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校本研修的平台

时间:2022-06-01 06:45:26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校本研修的平台

王红革,天津市复兴中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教育硕士,数学特级教师。主持、参与天津市“十一五”“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14项,两项成果获天津市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两项成果获天津市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在教育部首届新课程中学优秀课例评选中获一等奖。近10篇于《数学通报》等报刊,20余篇论文获部级、市级、区级奖励。曾被授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红桥区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授课专家。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让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享受到的快乐最能让教师获得成功的自信,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我校在培养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为教师搭建校本研修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建立校际联盟――为教师搭建与外校合作交流的平台

1.走出去虚心请教。我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听课观摩活动,让教师外出感受新的教育理念,见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先后派教师到天津市南开中学、天津市第一中学、天津市新华中学等学校拜师听课、观摩;带领高三教师到天津中学联合教研,共同探讨高三的备战策略和方法,从教学管理到学科备考计划、典型习题、抓落实的措施等各个环节深度教研,对教师帮助很大,收获颇丰。

2.和兄弟校联手,优势资源共享,实现共赢发展。我们为教师搭建了与多所生源水平相当的学校联合的集中教研平台,研究解决实施教学过程中的难题和关键问题,从活动策划、内容安排、时间地点、联络、主题发言等都由优势学科组安排,各校主管教学校长和主任带队,相关学科教师参与,到会教师共同参加交流研讨。校际的研讨能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对本校教师既是展示又是促进,内容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实战中一边做一边总结,一边借鉴一边提高,一举多得。该项活动深受教师欢迎,教育局领导在区教学管理大会上对我们“打破学校界限,优势资源共享,实现共赢发展”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组织各类做课比赛――为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开展示范课、研究课、基本功竞赛课、常态课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课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中得到提升。

1.示范课的引领。如果没有纵向的专业引领,教师往往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课,展示着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精湛教学艺术,是引领教师更上一层楼的必要举措。学校积极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并由主管校长摘选精彩片段进行点评升华,达到了示范课的引领作用。

2.研究课的突破。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是研究课的起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研究课的归宿。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确定校本教研的主题,开展主题研究课活动。我们连续三年组织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专题研讨活动,先由各个学科组集体研讨交流,对不同课型的目的和任务达成基本共识,教师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参与,既是教学者,又是实践者,还是研究者,让问题与困惑在大家的讨论研究中得到突破,达成问题解决的共识。研究课后都进行专题总结,总结活动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由教学校长进行专题辅导,如“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提高复习课的有效策略”等多个专题讲座。

3.基本功竞赛课的实战演练。每两年一次的红桥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我校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为教师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课前,教师精心设计,集体备课,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赛课中,教师相互观摩,竞相登台,是一个自我展示的过程;课后,教师虚心求教,相互评议,是一个交流反思的过程。“基本功大赛”的过程重于大赛的结果,基本功竞赛成为我校教师自我历练、专业成长、风格展示的重要舞台。

4.常态课的规范。学校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细则》,规范常态课教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细则》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让教师们明确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明确课堂上组织教学、过程方法、目标达成度等方面的要求。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规范,更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培训学习,引领大家用评估细则不断地研究课堂,分析自己的课堂,历练课堂教学基本功。

三、专家指导与专题讲座――为教师搭建专业引领的平台

专业引领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它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首先,学校聘请全市知名专家进入学校参与听课、集备和专题讲座,市教研室教研员、市学科领域的专家、五所学校特级教师等组成的专家督导组,在教师需要时,为教师提供适时的专业引领。其次,学校教学管理层深入教师的课堂,跟进式听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分析,课后与教师交流听课体会,及时和教师沟通,了解教师的需要。在交流的过程中既亮出观点,也提出怎样设计和解决会更好的策略、方案,让教师在不同方法的选择中获得新的教学感悟,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进、再实践,在反复磨课中实现专业成长,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跟进式听课、观察评议是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再次,学校为教师提供专题讲座,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让常态课走向有效教学”等,转变教师的观念,吸纳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充实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

四、教研论坛活动――为教师搭建思想碰撞的平台

教研论坛是我校的一种校本教研创新形式,其主体是学校教师,目的是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教师的共同成长搭建一个思想交流平台。我校组织教师开展题为“高效教学之我见”“我的模式我的课”等教育论坛活动,形式活泼,教师互动充分,因不同而丰富,因碰撞而精彩,因相融而和谐。本学期我校各个学科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各学科组研讨总结后以论坛的形式进行各个学科的交流与展示。

学校筹集资金,为每位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同时图书室、阅览室、办公室及各班教室均有台式机,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必将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校网站在“教师论坛”“教育博客”栏目内设置了不同学科子栏目,教研信息、教师上传的教案、各类课的教学录像、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日记、教学随笔等随时可以浏览,利用学校的网站资源,延续思想的碰撞。

五、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手册――为教师搭建自我激励的平台

教师收集有关的教学数据、教学成果,进行判断和反思,并寻找到提高和改进的途径,为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成长记录手册内容包括教师的自我介绍,知识和技能的鉴定即学历、职称、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普通话等级证书等,荣誉称号、成果记录即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案、作品、辅导学生获奖情况、教学班的学科成绩等,自我才艺展示、学生评价、自我反思等,每学年填写一次,作为教师的业务档案。教师成长记录手册的建立为教师及时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挖掘搭建了平台,对教师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独特的教育观念、教学特色和风格,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教师搭建自我激励的平台。

六、倡导教师“聊课”――为教师搭建及时信息交流的平台

教室就是教师的实验室,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实验的过程,45分钟的实验过程,教师自然会发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借用办公室聊天的载体开展教研,精彩之处聊,疑惑时聊;大家聊得轻松、惬意,是教师参与研究的自发式、主动性的表现。不受过多的约束和制约,开放、自由、平等,教师们主动提出的疑惑或感受是来自教学一线的最直接的体会,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只要有教学问题,教师们随时可以开展教研,使教学问题及时得到研究,研究后教师还可以再纳入课堂进行反复的诊断,让教学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七、教学反思――为教师搭建自我升华的平台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在做中成长。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组织管理,让反思逐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回顾、观察、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艺术等进行研究和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相结合,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学校要求每个教师写教后记,并定期检查。内容可以是对自己教学中最精彩和亮点之处的感受,可以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思维火花碰撞的感悟,可以是对自己教学中败笔的反思,也可以是关于学生教育的困惑和问题等。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要求教师全程跟踪、记录“后进生”的点滴转化,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研究型迈进。

总之,我校积极为教师搭建“校本教研”的各种平台,创造条件让教师在适合自己的平台上成长。让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努力地发展自己,成为教育的学习者、研究者、思考者、创新者和促进者。让教师在互动中拓宽视野、在对话中分享教学的快乐、在交流中丰富研究的思路。让教师的专业水准在“校本教研”的大平台上得到提高,实现学校教师队伍健康有序良性发展。

专家评介: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论丰富、观念更新、勇于探索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重要保障。校本研修作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的方式,融入了教师的生活,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王红革老师以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创新方式和评价机制的建立”为研究载体,以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发挥校本研修的团队力量,以点带面,唤醒全体教师教与研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潜能,在校内创造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的氛围,积极为教师搭建校本研修的平台,全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校获得了可持续发展。

王红革老师根据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体会,带领教师积极创新校本研修的方式,她总结提出“为教师搭建与外校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为教师搭建专业引领的平台、为教师搭建思想碰撞的平台、为教师搭建自我激励的平台、为教师搭建及时信息交流的平台和为教师搭建自我升华的平台”等诸多的校本研修方式,无疑对众多学校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启发和借鉴作用。(天津市复兴中学校长刘浩)

王红革:教学反思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

本刊记者 张 嵘 ■王红革

请您谈谈青年教师怎样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青年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经历学徒期,积累备教材备学生的经验;模仿期,听课积累驾驭课堂的教学机智;历练期,承担各种做课任务,积累实战经验;反思期,总结经验教训,在反思中促进自己专业提升。

学徒期,离不开老教师的悉心指导。青年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深厚的学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教师。学校聘请专家、组织“师带徒”活动,发挥老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合理处理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悉心指导,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

模仿期,多听课是青年教师学习借鉴他人课堂教学优点、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听课前认真钻研上课的内容,做到有准备地、带着问题去听课。听课中不仅要学习优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板书、教学手段的使用、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时间的安排等,更要听取优秀教师在处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时的方法,从中发现闪光点,提高自己处理教学各环节的能力。

历练期,多做课,在实战中磨砺,教学基本功是青年教师的立足之本。学校为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组织各类教学基本功比赛,如青年教师汇报课、学科技能竞赛、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通过比赛的不断磨炼,青年教师基本功得到加强,学科专业技能不断提高。

教学反思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标,通过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或给予肯定和强化,或给予否定和修正。通过对自己的行为表现的审视、诊断、调适,优化教学观念和行为,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理解。教学反思是每位教师必备的素质,更是青年教师走向成熟的捷径和基本标志。

请问:学校如何指导教师克服职业倦怠,促进专业持续发展?

■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在巨大的压力下,疲于奔命,难免生发疲劳之心、倦怠之情。当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一些成绩,没有更高的目标追求,无法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感觉不到自身价值时也容易产生倦怠的情绪。我认为学校管理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一是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积极为教师“减压”。让每个教师都有时间有精力对教育进行思考,实行创造性地教学,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快乐;让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培养更广泛的业余爱好和生活情趣,缓解工作压力。二是营造书香校园,让教师在读书中充实自己。读书的过程实际就是自我培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能力得到提升。三是积极倡导教育科研,让教师在科研中激励自己。教育科研是激励教师自我发展的永不衰竭的动力源泉。通过教师平时不断地积累、感悟、反思、操练,将枯燥化解为生动,将单调化解为有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四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搭桥。心理满足是一个人进取的源动力,尊重教师的这种需求,有助于他们工作情绪的调整和端正工作态度,在摆脱平庸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展示才华、创造成绩。帮助教师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引导教师岗位成才、专业成长、事业成就。搭建不同层级的竞赛平台,帮助不同成长期的教师去创造业绩,通过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科研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予以鼓励和肯定,让教师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五是建立以业绩促发展的机制。刚性的、公平合理的制度对教师发展的支撑具有方向性和持久性特点。通过建立教师发展手册,全面合理评价教师,在绩效分配上以业绩为导向,荣誉的授予真正鼓励先进。

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对您的教育教学研究有哪些帮助和提高?

■有幸参加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带给我思想的碰撞。一是让我学会换个视角看问题,站在教育外看教育。站在中国经济大背景下看教育发展,站在国家政策法律层面审视教育行为,站在国际背景下思考教育,站在信息网络化背景下展望教育等。二是了解教学改革的新走向新趋势,帮我确定教学研究的大方向。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即儿童研究。教学要关注和研究儿童学习的态度、情感、方式,帮助儿童找到爱学习的触发点,解决学习动力问题。教学一定要想办法让儿童进入投入、专注、紧张而快乐的真实的学习状态。教学一定要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儿童差异,帮助他们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发展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教学要让儿童的学习过程包括思维过程暴露出来,这种学习,才会诞生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新修订的课程标准预示着教学是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引领教师回到学科教学的本质属性上去;回到学科的核心任务即学科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上去;回到学科独特的学习方式上去。三是让我沉下心来做科研,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严谨的科研态度、执著的科研精神感染着我,优秀学员的业绩激励着我,将反思变成自己的教学习惯,写作变成自觉行动,研究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研究“教师的不教之教”,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系列难题,想得到、做得出、讲得清、写得明,让研究成为工作的常态。

请介绍您近期的工作特点和目标。

■站在教师的视角,更多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课堂优质轻负高效,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其投入、专注、紧张而快乐地学习,让学生学业负担合理,实现真正意义的减负。我很珍惜参加“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习的机会,牢记领导、老师寄予的厚望与嘱托,塌下心来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研究课堂问题、研究减负成为我近期的工作特点和内容。从教和学两个角度梳理我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带领教师团队探讨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式,学科教学的本质,教师的教学特点等视角,研究课堂上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和学的有效策略。近期目标是将自己承担和参与的“十二五”部级、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同时结合减负,理清困惑自己的问题思路,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反思教学实践,梳理教学特色和风格,提炼教育思想,让自己向着专家型教师成长。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下一篇:金石棋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