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视角下企业转型风险的识别及成因分析

时间:2022-06-02 06:28:44

能力视角下企业转型风险的识别及成因分析

摘 要:转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但转型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为。能否正确识别和分析转型风险的成因是企业转型成败的关键。本文在能力视角下从企业内部结合实际对企业的转型风险进行了识别,并对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能力视角;转型风险识别;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1-07-03

引言

金融危机由金融领域传递到实体经济,企业经营环境愈加的动态化和复杂化。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越多越多的企业通过转型来克服衰退、回复成长能力。

转型是企业持续成长的源泉[1]。转型不单单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更是一个高风险行为。动态的环境意味着企业转型面临各种不确定性,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无疑给企业转型带来巨大的风险。很多企业转型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对转型风险认识的不足。

企业是资源的结合体,但也是能力的结合体。事实上,企业的转型经常被看作是一种用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而企业的这种竞争优势地位同样依赖于它比竞争对手获得更多转型成功的能力。这也就是说,转型是一个企业能力积聚和转换的过程。结合风险的“不确定性”这一本质特征,从能力视角出发,本文将转型风险定义为:在动态环境中,由于企业自身能力的有限性,所导致的企业实施转型战略达到预期目标及可能后果的不确定性。本文也将在能力视角下,对企业的转型风险进行识别和成因分析。

一、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关于企业转型风险的专著已有很多,陆国庆、杨典师、吴利华等人在这一领域都有所研究,但从能力视角对转型风险进行研究的文献却并不多见。郁明华在《企业转型风险的缘起——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思考》一文中首次(也是唯一)把企业转型与企业能力理论相结合,由企业内部核心能力入手,对转型风险进行了分析。但是企业能力理论经历了从“企业资源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从“企业竞争优势如何产生并维持”的角度出发,郁明华的分析稍显有些不足:一是他侧重于企业转型风险的缘起,但并未对转型风险进行识别,二是他的分析过于浅显,忽略了核心刚性以及动态能力等等重要能力理论。

企业转型的目的是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在郁明华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大量资料并结合企业能力理论,认为转型风险由决策风险、“归核”风险、动态风险和匹配风险构成,并进一步从决策能力(能力识别)、核心能力(能力产生)、动态能力(能力稳固)和匹配能力(能力实现)四个方面对企业转型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使其中的因果关系更加清晰明了,为以后的进一步分析起到指导作用。

二、转型风险识别及成因分析

在这里我们所需解决的问题是:转型风险的识别及成因。转型风险分为:决策风险、“归核”风险、动态风险、匹配风险。对各个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综合,并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

(一)决策风险

任何决策都是有风险的。决策风险,是指在决策活动中,由于主、客体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导致决策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及其后果[2]。导致决策风险的因素不仅有主观因素,还有客观因素,即决策者能力不高和决策过程的无序化。

1、决策者能力因素

决策者的能力包括开放的提炼能力、准确的预测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知识的了解以及对业务技能掌握的程度决定了他们决策能力的高低。文化修养水平,经理管理知识,时间观,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风险职责是影响决策者决策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决策者能力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2、决策过程因素

企业转型是一项复杂且具有较大风险性的系统工程,企业在具体实施转型前也将围绕“该不该转,朝哪里转,怎么转,什么时候转”四个问题展开决策。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都会导致最终决策结果的失误。这就是说, 要保证最终决策结果的正确或者说风险最小, 必须保证决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正确或风险最小,即要求企业在“正确的时间”按“科学有效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

(二)“归核”风险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能够形成某种竞争优势?我们认为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归核”是指企业使其资源与能力集中于核心业务(或主营业务),以图增强竞争优势。但是,以核心能力为核心的“归核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企业转型风险的产生,这里我们将之称为“归核风险”。

1、核心特质因素

核心能力的获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核心能力的四个特性——不完全可模仿性、不完全可流动性、不完全可贸易性和不完全可替代性——导致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获取能力时存在着不确定性,引发转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2、自我定位因素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关键资源和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作为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总是在资源和能力的存量和增量的基础上去探究企业转型问题,借此构建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所以,企业能否准确的自我定位,能否准确的衡量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存量和增量将成为能否转型成功的关键。

3、市场波动因素

一味的强调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导致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步入业务过度集中的误区。企业在转型时不仅要考虑到业务市场的规模上限,还要考虑到市场波动以及和对手的激烈竞争程度等诸多因素。业务集中程度越高,这些因素的影响就越大,从而产生市场规模风险、市场周期风险以及竞争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未能正确的预测市场的饱和程度、市场周期的长短以及竞争对手的策略都会使这些市场风险进一步放大。

4、核心刚性因素

企业核心刚性[3], 是指当企业具备的核心能力与内外环境不相适应时, 核心能力将表现出很难改变的路径依赖特征。核心能力的难以模仿或取得的程度越高, 企业核心能力的路径依赖性就越强, 其刚性特征就愈加凸显。核心刚性使得企业的战略发展空间大大减少而倾向于更多的路径依赖,这对于突破原有组织结构的转型过程是极为不利的,是企业能否转型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动态风险

企业转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在日益复杂和竞争激烈的外部市场环境下,若固守在保持原有的优势上将导致更大的灾难。只有准确的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 出其不意地打破现有平衡,快速响应机会和企业内外资源的重构,形成一系列暂时的、不相容的新优势,才能保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对这种持续竞争优势的追求所引发的风险我们称之为动态风险,这种持续的竞争优势我们认为是动态能力。

动态能力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竞争能力进行整合、构建或者重置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能力[4]”,结合动态能力定义,本文认为企业的组织学习以及整合重构将会是产生动态风险的重要因素。

1、组织学习因素

企业的动态能力同企业本身一样,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要求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组织学习行为积累能力的信息量,克服组织惯例所带来的路径依赖性,以应对环境压力。学习投入比例和学习效率是组织学习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学习比例若过低,会使企业陷入信息孤岛困境。学习的“欠效率”会导致信息过载,阻碍企业变革。

上一篇:关于加强和改进民间融资管理的若干意见出台的... 下一篇:浅谈商务礼仪与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