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08 17:22:53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篇1

【关键词】颈椎病、手术方案、前路、并发症、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482-01

1.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它是以椎间盘退行性为基本病理基础, 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 以此构成对脊髓和供应脊髓血管的压迫, 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四肢乏力,持物不稳,躯体束带感,甚至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出现霍夫曼征阳性,巴宾斯基征阳性,椎体的骨赘以及后纵韧带骨化物的存在是造成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诊断CSM要注意以下三点: 具有颈髓受压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所表现的受压情况与临床表现要相一致。

2.手术适应症及时机:手术适应证: a) 临床症状明显, 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者; b)病程长, 症状持续加重而又诊断明确者; c) 脊髓受压症状虽为中度或轻度, 但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改善而又影响工作者 。颈椎体后缘骨赘而形成的以及椎间盘变性、突出等多种病理改变,造成颈髓以及硬膜囊的多个平面受压。

3.手术方案选择的目的和指证: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恢复或重建椎间隙高度并获得正常生理曲度和与脊髓相适应的椎管容量和形态, 尽量恢复脊髓残留功能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或恶化是手术治疗的目的,颈椎手术的基本原则为充分减压, 重建颈椎结构的稳定性、植入骨的有效生物功能及可供植骨融合的稳定结构SC选择前路手术指征:无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病变节段在3 个以内;椎管矢状径在10 mm 以上的椎管轻度狭窄者,无后纵韧带骨化。

4.前路术式的优点: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可以增大脊髓后移位的空间,从而达到更彻底、更安全的减压目的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能有效去除由椎间盘或骨赘导致的神经压迫,减压充分,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彻底减压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决定因素应用颈椎PEEK cage 植骨融合具有以下优点:①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显露范围小,仅需剥离椎间盘,无需过多剥离手术节段上下椎前筋膜。②术中植骨量相对较小,有效减少髂骨供区痛的发生率安装cage 无需牵拉食道以充分暴露固定节段椎体必要。增加了术后的节段高度和椎间孔的高度该术式减压彻底,具有可信的治疗效果,而且邻近节段退变所引起的并发症对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小。切口小,用骨量少,保留了髂骨内外板,创伤较小,能够有效地保证颈椎的稳定,进而达到较好的固定强度,将减压、稳定、重建同时完成,且有利于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使骨融合更好,进而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另外椎体次全切除的减压范围除传统的椎间盘和增生的骨赘外, 还可以通过潜行扩大骨槽解除椎体水平后纵韧带骨化或增厚等引起的压迫, 并使病变节段椎管得以充分扩大, 从而使脊髓型颈椎病的减压更为彻底。

5.手术成功的标准; 衡量手术效果的标准有3个: ①脊髓是否得到彻底减压,恢复了正常的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恢复了与脊髓相适应的椎管容量和形态; ②是否创伤最小,并发症最少; ③术后功能是否有较好的恢复,有较为持久的疗效。

6.前路并发症:脊髓损伤及脑积液漏的防治术中止血不彻底、血肿压迫脊髓,或减压后再灌注损伤,颈部血肿可致气管壁受压、气道堵塞,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危及生命,人的粒细胞功能受损,免疫功能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微血管病变致局部组织缺血低氧,降低组织中的抗生素浓度,从而使之易于感染,术后怕痛,不敢咳嗽造成痰液阻塞,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术后颈椎曲度变直等。

7.讨论:颈椎病的治疗和研究虽已历经多年,但在该领域尚未深入认识的问题依然不少。无论是前路还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术式,在目前条件下我们应采用严格的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的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从而对上述手术入路的优劣及各种新方法、新术式作出客观、科学、具有说服力的判断,得出能令人信服的结论,以提高颈椎病治疗的效果。但我相信随着人类对颈椎病的认识,及科学的发展,总有一天人类会寻找出更好的办法能好的解决颈椎病。

参考文献

[1]Mizuno J,Nakagawa H. Anterior decompression for cervicalspondylosis associated with an early form of cervical ossification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J]. eurosurg Focus,2002,12(1):12.

[2]K lineb erg E. Cervical spondylotic m yelopathy: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J] . Th e Orthoped ic cl in ics of North Am erica, 010 , 41 ( 2 ):193-202.

[3]王恒龙, 姜振国, 朱剑等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48 例临床分析实用骨科杂志【j】 第15 卷,第6 期, 2009 年6月

[4]ASHEKENAZI E,SMORGICK Y,RAND N,et al.Anterior decompressioncombined with corpectomies and discectomier in the management of mutilerelmyelopathe:a hybird decomperssion and ficaxtion techigue[J].Neurosurg Spine,2008,3(3):205-209.

[5]牛顺林1 徐贵红2 赵佳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 的疗效中国保健营养【j】No. 08( 下) 2012,

[6]张建乔 金才益 曾忠友等颈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j】2010年12月第24卷第12期

[7]郑文忠,林洪光,刘爱刚等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探讨颈腰痛杂志【j】2012年第33卷第5期

[8]邹文杰1,崔志远2,王志杰等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的观察齐鲁医学杂志【j】2012年12月第27卷第6期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篇2

【摘要】 [目的]探讨“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双钢板固定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03年7月~2004年7月对21例“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7例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手术患者行颈前路单间隙切除+单间隙切除(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骨、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6、9、12个月随访摄片,对其症状缓解、植骨融合、内固定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6~32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根据JOA评分,患者平均改善率为88.5%;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82.1%,9个月融合率为89.3%,术后12个月融合率为93%;无患者死亡,供骨区并发症6例。此术式手术适应证:适用于病理压迫位于脊髓前方的患者,包括中央型、广基的椎间盘突出、邻近或位于椎间盘的较大桥接骨赘,尤其适用于非颈椎前凸的“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并发症:通常与解剖过程中软组织的损伤及神经受损有关,另外,亦可发生远期内固定与融合失败。[结论]“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手术患者行颈前路双钢板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可以重建椎管容积以及椎间孔的高度,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对于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颈椎病患者,既能前路减压又能重建颈椎生理前凸。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手术; 带锁钢板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double plates in the anterior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jumping multilevel CSM.[Method]From July 2003 to July 2004,21 cases of jumping multilevel CSM and 7 cases of CSM were operated with single level discectomy/anterior corpectomy and self-iliac bone graft and fixation by double plates.During the 6,9,12 month follow-up,bone fusion were assessed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Result]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6~32 months(24 months on average).Based on JOA evaluation,the average improving rate was 88.5%.And 82.1% fusion was achieved at 6 months,the fusion rate reached 89.3% and 93% at 9 and 12 months accordingly.There were 6 cases with complications in the donor site of grafting.Indications of this approach:the compressing pathology was located anterior to the spinal cord.This included central,broad-based disc herniations and large bridging osteophytes at or adjacent to the level of the disc space.And it was especially indicated for patients with jumping multilevel CSM who did not have a lordotic spine.Complications:complications occurring with this approach could be related to injuries to the soft tissue during dissection or to the neurological elements.In addition,postoperative fusion or hardware failure could occur.[Conclusion]Single level discectomy/anterior corpectomy and self-iliac bone graft and fixation by double plates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to the jumping multilevel CSM.It allows restoration of the spinal canal and neural foramen to normal dimensions to decompress the spinal cord.To the cases of jumping multilevel CSM that have a kyphotic deformity,it allows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spine to help restore a lordotic curvature.

Key words: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terior approach surgery; locking plate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在大多数病例中取得了满意疗效。而对于“跳跃型”多节段颈椎病,以及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手术的病例,由于累及的节段多、范围广,合理选择前路术式尤为重要。本文总结2003年7月~2004年7月收治的21例“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及7例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手术患者,均采用颈前路单间隙切除+单间隙切除(椎体次全切)+取髂骨植骨、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并进行评价。现就该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其手术后近期疗效的随访,参考相关文献,探讨双钢板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42~76岁,平均59岁。均为脊髓型颈椎病,病程1~8年,“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21例,经前路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病例5例,经前路减压融合后过伸伤2例,此7例发生于术后4~8年。21例“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和7例再次手术术前JOA评分分别8~12分(平均10分)和6~9分(平均7.5分)。

1.2 临床表现

(1)主观症状:颈部不适、疼痛或僵硬感,上肢麻木、精细动作差,胸部束带感,伴行走不稳或踩棉花感;(2)神经体征:本组均有运动功能障碍,16例均有步态蹒跚,下肢肌力Ⅱ~Ⅳ级,手的握力Ⅰ~Ⅳ级;(3)感觉及反射功能:躯体感觉减退24例,全部均有上肢感觉减弱及麻木等症状,23例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髋阵挛、踝阵挛阳性。

1.3 影像学表现 患者的颈椎X线检查可见:23例受累节段可见不同程度椎间隙高度降低,18例生理弧度消失或反曲以及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非连续型OPLL 4例,椎管狭窄12例,椎前软组织阴影增宽2例。均行MRI检查,病变累及2间隙者C3、4、C5、66例,C4、5和C6、72例,累及3个及以上间隙者:C3、4和C5、6、C6、7者14例,C3、4、C6、7C7T12例,C3、4、C4、5和C6、72例,C2、3、C3、4和C5、6、C6、72例,其中髓内信号改变者2例。

1.4 手术方法 术前给予气管推移训练。术中仰卧位,肩部略垫高,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选择颈前右侧横切口,沿血管鞘和内脏鞘之间进入至椎体前,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病变节段。对单节段者行椎间隙减压,多节段则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减压范围以两侧颈长肌外缘2 mm为界,深达后纵韧带底面,直至可见硬脊膜。术中采用Caspar椎体牵开器以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完成减压后,单纯椎间隙减压采用自体髂骨楔形植骨,安放适当长度的带锁钢板。椎体次全切除则采用长条三面皮质自体髂骨植骨后,放置适当长度的带锁钢板固定。

1.5 术后处理 常规抗炎、脱水治疗5 d。术后第5 d离床活动。应用颈托保护3个月,术后3、6、9、12个月随访并复查颈椎X线片。

2 结 果

术后脊髓和神经根功能改善情况:全部病例随访16~32个月(平均24个月)。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优20例、良4例,好转2例、无效2例。JOA评分提高4~9分,平均6.5分。本组患者改善率为79%~98%,平均为88.5%;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82.1%,9个月融合率为89.3%,术后12个月融合率为93%。无植骨块移位、脱出、塌陷。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无钢板或螺钉折断。1例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者,再次行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12个月,症状复发,后行颈后路C3~7椎板切除减压。供骨区并发症6例,其中血肿形成1例,抽吸并加压包扎,1周后消失,供骨区疼痛3例,局部皮肤麻木2例,典型病例见图1。

图1患者,男,74岁,“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2005年3月行颈前路单间隙切除+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骨、双钢板内固定术。术前颈椎MRI示:C3、4和C5、6、C6、7间盘突出,脊髓前方受压(1a、1b);横切位可见C3、4间盘明显突出,脊髓压迫至截面的1/3(1c);术后12个月随访,颈椎正侧位X线片示:植骨愈合(1d、1e);术后12个月颈椎MRI示:颈椎前凸恢复,相应节段脊髓压迫解除(1f、1g)

3 讨 论

脊柱退变性疾病导致的椎管狭窄、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创伤是脊髓压迫较为常见的原因,从而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颈椎退变最常好发于50岁以后,本组病例平均年龄也大于50岁。它通常起源于椎间盘脱水,导致椎间高度丢失以及椎间盘向后膨出,膨出的间盘可能钙化,伴随局部及钩椎关节骨赘形成、椎管狭窄。

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为运动与感觉功能受损所致,包括手指笨拙、行走困难、平衡与共济失调以及手足的麻木与针刺感。慢性压迫常导致脊髓不可逆性损害。

转贴于

目前,尚无能解除脊髓压迫的药物。因此,原则上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1〕。临床研究发现,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与病程和脊髓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病程越长,脊髓损害程度越重,疗效越差。手术方法以颈前路为主。自1986年报告了颈椎前路带锁钢板(cervical spine locking plate,CSLP)以来,颈椎前路固定系统就广泛地应用于颈椎病、颈椎创伤和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对于受累节段为“跳跃型”的颈椎病患者,其病变节段呈跳跃型,且涉及范围广,如何选择合理手术方法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

本组28例双钢板固定均采用CSLP双钢板,这一方法通过保留椎体,保存多个固定点,允许撑开牵引、重建颈椎前凸,并通过椎间植骨的技术来维持,最后安装动力性钢板来稳定脊柱。“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所需植骨块长度较广泛的椎体次全切除所需的长度短,通过缩短融合及新骨爬行替代可能提高植骨融合率,本组术后12个月融合率为93%。由于该方法采用选择性椎间隙减压,即可跳过正常的椎间隙,仅对有病变的椎间隙进行减压,因而可以克服广泛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跳跃型多节段颈椎病所存在的不足〔2〕。本组病例手术有效率为92.9%,优良率为85.7%,JOA评分提高4~9分,平均6.5分。

3.1 手术适应证

适用于病理压迫位于脊髓前方的患者,包括中央型、广基的椎间盘突出、邻近或位于椎间盘的较大桥接骨赘,在上述情况下前路手术能对造成脊髓压迫原因提供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它同时也能解决局限型后纵韧带钙化,适用于后纵韧带骨化主要限于椎间盘区域,且为非连续型、非广泛延伸至椎体后壁者,本组就有非连续型OPLL 4例。对于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病例,由于其他术式器械不能达到位于椎体后面的骨化物,而无法完全切除,只有椎体次全切除术才能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

本术式尤其适用于非颈椎前凸的“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后路手术通常不能重建颈椎前凸,如果达不到重建颈椎前凸目的,后路手术就不能对跨越前方残存骨赘的脊髓提供充分减压。通过前路手术可解决这个难题,术中能撑开并重建椎间高度,矫正有弹性的后纵韧带皱褶,同时提供多个撑开牵引点,较连续多个椎体次全切除能更有效地重建颈椎前凸。尤其与单个直而长的植入物(如腓骨)相比,单间隙切除+单间隙切除(椎体次全切)、植骨、双钢板内固定术能更好地获得颈椎前凸的重建。间隙减压的难点在于清除延伸至椎体后壁的骨赘较困难且耗时较长。

3.2 并发症

通常与解剖过程中软组织的损伤及神经受损有关,另外,亦可发生远期内固定与融合失败。在与颈部软组织解剖游离、牵拉等相关的损伤中,喉返神经损伤、吞咽困难是最常见的并发症。Baron等〔3〕统计了在文献报导中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如下:吞咽困难12.3%,声嘶4.9%,单侧真性声带损伤1.4%。大多数喉返神经损伤为一过性的,持续数周或数月,现在通常被认为与喉内气管导管充气球囊的压迫有关,而不是在颈部软组织中损伤。气管导管球囊间歇反复充放气的方法能显著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从6.8%降至1.7%。永久性声带麻痹的发生率为0.3%〔4〕。

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可高达50%~67%,然而它通常为一过性的,残存的症状在6个月后降至4.8%,10个月时为2.3%。内固定操作并未增加吞咽困难发生的风险〔5〕。值得注意的是年老的患者发生吞咽困难的风险增高,但是认真检查这些老年患者,发现多数患者在术前已有亚临床吞咽困难的征兆。为了尽量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建议间歇放松拉钩。多数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诉说干硬的食物在吞咽过程中有堵塞感,此时可推荐改变饮食直到完全康复。如果吞咽障碍非常严重,暂时性的鼻饲饮食有助于提供充足的营养。

其他与前路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椎动脉损伤及硬膜撕裂。椎动脉损伤罕见,通常与血管的弹性有关,与椎间盘切除相比,椎体次全切除术更容易发生椎动脉损伤〔6〕。硬膜撕裂同样罕见,但在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尤其骨化物涉及硬膜者,更容易发生撕裂,在这种情况下直接缝合裂口不太可能,可用阔筋膜或合适的硬膜替代品来覆盖缺损。与植骨及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包括:骨不连、颈椎前凸丢失、钢板折断、螺钉折断或松动退出。本组病例未出现植骨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82.1%,9个月融合率为89.3%,术后12个月融合率为93%。

颈前路单间隙切除+单间隙切除(椎体次全切)+植骨、双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它能重建椎管容积以及椎间孔的高度,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它尤其适用于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颈椎病患者,既能前路减压又能重建颈椎生理前凸。多点撑开牵引、终板准备、植骨块及内固定使颈椎前凸更易于获得与维持。采用较短的植骨块可提高植骨融合率,避免远期失败。这种手术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操作更困难,技术要求更高,耗时更长,但已被证明对颈椎的减压与稳定非常有效。

参考文献

〔1〕 侯铁胜,傅强,马胜忠,等.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3:932-933.

〔2〕 Koller H,Hempfing A,Ferraris L,et al.4-and 5-level anterior fusions of the cervical spine: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clinical results[J].Eur Spine J,2007,29:100-107.

〔3〕 Baron EM,Soliman AM,Gaughan JP,et al.Dysphagia,hoarseness,and unilateral true vocal fold motion impairment following anterior cervical diskectomy and fusion[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2003,112:921-926.

〔4〕 Apfelbaum RI,Kriskovich MD,Haller JR.On the incidence,cause,and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palsies during anterior cervical spine surgery[J].Spine,2000,25:2906-2912.

〔5〕 Bazaz R,Lee MJ,Yoo JU.Incidence of dysphagia after anterior cervical spine surgery:a prospective study[J].Spine,2002,27:2453-2458.

〔6〕 Curylo LJ,Mason HC,Bohlman HH,et al.Tortuous course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and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a cadaveric and clinical case study[J].Spine,2000,25:2860-2864.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篇3

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椎病等脊柱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在人群中随处可见,痛苦不堪,如何找出更好的治疗方法,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他们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成为医药界同仁们进行不懈努力的目标。为此,我们再次采访了张吉林教授。

《医药世界》:众所周知,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张教授,请您先介绍一下“椎间病”概念。

张教授:人的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骨构成,靠椎间盘、椎间关节、韧带、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紧密相连,脊髓和马尾神经位于椎管内,脊神经和伴随的血管从椎间孔出入。椎间盘位于两椎体间,其髓核为胶冻状,由上下软骨板和周围纤维环包绕,处于封闭状态,髓核内的粘多糖具有强吸水性,可从周围吸收水分,使之体积增大,并向周围扩张而使纤维环被张紧,当纤维环的弹性回缩力与髓核向周围扩张的压力相当时,椎体间处于由弹性拮抗引起的相对稳定状态,即压不易缩短,拉不易伸长。这使得脊柱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同时对外来的各种冲击力有缓冲作用,使椎管能保持应有的容积,对椎管内的脊髓、神经和血管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由于髓核正压力的存在,它还可起到椎间万向节的作用,在脊柱周围肌肉的作用下,可使脊柱在生理许可的范围内作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三维方向运动,以适应各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但这种承载能力和运动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脊柱超负载(尤其是偏载)或超限度运动时,就会造成损伤,引起椎间三维方向的病理性位移、小关节紊乱,出现椎间软组织的扭转、挫伤、撕裂、紧张、水肿、粘连,以至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影响椎间软组织的正常代谢及功能,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病症起因于颈段、胸段、还是腰段,都是脊柱椎骨间发生了位置改变合并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因此应将其归为“脊柱椎间软组织损伤类疾病”,总称为“椎间病”。

《医药世界》:以前我们曾经报道了您的三维正脊技术,引起了广大患者和医界同仁的关注,您再给大家谈谈三维正脊技术的作用机理。

张教授:椎间软组织属弹性组织,受到不同应力时就会产生不同应变。作用于病变椎间的力主要有牵张应力、扭转应力和剪切力,它们是通过三维正脊治疗时瞬间的成角冲击、旋转和手法顶、推、按、压而实现的。下面我分别解释一下:

第一是定距离快速纵向冲击:三维正脊疗法中的纵向冲击采用的是定距离快速冲击,距离是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决定的,可精确量化在毫米级(误差不超过1mm)。

第二是定方向定角度旋转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纠正椎骨的旋转位移和后关节紊乱,使之回复生理状态。

第三是臀板扭转的作用。臀板位于臀腿板上,其上有紧箍患者骨盆的固定带,可沿垂直于床面的轴向(Z轴)扭动一定角度(5°-10°可调)。在治疗时,臀板的扭动是与头胸板纵向冲击牵拉和臀腿板轴向旋转同时协调进行的。

进行三维正脊治疗时,除上述动作在瞬间同时完成外,同时还要配合医生的辅助手法,主要手法是作用在病变部位的顶推、按压。当病变椎间的位置改变得到矫正后仍存在某些症状时,就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给予对症处理,如采用推拿、针灸的方法,外用活血化瘀、温经络的药物,用红外线、紫外线或中、高频电疗法物理治疗,以及功能锻炼等方法使周围软组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以达到消除症状和防止再发的目的。

《医药世界》:张教授,您对以后此项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有什么想法?

张教授:在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交流中心组织的专家鉴定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技术属于创新技术,优于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为此,我中心决定自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连续举办“张吉林三维正脊技术”培训班,培养更多能够掌握此技术的人,更快的解决患者的痛苦。该技术的应用可望给医院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篇4

我们人类从爬行到直立,历经了漫长的衍化。人的脊柱由早期的拱形结构(像牛、马等脊柱),逐步进化成半直立的弓形(如黑猩猩、猩猩等),直到现在的浅S型。直立给人带来了许多益处,手的解放、视野的开阔、大脑的发达等,但同时也失去了拱形(弓形)结构的承重、解压能力,而变得脆弱了。对于这个“宝贝脊柱”我们了解多少?应该如何保护它?武警总医院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彭宝淦教授将给予详细介绍。

椎间盘的老化从10岁以后开始

记者:彭教授,我在不止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说法,人体椎间盘里的髓核gk10岁以后就开始退变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以后漫长的岁月中,退化的椎间盘会给脊柱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彭教授:椎间盘是连接两个椎体的一个软垫,就像一个“小圆馅饼”一样,外层的纤维环就相当于“饼皮”,中央的髓核就是“馅”。这个“馅”是一种半透明的胶质,里面没有血管和神经,它的营养来源很有限,这是先天结构决定的。所以髓核从10岁以后就开始退变是正常的,就像人会长白头发一样,是自然现象。退化并不等于得病,只有退变引起随之的临床症状,如腰痛,才叫得病。实际上不仅仅是髓核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纤维环也在发生变性和破裂。椎间盘在退化变性过程中,刺激骨膜形成骨质增生,再加上脊椎骨周围韧带和关节囊松弛,逐渐就会使脊柱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改变,引起腰间盘突出症、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体小关节紊乱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退行性变多发生在30~50岁的青壮年,60岁以后,髓核已经严重变性到完全纤维化或钙化、萎缩,腰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反而有所减少。

记:请您简单谈谈脊柱的结构好吗?

彭:脊柱是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和4块尾椎,共30多块椎骨借助椎间盘、小关节、韧带等连接而成(由于骶椎和尾椎基本上是不活动的,一般可单独当作一块)。简单地讲,脊柱就是由一块块椎骨叠起来的一条“龙骨”,脊柱的结构并不坚固。

记:发生在脊柱上的有关疾病有哪些呢?

彭:发生在脊柱上的疾病排在第一位的还是退行性疾病,比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等;二是脊柱外伤,比如车祸、高空作业摔落、不当的暴力推拿等引起的椎体骨折脱位等;三是椎体各种肿瘤;四是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或其他化脓性感染:五是非细菌性炎症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六是一些代谢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等。

脊柱外科手术是挽救脊柱功能

的“最后王牌”

记:脊柱既是人体的“中轴,’,又是

“通信主干道”,娇贵的脊髓和一丛丛指挥全身的神经纤维穿行其间,在这样一个要害部位“动刀”,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但脊柱外科手术近些年来发展较快,请您具体谈谈有哪些变化?

彭:材料、计算机、基础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以及术者观念的更新和技术的突破,术前越来越精细的影像诊断,手术器械和内固定材料的改进,术中的脊髓监测、导航、C臂透视应用等,使脊柱外科手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疗效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比如原来一个颈椎病手术需要2~3个小时才能完成,现在30多分钟就做完了,开口也很小,只有3厘米长,越来越向微创的方向发展,整个手术出血不到10毫升,就像平时抽血化验那么多,放在颈椎里面固定用的材料也很精致,不像原来那样粗大简陋,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术后恢复也快,第二天就能下床。行腰椎融合手术的病人,术后三天戴支具可下地行走,现在还有激光、等离子、射频消融椎间盘减压、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及减压、植骨固定术微创技才能等,手术方法改进很大,与过去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了。

记:现在脊柱手术后的效果如何?有效率能达到多少呢?

彭:脊柱手术的效果好与不好,患者术后会很快有感觉的。现在很多人对脊柱手术的看法还停留在10年或20年前的印象,有时只看到个别效果不佳的病例,任何高难的外科手术都不能保证是100%有效,我们这里95%以上的病例都很成功。绝大部分病人感觉明显改善了术前的压迫症状,觉得轻松多了。与术前的生活质量和担心相比,觉得“冒险”做这个手术很值得。

记:哪些疾病可以不手术,采取保守治疗,哪些疾病必须手?

彭: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脊柱疾病,凡是没有引起不能忍受的神经压迫症状的,都可采用保守治疗,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脊柱外科手术是通过矫形、减压、内固定稳定而达到缓解症状。手术的原则就是,只针对有严重神经压迫和神经损害的病例,比如脊椎骨折、结核、肿瘤、多年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颈腰椎退行性变等。这些情况,不采取手术,无法正常地生活和工作,几乎不能自理了,只有通过手术来解决,这样的病例手术后效果很明显。

折磨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慢性下腰痛”

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个耳熟能详的老话题,治疗方法形形,但多数不能“去根儿”,动不动又犯了,请您谈谈它的治疗现状?

彭: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大约8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能够通过保守治疗缓解或治愈。但保守治疗选择方法要正确,不能得病乱求医,要清醒面对多种多样的广告,要到正规的医院或经过证实疗效可靠的手法推拿诊所。目前保守治疗的方法有卧床休息、按摩、牵引、针灸、理疗、药物、骶管疗法等。

手术治疗适应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明确,经正规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者;反复发作,严重压迫神经,出现下肢、大小便功能障碍者。

手术治疗方法有传统和微创两种。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内窥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已广泛应用,因其创伤小,出血少,有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容易被病人接受。

我们研究所发明了一种通过椎间盘造影后打针治疗“腰痛”的好办法,已得到国际学术权威杂志的认可,适用于椎间盘纤维环撕裂而造成-的“下腰痛”。

保护脊柱有方法

记:如何正确搬运脊柱受伤的病人?

彭: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建筑、工矿损伤等脊柱损伤的病人也越来越多。脊柱病人外伤后,避免因搬动不当而加重神经损伤,正确的方法是:1、及时带上腰围或颈托等外固定支具;2、最好用铲式担架,没有这个条件时。用大木板、门板也可以,对患者进行平移或整体翻身,不能采用那种一个抱头一人抬脚的搬动方法,切记不能让脊柱旋转和扭动:3、对骨突部位进行保护,防止压疮形成。

记:最后请您谈谈,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地爱护自己的脊柱?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篇5

按摩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有效的保健方法,可放松肌肉筋骨,促进气血循环,缓解局部的紧张、僵硬与疼痛。通过长期的实践与归纳总结,祖国医学已形成了推拿按摩祛病强身的系统理论和手法。为什么在小刘身上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呢?这就要从他所患的疾病――颈椎病上去寻找原因了。

小刘从小就喜欢运动,学生时代就是足球健将。尽管现在工作十分繁忙,每逢双休日,他还是会约上一帮兄弟一起踢球,在痛快的出汗中舒缓工作的压力。和读大学时相比,小刘身体依然健壮,体重也没有增长。但所从事的IT工作,还是不可避免地给身体带来了负面影响――每天连续十多个小时盯着电脑屏幕,他渐渐感到颈部肌肉变得僵硬,还不时有阵阵隐痛。近一段时间症状越发严重,而且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时常发麻,转动脖子时甚至能听到颈椎发出“咔嗒”声。办公室里的几位“前辈”告诉他,这些都是颈椎病的典型症状,而颈椎病是“IT人”的职业病,根本没什么特效疗法,只有靠平时多活动脖子,实在痛得厉害就去做做按摩。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当天下班后,小刘就去了一家按摩诊所。按摩师的经验十分丰富,10分钟揉捏下来,他马上感到颈肩部的僵硬松解了,隐痛不适也消失了。于是小刘和按摩师约定,每周都来做两次按摩,并痛快地预付了一个月的“治疗”费。可惜天不遂人愿,才“治疗”三次就出现了如此严重的意外。

在一般人看来,颈椎病是一种很单纯的疾病,看电视、玩电脑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颈肩部酸痛不适;而从骨科医生的角度来看,颈椎病却很复杂。颈部是人体十分关键的部位,脊髓、神经、供应脑部血液的大血管等重要组织都从此经过。如果颈部长时间保持某一个固定的姿势,局部肌肉、韧带、椎间盘和骨骼就会出现慢性损伤,即便是年轻人,也会出现骨质增生、椎间盘老化退变等病变。这些“赘生物”压迫及刺激脊髓、神经和大血管,就会导致酸、麻、胀、痛、僵等颈椎病症状。症状较轻的患者赘生物增生不明显,不会造成明显的脊髓、神经和血管压迫征象,但会对肌肉和软组织造成慢性损伤。此时通过较轻的手法按摩,可以促进局部气血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但如果病人同时存在颈椎不稳,或赘生物压迫脊髓、神经和大血管,就万万不可随意按摩,特别是不能采取重手法按摩,否则轻则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重则像小刘一样导致神经功能受损,严重时甚至会诱发瘫痪!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专家提醒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篇6

关键词:颈椎病 颈椎牵引疗法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30―02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主要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颈部外伤劳损、先天发育异常等引起脊柱内外组织结构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血管、脊髓、交感神经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如头痛、颈肩痛、头晕、麻木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近年来网络等办公媒体的发展,颈椎病更趋于年轻化,在激烈竞争的今天,甚至有一些中学生都隐含初期颈椎病,据裴仁和统计,30岁以下的颈椎病患者约占总患者人数11.1%左右,并呈增加的趋势。颈椎病还可引起其它多种疾病,如颈胃综合症、颈心综合症、颈肩综合症等。

1 思考1:是否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其中牵引法对颈椎病的治疗在大量的研究中已证实其有效性,尤其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首选治疗。对于部分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混合型颈椎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它对颈椎病的治疗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对后纵韧带被牵利于颈椎间盘突出症可起到复位的作用;使颈椎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粘连神经根经过牵引可被松懈;加大椎间孔,改善由于压迫神经根而造成的放射痛;端正颈位使颈肌得以松弛,同时改善颈部的血流等。有报告报道脊髓型和椎动脉型不可使用,但也有报道说在合适的条件下运用颈椎牵引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临床上笔者认为:合理运用颈椎牵引对其他类型颈椎病治疗同样有很好效果,但运用牵引疗法治疗脊髓型和椎动脉型患者不可一概而论,我们临床发现仰卧位下的小重量下、长时间牵引对脊髓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

2 思考2:影响牵引疗效的几大要素

在临床上,牵引角度、重量、时间是影响治疗疗效的三大要素。迄今为止,对于这三个参数的选择,国内外的方法不尽相同,并缺少对其进行生物力学的实验研究。颈椎病牵引角度与重量和时间的合适选择,始终存在着一个如何优化组合的问题。同时牵引治疗也缺乏对个体差异的选择方案,也就是说人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包括个体颈肌的发达程度、肌肉痉挛程度、病变部位、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变等,牵引力及牵引角度均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对于牵引,人们往往没有深刻的认识,有人认为牵引几分钟后疼痛消失或减轻,只是尽可能多的使突出髓核回纳和调整,但牵引的方向如何、通过什么作用点、线、需要牵引力多大才能满足牵引的真正需求、实现真正的治疗呢?

目前牵引有多种形式:简单的说就是不同角度、重量、时间的优化组合。牵引的力量就是要使最大的应力集中在病变部位,有学者研究发现:最大应力的位置与牵引角度有关,牵引角度小时,最大应力位置靠近颈椎上段,随着牵引角度的增大,最大应力的位置逐渐下移。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时,牵引角度与最大应力位置的关系也相应改变。李勇等研究发现颈椎牵引在中立位时对椎间盘的轴向作用最大,前屈位时受力集中在椎体后缘,后伸位转移到后侧小关节。中立位、前屈位牵引,轴向力量集中作用于椎间盘及椎间盘后缘,可有效缓解椎间盘对周围组织的挤压,而后伸位牵引力量主要作用于后侧小关节,可调整小关节,解除关节滑膜嵌顿,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学者通过建立颈椎C1―T1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发现:在不同牵引力的作用下,颈椎均出现一定的位移,诸椎间隙后缘均有一定增宽,前缘则大多有所缩窄,最大应力位置均出现在颈椎后缘的椎体上。当牵引角度不变时,随牵引力的增大,颈椎的位移及各点的应力均增大,椎间隙的形变亦更明显。当牵引力不变,随牵引角度的增大,颈椎的位移增大,颈椎上最大应力的位置下移,各椎间隙的形变增大。周小敏发现利用动态成角牵引治疗颈椎病比单纯的单一角度角度效果更好,在相同条件的有效牵引力作用下,颈椎因牵引角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位移,牵引的角度在屈曲位0°和30°时,颈前、后椎间隙都能牵开,而后伸15°时能够最大限度牵开椎间孔,后伸位牵引时,牵引力直接作用于颈椎,不致于损伤颈部肌肉及韧带,对维持颈椎的弧度和调节颈椎内外平衡最合适。李勇等口’通过建立颈椎c4―6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前屈10,后伸10位对颈椎施加相同力学牵引载荷,得出椎体椎间盘和应力的分布,分析发现前屈位时,椎体受力主要在椎体两侧后外的神经根出口位置,椎间盘位移主要在椎体的后缘,后伸位时,受力主要在椎体两侧的钩椎关节,椎间盘位移主要在椎体前缘。因此笔者认为治疗中应因人施治,根据颈椎关节部位的病灶,对照x光片采用不同角度进行牵引。

牵引的力量:一般认为大力量间歇牵引与小力量持续牵引均有较好效果,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前屈15°、中立位4~6kg的牵引较为符合人体颈椎的生物力学原理。以年高体弱骨质疏松者,或日后需对手术治疗或脊髓型患者,牵引重量不宜超过4kg,以免造成颈椎刚度下降而导致失稳。王淑华认为:持续低重量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不错,笔者临床发现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大力量间歇牵引,其他类型颈椎病一般以小力量持续牵引效果较好。牵引时间:牵引时间与牵引力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牵引力量较大时则牵引时间稍短,反之则稍长一些。牵引的位置:一般来说卧位和坐位均可,夏新蜀发现64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卧式间歇牵引组与坐式持续牵引组进行研究: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及组间比较,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卧式间歇牵引及坐式持续牵引治疗均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笔者发现,从安全性考虑,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采用坐式持续牵引较好,其他类型采用卧式牵引为好。

3 思考3:目前便携式颈椎牵引器存在问题

目前的治疗大多集中在医院的专业牵引器为主的治疗,医院牵引方法多存在“压迫下颌骨”、“机械力量大”、“颈肌易发麻紧张”等缺陷,同时由于治疗的周期长、反复治疗费用增加、时间耗费增多,导致许多需要作牵引治疗的颈椎病人难以坚持。所以许多医家都在不断开发家用便携式的颈椎牵引器,以方便目前不断增加的患者,但是目前市场上推出的这种或是那种的牵引器往往均存在这些或者那些的问题。如最常见的就是力量的不足。还有如存如何实现牵引因素的结合,牵引时间,角度可控性差,动态牵引性差,患者在治疗上的不便,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适感等。针对上述缺陷,许多医家都开发设计了不少颈椎牵引器以用于颈椎病的康复治疗,常见的产品;颈椎气囊牵引器、肩扛式颈椎牵引器、便携式气液压型颈椎牵引器、力可控颈椎牵引器、仰卧便携式颈椎牵引器等,尽管在其说明书中点明产品无需牵引床及外带机械装置,可由病人自行牵引,且能满足颈椎病有效牵引的几个要求:颈部固定止动,动态牵引,时间的可控性,力量的可控性,角度牵引的可控性,有效牵引行程,而且弥补可传统颈椎牵引受空间限制的不足达到牵引治疗目的。但笔者认为目前市场流行的牵引器琳琅满目,不管如何吹嘘便携式牵引器的功效,始终是无法和医院的牵引器相比。

4 思考4:牵引状态下的手法操作

这里要阐明一个问题:拔伸与牵引是2个概念,就是拔伸状态下的手法操作与牵引状态下的手法操作是不一样的,牵引状态下的手法一般是指牵引器牵引下的操作,而拔伸下的操作一般就是指单纯手法操作。在牵引中所起到的作用,对于伴有颈椎错位的状况,一般运用手法拔伸对于单纯前后式错位即可起到很好效果,但对于伴有横向错位、混合式错位,手法拔伸的同时还要伴手法整复如龙氏的闪动力或者林氏的爆发力,笔者认为目前临床对于一次性难以一次到位整复的患者,我们往往可以采用动态牵引下行手法整复。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篇7

一直以来,推拿疗法被认为是一种无药物毒副作用的自然绿色疗法而倍受人们的青睐。但是,有关推拿手法意外的临件时有报道。为了使推拿疗法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现将文献报道中有关推拿意外述评如下,旨在引起同仁们的注意。

1 推拿手法意外综述

1.1 急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根水肿及内脏伤 推拿疗法具有很好的理筋整复和松解粘连的作用,对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具有药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推拿手法运用不当则容易引起急性软组织损伤,甚至内脏伤,在脊柱推拿中还容易引起髓核突出进一步引起神经根水肿。

吴万坚[1]报道一例腰痛患者经“推拿”掌根击法治疗后致肾挫伤可疑,同时报道了一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推拿时因做强迫被动直腿抬高致绳肌撕裂伤,从而出现股后大片血肿。迟淑兰等人[2]报道1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在接受按摩治疗后右侧腰部出现血肿。吴伟峰等[3]报道1例腰扭伤患者,在行大手法推拿时,当即症状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痛,经手术探查及病理报告,诊断为L4、5后纵韧带下血肿。刘步先等[4]分别报道了1例因按摩而致的椎旁血肿及腹壁深层血肿的病例。徐洪涛[5]在分析拔伸手法为主治疗颈椎病时,如果拔伸时用力过猛和拔伸后放手过快,拔伸同时扭转和拔伸后放手过快,紧张、僵硬的肌肉放松不充分即行拔伸术以及拔伸时颈椎过度前屈等容易导致颈部软组织卡压。

吴国平等人[6]报道了9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其中有5例因反复多次重手法按摩治疗受累致神经根异常水肿,突出的椎间盘与硬膜囊及神经根广泛粘连。作者由此认为不适当的重手法按摩,特别是粗暴按摩,如果反复进行,不仅不能使突出间盘回纳,反而会加重腰背部肌肉的痉挛,使腰椎诸关节处于被动牵拉状态,椎管内压力增大,加重神经根的压迫。另一方面反复按摩,可使受累神经根与突出间盘反复摩擦,加重神经根充血和渗出,最终造成受累神经根异常水肿和广泛粘连。

1.2 骨折与关节错位 在推拿临床中,如果用力过猛或用力过度,常常可能引起骨折和关节错位。翁浩达[7]报道了因推拿按摩手法不当致股骨干再度骨折1例。蔡庆康[8]报道了3例肩周炎患者,因采用重手法推拿和暴力被动牵伸从而造成肱骨近端骨折,其发生的原因除推拿手法粗暴外,还与关节长期冻结、废用,以及药物(强的松等)的作用引起骨质疏松脱钙有关。曾胜明[9]报道1例肩周炎患者在推拿治疗过程中,由于操作手法不当致肋骨骨折。

推拿引起脊柱骨骨折较为罕见,但仍有报道。如胡英同[10]报道了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推拿时斜扳不当造成L5椎弓根纵形新鲜骨折。羊明智等人[11]报道了1例罕见的因推拿所致枢椎齿状突骨折患者,患者自诉因颈部酸胀不适请人推拿按摩,在被施以屈颈伴旋转动作后突觉颈深部疼痛剧烈,不能低头旋转,双手托下颌症状可减轻,后经颈椎正侧位片、齿状突开口位片及颈椎CT、MRI,结果示齿状突基底骨折。与羊明智等人的报道相类似,刘广鹏等人[12]也报道了1例罕见的因推拿所致颈椎钩突骨折患者,患者自述因“落枕”致颈部酸胀不适,请人推拿按摩,在被施以屈颈伴旋转动作后突感颈深部剧烈疼痛,不能低头旋转,双手托下颌可减轻疼痛。颈椎正侧位片、齿状突开口位片及颈椎CT示第3颈椎右侧钩突骨折。王华丽等人[13]报道了更为罕见的因颈部扳法致第3颈椎棘突骨折1例。

1.3 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损伤 推拿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主要是由于复位手法运用不当的结果,主要反映在脊柱的颈段和腰段。手法复位是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手法整复可以纠正脊柱的病理解剖结构,可以说,手法整复颈椎是治疗“颈椎错位”的常用方法,但同时由于医者手法应用不规范、不正确也有可能引起脑干及脊髓的损伤。熊冠宇[14]曾报道了在治疗一例颈椎病(寰枢关节紊乱)患者时,因为手法用力过度,导致脑梗塞灶形成。常彦海等[15]报道了推拿手法致颈髓损伤1例、胸腰骶髓损伤3例,并认为急性颈椎损伤应忌用手法治疗。于周满[16]等人报道他们接诊2例由于推拿手法复位治疗“颈椎错位”导致脊髓损伤。推拿牵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可行的办法,但在使用手法不当时,可使椎间盘受暴力挤压,迫使椎间盘突出增大或导致椎体后缘纤维环破裂,髓核部分或大部分从破裂口挤压至椎管,造成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急性损伤。谢利民等人[17]报道了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致马尾神经损伤5例。

关于推拿对周围神经的损伤的相关报道较少。马滨等人[18]报道了在用肩关节上举扳法松解粘连治疗一例肩周炎患者时,造成颈丛神经的卡压。

1.4 昏厥与休克 乔永祥[19]报道了在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时,不慎同时按压双侧“扶突”穴,引起患者体克的1例病例。柴一峰等人[20]在临床中治疗一例神经根与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患者时,因施用颈部右侧旋转扳法引起昏厥。

2 原因分析

引起推拿手法意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张世民等人[21]通过对手术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按摩后致马尾神经损伤21例的原因分析发现,导致损伤的原因中,因坐位斜扳法引起者5例,侧卧位斜扳法引起者7例,麻醉下推拿引起者5例,机械牵引引起者4例。21例患者腰椎CT扫描显示椎间盘突出较大,占椎管矢状径1/3以上,多为椎间盘脱出。但总的说来,以吴万坚[1]所归纳总结的引起推拿意外的原因较为全面:①安全意识淡薄。②对病理基础认识不足。③推拿医师求效心切。但是,通过综合分析前述报道中引起意外的原因可以看出,扳法运用正确与否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对策分析

如何尽可能避免推拿手法意外的发生,古代医家对此有所提及。首先就是要选择好适应症,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按法者多,其中有不可按者,按则增病,有不可不按者,按则疗病,故当首先辨证”。其次要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即安全意识要强。清代吴谦组织编写的《医宗金鉴》就告诫过我们:“……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被去病。而适以增害。”关于手法的运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进一步指出:“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主观性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防范推拿手法意外的对策,王志泉等人[22]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注意:①颈部推拿应慎用扳法,避免大幅度旋转。②脊柱部位宜采用轻手法。③对成熟型和症状严重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禁忌推拿。④反对盲目的使用旋转复位手法。⑤伴有神经根损害的病例,不宜手法治疗。⑥术前宜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推拿治疗的禁忌症和适应症。⑦慎用麻醉下大推拿。

具体来说,关于脊柱推拿中应用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问题,张松涛等[23]认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当CT示合并钙化或椎体后缘骨赘及软骨板破裂时,应视为推拿斜扳法禁忌症。王崇锐[24]认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施行旋转复位治疗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注意点:①病变早期椎间突出无钙化应小于4mm;②无合并椎管狭窄及侧隐窝狭窄;③在复位过程中应当由轻而重,并注意施力的大小和方向,严禁用暴力。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篇8

为振兴和发展祖国传统特色中医药文化,培养高素质特色医疗专业人才,给更多热爱本职业的人员提供就业创业机会,我中心常年举办各类康复技能培训班:

一.入门基础班

本培训班是针对无基础的学员开设的,教学方式通俗易懂,与市场上的各类短训班相比,更真实可靠,学员通过培训可以真正领悟到理疗的真缔,培训课程有中医经络学、全息反射学、诊断学、康复理疗的理论与各种理疗手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电气通经、循经火疗等)的操作。培训期因学员接受能力而定,学到满意为止,学费1800元(包括教材、证书及住宿费)

二.特色疗法班

(一)颈肩腰腿痛特效综合疗法高级研修班

该疗法是一种以手法结合穴位热疗的综合治疗方法,主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风湿、肩周炎、跟痛症、各种神经痛等疾病。85%患者经治疗一次见效,2―3个疗程即可康复。

(二)中医整脊正骨手法培训班

中医整脊正骨手法,主要为治疗颈椎病、胸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特效、多方整脊手法,此法博采众长,安全、速效、立竿见影。

(三)全息移毒疗法培训班

全息移毒疗法,是一种传统而古老的疗法,它结合经络学说和气血学说的精髓,针对各种疾痛不同穴位的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见效快、疗效高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对高血压、高血脂、心脑梗、糖尿病等病症有独特的疗效

(四)中药循经导入疗法培训班

中药循经导入疗法,是利用皮肤的多种生理特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层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效。药借热力,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从而破坏了原有的病理反射联系,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该疗法无毒副作用,简便易做,对风湿、类风湿、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肾病、股骨头坏死、痛风、肩周炎、关节炎、关节增生等疾病,疗效显著。

(五)绿健贴敷疗法培训班

该疗法主要传授本机构多年来积累的针对各类骨病、乳腺增生、前列腺疾病等治疗的经验外敷效方,包括各种黑膏药及无铅膏的制作方法。现场演试,保证所传配方真实可靠,效果立竿见影。

以上各科培训班单学一科2180元,全学4800元。包括证书费 资料费,学员随到随学,学会为止,学员免费住宿。学员如果开店,中心赠送高科技电脑检测仪一台及相关开业用品。

相关连接:

一.本机构面向全国设立健康教育分支机构,欢迎热爱本行业,有现代创业意识的人士共谋发展。

二.本机构可办理针灸师、康复理疗师、国际注册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健康讲师、按摩师、反射疗法师等国家正规职业资格证书,全球通用。还可协助办理执业中西医师、中医药师职称考评工作。欢迎来电咨询。

报名热线:0351―8996487

13623615417 15834111315

联系人:宋主任 王会长

乘车路线:

上一篇:乡村医生培训方案范文 下一篇:餐饮整合营销方案范文