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卵黄囊瘤病理特点分析

时间:2022-06-01 06:27:23

卵巢卵黄囊瘤病理特点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卵巢卵黄囊瘤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卵巢卵黄囊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典型病例及混合型病例临床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

【关键词】 卵巢卵黄囊瘤;病理;手术;化疗

卵黄囊瘤又被称作内胚窦瘤,病情发展较迅速且较恶性程度较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卵巢卵黄囊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讨分析卵巢卵黄囊瘤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卵巢卵黄囊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年龄9-32岁,平均(24.8±2.6)岁。患者中经病理证实Ⅰ期13例,Ⅱ期10例,Ⅲ期6例,Ⅳ期3例,其中18患者术前血清AFP检测结果呈阳性。

1.2 病理学检查分型

肉眼测量肿瘤最小体积为7cm×6cm×3cm ,最大体积为20cm×16cm×8cm ,以圆形及椭圆形居多,均有包膜且部分呈结节状,多数为质软且脆的实性,主要颜色为淡黄及灰白色,并伴有黏液感。肿瘤镜组织学形状不一,主要包括微囊性、实性、内胚窦样、腺泡状及多泡性卵黄囊结构等,各结构中均存在数量不一的嗜酸性透明点滴。微囊性结构主要为相互勾连的瘤细胞胞浆突形成的蜂窝形网状结构。偶有病例呈现黏液瘤样、状、巨囊性、肝样及原始内胚层结构等罕见组织学结构,但有时可发展成为肿瘤主体成分。各组织结构在临床上呈现相互混杂及相互移行的状态。其细胞核呈深染且多显示分裂像,网孔间多显半透明黏液基质与血管。实性结构主要由较小体积的多角形上皮样细胞聚集形成,核分裂活跃程度与胚胎癌较相似。内胚窦样结构由柱状或立方状瘤细胞呈单层排列。腺样结构主要形态、大小不等的管道或囊状结构构成,部分结构会形成相互连通且形态曲折的迷路样结构。囊腔被大量形态不一的梭形结缔组织包围,形成与葫芦类似的外形及多囊性卵黄结构。

1.3 治疗方法

治疗时根据根据患者病症具体情况给予合理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卵巢原发肿瘤大网膜及盆腔内种植六切除术等,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长春新碱、放线菌素及环磷酰胺(VAC)联合化疗,也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顺铂、长春新碱及博来霉素(PVB)联合化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构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典型病例及混合型病例临床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具体见表1。术后随访发现临床处于Ⅰ期的患者存活11例,存活率84.62%,2例混合型Ⅰ期患者手术3年后死亡;Ⅱ期患者存活8例,存活率为80.00%,2例Ⅱ期混合型术后2年死亡;Ⅲ期患者术后存活1年的2例,其余5例存活时间未超过2年;3例Ⅳ期患者术后存活时间均未超过3个月。32例患者总存活率为59.38%。

3 讨论

卵巢卵黄囊瘤在临床上属于较为罕见的肿瘤,占原始生殖细胞肿瘤的1/5左右,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多见于单侧发病[2]。卵巢卵黄囊瘤往往与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混合存在,若合并成熟型畸胎瘤,则治疗后能取得较好的预后,如合并未成熟型畸胎瘤,即使其临床分期较低,预后效果仍不容乐观,故为有效避免漏诊,应尽可能每1cm做一张切片,以便做出正确且全面的诊断,为临床制定正确的化疗方案提供可信的参考依据[3]。卵巢卵黄囊瘤组织形态较繁多,对其进行病例分析时,要求医师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巧,熟悉掌握肿瘤组织学各种特征,还要同时考虑到患者年龄以及AFP值情况,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另外,在鉴定肿瘤时要注意区分和胚胎癌、透明细胞癌及未成熟型畸胎瘤,胚胎癌具有较明显的上皮特征,血清AFP为(-),HCG为(+);未成熟畸胎瘤具有较明显的上皮及肉瘤成分;透明细胞癌与卵黄囊瘤形态较相近,但透明细胞癌患者一般年龄较大,腺体结构较明显,且具有基底膜,无卵黄囊瘤具有的特征性结构,血清AFP呈(-)。

本研究中,典型病例及混合型病例临床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

参考文献

[1]崔晓.卵巢卵黄囊瘤6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04(01):2554-2558.

[2]郭健,游思静,延丽雅等.卵巢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1(10):41-42.

[3]佟晓晶,李联昆.卵巢内胚窦瘤临床特点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0,14(05):124-125.

上一篇:癫痫的出院指导 下一篇:盆腔炎的治疗与预防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