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产品出口的策略分析

时间:2022-06-02 10:49:08

河南省文化产品出口的策略分析

摘 要:目前,文化产品贸易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国内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文化产品出口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河南文化产品出口的优劣势,并提出了相应的促进河南文化产品出口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产品 出口 文化贸易

一、文化出口的必要性分析

(一)从世界角度看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作为“朝阳产业”的文化产业,其产品的市场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文化贸易创造的巨额财富在各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次,不仅发达国家将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也都意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着手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发达国家如美、韩、英、日等,都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品出口规模已经超过其他传统产业,成为全球排名前四的文化强国。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泰国等,印度以电影产业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宝莱坞每年的电影产量是美国好莱坞的近3倍,票房收入给印度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泰国的电视剧最近几年也开始占据各国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在给人们带来精神愉悦的同时,也宣传了泰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二)从我国角度看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这很大程度得益于国家接连出台相关鼓励扶持政策,带动文化产品出口稳步增长。中国海外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年文化产品出口额达21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3%。文化产品“走出去”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目标,是一个能够形成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对等的国家软实力的历史性任务。近年来,中央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文化产品出口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如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和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品出口的政策文件,明确了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增长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等机构积极为文化产品出口重点企业提供项目贷款。

二、河南省文化产品出口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文化底蕴丰厚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总的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遗址文化。河南有洛阳、开封和安阳三大古都,近几年,郑州也被列为第古都,在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到公元l3世纪,先后有二十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留下了数不尽的名胜古迹。二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如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淮阳的泥泥狗,民间剪纸、豫南和豫西的皮影戏、濮阳市的麦秆画、南阳的玉雕等,都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三是功夫文化。中国一向是世界向往的功夫发源地,而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例如,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郑州市登封境内的嵩山少林寺等。另外,还有宗教文化、姓氏文化、戏曲文化等源源颇久的文化产品。

2.经济大省

河南是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在全国占第五,这是支撑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也是河南文化产品出口的推动力。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会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文化产品出口也必将为河南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积极促进着经济的发展。所以,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务必要形成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以文化建设促经济发展,又以经济发展促文化建设。另外,河南的文化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河南有着9406万人,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而人多正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之一。随着国民素质整体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民众在满足衣食住行和日常消费之外,对文化艺术和娱乐体闲的需求不断增强,带来的效应就是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并且成为一个效益相当可观的投资市场。

3.政策支持

鉴于河南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资源丰富,中原文化影响力在国外日渐扩大的情况下,省商务厅和省文化厅两厅开展紧密合作,联合行动,积极开展调研,拟定工作思路,构建中原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国际化网络。这种部门融合联席办公机制,共同推进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做法,在全国省级单位尚属首次。例如,为了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2011年,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全省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工作方案,拓宽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招商渠道,也积极组织80多家文化企业参加杭州国际动漫节等4个国内外较大型的文化博览交易会。同样在2011年,河南省文化厅与商务厅联合出台了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以促进对外文化贸易,使全省出口企业发展到65家。文化部门与商务部门通过建立“省级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推进文化产品出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的做法,在全国尚属首次。

(二)劣势

1.文化产业链条薄弱

目前,全球文化产业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企业的竞争和产品的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全方位、立体化的竞争。文化产品的生产,必须有包括工业化生产模式、商品化销售模式、市场化投资模式的运作体系在内的一整套完善的产业运作机制,这样才能形成规模经济,才能对抗国外的那些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的强势竞争。例如,日本的文化产品出口就是以动漫产品为核心,带动游戏、图书、音像制品和特许经营商品等形成的产业链出口的态势。河南大多文化产品出口企业仅仅停留在开发单一文化产品的阶段,尚不能根据开发的文化产品精心编织产业链条,更遑论最大限度地开发下游产品,从而影响所出口的文化产品的市场寿命。

2.缺乏创意文化品牌

所谓文化创意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原创性,它是指蕴含在文化产品中独特的内容与形式。在所有成功的文化产业和产品中,都有一个消费者非常熟悉的文化创意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特定的消费人群,例如韩国的“流氓兔”、 迪斯尼的“米老鼠”、日本的“哆啦a梦”等,这些文化形象不仅代表着一国的文化印象,并能带动诸如音像制品、图书、文具、游戏、主题公园等整条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创意品牌是河南省文化出口企业面临的一个很大弱点。河南省世界文化品牌数量少,高端品牌缺乏,竞争力不强。文化产品在出口中还停留在低附加值上,缺乏把文化遗产等一些“死”的东西转变为消费者喜闻乐见、愿意亲身体验的“活”的产品的创意;缺乏把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产品的包装和创意。没有品牌观念的产品容易给人廉价的感觉,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没有创意的文化品牌,就算短期占领了国际市场,也很容易夭折。

3.缺乏人才

文化产业的突出特点是人才密集、资金密集和智力密集,人才资源的多寡与质量是决定文化产品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首要因素。诸如迪士尼、时代华纳、塔克钟等成功的跨国集团,都有大批专门文化人才。大到—个地区的文化产品的竞争格局,小到—个具体文化产品应该如何投放,都需专业人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在河南省内,本来人才就稀缺,熟悉国际文化市场、外语、影视文化产业制作、营销,且与国际发行渠道有着密切联系的国际文化贸易人才更是罕见。没有专业人才,就无人收集数据进行研究,这就使得国内的文化企业根本不了解国际市场,也就无法制定合理的文化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产品的竞争力当然无从谈起。

三、推动河南文化产品出口的策略

(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河南既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大省,也是一个遗址古迹遍布的交通枢纽,完全有必要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一方面,文化产业能给旅游产业提供新的增值点,以其附加值高、融合性强、品牌影响力高等特点,最大程度的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也可为文化产品提供创意源泉,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资金和沟通交流平台。所以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契合,可以起到共同推进、相得益彰的叠加放大效应,实现河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利益双赢。

(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文化品牌

河南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着良好的资源优势,在模式和方式上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最快最见成效的是上海。这些年上海推出的国际的电影节、电视节、音乐节、艺术节、各类设计展,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创意设计方面的集聚效应。另外,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栏目享誉全国;广西的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成功等都是很好的范例。河南省可以借鉴上海等城市的成功经验,探索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打造一批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高端品牌,增强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文化的吸引力与辐射力。

(三)积极培育文化人才

培育文化人才重点在政府,河南省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第一,应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着力培养一支阵容强大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需具备外语、商务谈判、法律、金融保险等多种技能于一身。第二,充分利用河南省的高校资源,可在某些高校设立文化贸易专业,同时也需加强电影、音乐、美术、广播等专业院校的建设。第三,用优厚的待遇吸引国内外的文化产业精英,也可邀请国内外知名导演和其他文化营销人员定期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胡鹏.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8).

[2]贤成毅,蒋翠云.广西文化产品出口东盟的竞争战略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3]王丽丽.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问题与对策[M].经济导刊,2011(8).

[4]陈萍.河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

上一篇:浅析通信企业的绩效考核 下一篇:内蒙古东四盟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