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5-31 09:09:23

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9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平均分数为(59.25±5.23)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平均分数为(41.58±3.98)分,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t=10.2585,P

【关键词】脊髓损伤;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289-02

因为脊髓损伤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造成极大的影响,出现心理失衡,直接导致患者出现悲观、焦虑、失望忧郁等不良情绪[1]。本文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9例脊髓损伤的患者,对部分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9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对照组39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18岁;C颈段38例(A型12例,B型22例,C型4例);T胸段24例(A型15例,B型9例),L腰段17例(A型5例,B型9例,C型3例)。两组患者在数量、男女比例、年龄、受伤位置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即常规的临床护理,以及康复训练。

1.2.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提供优雅的环境,因为脊髓损伤患者一般病情比较重,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所以诊疗环境对疏导患者的情绪比较重要,病房宽敞,减少障碍,安全扶手,洗澡坐椅等设施。患者的病房内色调要柔和;定时播放一些患者喜欢的歌曲,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要充分的尊重、理解、同情、信任、关心患者,对患者要热情,关心患者生活起居,和患者交心、谈心、作朋友,充分尊重患者,对一些较为年长的称呼阿叔、阿姨,让患者其感觉亲切和自然,可以避免出现距离感、生疏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出现焦虑、抑郁的患者,通过患者的基础资料分析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计划[2],更好的做好心理疏导;和患者共同分析其病情,并且介绍一些先进的康复医学理论以及成功的经验、案例,使患者可以正视现实,树立信心。

1.3 观察项目及标准: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精神状态情况。

1.3.1 生活自理能力[3]:参照Barthel指数评定内容,主要包括十项,根据患者是否需要别人帮助以及帮助的程度进行分功能评定,分为0分、5分、10分、15分四个功能等级,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60分以上为良,生活基本可以自理;60分到40分为中度残疾,生活存在一定障碍;40分到20分重度残疾,生活需要帮助,依赖比较明显;20分以下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1.3.2 精神状态[4]:精神状态优:患者可以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愿意和其他人沟通,对自己病情治疗充满信心,可以积极主动的配合康复训练等治疗。

精神状态良:患者能比较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不排斥和其他人沟通,对自己病情的康复训练治疗保持配合,在出现负性情绪之后可以自我调节。

精神状态差:患者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不愿意和其他人沟通,对自己病情的康复训练治疗没有信心,也不积极配合。精神状态优良率:(优的病例数+良的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经x2、t检验,如果P<0.05,表示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生活自理能力。两组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平均分数为(59.25±5.23)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平均分数为(41.58±3.98)分,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t=10.2585,P

2.2 精神状态。两组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状态优9例,状态良29例,状态差2例,精神状态优良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状态优2例,状态良22例,状态差15例,精神状态优良率为61.54%。观察组的精神状态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52,P

3.讨论

当人体的脊柱受到一些外伤,会造成椎骨骨折,一些碎裂的骨块或者其它的异物会直接或者间接的损伤到人体的脊髓神经,例如:脊髓血管遭到破坏就会造成脊髓的血液运行出现障碍而出现脊髓坏死);同时椎管内因为出血而引起的血肿以及肿瘤压迫患者的脊髓,也可以出现脊髓损坏。因为出现脊髓损伤会直接出现患者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出现障碍,反射出现异常及大小便失禁等一些病理性的改变[5],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9例脊髓损伤的患者,对部分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都显著高与对照组。综上所述,给予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病情的康复,显著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叶小芬,刘杏仙,陆雪梅.脊髓损伤患者躯体功能恢复与心理护理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5,4(5):9-11.

[2] 陈爱,陈芳,林彩霞,等.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9):2074-2075.

[3] 冷晓辉.心理干预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抑郁情绪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2):62-63.

[4] 马丽,龙燕,郑栋华,等.心理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1):102-103.

[5] 刘霞,张朝晖.心理护理干预对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63.

上一篇:加强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效果 下一篇:基层血站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