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营业性场所动态火灾隐患的成因与对策

时间:2022-06-02 03:31:19

浅谈营业性场所动态火灾隐患的成因与对策

凡是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可能造成火灾危害的统称为火灾隐患。从火灾隐患形成原因分析,可以把火灾隐患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所谓静态火灾隐患,是指该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而造成的火灾隐患,即先天性火灾隐患。比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与其层数、高度不相适应,超过五层的民用建筑采用三级耐火等级,超过24米的高层民用建筑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等;不按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等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等,这一类违反消防技术规范标准而造成的火灾隐患均为静态火灾隐患范畴。近几年国家所进行的公共消防设施专项治理,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治理,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加油站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等整改的火灾隐患,绝大部分是静态火灾隐患,是建筑物在设计、施工建成过程中遗留的消防问题。通过几年来各项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这类火灾隐患大部分得到了整改,建筑消防设施 “欠帐”问题有了明显改善。所谓动态火灾隐患,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人为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而造成的火灾隐患。这类火灾隐患不是建筑物在建造时遗留下来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后天性的火灾隐患。这类火灾隐患主要特征是:经常变化、容易整改。这类隐患在营业性场所尤其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人为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营业性场所堵塞安全通道,锁闭安全出口;擅自关闭停用自动消防设施;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自动消防设施操作人员不持证上岗,不按规定配置灭火器材、不及时维修损坏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等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这类火灾隐患也得到了有效整改。但从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的情况看,动态火灾隐患回潮现象还较为严重。通过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营业性场所动态火灾隐患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业主消防法制观念不强,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是产生动态火灾隐患的根源。

动态火灾隐患在公众聚集场所普遍存在,其中公共娱乐场所问题更为突击。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绝大部分公共娱乐场所被个人租赁、承包经营,有的为个人开办。这些业主整天忙于经营,追求效益,很少抽时间用于学习,更难抽出时间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即使是集体或国有企业,一些领导也不太重视消防法律、法规学习。因此,这些业主或领导不学法、不懂法、很难树立消防法制观念,很难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尽管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频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媒体宣传和检查监督并举,但这些业主或领导仍存在侥幸心理,大有不烧自己不痛肤的心理。为了经营,为了效益,擅自装修,擅自改变使用性质等,动态火灾隐患也随之产生。

二、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消防意识缺乏是产生动态火灾隐患的前提。

不少营业性场所从业人员消防知识缺乏,尽管在上岗前有的经过安全教育培训,但学习消防知识不多,身边的火灾隐患不能发现,不能预防,对岗位上所配的消防器材和装备不熟悉,不会使用。有些业主为了管理或效益,不断更换员工,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通过培训掌握一定消防知识,持有上岗证的人员走后,新上岗人员未及时培训就上岗,尤其是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不少不懂所管设备性能,一旦出现故障,不能及时排除,造成一些场所一有问题就关闭消防设施,使设置的消防设施起不到应有报警和灭火作用。

三、工作被动,消极应付是产生动态火灾隐患的重要环节。

有些营业性场所,业主对消防工作认识不足,存在偏见。比如,把在自己场所内配置消防器材和设备一事,总认为是公安消防部门要求的,不配不行,不配消防部门就不同意营业,并不认为是自己单位的事,是为本单位防火灭火作准备。因此,工作被动,消极应付,具体配置时,只求有,不求质,不管能否起到作用,往往以假充真,以劣充好,应付公安消防部门的检查、验收。疏散指示标志灯、应急照明灯只要亮就行,不管应急时间长短;灭火器材只要有就行,不管场所适用不适用等等,形同虚设,不能发挥作用,不少营业场所均存在此类隐患。

四、唯利是图,疏于管理是产生动态火灾隐患的直接原因。

动态火灾隐患与人的因素关系密切,管理混乱是产生动态火灾隐患的温床。不少营业性场所对消防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堆放杂物,堵塞消防通道的比较普遍。有些业主为了图方便、图省钱,减少安保人员,常常将安全出口锁闭。这些业主唯利是图,明明知道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时不准锁闭安全出口,也知道消防法律、法规规定,但当经济利益和安全产生矛盾的时候,想到经济利益的较多,想到消防安全的较少,锁闭安全出口的目的,一是图管理方便,二是为防盗考虑,三是怕一些消费者从中溜走,故不少业主平时将安全出口锁闭,一旦遇到消防监督人员上门检查,匆忙叫人开门,检查人员一走,又是将军把门,依然如故。一旦发生火灾,必然造成人员疏散困难。

针对营业性场所动态火灾隐患形成的原因,为了有效地预防此类火灾隐患的形成,减少或杜绝此类火灾隐患引发的火灾事故,避免群死群伤的悲剧重演,笔者认为从一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以人为本,落实责任,增强自我防范责任意识。

动态火灾隐患大部分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是造成动态火灾隐患的主体,人也是预防动态火灾隐患的主体。因此,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提高人的素质,要大力宣贯国家《消防法》,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明确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的责任,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人的责任,坚持 “谁主管,谁负责”, 完善岗位责任制,形成责任链条,一环套一环,一级向一级负责,自觉增强防范动态火灾隐患的责任意识。

二、建章立制,狠抓落实,从制度管理上扼制动态火灾隐患的形成。

营业性场所要根据场所情况,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防火检查、巡查制度;安全疏散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值班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配电房操作规程;消防控制设备操作规程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贯彻执行。要用制度规范人的行动,从制度管理上遏制动态火灾隐患的形成。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增强识别动态火灾隐患的能力。

营业性场所要加强员工的消防宣传培训,要组织员工学习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学习消防安全常识,开展警示教育,以增强员工的消防法制意识,增长消防安全知识。新员工必须通过消防安全培训方可上岗,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件后方可上岗值班。每名员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通过培训,要使每名员工都能识别本岗位存在的动态火灾隐患,都能自觉消除动态火灾隐患。

四、创新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消除动态火灾隐患。

根据辖区情况合理调配警力,保持监督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依据辖区重点单位数量、消防安全基本状况等监管任务的实际工作量来配置警力同时,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保证其工作的连续性。同时,规范各类档案制作和管理,统一标准,以便于检查,推动由公安消防机构的单方面监管变为与单位之间的互动。

上一篇:施工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的实践和思索 下一篇:技术情报 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