:,为最佳步长,,。本文单纯采用PRP共轭梯度下降法,最小梯度要求设为10-4,一维线性搜索方法设为srchcha训练精度设为10-4,传递函数采用logsig,训练次数设为1000次。

4.实验分析

对某V12柴油发动机进行故障实验,采集振动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在控制油门开度为100%、负荷为2565Nm的工作条件下,分别测取转速为1500r/min,1800r/min,2200r/min的情况下,发动机正常状态,左1右6双缸断油,空气滤清器堵塞(进气道木板堵塞30%,进气道有筛网)三种状态下缸盖、缸体的振动信号。将三个测点对应的训练样本输入到各自独立的采用共轭梯度下降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中,然后将测试样本输入到三个测点对应的神经网络中,得到的实际输出结果如表4.1所示,其中,故障状态F1、F2、F3分别表示对正常状态、左1右6双缸断油、空气滤清器堵塞。

将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归一化处理作为证据理论各个焦元的基本概率可信度分配,训练输出误差作为不确定度,然后采用证据理论进行决策层故障诊断。当样本之间存在证据冲突时,采用加权证据理论融合诊断,首先对测点1与测点2的信息融合,将融合结果再与测点3的数据融合得到三个测点的最终融合结果,如表4.2所示,m()表示不确定度,m(F1)、m(F2)、m(F3)分别表示对正常状态、左1右6双缸断油、空气滤清器堵塞这三个证据体的支持程度。

对表4.2中采用经典D-S证据理论与加权D-S理论这两种融合方法的融合结果进行分析。在故障F2的数据中,样本1和样本2采用经典D-S证据理论融合后,m(F1)和m(F2)的基本概率分配值几乎相等,m(F1)=0.4559,m(F2)=0.4538,因此,无法依据融合结果进行最终决策,基于加权D-S证据理论组合规则融合m(F1)和,得到融合结果m(F1)=0.0224,m(F2)=0.9744,诊断结果F2故障是正确的,为进一步决策奠定基础。出现这种差异是由于存在冲突证据,第二个测点的传感器可能出现偏差等因素产生证据冲突,经典D-S融合规则不能有效的处理冲突证据,而加权D-S融合规则能够将冲突证据作为一种信息加以利用,避免证据损失。如表4.2所示,在故障F1的数据中,样本1与样本2、3间不存在证据冲突,融合效果很好。在故障F3的数据中,样本1、2与样本3存在证据冲突,对比样本1、2融合结果与样本1、2、3融合结果可以看出,当加入的第三证据存在冲突,那么三个证据D-S融合效果就不理想。加权D-S组合规则在加入冲突证据后,融合结果m(F3)=0.6532,大于没有加入冲突证据时基于D-S组合规则得到的结果m(F3)=0.6471,使基于加权D-S融合结果精度更高。综上所述,加权证据理论能有效地处理存在冲突证据时的融合问题。

5.结论

本文将加权D-S证据理论与共轭梯度下降BP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应用到V12大型柴油机的故障诊断中,通过实验验证,避免了单一传感器存在的固有缺陷有必要融入更多传感器信息来识别发动机的状态,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避免了网络结构庞大使得训练时间长,诊断参数增多时样本间可能出现矛盾,以及增加新样本时必须对整个网络重新训练。针对各个测点设计不同的子神经网络进行局部诊断,然后将各个测点的局部诊断结果采用加权D-S证据理论进行决策层融合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冀.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2]虞和济,陈长征,张省等.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诊断[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210-211.

[3]Venkatasubram anian V,Vaidyanathan R,Yamamoto Y.Process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using neural networks-Steady-state process[J].Computer Chem.Enging,1990,14(7):699-712.

[4]周轶尘,彭勇.发动机缸盖系统振动特性研究[J].内燃机学报,1988,1:49-56.

[5]耿遵敏,程德林,宋孔杰.190柴油机故障振动诊断的研究与应用[J].振动工程学报,1995,3:37-45.

[6]高晓青.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柴油发动机故障诊断[硕士学位论文].太原:中北大学,2008.

[7]钟珞等.人工神经网络及其融合应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25.

数据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D-S证据推理;数据融合;煤气管道检测;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1-0071-02

1 D-S证据推理简介

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理论也称D-S证据理论,比较适合用于满足比概率论更弱的公理体系,对于由未知引起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很好的处理能力,能较有效地把不确定和未知区分开。D-S证据推理起源于多值映射导出的所谓上限概率和下限概率,后来在文献[2]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1 基本置信指派m

假设空间S的概率分布为P,且空间S和空间具有一致性关系(若一个多值映射把空间S的元素s和空间中的元素集合联系起来,即:S。映射下的元素s的像被称为S的粒子(granule),表示为G(S)。S到的多值映射关系被Dempster称为空间S到的一致性关系[2]。),则空间上的基本置信指派(基本概率赋值函数BPA )m可以定义如下:

其中称的子集A为焦点元素(focal element),又叫做命题, Φ为空集。m(A)表现出对A本身的信任度,即m(A )是局限于子集A中的可以自由移动到A的每一个点的信任因子。m(A)通常凭人们的经验而给出,或者根据传感器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构造得到。

在证据推理中,基本概率赋值函数分布仅需满足其和为1这一约束条件,即:

1.2 置信函数bel和似然函数pls

空间也叫做鉴别框架(the frame of discernment),所有的命题都可以用其子集表示,其概率分布可以用基本概率赋值函数来表示,也可以采用置信函数bel和似然函数pls 表示:

式中B是中不同于A的另一命题。

置信函数bel(B)和似然函数pls(B)即为文献[1]中提到的上限概率和下限概率,这表示置信区间[bel(B),pls(B)]即为集合B的概率变化范围,它表示了对B的不确定性度量。减小不确定区间是证据推理的目的之一。似然函数定义为:

1.3 Dempster合成法则

通常采用Dempster合成法则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置信函数,方法是通过计算基于不同来源的置信度的正交和找到一个新的置信函数。

设Bel1,Bel2均为空间上的置信函数,其对应的基本置信指派分别为m1和m2,焦元分别为A1,……Ak和B1,……Bl,如果

此函数是基本置信指派函数,其中>0。

Bel1、Bel2的正交和就是由m给定的置信函数,记作:Bel1Bel2。

2 基于证据推理的煤气管道检测

2.1 煤气管道检测系统结构模型

实验建立的检测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

目前,煤气管道检测的无损检测方法很多,主要有:渗透检测法、微波检测法、涡流检测法、超声检测法、漏磁检测法等。鉴于检测的安全性及对管道的最大无损伤原则,本实验主要采用超声检测法和漏磁检测法建立系统。超声法在检测的准确度和精度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其要求的检测条件较为苛刻,被测对象表面必须光滑,检测时要有耦合剂(比如油等);实际检测时,对解释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漏磁法对输送的介质要求不高,这一点刚好弥补了超声检测的不足,但其应用也受限制,比如待检管壁不能太厚,需要特殊的信号处理以及干扰因素多等。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在应用方面各有所长:漏磁法较适合用于比较微小的损伤,比如面积很小的腐蚀点;超声法更适合于管壁较厚时的检测。实验结合采用两种方法,发挥各自的优点并弥补了另一种方法的不足,力图为检测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利用漏磁法和超声法检测出煤气管道的损伤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特征提取,提取的特征信号输入各自的网络作为样本进行神经网络识别,输出结果经过归一化处理后作为D-S证据推理的证据进行融合,进一步对损伤信息进行确认,最终决策出识别结果。

2.2 证据推理识别判定准则

先由Dempster合成法则得到组合的基本可信度分配,然后根据得到的m(Aj)进行目标判断。主要判断方法有三种[7-13]:基于基本置信指派m的方法、基于置信函数bel的方法和基于最小风险的方法。本文采用基于基本置信指派m的判断方法:

则A1即为判决结果,其中ε1,ε2为预先设定的门限。

3 实验仿真

实验以损伤的裂纹作为目标建立BP神经网络进行识别。针对某一管道上的3条不同的裂纹分别用漏磁法和超声法进行深度检测,通过漏很明显,不确定性的基本概率赋值大大地降低了。

预设门限值ε1=0.2,ε2=0.05,则根据基于基本概率赋值的决策方法仅有裂纹1的基本概率赋值满足(8)式,故可判定损伤为裂纹1。

4 结论

从实验仿真结果可以看出,D-S证据推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处理不确定性信息的能力。在煤气管道的检测中采用D-S证据推理的方法对BP神经网络的检测结果进行融合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显著地减少系统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段新生.证据理论与决策.人工智能[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Shafer G.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vidence [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6.

[3]倪国强,梁好臣.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Vol21(5):603-609.

[4]Yager R R.On the Dempster-Shafer framework and new combination rules[J].Information Sciences,1987(1):83-138.

[5]宋寿鹏.海底管道检测中缺陷重构及超声回波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D].天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78.

[6]蒋奇.管道缺陷漏磁检测量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2,12: 120.

[7]杨万海.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及其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8]何友,王国宏,彭应宁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9]孙锐,孙上媛,葛云峰.基于D-S证据理论的基本概率赋值的获取.现代机械.pp22-23,2006.

[10]龚元明,萧德云,王俊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冶金自动化.pp158-161,2002.

[11]王连锋,刘卫东.一种新的基本概率函数构建方法及应用.Vol31,pp98-100,2009.

[12]高隽.智能信息处理方法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pp163 -165,2004.

数据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Abstract: Constructing principles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performance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was put forward. The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performance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was proposed. Based on D-S evidence theory, an evaluation model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was presented. Finally, the performance of evalua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as analyzed.

关键词: 证据理论;研究生培养;绩效评价体系

Key words: evidence theory;postgraduate training;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272-02

1 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源泉,是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而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质量、多样化的创新性人才的伟大而艰巨的使命,是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国际上公认,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各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在每个国家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体系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从1999年开始,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加快,招生规模从1999年的9.2万人发展到2013年的60.8万人,短短十几年期间增长了接近7倍。短期的招生人数的暴涨促使研究生培养质量与数量存在较大的矛盾,如何合理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合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培养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是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亟需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研究生培养机构和管理部门作出合理判断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证据理论是Shafer等(1976)提出来的一种处理不确定问题的方法,在处理不确定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现已广泛的应用在评价和决策领用,如文献[2-5]。由于研究生培养绩效在某些评价指标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结合证据理论提出一种不确定评价方法,对研究生培养绩效进行评价研究。

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指标的选择依据和原则

①科学客观性原则。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客观分析我国高校多年来对研究生培养情况,结合实际,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客观实际进行描述,做到选取全面合理。

②精简性原则。由于不同高校培养研究生的条件和情况差异很大,选取的效率评价指标比较复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在能够反映评价有效性基础上尽量精简指标,避免指标过于繁冗。

③可比性原则。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能够反映出我国各高校研究生培养绩效的真实水平。

2.2 指标的选择

本文在参考了1995年研究生院评估指标体系和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院校的研究生培养经验,设计了如下指标体系:

①师生比;

②政府划拨资金;

③学生培养产出;

④科研成果;

⑤学校声誉。

3 证据理论模型简介

定义1[1,3]设?专是关于命题的相互独立的可能答案或假设的一个有限集合,并且假设已知这些答案或假设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我们称?专为辨识框架。

定义2[1,3]设?专为辨识框架,如果集函数m∶2?专■[0,1]满足:m(?准)=0,■m(A)=1,则称m为辨识框架?专上的基本信度分配;?坌A?哿?专,m(A)称为A的基本信度分配值。

定义3[1,3](D-S合成法则)对于?坌A?哿?专,?专上的两个集函数(mass函数)m1和m2的合成法则为

(m1?堠m2)(A)=■■m1(B)m2(C),其中K=■m1(B)m2(C)。

4 评价模型构建

假设有一评价问题,有m个待评价方案X1,X2,…,Xm,n个评价指标I1,I2,…,In,待评价方案Xi在评价指标Ii下的属性值为dij,得到评价矩阵D=(dij)m×n。在本文中,将评价系统的指标体系视为一组证据信息。

首先,对评价矩阵D进行归一化处理,不妨设归一化的矩阵为S=(Sij)m×n;

其次,确定n个评价指标I1,I2,…In的权重,不妨设得到的权重为w1,w2,…,wn,具体权重的确定方法可以参考熵权法,灰色关联法,数学规划法等等。

再次,构建Mass函数,mj(i)=wjsij,其中mj(i)为指标Ij下方案Ai的mass函数。由于某指标Ij下各方案的mass函数之和小于1,即■m■(i)

最后,运用D-S合成法则进行信息融合,根据信度函数最大化原则进行评价。

5 结论

通过研究生培养绩效评价,首选可以帮助研究生培养机构和管理部门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其次,通过对研究生培养绩效的评价结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可以促进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合理完善和整顿,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Shafer G.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cidengce[M].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6.

[2]段新生.证据理论与决策、人工智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段新生.证据决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4]林志贵.基于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研究及其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D].南京:河海大学博士论文,2004.

数据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论文分类;主要任务;写作步骤指导;典型题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18―03

教育部高教司2001年编写的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是通过毕业论文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决策能力[1]。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教育技术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现有很多毕业论文缺乏科学和规范,论文质量并不高。本文参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尝试将论文分类,并就每类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写作步骤展开探究,列举出典型题目,以求为毕业生提供参考。

一 综述/评述类论文

1 定义

查阅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述或评述的文章[2]。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选题

选题首先要内容新颖,且近几年确有进展,为本专业所关注的焦点;其次题目不要过大,面面俱到的文章很难深入研究核心问题,往往流于泛泛而谈。

(2) 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

一方面,需要搜集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另一方面是查找期刊和文献资料。

(3) 提出综述/评述的问题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指明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阐述所综述/评述问题的资料来源、历史、现状及发展动态。如果所选题目属于争论性课题,需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4) 进行具体综述/评述

首先,通读、细读、精读文献资料,分析每篇文章的主要论点,分类摘记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其次,对摘记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可以从以下顺序进行综述[3]:①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各家观点,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指出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一般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描述。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评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

(5) 总结

对综述/评述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评议,对文章的特色和不足进行总结。

(6) 参考文献

依引用先后次序或参考程度排列参考文献,引用的国内外文献必须真实。由于现在的综述/评述多为“现状综述/评述”,所以70%的引用文献应为3年内的文献。

3 典型题目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综述/教学设计的国际前沿研究/从网络教育的发展看回归教育现象/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评述/教育技术研究范式与发展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教育游戏的国际研究动向以及启示。

二 实证类论文

1 定义

针对教育技术领域的某一问题或专题,有目的地进行调查与考察、试验与分析,或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得到系统的观察现象、实验数据或效果比较等重要的原始资料和分析结论的论文。实证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两者,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问卷/量表(常伴有访谈)、文本分析、观察法,实验法等[4]。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确定研究的问题

明晰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分析课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影响可行性的一般因素是什么。

(2) 分析研究的问题

首先,界定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搜集相关支持理论。其次,分析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及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可借鉴的研究方法或手段;再次,说明作者拟从哪些创新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研究假设。

(3) 制定研究的方案

运用实证方法展开的研究,需要事先作好周密的设计,以求对实施研究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排除研究者、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做法如下:确立研究中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和观测指标;确定研究方法;明确已具备条件和尚需创设的条件;明确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设计必要的问卷、调查表、测验题、实验过程等。

(4) 实施实证研究

依据方案进行研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时,研究过程也有差异。例如在以调查/访谈为主的实证研究中,首先需要进行预调查,然后根据预调查结果修改调查设计;实际调查中注意尊重客观事实,如实记录,不把主观倾向带到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在以实验为主的实证研究中,首先,进行实验前测;控制实验的各个环节、实验对象、实验时间和场所的安排等因素;其次,如实记载自变量的操作情况、无关变量的控制情况、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和其他相关情况;再次,进行实验后测,了解实验后被试在所研究的特质上达到的水平[5]。

(5) 整理资料,作出总结

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用适当统计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详细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以量化资料反映客观属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或改进性的策略或建议。

3 典型题目

(1) 课程/课堂教学

幼儿园动漫环境创设效果的研究/非语言符号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小组讨论学习在**课堂中的效率研究/**市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调查和研究。

(2) 学生学习

**地区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情况与调查研究及推广措施/概念地图支持学习困难学生写作的实验研究/**市在校大学生博客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大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调查研究。

(3) 教师专业发展

对**市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的研究与建议/中学对教育技术师范生能力与素质需求调研/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及应对策略/**地区高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教育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与展望――以**地区为例。

三 设计类论文

1 定义

本文界定的设计类论文是设计课堂活动、模型、系统等一些应用性研究的文章;它重在应用或检查理论,并依据理论进行分析设计,得出直接的设计成果。本类主要是设计课堂活动及一些应用平台模型,对于以编程实现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将在第四类论文中阐述。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对选题背景和依据理论进行概述

对选题背景进行描述,指出设计的目的;对相关概念和支持理论进行概述。

(2) 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深入调查

深入调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从已有研究成果提炼出本课题可以借鉴的具体内容和要素,并重点指出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不足之处,分析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初步确定本论文中的设计需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3) 对设计进行需求分析

在上一步中已经初步确定所做的设计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后,紧接着就要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如果可行,则要进一步具体回答“本设计要做什么”的问题,细化设计任务。

(4) 进行具体的设计

根据细化的设计任务来进行具体的设计,作者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详细描述具体的设计过程。

(5) 应用所做的设计

应用分两个阶段:试应用和真正应用。前者主要检测所做的设计是否完善;后者是根据试应用结果对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直接检测所做设计的应用效果。不管是哪种应用,都需要记录应用的具体过程。

(6) 分析成果,总结和展望

对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将成果与目的对照,看有没有实现设计目的;指出具备更完善的条件时设计还能改进的地方。

3 典型题目

基于三维动画技术的视频课程片头设计/基于协作学习的课堂活动设计/中学信息技术网络学习社区的分析与设计/多媒体界面的创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整体设计/绩效观下的企业培训教学系统设计。

四 开发类论文

1 定义

本文界定的开发类论文是描述为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设计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过程的文章。由于是教学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所以可以参考各类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在模型指导下融入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实现教学过程思想对软件开发的指导,以及软件应用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与建议。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对选题背景和依据理论进行概述

同“设计类论文”,着重描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简要解决办法及对系统功能的大概要求。

(2) 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深入调查

同“设计类论文”,并对该软件系统解决特定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期。

(3) 进行软件需求分析,

首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确定系统可以实现怎样的功能,即系统“要做什么”,从该步骤开始,可以参考几种常见的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模型来安排系统开发的过程和进度,采用常用的结构化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并且撰写相应的文档,例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说明以及补充材料等[6],为设计过程做好充足的准备。

(4) 设计过程

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对(3)中的系统功能进行细化,进行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库的设计,产生若干独立的功能模块,然后再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5) 编码与测试

即软件开发中实现的环节,可以独立进行,撰写相应的文档,总结一些实现方法和技术优化上的体会。

(6) 系统的应用和反馈

类似于系统开发的调试阶段,即让系统在实际环境中运行,看系统的运行是否能够适应软硬件环境,是否真正满足预期的要求,并记录反馈信息,以再回到阶段(4)进行优化设计,改善系统的性能;在最终成品的应用中记录最终的应用效果。

(7) 总结和展望

对开发成品及其应用成果进行评价,将成果与开发目的对照;对比目前同领域中的其它系统,总结过人之处和不足之处,指出具备更完善的条件时开发还能改进的地方。

3 典型题目

网络教学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net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基于Web2.0的在线搜索系统的开发/基于Web2.0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

五 比较类论文

1 定义

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审查、判断并列举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可分为横向与纵向、同类与异类、定量与定性比较;比较的对象可以是同一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特征或现象,也可以是不同事物在同一时间序列、不同空间结构上的特征或现象[7]。它广泛存在于上述四类论文中,本文探讨的比较类论文是指通篇以比较为主要手段,展现和分析比较的内容,以揭示事物本质的论文。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确定比较的主题

首先,选择比较对象,确定比较的主题。其次,在头脑中产生对此主题比较目的的假想,比较目的需要立足实际,且在比较研究中可验证。再次,确定比较的具体内容和比较标准。

(2) 获取相关资料

搜集和初步整理资料。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阅读文献、调查访问、座谈讨论、实验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但考虑到所选材料对达到比较目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选择最优的渠道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 描述比较内容并进行差异分析

对每一项比较内容进行描述,进而列举比较对象间的异同,站在历史、辨证、多维的视角上来分析比较对象间形成异同的原因。

(4) 得出比较结论

对所比较事物的本质进行进一步揭示,并验证笔者的假想有没有实现,得出比较结论。

3 典型题目

信息时代电视传播的嬗变/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媒体信息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比较/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的对比研究/大众传媒信息与学校教育信息比较研究/Web2.0应用国内外现状比较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监督机制中外比较研究/农村受众媒介素养习得差异性研究/**和**区域信息化差异比较/**市重点小学教育网站主页设计比较研究。

六 总结

本文探索出的教育技术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种分类及各类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写作步骤,只是在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上的一种探究,必有不足之处。在论文实际写作中学生还需综合地、灵活地选用各种研究方法,在各类论文具体写作步骤基础上学会变通,不能固化在这些框架中,这样才能写出创新的、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管理卷/理学卷/电子信息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1-6.

[2][3] 如何写综述论文全攻略[EB/OL].

[4][5] 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196-204.

[6] 朱少民.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13-145.

数据理论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AHP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199-02

大学生毕业论文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其它教学环节彼此配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为了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与质量,全国各高校都制定了关于毕业论文管理和评估的规定。但是近年来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对高等院校的影响及各高校在毕业生论文写作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工作进行得十分困难,而建立合理、科学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则是该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1 研究现状

众多学者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从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等两个方面展开的。许骏应用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方法对本科经管类毕业论文评估做了,静态质量评价是检查人员针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抽查,动态质量评价是学校对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进行质量评价[1];余嘉元等探讨了基于VPRS和证据理论相结合的毕业论文综合评价方法,对选题意义、研究现状、技术路线等10个涉及论文写作全过程的指标进行了实例分析[2];李敦东在分析AHP和FCE的基础上将两者结合起来,设计了一种具备良好操作性的评价体系[3]。刘任熊等在分析当前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引进第三方评价、选题强调企业实践、校企合作共同指导、健全质量评价体系等利于提高实践技能的改革策略[4]。

2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建立良好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为此,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简捷性和系统性的原则[5]。毕业论文质量主要反映在选题的合理性、专业理论知识的扎实程度与研究能力、成果的创新水平以及行文写作的规范性等方面[4],其评价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选题质量

论文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第一步,它将决定论文工作是否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专业相关性,即所选的题目是否跟自己专业相关从而对自己以后从事的工作更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选题难度,是考察一篇论文质量的必要参考标准,所选的题目越难,对论文的要求相应地就会低;可行性,主要侧重于选题是否有实践意义,资料是否可查阅等因素;应用价值,包含学术价值和社会需求。选题范围,范围的大小也是写作难度的一个指标之一;新颖性,即要求选题要有前沿性,跟得上时代步伐。

(2)能力水平

能力水平是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它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和知识水平这三大方面。文献综述,主要是文献查找和阅读的广泛性,对在准确把握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从文献查阅、相关性、逻辑性、概括性等方面进行考察。外文翻译,主要包含资料相关性及翻译质量这两个方面,对于翻译质量这个指标又可以从语言组织合理性与专业术语这两方面进行评定。知识水平,即衡量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水平,主要从理论知识水平,应用知识水平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这几方面进行评价。

(3)成果质量

成果质量指标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尺度,是论文成果的一种评价。主要由三方面内容所构成:①成果水平,即论文得出的结论,主要从创新性,可信度,结论价值这三方面进行考察;②写作能力,主要从逻辑性、结构与层次的合理性、内容的完整性、语言的流畅性这四个方面进行考察;③论文规范,主要从论文格式和论文篇幅这两方面考察,其中论文格式主要是针对文字,版面,公式,标点,图表而言的。

通过对上述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各种因素加以系统分析,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学位论文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确立

当前确定权重的主要方法有直接经验法、Delphi法、排序法、连环比率法、集值迭代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其中,层次分析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结合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大都难以定量的特点,本研究采用AHP法求指标权重,基本步骤为[6]:

(1)构造判断矩阵

在层次结构中,对于从属于上一层的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直到最下层。比较其对于准则的重要程度,将比较结果按重要程度以1至9级进行量化标度,构成判断矩阵。

以一级指标为例,一级指标a=(a1, a2, a3),其判断矩阵A={bij},i, j=1, 2,3,bij=ai/aj。一般,判断矩阵的数值可根据调研数据、统计资料及专家意见加以综合平衡后得出。本文综合几位教授意见及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于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分析,采用Saaty的1-9标度法给出bij,得到判断矩阵A。

(2)求解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用Matlab软件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和特征向量Wa。[Wa,λ]=eig(A)

Wa=(0.1460,0.8540,0.4994 ),λ=3.0246。

(3)一致性检验

通过两因素比较得到的两两比较矩阵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得到一些不一致性的结论,只有通过一致性检验的结果才能进一步进行分析,一般我们通过计算一致性比例(CR)进行检验:

CR=CI / RI

公式中CR表示一致性比例。CI表示一致性指标,CI=(λ-n)/(n-1),λ表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表示成对比较因子的个数,即为该矩阵的行数。RI代表随机一致性指标,根据n的不同,随机一致性指标也随着改变,具体的数据可以查表2得出。

以本题为例,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0.0212<0.1,因此认为层次分析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即权系数的分配是非常合理的。

(4)求指标a的权重

归一化处理特征向量Wa,得到指标a的权重Wa=(0.0974,0.5696,0.3330)。

(5)重复步骤(1)至(4),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

设B是指标a中第i个指标对应的下一级指标b的判断矩阵,指标b由m个指标组成。Wb(j)是矩阵B的第j个特征向量,则第j个指标的权重为:

按公式计算得到各级指标权重。如一级指标a1对应的下一级指标b的判断矩阵

用Matlab软件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和特征向量Wa。按[Wbλ]=eig(A)的方法进行计算,获得结果:Wb=(0.2123,0.3993,0.2123,0.0644,0.8016,0.8600)λ=6.1995。归一化处理特征向量Wb,Wb’=(0.1160,0.2182,0.1160,0.0352,0.0446,0.4700),由于选题质量a1=0.0974,则Wb(a1)=(0.0113,0.0213,0.0113,0.0034,0.0043,0.0458)。

同理可得到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各个指标权重值如表1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这个课题,在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由选题质量、能力水平和成果质量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为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评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毕业论文质量评价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本文虽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但研究还不够完善,将来可以考虑在扩展到动态质量方面、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许骏. 本科经管类毕业论文质量静态与动态评价研究[D]. 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 余嘉元, 汪存友. 基于VPRS和证据理论的毕业论文综合评价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 43(14):230-232.

[3] 李敦东. 基于AHP-FCE的外语专业毕业论文综合评价系统设计与应用[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 (9):79-82.

[4] 刘任熊, 杨财根. 引进第三方评价: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 职教论坛, 2015, (32):91-96.

[5] 陈凤霞, 谭佳黎, 史元. 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 (3):101-104.

数据理论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射频识别;教学内容;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7-0108-01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两会更是把物联网的发展列入了“十三五”规划。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作为物联网应用的核心支撑技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上都已有广泛关注[1]。对于高校电子类专业,《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恰当的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公平的评价,才能让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并在毕业时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

本文针对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射频识别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在教学内容和学生评价考核方式的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1 丰富的教学内容

射频识别这门技术本身涉及的专业学科知识就很丰富,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据传输、密码学等[2],实际教学时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串讲,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多个学科间的关联性让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对于学生进行专业系统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射频识别技术》课程使用的教材[1]内容丰富,具体内容包括:RFID概述、系统组件阅读器和射频标签的原理、无线通信原理、标签识别和超高频识别协议标准、系统设计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等。课程采取的是“2+2”的形式,即两节理论课加两节实验课的形式。由于专业课程涉及内容丰富,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对于学科间联系紧密的内容应该适当串联引深,让学生了解各个学科专业间的关系。

1.1 理论教学内容

理论课程往往比较枯燥无趣,教学时如果引入一些学生学习过的其他专业课程的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总体效果。例如:在教材RFID概述和研究进展部分有提到物联网和传感网的内容,而物联网和传感器都是学生有学习过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把物联网、传感器、射频识别等相关技术进行结合串讲,分析它们各自的原理、差异,列举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专业课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的,从而加强教学效果。

1.2 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内容是依托于理论教学内容的。因此,《射频识别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是根据理论教学内容来合理安排的。理论教学内容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也应该相对多样。本课程实验内容主要分三大部分:

1)RFID基础实验

RFID基础实验主要是RFID技术所使用的125KHz、13.56MHz、900MHz等三大典型频段的标签数据读取和写入实验。实验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RFID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无线通信相关实验

无线通信的实验内容包括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天线的设计与仿真、SmartRF软件对射频芯片参数的设置、MATLAB软件对信号调制的仿真等。这部分实验内容是根据理论教学内容添加的。标签组件原理和无线通信原理两部分都有提到天线,特别是天线的性能与无线数据的传输有一定的联系。引入天线设计与仿真和射频芯片参数的设置实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线的极化、增益、谐振频率、发射功率等因素对于无线数据收发的影响。信号的调制仿真则算是学科间的交叉引申,让学生回顾其他专业课程内容。无线通信的实验涉及的软件较多,但并不是都学习过,教学时需要对各种软件的使用进行详细说明。多软件的学习使用也拓展了学生对于专业辅助工具的使用能力。

3)RFID系统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需要学生完成RFID小系统的组建,实现射频识别的功能。实验内容、步骤相对复杂,能够呈现出学生学习本课程后的学习效果。

2 多样的考核方式

《射频识别技术》课程开设的专业和年级不一,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年级课程的考核方式也不尽相同。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采取闭卷考试的方法,其他专业则使用课程论文的方式。

1) 闭卷考试

《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大三上期开设的核心课程,为了能够让本专业学生对该专业课程有更加深入的学习效果,采取理论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试卷题型应多样并分值合理。可适当加入开放性试题,比如:“列举生活中的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案例”。综合、全面地考核学生课程学习情况。

2)课程论文

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说,《射频识别技术》并不是专业核心课程,且在大四上期开设,主要通过期末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查。课程论文内容不限,只要是射频识别技术相关即可,考核学生对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了解情况、材料分析归纳总结和论文写作能力等[3]。

3 总结

本文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对《射频识别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和学生评价考核方式上的探讨。针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年级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程教学效果,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陆桑璐,谢磊.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协议及系统设计[M].科学出版社,2014.

[2] 张法全,姜利英,崔光照.提高“射频识别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4):114-115.

上一篇:电视文艺范文 下一篇:医学人文课程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