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

时间:2022-06-02 07:11:54

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常常被忽视,传统认为历史只要认真背就可以了,花一定时间记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靠死记硬背不能学好历史,历史教学需要讲学法,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学习历史。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指导学法呢?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精心研究教材,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

备课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章节的特点,站在学生角度,加强对学法的研究,使学法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实效性,以此精心设计。

1.理清知识结构,给学生清晰的线索。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对教材知识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教给学生要教的章节的基本结构。这样可以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现象变得简化、序化、网络化,使之构成一个知识体系,使学生宏观上把握要学的知识框架。

2.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法指导。使学生牢牢掌握知识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根据典型材料改进教学设计,加强学习和研究方法指导。例如《鸦片战争》的备课中,传统教学设计是:(1)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2)鸦片的输入及危害。(3)中国的禁烟运动。(4)第一次鸦片战争。(5)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如果改为这样的设计:(1)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传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之为民族英雄?(传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理论。)(3)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和以后的抗英斗争?(传授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原理。)(4)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发生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授偶然性与必然性辩证关系的观点。)(5)是否认同“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是必然的”观点?(传授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观点。)(6)“落后应该挨打”、“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政史结合”,既加强方法指导和理论传授,又为学生学习与思考营造良好的氛围。

3.学法要有差异性,又要有普遍性。学法要根据不同章节、不同内容,研究不同方法和手段指导,这就是学法的差异性。学法指导必须渗透于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已掌握的方法得以强化,使未知的方法得以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普遍性。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不是只有一种途径,需要在学法指导中注重形式多样化,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选辑典型史料以供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提供历史定论要求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定能使学生的历史观得以加强,使历史学习方法得以掌握和应用。

4.挖掘有代表性的材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高低是能否学好历史的根本问题,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代表性的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直观手段,以生动传神的课堂描述、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合适的乡土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情感教育。

(2)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优秀业绩、高贵品质、治学态度等进行意志品格教育。

(3)史论结合,传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进行方法论教育。

(4)利用有代表性的材料,培养学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学生一旦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就必然表现出崇高的责任感,学习知识、钻研学法就有了更高的自觉性。

二、注重教学过程,参透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备课中的教学设计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学法指导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这一环节。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渗透透学法指导。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境,是这种作用体现的途径之一。如以“近现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过程”的知识复习为例,采用讲述法,向学生揭示“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冷战政策”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作用仅是为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如果采用谈话法,明确向学生提出以下思考提纲:(1)怎样概括近现代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2)近现代美国的对外政策具有怎样的变化过程?(3)美国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针对特殊地区或特殊时期是否有特殊政策?(4)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历史启迪?(5)选辑有关史料,供学生阅读分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不断提出问题,并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做提示或总结;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综合史实提炼要点,互相讨论,修正结论,从而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问题。

三、加强课外辅导,巩固学法运用

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教授的学法进行实践或自己探求学法一般在课外进行,因此,课外辅导中应强化学法指导。

1.提供给学生运用学法的材料。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传授的有关学法,向学生提供有关预习、复习的内容或提纲,提供精选的历史材料或有关学法指导的参考书籍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把教材中的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有一定深度,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争论,同时向学生示范切入问题的角度。学生的质疑指鼓励并指导学生多问“为什么”,要求质疑注重前提,解决注重方法,以此促进学生做到“学思结合”。

3.加强解题思路指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审题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提高学生对与习惯表达不一致的已知条件的等效转换能力;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挖掘加工能力;排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的扬弃能力等。其次,深刻理解题意指导。通过指导,学生对问题外露的能分清题型、要求、限制等,对问题内藏的能找准切入角度、分析层次及所用知识点、理论或历史规律等。最后,指导学生养成反思答题过程的习惯。主要是反思答题是否正确、全面,以此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辩证性和创造性。

上一篇:新课改下如何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下一篇:践行感恩教育,成就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